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翻轉式尾門鎖扣裝飾蓋安裝結構,包括尾門鎖扣裝飾蓋本體,尾門鎖扣裝飾蓋本體上與尾門檻飾板連接的一側設有旋轉軸,旋轉軸與尾門檻飾板轉動連接,旋轉軸上安裝有扭力彈簧,扭力彈簧的中部通過設置在所述尾門檻飾板上的限位筋條進行限位,扭力彈簧的兩端通過設置在尾門鎖扣裝飾蓋板本體上的限位槽進行限位。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避免了尾門檻飾板與尾門鎖扣的沉坑結構,使尾門檻飾板總成結構更加美觀、簡潔;避免了尾門鎖扣的外漏狀態(tài),徹底解決了全包內(nèi)飾,避免金屬件外漏;避免了調鎖導致的尾門鎖扣與尾門鎖扣裝飾蓋間隙不均的問題;從車內(nèi)看,尾門與尾門地毯壓條間隙均勻,提升了內(nèi)飾感知質量;提高了乘用車內(nèi)飾的競爭力。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汽車制造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翻轉式尾門鎖扣裝飾蓋安裝結構。
技術介紹
目前大多數(shù)汽車尾門鎖扣裝飾蓋采用固定式結構,尾門鎖扣裝飾蓋與尾門檻飾板裝配用2個裝配導向和4個互鎖卡扣固定,但存在以下缺陷:I)尾門開門狀態(tài)時尾門壓條中部有一個避讓尾門鎖扣的沉坑,感知差;2)尾門開門狀態(tài)時尾門鎖扣為外漏狀態(tài),感知差;3)尾門鎖扣與固定式尾門鎖扣裝飾蓋間隙不均(調整尾門鎖所致)影響感知;4)從車內(nèi)部看尾門壓條中部與尾門存在一個鎖扣避讓槽,影響感知。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本技術提出一種翻轉式尾門鎖扣裝飾蓋安裝結構,避免了尾門地毯壓條與尾門鎖扣的沉坑結構,使尾門地毯壓條總成結構更加美觀、簡潔;避免了尾門鎖扣的外漏狀態(tài),徹底解決了全包內(nèi)飾,避免金屬件外漏;避免了調鎖導致的尾門鎖扣與尾門鎖扣裝飾蓋間隙不均的問題;從車內(nèi)看,尾門與尾門檻飾板總成間隙均勻,提升了內(nèi)飾感知質量。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xiàn)的:—種翻轉式尾門鎖扣裝飾蓋安裝結構,包括尾門鎖扣裝飾蓋本體,所述尾門鎖扣裝飾蓋本體上與尾門檻飾板連接的一側設有旋轉軸,所述旋轉軸與所述尾門檻飾板轉動連接,所述旋轉軸上安裝有扭力彈簧,所述扭力彈簧的中部通過設置在所述尾門檻飾板上的限位筋條進行限位,所述扭力彈簧的兩端通過設置在所述尾門鎖扣裝飾蓋板本體上的限位槽進行限位。優(yōu)選地,所述限位槽的寬度比所述扭力彈簧的直徑大1-2_,所述限位槽的長度不小于5_,所述限位槽上部設有防止所述扭力彈簧竄出的彈簧限位突起。優(yōu)選地,所述旋轉軸轉動連接在所述尾門檻飾板上的四個卡槽內(nèi),所述四個卡槽包括兩個端槽和位于所述兩個端槽之間的兩個通過槽,所述端槽上靠近外側的一端封死。優(yōu)選地,所述卡槽的內(nèi)孔直徑比所述旋轉軸的直徑大0.1_,所述卡槽設有用于對所述旋轉軸進行導向卡緊的倒梯形開口,所述倒梯形開口的頂口寬度比所述旋轉軸直徑至少寬2mm,所述倒梯形開口的底口寬度比所述旋轉軸直徑小0.5mm,所述倒梯形開口上端設有防止旋轉軸竄出的旋轉軸限位突起。優(yōu)選地,所述倒梯形開口的底口與所述旋轉軸單邊干涉0.25_。優(yōu)選地,所述卡槽倒梯形開口的開口方向與所述扭力彈簧對所述旋轉軸的施力方向之間的夾角大于等于30°。進一步地,所述尾門鎖扣裝飾蓋本體上靠近尾門鎖體的位置設有橡膠緩沖墊。緩沖墊的布置位置及大小由模擬分析確定,以保證尾門在開關門過程中始終與緩沖墊接觸已防止尾門鎖將翻轉式尾門鎖扣裝飾蓋刮花及頂白。進一步地,所述尾門鎖扣裝飾蓋本體上靠近尾端梁鈑金的位置設有海綿塊。海綿塊的布置位置與大小由模擬分析確定,以保證尾門在開關門過程中翻轉式的尾門鎖扣裝飾蓋不直接與鈑金接觸,以減小碰撞及異響。進一步地,所述尾門鎖扣裝飾蓋本體周圈設有寬度不小于0.8mm的翻邊。進一步地,所述尾門鎖扣裝飾蓋本體上設有加強筋。本技術的有益效果為:a.避免了尾門地毯壓條與尾門鎖扣的沉坑結構,使尾門地毯壓條總成結構更加美觀、簡潔;b.避免了尾門鎖扣的外漏狀態(tài),徹底解決了全包內(nèi)飾,避免金屬件外漏;c.避免了調鎖導致的尾門鎖扣與尾門鎖扣裝飾蓋間隙不均的問題;d.從車內(nèi)看,尾門與尾門地毯壓條間隙均勻,提升了內(nèi)飾感知質量;e.提高了乘用車內(nèi)飾的競爭力。【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為本技術實施例所述的翻轉式尾門鎖扣裝飾蓋安裝結構的示意圖。圖中:1、尾門鎖扣裝飾蓋本體;2、尾門檻飾板;3、旋轉軸;4、扭力彈簧;5、限位筋條;6、限位槽;7、卡槽;8、橡膠緩沖墊;9、海綿塊;10、加強筋;11、鎖扣槽。【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如圖1所示,本技術實施例所述的翻轉式尾門鎖扣裝飾蓋安裝結構,包括尾門鎖扣裝飾蓋本體I,所述尾門鎖扣裝飾蓋本體I上與尾門檻飾板2連接的一側設有旋轉軸3,所述旋轉軸3與所述尾門檻飾板2轉動連接,所述旋轉軸3上安裝有扭力彈簧4,所述扭力彈簧4的中部通過設置在所述尾門檻飾板2上的限位筋條5進行限位,所述扭力彈簧4的兩端通過設置在所述尾門鎖扣裝飾蓋板本體I上的限位槽6進行限位。本例中,所述限位槽6的寬度比所述扭力彈簧4的直徑大1mm,所述限位槽6的長度為5_,所述限位槽6上部設有防止所述扭力彈簧4竄出的彈簧限位突起。本例中,所述旋轉軸3轉動連接在所述尾門檻飾板2上的四個卡槽7內(nèi),所述四個卡槽7包括兩個端槽和位于所述兩個端槽之間的兩個通過槽,所述端槽上靠近外側的一端封死。本例中,所述卡槽7的內(nèi)孔直徑比所述旋轉軸的直徑大0.1_,所述卡槽7設有用于對所述旋轉軸進行導向卡緊的倒梯形開口,所述倒梯形開口的頂口寬度比所述旋轉軸直徑寬2mm,所述倒梯形開口的底口寬度比所述旋轉軸直徑小0.5mm,所述倒梯形開口上端設有防止旋轉軸竄出的旋轉軸限位突起。本例中,所述倒梯形開口的底口與所述旋轉軸單邊干涉0.25_。本例中,所述卡槽倒梯形開口的開口方向與所述扭力彈簧對所述旋轉軸的施力方向之間的夾角等于30°。本例中,所述尾門鎖扣裝飾蓋本體I上靠近尾門鎖體的位置設有橡膠緩沖墊8。本例中,所述尾門鎖扣裝飾蓋本體I上靠近尾端梁鈑金的位置設有海綿塊9。本例中,所述尾門鎖扣裝飾蓋本體I周圈設有寬度為0.8_的翻邊。本例中,所述尾門鎖扣裝飾蓋本體I上設有加強筋10。I)將扭力彈簧穿入旋轉軸內(nèi),扭力彈簧通過尾門檻飾板設置的限位筋條和尾門鎖扣裝飾蓋本體設置的限位槽限位,其中限位筋條通過扭力彈簧的預緊力限位,限位槽通過頂部設置的突起限位,共同防止扭力彈簧與旋轉軸及塑料件之間的摩擦和異響;2)將旋轉軸穿入位于尾門濫飾板的卡槽中,卡槽由兩個端槽和兩個通過槽構成,端槽一端封死,為穿入起始槽,另一端與通過槽一致保持開口,便于旋轉軸卡入,卡槽孔徑與旋轉軸直徑保持0.1mm間隙,即保證裝配的可靠性,又防止竄動異響;卡槽開口對旋轉軸具有導向卡緊功能,即開口為倒梯形開口,倒梯形開口的頂口寬度比所述旋轉軸直徑寬2mm,倒梯形開口的底口寬度比所述旋轉軸直徑小0.5mm,所述倒當前第1頁1 2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wǎng)...
【技術保護點】
一種翻轉式尾門鎖扣裝飾蓋安裝結構,包括尾門鎖扣裝飾蓋本體,其特征在于:所述尾門鎖扣裝飾蓋本體上與尾門檻飾板連接的一側設有旋轉軸,所述旋轉軸與所述尾門檻飾板轉動連接,所述旋轉軸上安裝有扭力彈簧,所述扭力彈簧的中部通過設置在所述尾門檻飾板上的限位筋條進行限位,所述扭力彈簧的兩端通過設置在所述尾門鎖扣裝飾蓋板本體上的限位槽進行限位。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姜彬彬,梁海峰,劉學雷,黃金妹,周樹武,
申請(專利權)人: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西;45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