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可拆卸的鋼結構平臺,包括上平板、支柱和橫梁,所述的上平板呈矩形,其下端沿著四條邊安裝有支撐方鋼,相鄰的支撐方鋼之間在上平板的頂角處留有方形空間,該方形空間內安裝有倒V形支板,所述的支柱為方形柱,其上端安裝有倒V形支撐板,所述的支柱豎直插入到上平板的頂角處,倒V形支撐板與倒V形支板緊貼頂住,所述的支柱的兩側壁與上平板之間連接有加強支撐桿,相鄰的兩個支柱之間通過橫梁相連。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結構簡單,拆裝方便,零件數量少,適用于建筑工地、臨時搭建平臺的地方。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鋼結構制品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可拆卸的鋼結構平臺。
技術介紹
目前在鋼結構安裝施工以及其它建筑安裝領域都會用到工作平臺,工作平臺一般都在現場臨時搭建。但是這種工作平臺一般結構簡單,安裝精度較低,不便于拆卸和再次使用,所以設計一種拆裝方便,結構穩定強度大的鋼結構平臺顯得尤為重要。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可拆卸的鋼結構平臺,結構簡單,拆裝方便,零件數量少,適用于建筑工地、臨時搭建平臺的地方。本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可拆卸的鋼結構平臺,包括上平板、支柱和橫梁,所述的上平板呈矩形,其下端沿著四條邊安裝有支撐方鋼,相鄰的支撐方鋼之間在上平板的頂角處留有方形空間,該方形空間內安裝有倒V形支板,所述的支柱為方形柱,其上端安裝有倒V形支撐板,所述的支柱豎直插入到上平板的頂角處,倒V形支撐板與倒V形支板緊貼頂住,所述的支柱的兩側壁與上平板之間連接有加強支撐桿,相鄰的兩個支柱之間通過橫梁相連。安裝的時候,將四個支柱從下往上插入到上平板的四個頂角的方形空間中,倒V形支撐板與倒V形支板頂住,兩者的側面都緊密相貼,這樣支柱與上平板之間的水平位移就被限制。然后通過加強支撐桿將支柱的側面與上平板相連,提高連接的強度,并將支柱的豎直方向的位置限制,最后將橫梁的兩端插入到相鄰的兩個支柱之間防止支柱的下部出現晃動,這樣就完成了平臺的安裝,操作簡單。作為本技術的一種補充,所述的橫梁為空心扁鋼,其兩端下端面對稱均勻安裝有若干限位塊,所述的橫梁穿過支柱,相鄰的限位塊之間的距離為支柱的厚度,相鄰的限位塊與支柱的兩個相對側面卡住,橫梁與支柱之間不通過螺栓連接或者焊接,直接進行扣接,簡單有效,并且可以根據情況調整扣接的位置。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所述的支柱的四個側面均開有供橫梁穿過的矩形通孔,矩形通孔的厚度等于橫梁的厚度加上限位塊的厚度。作為本技術的另一種補充,所述的加強支撐桿的兩端均安裝有連接耳板,該連接耳板的中心開有通孔,方便加強支撐桿的兩端通過螺栓來安裝。進一步的,所述的支柱的四個側壁上相同的位置均開有內凹豎槽,所述的連接耳板插入到內凹豎槽中并由螺栓與支柱相連。 進一步的,所述的倒V形支撐板與倒V形支板的側面均由三角形側板圍住,且三角形側板上均豎向并排開有兩個連接孔,倒V形支撐板與倒V形支板上的連接孔中穿有螺桿固定,增強倒V形支撐板與倒V形支板的結構強度,并通過螺桿連接提高連接強度和穩定性。本技術結構簡單,拆裝方便,零件數量少,適用于建筑工地、臨時搭建平臺的地方。【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主視結構圖;圖2是本技術所述的上平板的仰視結構圖;圖3是本技術的局部連接剖視結構圖;圖4是本技術所述的支柱的側視結構圖;圖5是本技術所述的加強支撐桿的結構圖;圖6是本技術所述的橫梁的結構圖。附圖標記:上平板1 ;加強支撐桿2 ;支柱3 ;橫梁4 ;倒V形支板5 ;連接孔6 ;支撐方鋼7 ;矩形通孔8 ;內凹豎槽9 ;連接耳板10 ;限位塊11。【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技術。應理解,這些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技術而不用于限制本技術的范圍。此外應理解,在閱讀了本技術講授的內容之后,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對本技術作各種改動或修改,這些等價形式同樣落于本申請所附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范圍。如圖1-6所示,本技術的實施方式涉及一種可拆卸的鋼結構平臺,包括上平板1、支柱3和橫梁4,所述的上平板1呈矩形,其下端沿著四條邊安裝有支撐方鋼7,相鄰的支撐方鋼7之間在上平板1的頂角處留有方形空間,該方形空間內安裝有倒V形支板5,所述的支柱3為方形柱,其上端安裝有倒V形支撐板4,所述的支柱3豎直插入到上平板1的頂角處,倒V形支撐板4與倒V形支板5緊貼頂住,所述的支柱3的兩側壁與上平板1之間連接有加強支撐桿2,相鄰的兩個支柱3之間通過橫梁4相連。所述的橫梁4為空心扁鋼,其兩端下端面對稱均勻安裝有若干限位塊11,所述的橫梁4穿過支柱3,相鄰的限位塊11之間的距離為支柱3的厚度,相鄰的限位塊11與支柱3的兩個相對側面卡住,橫梁4與支柱3之間不通過螺栓連接或者焊接,直接進行扣接,簡單有效,并且可以根據情況調整扣接的位置。所述的支柱3的四個側面均開有供橫梁4穿過的矩形通孔8,矩形通孔8的厚度等于橫梁4的厚度加上限位塊11的厚度。所述的加強支撐桿2的兩端均安裝有連接耳板10,該連接耳板10的中心開有通孔,方便加強支撐桿2的兩端通過螺栓來安裝。所述的支柱3的四個側壁上相同的位置均開有內凹豎槽9,所述的連接耳板10插入到內凹豎槽9中并由螺栓與支柱3相連。所述的倒V形支撐板4與倒V形支板5的側面均由三角形側板圍住,且三角形側板上均豎向并排開有兩個連接孔6,倒V形支撐板4與倒V形支板5上的連接孔6中穿有螺桿固定,增強倒V形支撐板4與倒V形支板5的結構強度,并通過螺桿連接提高連接強度和穩定性。實施例安裝的時候,將四個支柱3從下往上插入到上平板1的四個頂角的方形空間中,倒V形支撐板4與倒V形支板5頂住,兩者的側面都緊密相貼,這樣支柱3與上平板1之間的水平位移就被限制。然后通過加強支撐桿2將支柱3的側面與上平板1相連,提高連接的強度,并將支柱3的豎直方向的位置限制,最后將橫梁4的兩端插入到相鄰的兩個支柱3之間防止支柱3的下部出現晃動,這樣就完成了平臺的安裝,操作簡單。本技術結構簡單,拆裝方便,零件數量少,適用于建筑工地、臨時搭建平臺的地方。【主權項】1.一種可拆卸的鋼結構平臺,包括上平板(1)、支柱(3)和橫梁(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平板(1)呈矩形,其下端沿著四條邊安裝有支撐方鋼(7),相鄰的支撐方鋼(7)之間在上平板(1)的頂角處留有方形空間,該方形空間內安裝有倒V形支板(5),所述的支柱(3)為方形柱,其上端安裝有倒V形支撐板(4),所述的支柱(3)豎直插入到上平板⑴的頂角處,倒V形支撐板⑷與倒V形支板(5)緊貼頂住,所述的支柱(3)的兩側壁與上平板(1)之間連接有加強支撐桿(2),相鄰的兩個支柱(3)之間通過橫梁(4)相連。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可拆卸的鋼結構平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橫梁(4)為空心扁鋼,其兩端下端面對稱均勻安裝有若干限位塊(11),所述的橫梁(4)穿過支柱(3),相鄰的限位塊(11)之間的距離為支柱(3)的厚度,相鄰的限位塊(11)與支柱⑶的兩個相對側面卡住。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可拆卸的鋼結構平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柱(3)的四個側面均開有供橫梁(4)穿過的矩形通孔(8)。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可拆卸的鋼結構平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強支撐桿(2)的兩端均安裝有連接耳板(10),該連接耳板(10)的中心開有通孔。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可拆卸的鋼結構平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柱(3)的四個側壁上相同的位置均開有內凹豎槽(9),所述的連接耳板(10)插入到內凹豎槽(9)中并由螺栓與支柱(3)相連。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可拆卸的鋼結構平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倒V形支撐板(4)與倒V形支板(5)的側面均由三角形側板圍住,且三角形側板上均豎向并排開有兩個連接孔¢),倒V形支撐板(4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可拆卸的鋼結構平臺,包括上平板(1)、支柱(3)和橫梁(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平板(1)呈矩形,其下端沿著四條邊安裝有支撐方鋼(7),相鄰的支撐方鋼(7)之間在上平板(1)的頂角處留有方形空間,該方形空間內安裝有倒V形支板(5),所述的支柱(3)為方形柱,其上端安裝有倒V形支撐板(4),所述的支柱(3)豎直插入到上平板(1)的頂角處,倒V形支撐板(4)與倒V形支板(5)緊貼頂住,所述的支柱(3)的兩側壁與上平板(1)之間連接有加強支撐桿(2),相鄰的兩個支柱(3)之間通過橫梁(4)相連。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潘孟妃,
申請(專利權)人:新昌縣七星街道亦尚設計服務部,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