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不用粘接的造瘺袋,特別是一種使用時不用粘接的造瘺袋,屬醫療器械技術領域。不用粘接的造瘺袋由造瘺袋、底盤、造瘺袋接口和封口夾組成,一個用于與造瘺者造瘺口處皮膚相接觸貼合面的硅膠圈,硅膠圈上開有一個通孔,硅膠圈一端為平面狀,硅膠圈另一端的通孔處與造瘺袋接口相互接通,硅膠圈兩側至少有一根用于固定的活動腰帶。采用上述設計結構的造瘺袋解決了現有的因皮膚和底盤的接觸部分設計為膠粘結構,致使反復撕扯,易對皮膚造成損傷、造成局部潰瘍的同時也解決由于膠黏度極差,造成糞便經常污染傷口及衣物,使病人無法考慮形象與社交活動,限制造瘺者的行動和生活中的飲食起居這一難題,實現了結構簡單,使用方便。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不用粘接的造瘺袋,特別是一種使用時不用粘接的造瘺袋,屬醫療器械
技術介紹
日常生活中,科學、安全的使用和選用造瘺袋是促進患者早日康復,提高生活質量的一項重要措施,對于造瘺袋選用,通常是根據造瘺袋的手術時間、造口種類、治療需要、本人愛好及經濟狀況等選擇滿足造瘺者的生活和治療需要,滿足其個性要求,經濟實惠的造瘺袋。如今,造瘺者在心理和日常生活方面的困惑與問題僅僅靠醫護人員的幫助是遠遠不夠的,對造瘺者來說,他們更需要來自與自己有相似經歷并已在各方面調整較好的且使用更便捷、更理想的造瘺袋,但是目前現有的造瘺袋雖然種類較多,但是現有的造瘺袋因都是采用粘貼的方法,即人體的皮膚與造瘺袋相互接觸的部位是直接設置為膠粘結構,從而往往的會出現反復撕扯,易對皮膚造成機械損傷,造成局部潰瘍,皮膚一旦出現刺激或破潰,則會發生惡性循環,同時,由于膠黏度極差,從而出現幾個小時就脫膠了,致使一方面造成糞便經常污染傷口及衣物,使病人無法考慮形象與社交活動,限制造瘺者的行動和生活中的飲食起居,同時也致使造瘺者需要進行頻繁的更換,進而促使經濟成本高,給使用者造成經濟上和心理上的壓力,總之,往往很不便。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與不足,提供專利技術一種更方便、更可靠、更實用和更簡單的,使用時不用粘接的造瘺袋。本專利技術能有效地解決現有造瘺袋因皮膚和造瘺袋的接觸部分設計為膠粘結構,膠粘部位使用時反復撕扯,易對皮膚造成機械損傷、造成局部潰瘍,同時也解決由于膠黏度極差,造成糞便常從皮膚和造瘺袋漏出,污染傷口及衣物,使病人無法考慮形象與社交活動,限制造瘺者的行動和生活中的飲食起居這一難題。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專利技術一種不用粘接的造瘺袋通過下列結構完成:—種不用粘接的造瘺袋,由造瘺袋(I)、底盤(2)、造瘺袋接口(3)和封口夾(4)組成,一個用于與造瘺者造瘺口處皮膚相接觸貼合面的硅膠圈(5),硅膠圈(5)上開有一個通孔(6),硅膠圈(5)—端為平面狀,硅膠圈(5)另一端的通孔(6)處與造瘺袋接口(3)相互接通,硅膠圈(5)兩側至少有一根用于固定的活動腰帶(7)。作為本專利技術上述的改進,所述通孔(6)—邊為與人體接觸的硅膠圈內圈(51),通孔(6)另一邊為與造瘺袋接口(3)相互接通的硅膠圈外圈(52),則硅膠圈內圈(51)直徑小于硅膠圈外圈(52)直徑,兩者之間有一個向外傾斜的夾角β,夾角β為1°-45°。作為本專利技術上述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硅膠圈外圈(52)處設有一個卡槽(521),卡槽(521)與造瘺袋(I)之間采用活動連接。作為本專利技術上述的更進一步改進,所述活動連接可以是螺紋連接、卡口連接。作為本專利技術上述的又進一步改進,所述卡口連接方式是通過一個中間卡盤(8)進行連接,則卡盤(8) 一端與娃膠圈外圈(52)上的卡槽(521) —端相卡合,卡盤(8)另一端與造瘺袋(I)中的底盤(2)相互卡合連接或者螺紋連接。作為本專利技術上述的再進一步改進,所述的卡盤(8)為一邊設有凸槽(81)(81),另一邊設有卡盤內圈(82),其中凸槽(81)與造瘺袋(I)中的底盤(2)預開的凹槽(21)相匹配;卡盤內圈(82)與硅膠圈外圈(52)上設有的卡槽(521)活動連接。作為本專利技術上述的再更進一步改進,所述的封口夾(4)是由封口座(41)、封口閘(42)和鉚釘(43)構成,其中,封口座(41)一端與封口閘(42) —端通過鉚釘(43)活動連接為一體,封口夾(4)用于夾住造瘺袋(I)的底部。作為本專利技術上述的又再更進一步改進,所述的造瘺袋(I)開口端的上部設有一個排氣孔或者換氣孔(9)。作為本專利技術上述的又再更加進一步改進,所述的腰帶(7)對稱裝在硅膠圈(5)兩偵U,其中一側裝有尼龍搭扣(71)的毛面(711),另一側裝有尼龍搭扣(71)的刺面(712)。作為本專利技術上述的還更加進一步改進,所述的腰帶(7)裝在硅膠圈(5)側部對稱的兩端,其中腰帶(7)—端設置有尼龍搭扣(71),腰帶(7)另一端設置有活動扣(72);且所述的腰帶(7)是采用彈性材料制成。本專利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所產生的有益效果是:本專利技術一方面有效的解決了傳統的由于使用粘貼式的造瘺袋因粘膠對皮膚的反復撕扯造成的機械損傷、使皮膚造成潰瘍;另一方面,由于硅膠圈進行角度的改進,從而有效的實現了減少排泄物中的胃酸和細菌對帶瘺者造口周圍的皮膚刺激和污染,輕薄.柔軟的硅膠材料與皮膚舒適的貼合,對造口周圍皮膚起到有效的保護作用。【附圖說明】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其中:圖1是本專利技術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的封口夾(4)部件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專利技術的封口夾(4)部件的結構組成示意圖;圖4是本專利技術硅膠圈(5)部件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圖5是本專利技術硅膠圈(5)部件的A—A方向的剖視圖;圖6是本專利技術的腰帶(7)部件的另一種結構示意圖;圖7是本專利技術卡盤(8)部件的結構示意圖;圖8是專利技術第一種結構形式;圖9是本專利技術的第二種結構形式;圖10是本專利技術第三種結構形式;圖11是本專利技術的第四種結構形式;圖12是本專利技術當造瘺者造瘺口位置為直腸時的一個實施例的分解圖;圖13是本專利技術當造瘺者造瘺口位置為尿路時的一個實施例的分解圖;其中,圖中標不:I一造瘦袋、2—底盤、3—造瘦袋接口,4一封口夾,5—娃Jj父圈,6—通孔,7—腰帶,8—卡盤,9 一排氣孔或者換氣孔,10—硅膠圈保護層,β—硅膠圈外圈與則硅膠圈內圈之間的夾角;21—凹槽;41一封口座,42—封口閘,43—鉚釘;51—硅膠圈內圈,52—硅膠圈外圈;71—尼龍搭扣,72—活動扣;81—凸槽,82—卡盤內圈;91—封閉器;101—圓孔;521—卡槽;711—毛面,712—刺面。【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再結合具體的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做更進一步的解釋和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一種不用粘接的造瘺袋,由造瘺袋1、底盤2、造瘺袋接口 3和封口夾4組成,一個用于與造瘺者造瘺口處皮膚相接觸貼合面的硅膠圈5,硅膠圈5上開有一個通孔6,硅膠圈5—端為平面狀,硅膠圈5另一端的通孔6處與造瘺袋接口 3相互接通,硅膠圈5兩側至少有一根用于固定的活動腰帶7。因此,采用上述的設計結構不僅實現了結構簡單,設計新穎,更重要的是,有效當前第1頁1 2 3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不用粘接的造瘺袋,由造瘺袋(1)、底盤(2)、造瘺袋接口(3)和封口夾(4)組成,其特征在于:一個用于與造瘺者造瘺口處皮膚相接觸貼合面的硅膠圈(5),硅膠圈(5)上開有一個通孔(6),硅膠圈(5)一端為平面狀,硅膠圈(5)另一端的通孔(6)處與造瘺袋接口(3)相互接通,硅膠圈(5)兩側至少有一根用于固定的活動腰帶(7)。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商正權,商嘉峻,代曉燕,
申請(專利權)人:商正權,商嘉峻,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云南;5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