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屬于醫療器械領域。特別適用于患有血管狹窄或梗塞性疾病的治療。該內支架組成特征是在于由兩種金屬絲按設定根數編織而成,316L不銹鋼絲的直徑為Φ0.1-0.4mm,鉭絲的直徑為Φ0.1-0.2mm,圓筒形內支架的直徑為Φ5-50mm,長度為40-100mm,每根單絲的螺旋角30°-60°,在每個內支架內應裝有1-3根的鉭絲。該內支架與現有技術相比較具有良好的抗蝕性,生物相容性。該支架具有良好的可視性和足夠的彈性變形能力和良好的幾何穩定性。(*該技術在2018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人類的生物材料中醫療器械領域。特別適用于患有血管狹窄或梗塞性疾病的治療,在現有的醫療技術中,對患有血管狹窄或梗塞性疾病患者,可采用ZL94218587.0專利介紹的自彈式不銹鋼血管內支架,經使用后證明這種自彈式不銹鋼血管內支架,具有足夠的彈性變形力和良好的幾何穩定性及生物相容性和理化穩定性,同時該支架還具有使用時不發生晶界腐蝕,而且造價低和血管開通率高等優點。該內支架的不足是在X射線透視監視實施植入手術時,該內支架的可視性較差,直接影響了臨床時內支架的準確定位,而且加大了操作者實施的技術難度。因此人們考慮采用金屬鉭絲編織血管內支架,因為鉭絲內支架在X射線的照射下可視度明顯,便于操作,同時鉭絲內支架還具有良好的負電和抗凝血作用,對人體無刺激和毒副作用,但是鉭絲內支架最主要的缺點是鉭絲強度差,支架的彈性變形力和幾何穩定性不理想,尤其是價格昂貴,使其鉭絲內支架的使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出一種具有可視度好和能自彈成型而且幾何穩定性好的,造價低的復合式醫用血管內支架。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和每種材料所具有的特性,我們考慮和采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金屬絲復合編織醫用血管內支架,這樣不但能保留每種材料所具有良好的綜合性能,而且能更好的利用各種材料各自具有的特性,例如316L不銹鋼絲具有很好的自彈性和幾何穩定性,而鉭絲的可視度非常好。因此本專利技術的復合式醫用血管內支架組成的特征是由兩種金屬絲按設定根數編織而成,這兩種金屬絲分別是直徑為φ0.1-0.4mm的316L不銹鋼絲和直徑為φ0.1-0.2mm的鉭絲,該內支架的圓筒形直徑為φ5-50mm,長度為40-100mm,每根單絲的螺旋角為30°-60°。本專利技術的復合式醫用血管內支架的其它特征還有該內支架是以316L不銹鋼絲為基,同時加入1-3根鉭絲編織而成。本專利技術復合式醫用血管內支架編織工藝與現有技術完全相同,即可以采用機編織,也可以采用手編織。下面給出的附圖是本專利技術內支架的結構示意圖,在附圖中,1為316L不銹鋼絲,2為鉭絲。由附圖可看出該內支架不但具有很好的可視性,而且還具有良好的自彈式成型和幾何穩定性。本專利技術復合式血管內支架是應用于血管狹窄梗塞性疾病的治療,在使用時可將該支架壓縮后裝入三層塑料輸送導管的外層導管內,在X光造影監視下送到指定的發病部位,然后抽去外層導管,該支架則自動彈開,將血管狹窄梗阻處開通,然后再取出內層導管。此時該支架與血管內壁緊密相貼,該支架經植入血管內可以任意彎曲和定量擴張,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后該內支架上會生成一層致密的血管內壁細胞,所以該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本專利技術復合式醫用血管內支架與現有技術相比較不但具有良好的抗蝕性,生物相容性和血液相容性,而且在使用過程中內支架不會發生損壞。該內支架最突出特點是不但具有良好的可視性,而且有足夠的彈性變形能力和良好的幾何穩定性,并且該內支架的造價低廉。該內支架在臨床的使用效果很好。實施例本專利技術復合式醫用血管內支架的實施例是采用與現有技術相對比的形式,每個實例均為32根φ0.1mm的細絲編織成絲與絲交替相壓的網狀圓筒形內支架,該內支架穩定尺寸的直徑為φ10mm,長度為40mm,每根單絲的螺旋角為40°,為了對比方便,我們一共做了五組試驗,表中序號1為32根316L不銹鋼內支架,序號5為32根鉭絲內支架,序號2、3、4為本專利技術復合式內支架表1為本專利技術內支架與現有技術的性能對比表。權利要求權利要求書1、一種復合式醫用血管內支架組成的特征是由兩種金屬絲按設定根數編織而成,這兩種金屬絲分別是直徑為φ0.1-0.4mm的316L不銹鋼絲和直徑為φ0.1-0.2mm的鉭絲,該內支架的圓筒形直徑為φ5-50mm,長度為40-100mm,每根單絲的螺旋角30°-60°。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內支架,其特征在于該內支架是以316L不銹鋼絲為基,同時加入1-3根的鉭絲編織而成。全文摘要本專利技術屬于醫療器械領域。特別適用于患有血管狹窄或梗塞性疾病的治療。該內支架組成特征是在于由兩種金屬絲按設定根數編織而成,316L不銹鋼絲的直徑為Φ0.1—0.4mm,,鉭絲的直徑為Φ0.1—0.2mm,圓筒形內支架的直徑為Φ5—50mm,長度為40—100mm,,每根單絲的螺旋角30°—60°,在每個內支架內應裝有1—3根的鉭絲。該內支架與現有技術相比較具有良好的抗蝕性,生物相容性。該支架具有良好的可視性和足夠的彈性變形能力和良好的幾何穩定性。文檔編號A61F2/06GK1204535SQ9810278公開日1999年1月13日 申請日期1998年7月9日 優先權日1998年7月9日專利技術者徐溫崇, 可大年, 孫福玉, 常芬, 聶小振, 毛京生 申請人:冶金工業部鋼鐵研究總院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復合式醫用血管內支架組成的特征是由兩種金屬絲按設定根數編織而成,這兩種金屬絲分別是直徑為φ0.1-0.4mm的316L不銹鋼絲和直徑為φ0.1-0.2mm的鉭絲,該內支架的圓筒形直徑為φ5-50mm,長度為40-100mm,每根單絲的螺旋角30°-60°。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徐溫崇,可大年,孫福玉,常芬,聶小振,毛京生,
申請(專利權)人:冶金工業部鋼鐵研究總院,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11[中國|北京]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