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建筑用墻面抹平機,包括底板、支撐裝置、第一支架裝置、回收裝置、氣缸裝置、第二支架裝置及抹平裝置,支撐裝置包括第一支撐桿、第二支撐桿、第一斜桿、第二斜桿及第一橫桿,第一支架裝置包括第二橫桿、第一固定塊、第三支撐桿、握持環、第一支架及第三橫桿,回收裝置包括第四橫桿、第四支撐桿、第二支架及回收框,氣缸裝置包括氣缸、推動桿、第三支架、第四支架、第五橫桿及第六橫桿,第二支架裝置包括固定架、頂靠塊、彈簧,抹平裝置包括抹平板、斜板、頂靠桿、第三斜桿及定位桿,本發明專利技術能夠對墻面進行高質量的抹平,抹平效果好,并且快速,受人工影響的較小,并且效率較高,可以快速的抹平,進而可以降低人工成本。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建筑機械
,尤其涉及一種建筑用墻面抹平機。
技術介紹
目前的墻面粉刷抹平主要由工人手持灰刀來操作,由于操作范圍限于工人的手臂長度為半徑的面積范圍,需要不停的移動位置來完成大面積墻面的抹平,不但工作強度高而且費時,效率極其低下,并且墻面的抹平質量與工人的操作水平相關,技術差墻面會比較粗糙,技術好的墻面抹平質量就會比較好,受人工影響較大。因此,需要提供一種新的技術方案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有效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建筑用墻面抹平機。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采用如下技術方案:—種建筑用墻面抹平機,所述建筑用墻面抹平機包括底板、位于所述底板上方的支撐裝置、位于所述支撐裝置上方的第一支架裝置、位于所述第一支架裝置右側的回收裝置、位于所述回收裝置上方的氣缸裝置、位于所述第一支架裝置上方的第二支架裝置及位于所述第二支架裝置右側的抹平裝置,所述支撐裝置包括第一支撐桿、位于所述第一支撐桿右側的第二支撐桿、位于所述第二支撐桿右側的第一斜桿、位于所述第一支撐桿左側的第二斜桿及位于所述第一支撐桿右側的第一橫桿,所述第一支架裝置包括第二橫桿、位于所述第二橫桿上方的第一固定塊、第三支撐桿、位于所述第三支撐桿左側的握持環、位于所述握持環上方的第一支架及位于所述第三支撐桿右側的第三橫桿,所述回收裝置包括第四橫桿、位于所述第四橫桿上方的第四支撐桿、位于所述第四支撐桿上方的第二支架及位于所述第二支架右側的回收框,所述氣缸裝置包括氣缸、位于所述氣缸上方的推動桿、位于所述推動桿右側的第三支架、位于所述第三支架上方的第四支架、位于所述推動桿右側的第五橫桿及位于所述推動桿左側的第六橫桿,所述第二支架裝置包括固定架、設置于所述固定架上的頂靠塊、設置于所述固定架上的彈簧,所述抹平裝置包括抹平板、位于所述抹平板上下兩側的斜板、位于所述抹平板左側的頂靠桿、位于所述頂靠桿上下兩側的第三斜桿及位于所述頂靠桿上方的定位桿。所述底板呈長方體,所述底板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支撐桿呈長方體,所述第一支撐桿豎直放置,所述第一支撐桿的下端與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支撐桿呈長方體,所述第二支撐桿豎直放置,所述第二支撐桿的下端與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斜桿呈傾斜狀,所述第一斜桿的上端與所述第二支撐桿的右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斜桿的下端與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斜桿呈傾斜狀,所述第二斜桿的下端與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斜桿的上端與所述第一支撐桿的左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橫桿呈長方體,所述第一橫桿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橫桿的左端與所述第一支撐桿的右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橫桿的右端與所述第二支撐桿的左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橫桿呈長方體,所述第一橫桿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支撐桿的上端與所述第一橫桿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橫桿的右端與所述第二支撐桿的左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三支撐桿呈長方體,所述第三支撐桿豎直放置,所述第三支撐桿的下端與所述第二橫桿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固定塊設有兩個且分別位于左右兩側,所述第一固定塊呈長方體,所述第一固定塊豎直放置,所述第一固定塊的下表面與所述第二橫桿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固定塊的側面與所述第三支撐桿的側面固定連接,所述握持環呈半圓環狀,所述握持環的兩端與所述第三支撐桿的左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支架呈凹字形,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與所述第三支撐桿的左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支架的另一端呈水平狀,所述第三橫桿呈長方體,所述第三橫桿水平放置,所述第三橫桿的左端與所述第三支撐桿的右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四橫桿呈長方體,所述第四橫桿水平放置,所述第四橫桿的左端與所述第三支撐桿的右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四橫桿的右端與所述第二支撐桿的左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四橫桿的上表面與所述第二支撐桿的上表面處于同一平面內,所述第四支撐桿呈長方體,所述第四支撐桿豎直放置,所述第四支撐桿的下端與所述第四橫桿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四支撐桿的上端與所述第二支架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支架呈L型,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與所述第三支撐桿的右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支架的另一端呈豎直狀,所述回收框呈空心的長方體,所述回收框的橫截面呈L型,所述回收框的左表面與所述第二支架的右表面固定連接,所述回收框的上表面呈傾斜狀。所述氣缸的下表面與所述第二支架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氣缸的左表面與所述第三支撐桿的右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三支架呈L型,所述第三支架的一端與所述第二支架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三支架的另一端與所述氣缸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推動桿呈長方體,所述推動桿豎直放置,所述推動桿的下端與所述氣缸連接,所述第四支架呈L型,所述第四支架呈L型,所述第四支架的一端與所述第三支架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四支架的另一端頂靠在所述推動桿的右表面上且與其滑動連接,所述第五橫桿呈水平狀,所述第五橫桿的左端與所述推動桿的右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六橫桿呈長方體,所述第六橫桿水平放置,所述第六橫桿的右端與所述推動桿的左表面滑動連接。所述固定架呈凹字形,所述固定架的一端與所述第三支撐桿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固定架的另一端呈豎直狀,所述頂靠塊呈長方體,所述頂靠塊的左表面與所述固定架的側面固定連接,所述彈簧呈豎直狀,所述彈簧的上端與所述固定架固定連接,所述第六橫桿的左端與所述固定架固定連接。所述所述抹平板呈長方體,所述抹平板豎直放置,所述斜板設有兩個且分別位于所述抹平板的上下兩側,所述斜板呈傾斜狀,所述斜板的一端與所述抹平板的端部固定連接,所述頂靠桿呈長方體,所述頂靠桿水平放置,所述頂靠桿的右端與所述抹平板的左表面固定連接,所述推動桿的上端與所述頂靠桿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彈簧的下端與所述推動桿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三斜桿設有兩個且分別位于所述頂靠桿的上下兩側,所述第三斜桿呈傾斜狀,所述第三斜桿的一端與所述抹平板的左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三斜桿的另一端與所述頂靠桿固定連接,所述第五橫桿的右端與所述第三斜桿固定連接,所述定位桿呈長方體,所述定位桿豎直放置,所述定位桿的下端與所述頂靠桿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定位桿貫穿所述固定架的上下表面且與其滑動連接,所述頂靠塊的右表面與所述定位桿的左表面滑動連接。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本專利技術具有如下優點:本專利技術建筑用墻面抹平機結構簡單,使用方便,能夠對墻面進行高質量的抹平,抹平效果好,并且快速,受人工影響的較小,并且效率較高,可以快速的抹平,進而可以降低人工成本,減輕人工勞動的強度,并且擴大了抹平的范圍?!靖綀D說明】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建筑用墻面抹平機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建筑用墻面抹平機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所示,本專利技術建筑用墻面抹平機包括底板1、位于所述底板1上方的支撐裝置2、位于所述支撐裝置2上方的第一支架裝置3、位于所述第一支架當前第1頁1 2 3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建筑用墻面抹平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用墻面抹平機包括底板、位于所述底板上方的支撐裝置、位于所述支撐裝置上方的第一支架裝置、位于所述第一支架裝置右側的回收裝置、位于所述回收裝置上方的氣缸裝置、位于所述第一支架裝置上方的第二支架裝置及位于所述第二支架裝置右側的抹平裝置,所述支撐裝置包括第一支撐桿、位于所述第一支撐桿右側的第二支撐桿、位于所述第二支撐桿右側的第一斜桿、位于所述第一支撐桿左側的第二斜桿及位于所述第一支撐桿右側的第一橫桿,所述第一支架裝置包括第二橫桿、位于所述第二橫桿上方的第一固定塊、第三支撐桿、位于所述第三支撐桿左側的握持環、位于所述握持環上方的第一支架及位于所述第三支撐桿右側的第三橫桿,所述回收裝置包括第四橫桿、位于所述第四橫桿上方的第四支撐桿、位于所述第四支撐桿上方的第二支架及位于所述第二支架右側的回收框,所述氣缸裝置包括氣缸、位于所述氣缸上方的推動桿、位于所述推動桿右側的第三支架、位于所述第三支架上方的第四支架、位于所述推動桿右側的第五橫桿及位于所述推動桿左側的第六橫桿,所述第二支架裝置包括固定架、設置于所述固定架上的頂靠塊、設置于所述固定架上的彈簧,所述抹平裝置包括抹平板、位于所述抹平板上下兩側的斜板、位于所述抹平板左側的頂靠桿、位于所述頂靠桿上下兩側的第三斜桿及位于所述頂靠桿上方的定位桿。...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黃斌,
申請(專利權)人:黃斌,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