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能提高密封效果、并能降低灌裝設備成本的清洗灌裝閥時使用的單驅動雙假杯機構,包括:在相鄰兩個灌裝閥之間的驅動裝置,其結構包括:縱向貫穿于缸體、并穿過缸體內密封的空腔設置的活塞桿,活塞桿上的活塞環將空腔分隔成獨立且密封的上、下腔室,缸體上的上、下進氣口分別與上、下腔室相連通,上、下腔室之間的壓強差能驅使活塞環帶動活塞桿上、下運動;固定在活塞桿上的一對假杯對稱地位于活塞桿的兩側;在導向機構的導向下,活塞桿從初始位置向上運動能先驅使一對假杯分別同時一邊向上運動一邊轉動至分對應灌裝閥的正下方,然后再驅使一對假杯分別同時豎直向上運動至分別與對應的灌裝閥頂緊密封。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灌裝生產設備
,具體涉及灌裝生產設備中的清洗灌裝閥時使用的假杯機構。
技術介紹
在灌裝生產前,為保證灌裝產品的衛生安全,需要對灌裝閥、輸液管道等灌裝部件的內壁進行清洗。灌裝閥清洗時,灌裝閥的出料口需要用假杯密封住。中國專利CN202687930中公開了一種假杯機構,其結構包括:固定安裝在灌裝機上的安裝座,安裝座有垂向通孔,安裝座的頂部固定有可驅動其伸縮桿實現直線往復運動的驅動裝置,驅動裝置的伸縮桿通過聯軸器連接有導向桿,導向桿可繞其軸線轉動且下部向下伸出垂向通孔,導向桿的下部固定有連接件,連接件上設有可與灌裝閥的出料口密封配合的假杯,安裝座的側壁開設有斜向導孔,導向桿的側壁伸出滑柱,滑柱的另一端伸入斜向導孔。在上述的中國專利CN202687930公開的一種假杯機構中,用于驅動導向桿的驅動裝置另外安裝在安裝座的頂部,驅動裝置的伸縮桿需要通過聯軸器與導向桿相連接。上述假杯機構的缺點在于:一、采用單獨設置的驅動裝置,驅動裝置中的伸縮桿動作后驅動導向桿動作,然后再驅動假杯動作,這樣的驅動結構容易加大假杯與灌裝閥之間誤差,從而影響假杯與灌裝閥出料口之間的密封效果;二、每個假杯需要設置一個驅動裝置,這就導致整個灌裝生產設備的成本很高。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大大降低灌裝生產設備的成本,并且能有效提高假杯與灌裝閥出料口之間的密封效果的清洗灌裝閥時使用的單驅動雙假杯機構。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清洗灌裝閥時使用的單驅動雙假杯機構,包括:安裝架,安裝架上安裝有一個驅動裝置,所述的驅動裝置位于相鄰兩個灌裝閥之間,驅動裝置的結構包括:固定安裝在安裝架上的缸體,缸體內設置有密封的空腔,活塞桿縱向貫穿于缸體、并穿過空腔設置,活塞桿的上、下兩端分別從缸體中伸出,活塞桿上固定設置有活塞環,活塞環將空腔從上至下依次分隔成相互獨立且均密封的上、下腔室,上腔室上方的缸體上設置有與上腔室相連通的上進氣口,下腔室下方的缸體上設置有與下腔室相連通的下進氣口,上、下進氣口分別與高壓氣源相連通,上腔室與下腔室之間的壓強差能夠驅使活塞環在空腔中上、下滑動,從而驅使活塞桿上、下運動;與相鄰兩個灌裝閥分別相對應的一對假杯均固定安裝在從缸體底部伸出的活塞桿上,一對假杯對稱地位于活塞桿的兩側;在缸體與活塞桿之間還設置有導向機構,在導向機構的導向下,活塞桿從初始位置向上運動能先驅使一對假杯分別同時一邊向上運動一邊轉動,直至一對假杯分別位于對應的灌裝閥的出料口的正下方,然后再驅使一對假杯分別同時豎直向上運動,直至一對假杯分別與對應的灌裝閥的出料口頂緊密封。進一步地,前述的清洗灌裝閥時使用的單驅動雙假杯機構,其中,導向機構的結構包括:導向座,導向座套裝在從缸體的頂部伸出的活塞桿上,導向座固定安裝在缸體的頂部,導向座上開設有導向槽,導向槽中卡設有導向銷,導向銷固定安裝在活塞桿上;導向槽包括由下至上依次相互連通的斜向槽和豎直槽,在活塞桿從初始位置向上運動的過程中,導向銷先在斜向槽的引導下傾斜向上滑動、直至進入至豎直槽內,從而引導活塞桿帶動一對假杯分別同時一邊向上運動一邊逐步向對應的灌裝閥方向轉動,直至一對假杯分別位于對應的灌裝閥的出料口的正下方;然后導向銷在豎直槽的引導下豎直向上運動,從而引導活塞桿帶動一對假杯分別同時豎直向上運動,直至一對假杯分別與對應的灌裝閥的出料口頂緊密封。更進一步地,前述的清洗灌裝閥時使用的單驅動雙假杯機構,其中,導向座包括相互連通的導向座筒體和導向座底座,導向座底座固定安裝在缸體的頂部,導向槽開設在導向座筒體上。進一步地,前述的清洗灌裝閥時使用的單驅動雙假杯機構,其中,上腔室上方的缸體內設置有上氣路通道,上進氣口通過上氣路通道與上腔室相連通。進一步地,前述的清洗灌裝閥時使用的單驅動雙假杯機構,其中,下腔室下方的缸體內設置有下氣路通道,下進氣口通過下氣路通道與下腔室相連通。進一步地,前述的清洗灌裝閥時使用的單驅動雙假杯機構,其中,一對假杯分別對稱固定安裝在一根連接桿的兩端,所述的連接桿固定安裝在從缸體底部伸出的活塞桿上。進一步地,前述的清洗灌裝閥時使用的單驅動雙假杯機構,其中,活塞桿通過直線軸承安裝在缸體內。本專利技術的優點是:一、通過固定安裝在活塞桿上的活塞環運動直接驅動一對假杯動作的結構,能有效減少一對假杯與對應的一對灌裝閥的出料口之間的誤差,從而大大提高假杯與灌裝閥之間的密封效果,有效確保一對假杯能分別精確密封在對應的灌裝閥的出料口上,從而為高效的灌裝生產提供了有效地保證;二、采用一個驅動裝置同時驅動一對假杯對一對灌裝閥進行頂緊密封的結構,能夠大大降低整個灌裝生產設備的制作成本。【附圖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所述的清洗灌裝閥時使用的單驅動雙假杯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中導向座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圖1俯視方向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優選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如圖1、圖2、圖3所示,清洗灌裝閥時使用的單驅動雙假杯機構,包括:安裝架I,安裝架I上安裝有一個驅動裝置,所述的驅動裝置位于相鄰兩個灌裝閥一一第一灌裝閥9和第二灌裝閥92之間,驅動裝置的結構包括:固定安裝在安裝架I上的缸體2,缸體2內設置有密封的空腔6,活塞桿3縱向貫穿于缸體2、并穿過空腔6設置,活塞桿3的上、下兩端分別從缸體2中伸出,活塞桿3上固定設置有活塞環5,活塞環5將空腔6從上至下依次分隔成相互獨立且均密封的上腔室61和下腔室62,上腔室61上方的缸體2上設置有與上腔室61相連通的上進氣口 21,本實施例中上腔室61上方的缸體2內設置有上氣路通道7,上進氣口 21通過上氣路通道7與上腔室61相連通。下腔室62下方的缸體2上設置有與下腔室62相連通的下進氣口22,本實施例中下腔室62下方的缸體2內設置有下氣路通道8,下進氣口 22通過下氣路通道8與下腔室62相連通。上進氣口 21和下進氣口 22分別與高壓氣源相連通,上腔室61與下腔室62之間的壓強差能夠驅使活塞環5在空腔6中上、下滑動,從而驅使活塞桿3上、下運動;與相鄰的第一灌裝閥9和第二灌裝閥92分別相對應的一對假杯一一第一假杯41和第二假杯42均固定安裝在從缸體2底部伸出的活塞桿3上,第一假杯41和第二假杯42對稱地位于活塞桿3的兩側,本實施例中為了保持缸體2的平衡性,第一假杯41和第二假杯42分別對稱固定安裝在一根連接桿14的兩端,所述的連接桿14固定安裝在從缸體2的底部伸出的活塞桿3上,第一假杯41和第二假杯42分別通過連接桿14安裝在活塞桿3上的好處還在于:便于第一假杯41和第二假杯42的拆卸、安裝以及后期的維護。在缸體2與活塞桿3之間還設置有導向機構,在導向機構的導向下,活塞桿3從初始位置向上運動能先驅使第一假杯41和第二假杯42分別同時一邊向上運動一邊轉動,直至第一假杯41和第二假杯42分別位于第一灌裝閥9的出料口 91和第二灌裝閥92的出料口 921的正下方,然后再驅使第一假杯41和第二假杯42分別同時豎直向上運動,直至第一假杯41和第二假杯42分別與第一灌裝閥9的出料口 91和第二灌裝閥92的出料口 921頂緊密封。本實施例當前第1頁1 2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清洗灌裝閥時使用的單驅動雙假杯機構,包括:安裝架,其特征在于:安裝架上安裝有一個驅動裝置,所述的驅動裝置位于相鄰兩個灌裝閥之間,驅動裝置的結構包括:固定安裝在安裝架上的缸體,缸體內設置有密封的空腔,活塞桿縱向貫穿于缸體、并穿過空腔設置,活塞桿的上、下兩端分別從缸體中伸出,活塞桿上固定設置有活塞環,活塞環將空腔從上至下依次分隔成相互獨立且均密封的上、下腔室,上腔室上方的缸體上設置有與上腔室相連通的上進氣口,下腔室下方的缸體上設置有與下腔室相連通的下進氣口,上、下進氣口分別與高壓氣源相連通,上腔室與下腔室之間的壓強差能夠驅使活塞環在空腔中上、下滑動,從而驅使活塞桿上、下運動;與相鄰兩個灌裝閥分別相對應的一對假杯均固定安裝在從缸體底部伸出的活塞桿上,一對假杯對稱地位于活塞桿的兩側;在缸體與活塞桿之間還設置有導向機構,在導向機構的導向下,活塞桿從初始位置向上運動能先驅使一對假杯分別同時一邊向上運動一邊轉動,直至一對假杯分別位于對應的灌裝閥的出料口的正下方,然后再驅使一對假杯分別同時豎直向上運動,直至一對假杯分別與對應的灌裝閥的出料口頂緊密封。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沈軍,周衛林,欒慰林,
申請(專利權)人:江蘇新美星包裝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