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大直徑空心沉樁基礎的施工方法,用振動打樁錘打入外壁鋼護筒,作為樁基混凝土澆筑的外模板;護筒內安裝吸泥管,配合高壓射水吸泥,清除護筒內覆蓋層,在陸上綁扎樁身鋼筋籠,在鋼筋籠內穿入臨時鋼護筒,在樁位處起吊、安裝鋼筋籠和內部臨時護筒,并固定在外壁鋼護筒上;用水下混凝土澆筑工藝澆筑樁基混凝土;樁基混凝土強度到設計強度60%時,拔出臨時鋼護筒;繼續樁基混凝土養護,直至達到設計強度值即可。鋼筋籠和內部臨時鋼護筒采用分節制作,現場接長。采用本發明專利技術不需要特種機械設備,僅用常規技術手段即可完成,在滿足受力要求的前提下,樁基混凝土用量少,工程造價低,施工安全可靠,適用范圍廣,成樁樁徑可達20m以上。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大直徑空心沉粧基礎的施工方法。
技術介紹
近幾十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修建了大量的跨江跨海橋梁工程。這些大型橋梁工程不可避免的會遇到深水基礎的修建。深水基礎中最為常見的為粧基礎,普通管粧基礎為預制結構,現場打入或靜壓施工。隨著橋梁跨度的不斷加大,基礎承受的荷載也加大,需要基礎有更大的承載能力和剛度。大直徑的粧基礎承載能力高,剛度大。可減少粧基總根數,縮短基礎施工的周期。從國內近期修建的大跨度橋梁看,粧基的直徑有逐漸加大的趨勢。但是受到機械設備和工藝水平的限制,不論是鉆孔粧基礎還是空心管粧基礎,其成粧粧徑都在5m以下。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針對上述現狀,旨在提供一種不需要特種機械設備,僅用常規技術手段即可完成,在滿足受力要求的前提下,粧基混凝土用量少,工程造價低,施工安全可靠,適用范圍廣的大直徑空心沉粧基礎的施工方法。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實現方式為,大直徑空心沉粧基礎的施工方法,具體步驟如下:1)采用振動打粧錘打入外壁鋼護筒,作為粧基混凝土澆筑的外模板;通過調整外壁混凝土和內部臨時護筒的直徑,滿足不同外徑和內徑的粧基成孔要求;2)在外壁鋼護筒內安裝吸泥管,配合高壓射水進行吸泥,清除外壁鋼護筒內覆蓋層;3)在陸上綁扎粧身鋼筋籠,在鋼筋籠內穿入臨時鋼護筒,臨時鋼護筒外側均勻涂布脫模劑;4)在粧位處起吊、安裝鋼筋籠和內部臨時護筒,鋼筋籠和臨時鋼護筒固定在外壁鋼護筒上;5)采用水下混凝土澆筑工藝澆筑粧基混凝土; 6)在粧基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60%時,拔出內部臨時護筒;7)繼續粧基混凝土的養護,直至達到設計強度值,即成大直徑空心沉粧。本專利技術采用打入外壁鋼護筒作為粧基混凝土澆筑時的外模,采用臨時鋼護筒作為粧基混凝土澆筑的內模,現澆法成粧,粧身混凝土澆筑時因外側護筒的防水作用,不會出現孔壁坍塌的問題;粧身壁厚可通過調整護筒的直徑進行調節,壁厚選擇范圍廣;采用高壓射水吸泥法成孔,不需要鉆機和泥漿循環環節,簡化了施工工藝、費用低;可保證護筒底部的沉渣可有效清除,在粧基混凝土和持力層之間不會有軟弱夾層,有利于粧基承載力的充分發揮。采用本專利技術不需要特種機械設備,僅用常規技術手段即可完成,在滿足受力要求的前提下,粧基混凝土用量少,工程造價低,施工安全可靠,適用范圍廣,成粧粧徑可達到20m以上。【附圖說明】圖1為打入外壁鋼護筒施工狀態圖;圖2為護筒內吸泥施工狀態圖;圖3位鋼筋籠和臨時護筒施工狀態圖;圖4為安裝鋼筋籠和內部臨時鋼護筒施工狀態圖;圖5為粧基混凝土澆筑施工狀態圖;圖6為拔出內部臨時鋼護筒施工狀態圖;圖7位粧基混凝土養護至設計強度狀態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參照附圖詳述本專利技術。參照圖1-7,本專利技術的一種大直徑空心沉粧基礎的施工方法,具體步驟如下:1)采用振動打粧錘打入外壁鋼護筒1,作為粧基混凝土澆筑的外模板,對于直徑^4m的大直徑護筒,可采用多個打粧錘并聯使用(見圖1)。采用打入外壁鋼護筒的設計,不會出現孔壁坍塌的問題。通過調整外壁鋼護筒和內部臨時護筒的直徑,可實現不同外徑和內徑的粧基成孔要求。2)在護筒內安裝吸泥管2,配合高壓射水進行吸泥,清除外壁鋼護筒內覆蓋層6(見圖2),外壁鋼護筒內覆蓋層的清除采用工藝簡單、費用低的高壓射水吸泥的方式。在吸泥過程中,隨時向外壁鋼護筒內補充水,保證護筒內外水頭高度的一致,外壁鋼護筒不承受大的水壓力,可減小外壁鋼護筒的壁厚,有利于節約外壁鋼護筒用鋼量。采用吸泥的方式清除覆蓋層,可保證護外壁鋼護筒底部的沉渣可有效清除,在粧基混凝土覆蓋層6和持力層7之間不會有軟弱夾層,有利于粧基承載力的充分發揮。3)在陸上綁扎粧身鋼筋籠3,在鋼筋籠內穿入臨時鋼護筒4(見圖3),臨時鋼護筒4外側均勻涂布脫模劑在粧基混凝土強度達到60%設計強度時,可方便拔出內部臨時護筒,減小用鋼量。4)在粧位處起吊、安裝鋼筋籠3和內部臨時護筒4,鋼筋籠和臨時鋼護筒固定在外壁鋼護筒1上(見圖4)。鋼筋籠3和內部臨時鋼護筒4采用分節制作,現場接長。將鋼筋籠和臨時護筒起吊,用扁擔將鋼筋籠和臨時鋼護筒固定在外壁鋼護筒上,起吊下一節鋼筋籠和護筒,與前節鋼筋籠和護筒進行連接,循環施工直至鋼筋籠和臨時護筒安裝完成。5)采用水下混凝土澆筑工藝澆筑粧基混凝土 5(見圖5)。6)在粧基混凝土5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60 %時,拔出內部臨時護筒4 (見圖6 ),拔出內部臨時護筒,可減小用鋼量。7)繼續粧基混凝土 5的養護,直至達到設計強度值,即成大直徑空心沉粧(見圖7)。本專利技術采用打入外壁鋼護筒作為粧基混凝土澆筑時的外模,采用臨時鋼護筒作為粧基混凝土澆筑的內模,現澆法成粧,粧身混凝土澆筑時因外側護筒的防水作用,不會出現孔壁坍塌的問題;粧身壁厚可通過調整護筒的直徑進行調節,壁厚選擇范圍廣;采用高壓射水吸泥法成孔,不需要鉆機和泥漿循環環節,簡化了施工工藝、費用低;可保證護筒底部的沉渣可有效清除,在粧基混凝土和持力層之間不會有軟弱夾層,有利于粧基承載力的充分發揮。【主權項】1.大直徑空心沉粧基礎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具體步驟如下: 1)采用振動打粧錘打入外壁鋼護筒,作為粧基混凝土澆筑的外模板; 通過調整外壁混凝土和內部臨時護筒的直徑,滿足不同外徑和內徑的粧基成孔要求; 2)在外壁鋼護筒內安裝吸泥管,配合高壓射水進行吸泥,清除外壁鋼護筒內覆蓋層; 3)在陸上綁扎粧身鋼筋籠,在鋼筋籠內穿入臨時鋼護筒,臨時鋼護筒外側均勻涂布脫模劑; 4)在粧位處起吊、安裝鋼筋籠和內部臨時護筒,鋼筋籠和臨時鋼護筒固定在外壁鋼護筒上; 5)采用水下混凝土澆筑工藝澆筑粧基混凝土; 6)在粧基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60%時,拔出內部臨時護筒; 7)繼續粧基混凝土的養護,直至達到設計強度值,即成大直徑空心沉粧。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直徑空心沉粧基礎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中對于直徑S4m的大直徑護筒,可采用多個打粧錘并聯使用。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直徑空心沉粧基礎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鋼筋籠(3)和內部臨時鋼護筒(4)采用分節制作,現場接長。【專利摘要】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用振動打樁錘打入外壁鋼護筒,作為樁基混凝土澆筑的外模板;護筒內安裝吸泥管,配合高壓射水吸泥,清除護筒內覆蓋層,在陸上綁扎樁身鋼筋籠,在鋼筋籠內穿入臨時鋼護筒,在樁位處起吊、安裝鋼筋籠和內部臨時護筒,并固定在外壁鋼護筒上;用水下混凝土澆筑工藝澆筑樁基混凝土;樁基混凝土強度到設計強度60%時,拔出臨時鋼護筒;繼續樁基混凝土養護,直至達到設計強度值即可。鋼筋籠和內部臨時鋼護筒采用分節制作,現場接長。采用本專利技術不需要特種機械設備,僅用常規技術手段即可完成,在滿足受力要求的前提下,樁基混凝土用量少,工程造價低,施工安全可靠,適用范圍廣,成樁樁徑可達20m以上。【IPC分類】E02D7/18, E02D15/06, E02D27/12【公開號】CN105464122【申請號】CN201510796483【專利技術人】張強, 楊光武 【申請人】中鐵大橋勘測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公開日】2016年4月6日【申請日】2015年11月18日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大直徑空心沉樁基礎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具體步驟如下:1)采用振動打樁錘打入外壁鋼護筒,作為樁基混凝土澆筑的外模板;通過調整外壁混凝土和內部臨時護筒的直徑,滿足不同外徑和內徑的樁基成孔要求;2)在外壁鋼護筒內安裝吸泥管,配合高壓射水進行吸泥,清除外壁鋼護筒內覆蓋層;3)在陸上綁扎樁身鋼筋籠,在鋼筋籠內穿入臨時鋼護筒,臨時鋼護筒外側均勻涂布脫模劑;4)在樁位處起吊、安裝鋼筋籠和內部臨時護筒,鋼筋籠和臨時鋼護筒固定在外壁鋼護筒上;5)采用水下混凝土澆筑工藝澆筑樁基混凝土;6)在樁基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60%時,拔出內部臨時護筒;7)繼續樁基混凝土的養護,直至達到設計強度值,即成大直徑空心沉樁。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強,楊光武,張強,
申請(專利權)人:中鐵大橋勘測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湖北;4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