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一種LED燈泡,包括底座、燈體結構和透光罩,燈體結構包括內部設置為中空腔體結構的燈體,燈體外側壁設有第一LED光源結構,底座通過螺紋連接方式螺接于燈體下端,透光罩下端開口設有安裝環,透光罩通過安裝環與燈體上端開口螺紋連接從而使透光罩螺接固定于燈體上端,燈體上端開口朝透光罩內延伸出一光源安裝座,光源安裝座外側壁設有第二LED光源結構,光源安裝座上端面還設有第三LED光源結構,第一LED光源結構包括軟性基板、布設于軟性基板上的LED燈珠,第二LED光源結構和第三LED光源結構的結構形式與第一LED光源結構的結構形式相同。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實現了結構簡單、安裝拆卸方便、檢修維護簡單、出光面廣、可全方位發光、外型美觀的有益效果。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LED照明
,特別涉及一種LED燈泡。
技術介紹
目前,LED燈珠以壽命長、無污染、光效高、響應快、穩定性好等特點正逐步替代白熾燈和熒光燈光源,故而出現了用LED作為光源的LED燈泡。由于LED光源多以點光源發光,且朝外直射的發光方式,如果在LED燈泡內僅設置單一的朝外照射LED光源結構,會導致LED燈泡照明光強度分布不均勻,發光范圍狹窄,照射面積非常有限,有時需要安裝多個LED燈泡來滿足亮度需求,增加了使用成本,且LED光源出光面小,光強度分布過度集中,使得LED燈泡所照射的環境亮度不均勻,局部地方還可能出現照明暗區,且通常使用較硬的LED基板固設在燈體上,LED基板難以服帖地固接在燈體上導致光線照射不均勻,LED基板不平整影響LED燈泡外型。且現有的燈體和燈座一般是一體成型結構,這樣的結構雖然生產方便、組合安裝快捷但是后期對LED燈泡的檢修維護難度非常大,還可能造成因小部件損壞難以拆卸更換而導致整燈報廢,不符合LED所提倡的綠色循環理念;但如果過度分散,由幾個部件進行組裝而成,會導致銜接處熱傳導速度變差、材質不均一、散熱不均勻、燈體的強度和結構不穩固等;或者燈體和燈座通過螺釘進行連接固定,生產組裝需要使用工具旋擰多個螺釘才可完成LED燈泡的組合安裝,生產工序繁瑣,降低生產效率,增加了生產成本,且使用較多螺釘等零部件,進一步提高了產品的生產成本,不利于產品的市場推廣。且透光罩和燈體之間多為采用膠黏劑進行連接,這樣的連接方式,透光罩一旦固定在燈體上后,難以進行拆卸,如果LED燈泡發生故障,就難以進行檢修維護,甚至在拆卸中導致透光罩破碎,增加LED燈泡的使用成本。因此,如何實現一種結構簡單、發光面廣、光線利用率高、全方位發光、照射面積大、外型美觀、生產工序簡單、組合安裝靈活方便、檢修維護簡單、散熱效果好、生產成本低的LED燈泡是業內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LED燈泡,旨在實現一種結構簡單、發光面廣、光線利用率高、全方位發光、照射面積大、外型美觀、生產工序簡單、組合安裝靈活方便、檢修維護簡單、散熱效果好、生產成本低、成品率高的LED燈泡。本技術提出一種LED燈泡,包括底座、燈體結構和透光罩,燈體結構包括內部設置為中空腔體結構的燈體,燈體外側壁設有光源凹槽,燈體結構還包括與光源凹槽相適配并內嵌于光源凹槽內的第一 LED光源結構,燈體外側壁下端開口處設有第一外螺紋,燈體外側壁上端開口處設有第二外螺紋,底座內側壁上端開口處設有與第一外螺紋相適配并螺紋連接從而使底座固設于燈體上的第一內螺紋,底座與燈體螺紋連接時底座與燈體之間形成一空腔,透光罩下端開口固設有一安裝環,安裝環內側壁設有與第二外螺紋相適配并螺紋連接從而使透光罩螺接于燈體上的第二內螺紋,燈體上端開口朝透光罩內延伸出一光源安裝座,光源安裝座內部空心并與中空腔體結構連通,光源安裝座外側壁設有第二 LED光源結構,光源安裝座上端面還設有第三LED光源結構,LED燈泡還包括與第一 LED光源結構、第二 LED光源結構和第三LED光源結構電連接并設于空腔內的驅動裝置,第一 LED光源結構包括軟性基板、布設于軟性基板上的LED燈珠,第二 LED光源結構和第三LED光源結構的結構形式與第一 LED光源結構的結構形式相同。優選地,燈體外側壁還設有若干散熱紋。優選地,燈體、底座和安裝環均由導熱金屬制成,導熱金屬選用鐵、鋁或銅。優選地,底座下端設有供通電導線穿過與外部市電電連接的出線孔。優選地,軟性基板通過膠接連接方式固設于燈體上。優選地,透光罩選用玻璃或塑料制成,透光罩設置為透明或磨砂。優選地,透光罩設置為球泡或者尖泡。優選地,光源安裝座外側壁設置為具有反光、導光作用的弧形面。本技術的LED燈泡,包括底座、燈體結構和透光罩,燈體結構包括燈體、設于燈體外側面的第一 LED光源結構,燈體上端面朝透光罩內延伸出一光源安裝座,光源安裝座的側壁上設有第二 LED光源結構,光源安裝座的上端面設有第三LED光源結構,本技術的燈體上設有三個結構形式相同的LED光源結構,結構簡單,且三個LED光源結構使得LED燈泡發光面廣,可全方位發光,照射面無死角無暗區,同時解決了 LED燈珠以點光源朝外直射的發光方式所導致的出光面小,光強度分布過度集中的技術問題,燈體側壁上的第一 LED光源結構和第二 LED光源結構均朝外照射,在光線昏暗的地方,LED光線疊加從而可加強照明亮度,把無效光照射的范圍變成有效照射范圍,照射無死角無暗區,光線利用率高,且第三LED光源結構朝上照射,還可彌補第一 LED光源結構和第二 LED光源結構的光線無法抵達的照射區域,照射范圍廣,照明亮度佳;而且LED基板選用軟性基板,使得LED光源結構通過粘接劑更加服帖地固設于燈體上,光線分布更加均勻,LED燈泡整體簡潔、美觀;透光罩、燈體和底座均通過螺紋連接的方式進行連接固定,生產工序簡單,組合安裝靈活方便,LED燈泡一旦發生故障,只需逆向拆卸便可進行LED燈泡的檢修維護,各部件循環利用,綠色環保,透光罩通過安裝環螺接于燈體上,避免了透光罩直接粘接在燈體上而難以拆卸甚至拆卸過程中導致透光罩破碎,增加LED燈泡的使用成本;且燈體設置為一體成型結構,生產方便,生產效率高,燈體材質均一、散熱均勻,且燈體、底座和安裝環均由導熱金屬制成,燈體外側壁設有散熱紋,增大熱量與外界的接觸面積,導熱好,散熱快,燈體內部空心且燈體和底座螺接時燈體和底座之間形成可容置驅動裝置的空腔,熱量不囤積,整體LED燈泡具有優良的散熱效果,延長LED燈泡的使用壽命。因此,本技術實現了一種結構簡單、發光面廣、光線利用率高、全方位發光、照射面積大、外型美觀、生產工序簡單、組合安裝靈活方便、檢修維護簡單、散熱效果好、生產成本低的LED燈泡。【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一種LED燈泡的一實施例的立體結構分解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的一種LED燈泡的一實施例的剖面結構示意圖。本技術目的的實現、功能特點及優點將結合實施例,參照附圖做進一步說明。【具體實施方式】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技術,并不用于限定本技術。參照圖1至圖2,提出本技術的一種LED燈泡的一實施例,包括底座100、燈體結構和透光罩400,燈體結構包括內部設置為中空腔體結構208的燈體200,燈體200外側壁設有光源凹槽201,燈體結構還包括與光源凹槽201相適配并內嵌于光源凹槽201內的第一LED光源結構203,燈體200外側壁下端開口處設有第一外螺紋206,燈體200外側壁上端開口處設有第二外螺紋207,底座100內側壁上端開口處設有與第一外螺紋206相適配并螺紋連接從而使底座100固設于燈體200上的第一內螺紋101,底座100與燈體200螺紋連接時底座100與燈體200之間形成一空腔800,透光罩400下端開口固設有一安裝環500,安裝環500內側壁設有與第二外螺紋207相適配并螺紋連接從而使透光罩400螺接于燈體200上的第二內螺紋501,燈體200上端開口朝透光罩400內延伸出一光源安裝座300,光源安裝座300內部空心并與中空腔800體結構208連通,光源安裝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LED燈泡,包括底座、燈體結構和透光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燈體結構包括內部設置為中空腔體結構的燈體,所述燈體外側壁設有光源凹槽,所述燈體結構還包括與所述光源凹槽相適配并內嵌于所述光源凹槽內的第一LED光源結構,所述燈體外側壁下端開口處設有第一外螺紋,所述燈體外側壁上端開口處設有第二外螺紋,所述底座內側壁上端開口處設有與所述第一外螺紋相適配并螺紋連接從而使所述底座固設于所述燈體上的第一內螺紋,所述底座與所述燈體螺紋連接時所述底座與所述燈體之間形成一空腔,所述透光罩下端開口固設有一安裝環,所述安裝環內側壁設有與所述第二外螺紋相適配并螺紋連接從而使所述透光罩螺接于所述燈體上的第二內螺紋,所述燈體上端開口朝所述透光罩內延伸出一光源安裝座,所述光源安裝座內部空心并與所述中空腔體結構連通,所述光源安裝座外側壁設有第二LED光源結構,所述光源安裝座上端面還設有第三LED光源結構,所述LED燈泡還包括與所述第一LED光源結構、所述第二LED光源結構和所述第三LED光源結構電連接并設于所述空腔內的驅動裝置,所述第一LED光源結構包括軟性基板、布設于所述軟性基板上的LED燈珠,所述第二LED光源結構和所述第三LED光源結構的結構形式與所述第一LED光源結構的結構形式相同。...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侯山禮,
申請(專利權)人:侯山禮,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