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血管支架,由多個單元環排列形成管狀結構,其中,所述單元環包括第一單元環和第二單元環,所述第一單元環圍成的面積小于第二單元環圍成的面積,所述第一單元環和第二單元環間隔交錯排列。所述第一單元環和第二單元環具有中心點對稱結構,所述血管支架撐開后呈管狀支架,所述第一單元環和第二單元環與管狀支架軸向形成有夾角。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的血管支架,通過采用兩種大小不同的單元環間隔排列形成網狀結構,具有較高的徑向支撐力,從而能夠大大增強支架柔順性和擴張性能。此外,本發明專利技術通過對兩種單元環的傾斜角度進行設計,進一步增強支架的柔順性和擴張性能,保證支架受力很好地沿著支架桿的方向進行有效傳遞。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血管介入醫療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血管支架。
技術介紹
目前,動脈血管狹窄是種高死亡率和高致殘率的疾病,血管支架的血管內介入治療逐漸成為這種血管疾病的主要治療方法,其原理是植入支架通常經輸送系統到達病變部位,然后經過擴張后重建血管,由此治療動脈血管狹窄。這種方法具有以下優點:創傷小、并發癥少、安全性高、患者痛苦少、易接受、住院時間短且年高病情重的患者也能耐受。在支架的性能指標中,支架的柔順性能和擴張性能在手術過程和手術后對臨床效果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柔順性能影響到術中和術后支架拉直血管的能力,反映了支架產品的安全性問題;擴張性能是因為支架在術中沒有擴張或擴張不完全,影響血管在術中和術后的再通率,降低治療效果。目前的植入支架通常使用316L不銹鋼、鈷鉻合金、鎳鈦合金、鎂合金或高分子材料。其中鎳鈦合金因本身具有的高強度、耐疲勞、耐腐蝕、耐磨損、形狀記憶效應好及生物相容性好等特點,被優選用于自膨式支架材料,雖然自膨式支架具有這樣的優勢,但支架的結構設計會直接影響到支架的性能,如柔順性和擴張能力問題。雖然支架可以壓握在輸送器上,但支架的柔順性能會影響到支架的在輸送導管里的過彎能力,柔順性差會拉直血管,或很難到達病變部位;即使可以順利的達到病變部位,若支架不能順利打開,會影響手術的效率或導致手術過程的失敗,若不能完全打開也會影響到術后的臨床效果。目前的自膨式支架大多選擇V型波加強環6的結構設計,如圖1所示,雖然這種結構具有較好的支撐力,但柔順性的不足影響了支架經過彎曲血管的能力;此外,現有血管支架往往限制了支架周向擴張的能力,支架可能有打不開的情形。圖2顯示的是支架在擴張過程中不能打開的情形,出現未擴張區域7。因此,有必要對現有的血管支架進行改進,兼顧柔順性和擴張性能的需求。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血管支架,能夠大大增強支架柔順性和擴張性能,且結構簡單,易于實施,保證術中和術后支架具有良好的臨床治療效果。本專利技術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而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血管支架,由多個單元環排列形成管狀結構,其中,所述單元環包括第一單元環和第二單元環,所述第一單元環圍成的面積小于第二單元環圍成的面積,所述第一單元環和第二單元環間隔交錯排列。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單元環和第二單元環分別關于各自的中心點對稱。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單元環沿所述血管支架周向排列形成第一單元圈,所述第二單元環沿所述血管支架周向排列形成第二單元圈,所述血管支架由至少兩個所述第一單元圈和/或至少兩個所述第二單元圈組成。進一步地,相鄰第一單元環之間及相鄰第二單元環之間分別通過支架節點相連,所述第一單元圈中沿所述血管支架周向的相鄰兩個第一單元環之間通過第一支架節點相連,所述第二單元圈中沿所述血管支架周向的相鄰兩個第二單元環之間通過第二支架節點相連。進一步地,在所述管狀結構平鋪的狀態下,連接相鄰且不在同一單元圈上的至少兩個所述第一支架節點的連線和/或連接相鄰且不在同一單元圈上的至少兩個所述第二支架節點的連線與所述血管支架的軸線形成有夾角θ,0<θ<90°。進一步地,所述夾角θ的范圍為5°~60°。進一步地,所述夾角θ的范圍為10°~30°。進一步地,所述相鄰第一單元環在所述第一支架節點的切線與所述管狀支架軸向之間形成有夾角β1;所述相鄰第二單元環在所述第二支架節點的切線與所述管狀支架軸向之間形成有夾角β2,其中,β1>β2。進一步地,在所述管狀結構平鋪的狀態下,連接相鄰且不在同一單元圈上的至少兩個所述第一支架節點的連線和/或連接相鄰且不在同一單元圈上的至少兩個所述第二支架節點的連線與所述血管支架的軸線形成有夾角θ,0<θ<90°,且θ分別與β1和β2成正比。進一步地,所述每個單元環由支架桿彎曲圍攏而成,位于所述血管支架兩端的所述支架桿的寬度大于等于位于所述血管支架中間的所述支架桿的寬度,所述血管支架的壁厚大于等于位于血管支架中間的支架桿的寬度。進一步地,所述位于血管支架兩端的支架桿的寬度是所述位于血管支架中間的
支架桿的寬度的1.0~2.0倍。進一步地,所述位于血管支架中間的支架桿的寬度為0.03~0.15mm,所述血管支架整體壁厚為0.03mm~0.2mm。進一步地,所述中間支架桿的寬度為0.05~0.1mm,所述血管支架整體壁厚為0.05mm~0.15mm。進一步地,所述支架桿的材料為具有形狀記憶效應的合金。進一步地,所述支架桿的材料為鎳鈦合金。本專利技術對比現有技術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專利技術提供的血管支架,通過采用兩種大小不同的單元環交錯間隔排列形成網狀結構,具有較高的徑向支撐力,從而能夠大大增強支架柔順性和擴張性能,且結構簡單,易于實施,保證術中和術后支架具有良好的臨床治療效果。此外,本專利技術通過對兩種單元環的傾斜角度進行設計,進一步增強支架的柔順性和擴張性能,保證支架受力很好地沿著支架桿的方向進行有效傳遞。附圖說明圖1為現有血管支架結構示意圖;圖2為現有血管支架在擴張過程中出現不能完全打開的情形示意圖;圖3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血管支架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血管支架節點連線與管狀支架軸線夾角示意圖;圖5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血管支架中兩種單元環節點切線與管狀支架軸向夾角示意圖;圖6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血管支架擴張穿過閉塞病變區示意圖;圖7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血管支架沿支架桿傳遞受力示意圖。圖中:1 管狀支架軸線 2 連線 3 第一支架節點4 第二支架節點 5 支架桿 6 V型波加強環7 未擴張區域 8 第一單元環 9 第二單元環10 閉塞病變區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的描述。圖3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血管支架結構示意圖。對于自膨式支架,不同的結構和尺寸設計會影響到支架的柔順性能,而結構設計也會影響擴張性能。請參見圖3,本專利技術提供的血管支架,由多個單元環排列形成管狀結構,所述單元環包括第一單元環8和第二單元環9,第一單元環8圍成的面積小于第二單元環9的覆蓋面積,第一單元環8和第二單元環9間隔交錯排列。第一單元環8沿所述血管支架周向排列形成第一單元圈,第二單元環沿所述血管支架周向排列形成第二單元圈,血管支架由至少兩個所述第一單元圈和/或至少兩個所述第二單元圈組成,第一單元圈和第二單元圈間隔排列。本專利技術提供的血管支架,由具有較好形狀記憶效應的材料經激光切割而成,優選Nitinol(鎳鈦諾)合金,形成大小不同的第一單元環8和第二單元環9,第一單元環8和第二單元環9形狀稍有不同。第一單元環8和第二單元環9具有中心點對稱結構,所述血管支架撐開后呈管狀支架。圖4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血管支架節點連線與管狀支架軸線夾角示意圖;圖5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血管支架中兩種單元環節點切線與管狀支架軸向夾角示意圖請參見圖4,相鄰第一單元環8之間及相鄰第二單元環9之間分別通過支架節點相連,所述第一單元圈中沿血管支架周向的相鄰兩個第一單元環8之間通過第一支架節點3相連,所述第二單元圈中沿血管支架周向的相鄰兩個第二單元環9之間通過第二支架節點4相連。本專利技術提供的血管支架展開后,連接相鄰且不在同一單元圈上的至少兩個所述第一支架節點3的連線2與血管支架的軸線1形成有夾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血管支架,由多個單元環排列形成管狀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單元環包括第一單元環和第二單元環,所述第一單元環圍成的面積小于第二單元環圍成的面積,所述第一單元環和第二單元環間隔交錯排列。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血管支架,由多個單元環排列形成管狀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單元環包括第一單元環和第二單元環,所述第一單元環圍成的面積小于第二單元環圍成的面積,所述第一單元環和第二單元環間隔交錯排列。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單元環和第二單元環分別關于各自的中心點對稱。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單元環沿所述血管支架周向排列形成第一單元圈,所述第二單元環沿所述血管支架周向排列形成第二單元圈,所述血管支架由至少兩個所述第一單元圈和/或至少兩個所述第二單元圈組成。4.如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相鄰第一單元環之間及相鄰第二單元環之間分別通過支架節點相連,所述第一單元圈中沿所述血管支架周向的相鄰兩個第一單元環之間通過第一支架節點相連,所述第二單元圈中沿所述血管支架周向的相鄰兩個第二單元環之間通過第二支架節點相連。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管狀結構平鋪的狀態下,連接相鄰且不在同一單元圈上的至少兩個所述第一支架節點的連線和/或連接相鄰且不在同一單元圈上的至少兩個所述第二支架節點的連線與所述血管支架的軸線形成有夾角θ,0<θ<90°。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夾角θ的范圍為5°~60°。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夾角θ的范圍為10°~30°。8.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鄰第一單元環在所述第一支架節...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倪尊張,郭遠益,陳冰,金巧蓉,謝志永,
申請(專利權)人:微創神通醫療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上海;3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