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加濕器設備技術領域,公開了安裝在墻體內的智能加濕裝置,包括水箱(1)、加濕器(2)和電源線(6),水箱(1)和加濕器(2)均與電源線(6)連接,水箱(1)和加濕器(2)之間通過水管連接,加濕器(1)上設有用于感應空氣濕度的濕度感應器(3)和噴霧口(4),加濕器(2)和水箱(1)之間設有與墻體配合安裝的固定橫檔(5),加濕器(2)和水箱(1)均與固定橫檔(5)連接。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加濕器(2)通過濕度感應器(3)感應加濕,使加濕器(2)工作更智能化,保證了空間的正常濕度,使用方便,并且體積小巧,安裝方便,同時不占用安裝空間,對空間整體氛圍的影響小。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加濕器設備
,尤其涉及一種安裝在墻體內的智能加濕裝置。
技術介紹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不斷提高。無論是工業,農業,信息產業還是服務行業,它們都朝著智能化,人性化的方向發展,以人為本的產品設計思路體現了極大的實際價值。在冬夏季節人們大量使用空調,導致環境干燥,很多人容易皮膚干燥,嗓子干疼,就迫切需要加濕設備,目前市場上已經有很多加濕器的應用產品,性能也比以前問世之初增強了許多,加濕器種類繁多,但是都需要占據一定的空間,目前加濕器越來越傾向小巧,節約空間。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針對現有技術中體積大,占用空間的缺點,提供了一種體積小,不占用空間的安裝在墻體內的智能加濕裝置。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得以解決:安裝在墻體內的智能加濕裝置,包括水箱、加濕器和電源線,水箱和加濕器均與電源線連接,水箱和加濕器之間通過水管連接,加濕器上設有用于感應空氣濕度的濕度感應器和噴霧口,加濕器和水箱之間設有與墻體配合安裝的固定橫檔,加濕器和水箱均與固定橫檔連接。濕度感應器可感應空氣濕度,并在濕度感應器內設置濕度區間,當濕度過高時,加濕器停止工作,濕度過低時,加濕器啟動開始加濕,加濕器和水箱通過固定橫檔安裝在墻體內,節省了本裝置的安裝空間,并且使用更智能。作為優選,水管穿過固定橫梁分別與加濕器和水箱連接,水管包括加水管和出水管。加濕時,通過進水管從水箱加水,加濕完畢時,將剩余的水從出水管排出,避免水使加濕器氧化,縮短加濕器的使用壽命。作為優選,加濕器的數量為兩個,分別設在固定橫檔的兩端,加濕器內部設有隔板,進水管設在隔板的上方,出水管設在隔板的下方。加濕器的數量可根據具體的情況進行增減,保證對空間加濕的效果。作為優選,隔板下方設有控制器、與控制器連接的電磁閥和濕度感應器,控制器與電源線連接,電磁閥與出水管連接。濕度感應器感應到空間濕度低時,傳輸加濕信號給控制器,控制器控制加濕器進行加濕,加濕器關閉時,控制器控制電磁閥打開,將剩余的水通過電磁閥流到水箱中,避免剩余的水對加濕器損傷,影響加濕器的使用壽命。作為優選,加濕器內設有霧化裝置,霧化裝置與控制器連接,霧化裝置設在隔板的上方。控制器根據濕度感應器的濕度信號控制霧化裝置的啟閉,霧化裝置設在隔板的上方,能及時將進水管的水進行霧化,提高效率。作為優選,隔板上還設有風扇,隔板上設有與風扇配合的風扇通道,風扇與控制器連接。加濕器工作時,通過風扇將加濕器內的霧氣從噴霧口吹出,加濕器停止時,電磁閥將隔板上方的水排出,控制器啟動風扇對加濕器內部進行風干,避免水汽對電路氧化造成影響,延長加濕器內電器的使用壽命。作為優選,水箱上設有進水口,水箱內設有水位感應器和與水位感應器連接的報警器,水位感應器和報警器均與電源線連接。加水時,水位過高時,水位感應器將水位過高的信號傳輸給報警器報警,提示停止加水,水位過低時,水位感應器將水位過低的信號傳輸給報警器報警,提示給水箱加水,不用時常查看,使用更方便。作為優選,控制器內設有與移動終端連接的無線連接模塊。加濕器可通過移動終端控制加濕器進行加濕,可根據用戶的喜好進行加濕,增強使用的便利性。本技術由于采用了以上技術方案,具有顯著的技術效果:加濕器通過濕度感應器感應空間濕度,根據濕度情況對空間進行適當的加濕,使加濕器工作更智能化,保證了空間的正常濕度,使用方便,并且體積小巧,安裝方便,同時不占用安裝空間,對空間整體氛圍的影響小。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安裝在墻體內的示意圖。圖3是圖2M部的局部放大圖。圖4是加濕器的示意圖。圖5是隔板下方結構示意圖。圖6是隔板上方結構示意圖。圖7是蓋板的結構示意圖。附圖中各數字標號所指代的部位名稱如下:1—水箱、2—加濕器、3—濕度感應器、4—噴霧口、5—固定橫檔、6—電源線、7—面板、8—噴霧窗口、9—進水管、10—出水管、11—隔板、12—控制器、13—電磁閥、14—霧化裝置、15—風扇、16—進水口、17—水位感應器、18—報警器、19—無線連接模塊、20—隔斷墻體、21—龍骨、22—風扇通道、23—霧氣罩、24—蓋板。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與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描述。實施例1安裝在墻體內的智能加濕裝置,如圖1至圖7所示,包括水箱1、加濕器2和電源線6,水箱1和加濕器2均與電源線6連接,水箱1和加濕器2之間通過水管連接,加濕器1上設有用于感應空氣濕度的濕度感應器3和噴霧口4,加濕器2和水箱1之間設有與墻體配合安裝的固定橫檔5,加濕器2和水箱1均與固定橫檔5連接,安裝在隔斷墻體20上時,加濕器2的上端通過固定橫檔5固定,固定橫檔5也設在加濕器2與水箱1之間,固定水箱1和加濕器2的位置,水箱1的下端也設有固定橫檔5,拖住水箱1,增加水箱1的穩定性,隔斷墻體20上有鉸接的面板7,面板7設在加濕器1的外側,面板7上設有噴霧窗口8,噴霧口4的位置與噴霧窗口8的位置在同一高度,濕度感應器3設在面板7上,面板7與隔斷墻體20一體化,增強整體的美觀度,同時方便的拆卸和維修以及水箱1加水,水管穿過固定橫梁5分別與加濕器2和水箱1連接,水管包括進水管9和出水管10,加濕器2的數量為兩個,分別設在固定橫檔5的兩端,加濕器1內部設有隔板11,進水管9設在隔板11的上方,出水管10設在隔板11的下方,隔板11下方設有控制器12、與控制器12連接的電磁閥13,濕度感應器3與控制器12連接,控制器12與電源線6連接,電磁閥13與出水管10連接,加濕器2內設有霧化裝置14,霧化裝置14為超聲波發生片,由超聲波發生片將水進行霧化工作,霧化裝置14與控制器12連接,霧化裝置14設在隔板11的上方,隔板11上還設有風扇15,隔板11上設有與風扇15配合的風扇通道22,加濕器2還包括設在加濕器2上方的蓋板24,蓋板24配合蓋在加濕器2的上端,蓋板24上設有霧氣罩23,霧氣罩23設在風扇通道22和霧化裝置14的上方,噴霧口4也設在蓋板24上,風扇15與控制器12連接,濕度感應器3設在的空氣濕度范圍在40%~60%之間,當濕度感應器3感應到空氣濕度低于40%時,加濕器2從進水管9進行抽水,霧化裝置14工作,當濕度感應器3感應到空氣濕度大于60%時,霧化裝置14停止工作,并關閉加濕器2,控制器12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安裝在墻體內的智能加濕裝置,包括水箱(1)、加濕器(2)和電源線(6),水箱(1)和加濕器(2)均與電源線(6)連接,其特征在于:水箱(1)和加濕器(2)之間通過水管連接,加濕器(1)上設有用于感應空氣濕度的濕度感應器(3)和噴霧口(4),加濕器(2)和水箱(1)之間設有與墻體配合安裝的固定橫檔(5),加濕器(2)和水箱(1)均與固定橫檔(5)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1.安裝在墻體內的智能加濕裝置,包括水箱(1)、加濕器(2)和電源線(6),
水箱(1)和加濕器(2)均與電源線(6)連接,其特征在于:水箱(1)和加
濕器(2)之間通過水管連接,加濕器(1)上設有用于感應空氣濕度的濕度感
應器(3)和噴霧口(4),加濕器(2)和水箱(1)之間設有與墻體配合安裝的
固定橫檔(5),加濕器(2)和水箱(1)均與固定橫檔(5)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安裝在墻體內的智能加濕裝置,其特征在于:水管穿
過固定橫梁(5)分別與加濕器(2)和水箱(1)連接,水管包括進水管(9)
和出水管(10)。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安裝在墻體內的智能加濕裝置,其特征在于:加濕器
(2)的數量為兩個,分別設在固定橫檔(5)的兩端,加濕器(1)內部設有隔
板(11),進水管(9)設在隔板(11)的上方,出水管(10)設在隔板(11)的
下方。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安裝在墻體內的智能加濕裝置,其特征在于:隔板(11)
下方設有控制器(12)、與控制器(12...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曉冬,李久來,莊善相,林立東,翁文蔚,單華鈞,沈琳琳,余伶俐,
申請(專利權)人:漢爾姆杭州家具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