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層疊型線圈元器件及匹配電路。第1線圈導體圖案(11a、11b、11c)形成使得在第1方向(例如,紙面往里方向)產生磁通的一個線圈開口。第2線圈導體圖案(12a、12b、12c)形成使得在第1方向產生磁通的第1線圈開口和在第2方向(紙面向外方向)產生磁通的第2線圈開口。根據第1線圈開口和第2線圈開口的面積的差,來確定第1線圈導體圖案形成的線圈與第2線圈導體圖案形成的線圈之間的耦合度。由此,既能抑制線圈間不必要的耦合,又能將多個線圈配置為彼此靠近。(*該技術在2023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本技術涉及形成有導體圖案的多個絕緣層層疊而構成的層疊型線圈元器件以及具備該層疊型線圈元器件的匹配電路。
技術介紹
隨著近期電子設備的小型化和高度集成化,產生了以彼此相靠近的狀態來安裝內置的多個元器件的需求。然而,伴隨著以彼此相靠近的狀態進行安裝,會帶來因相鄰的元器件之間的不必要的耦合而導致特性劣化的問題。在不得不將多個線圈(電感器)配置為相互靠近的情況下,需要設法進行配置等以使得這些線圈的開口面彼此不相對。此外,在線圈的開口面彼此相靠近的情況下(以多個線圈的卷繞軸朝向相同方向來進行層疊而構成的情況下),為了減少電感器彼此不必要的耦合,例如在專利文獻1中,提出了在各線圈導體圖案的層間插入接地導體層的結構。現有技術文獻專利文獻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平11-16738號公報
技術實現思路
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如專利文獻1所示那樣,在各線圈導體圖案的層間插入有接地導體層的結構中,線圈容易與導體層進行不必要的耦合,該不必要的耦合會導致線圈的Q值變差。因此,在線圈導體圖案與接地導體層之間依然需要設置較大的空間。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既能抑制線圈間不必要的耦合又能將多個線圈配置為相互靠近的層疊型線圈元器件,以及具備該層疊型線圈元器件的匹配電路。解決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1)本技術的層疊型線圈元器件由形成有導體圖案的多個絕緣層層疊而成,利用導體圖案構成多個線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導體圖案包含第1線圈導體圖案和第2線圈導體圖案,第1線圈導體圖案形成使得在第1方向產生磁通的線圈開口,第2線圈導體圖案形成使得在第1方向產生磁通的第1線圈開口、以及在與第1方向相反方向的第2方向產生磁通的第2線圈開口,在俯視狀態下,第1線圈導體圖案的線圈開口與包含第2線圈導體圖案的第1線圈開口和第2線圈開口的多個線圈開口相重合。通過上述結構,即使磁通穿過第1線圈導體圖案形成的線圈和第2線圈導體圖案形成的線圈,兩個線圈也處于沒有耦合的狀態或是相對較弱的耦合狀態。因此,能夠縮短第1線圈導體圖案和第2線圈導體圖案的層間距離,能夠在有限的空間配置多個線圈。(2)優選所述第1線圈導體圖案和第2線圈導體圖案的外形在俯視狀態下相重合。根據該結構,第1線圈導體圖案和第2線圈導體圖案能夠一起在有限的空間內構成開口徑較大的線圈。即,無需為抑制耦合而形成小徑的線圈,能夠以較少的匝數構成具有所需電感的線圈。(3)在上述⑴或⑵中,根據需要,可設為所述第1線圈開口和所述第2線圈開口中,在俯視狀態下與所述第1線圈導體圖案的線圈開口相重合的區域內的所述第1線圈開口的總面積與所述第2線圈開口的總面積相等。由此,第1線圈導體圖案形成的線圈與第2線圈導體圖案形成的線圈處于實質上不進行耦合的狀態。(4)在上述⑴或⑵中,根據需要,可設為所述第1線圈開口和所述第2線圈開口中,在俯視狀態下與所述第1線圈導體圖案的線圈開口相重合的區域內的所述第1線圈開口的總面積與所述第2線圈開口的總面積不同。由此,第1線圈導體圖案形成的線圈與第2線圈導體圖案形成的線圈處于規定的弱耦合狀態。(5)優選為所述第1線圈導體圖案或所述第2線圈導體圖案中的至少一方形成于多個絕緣層。由此,能夠在有限的占有面積內形成具有所需的較大電感的線圈。(6)所述第1線圈導體圖案或所述第2線圈導體圖案中的一個線圈導體圖案例如構成由相互耦合的兩個線圈形成的變壓器,另一個線圈導體圖案構成與所述變壓器的一次側或二次側相連接的電感器。通過該結構,能夠構成具備包含電感器的例如濾波器、以及變壓器型的阻抗變換電路的線圈元器件。(7)所述第1線圈導體圖案或所述第2線圈導體圖案中的一個線圈導體圖案例如構成相互耦合的多個線圈,這些多個線圈是形成于在層疊方向上夾住另一個線圈導體圖案的位置的外側線圈導體圖案。根據該結構,由外側線圈導體圖案構成彼此進行弱耦合的電感器。(8)本技術的匹配電路包括上述(7)所述的層疊型線圈元器件,還包括帶通濾波器,該帶通濾波器包含電感器彼此相耦合的兩個LC并聯諧振電路;以及變壓器型阻抗變換電路,該變壓器型阻抗變換電路由相互耦合的兩個電感器構成,所述兩個LC并聯諧振電路的電感器由所述外側線圈導體圖案構成,所述變壓器阻抗變換電路的電感器由被所述外側線圈導體圖案夾住的線圈導體圖案構成。通過上述結構,能夠構成具備帶通濾波器和變壓器型的阻抗變換電路的小型匹配電路。技術效果根據本技術,能夠在使第1線圈導體圖案和第2線圈導體圖案的層間距離相接近的同時,使第1線圈導體圖案形成的線圈與第2線圈導體圖案形成線圈處于不耦合的狀態或相對較弱的耦合狀態。由此,能夠縮短第1線圈導體圖案和第2線圈導體圖案的層間距離,能夠在有限的空間配置多個線圈。此外,即使層間距離縮短,也能夠高精度地確定第1線圈導體圖案形成的線圈與第2線圈導體圖案形成的線圈之間的耦合度?!靖綀D說明】圖1是實施方式1所涉及的層疊型線圈元器件101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體圖。圖2是層疊型線圈元器件101的各絕緣層的俯視圖。圖3(A)是重疊第1線圈導體圖案lla、llb、llc來表示的圖,圖3 (B)是重疊第2線圈導體圖案12a、12b、12c來表示的圖。圖4是層疊型線圈元器件101的剖視圖。圖5是層疊型線圈元器件101的電路圖。圖6是實施方式2所涉及的匹配電路201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體圖。圖7是匹配電路201的各絕緣層的俯視圖。圖8是匹配電路201的電路圖。圖9是實施方式3所涉及的匹配電路202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體圖。圖10是匹配電路202的各絕緣層的俯視圖。圖11⑷是重疊匹配電路202的第1線圈導體圖案lla、llb、llc、lld來表示的圖,圖11(B)是重疊其第2線圈導體圖案12a、12b、12c來表示的圖。圖12是匹配電路202的線圈導體圖案形成層部分的剖視圖。圖13是匹配電路202的電路圖。圖14是實施方式4所涉及的匹配電路203的各絕緣層的俯視圖。圖15是匹配電路203的電路圖。圖16 (A)、圖16 (B)、圖16 (C)是實施方式5所涉及的層疊型線圈元器件的第1線圈導體圖案和第2線圈導體圖案的俯視圖。圖17 (A)、圖17⑶是實施方式5所涉及的層疊型線圈元器件的第1線圈導體圖案和第2線圈導體圖案的俯視圖。圖18 (A)、圖18 (B)是實施方式5所涉及的層疊型線圈元器件的第1線圈導體圖案和第2線圈導體圖案的俯視圖。圖19是實施方式5所涉及的層疊型線圈元器件的第1線圈導體圖案和第2線圈導體圖案的俯視圖?!揪唧w實施方式】下面,通過列舉幾個具體示例,來表示用于實施本技術的方式。各實施方式僅為例示,對于不同實施方式中所示出的結構,當然可以通過部分置換或者組合來進一步得到其他的實施方式?!秾嵤┓绞?》圖1是實施方式1所涉及的層疊型線圈元器件101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體圖。層疊型線圈元器件101由形成有導體圖案的絕緣層10a?10f層疊而構成,利用導體圖案構成了多個線圈。該導體圖案包括第1線圈導體圖案lla、llb、llc和第2線圈導體圖案12a、12b、12c。即,在絕緣層10a、10b、10c形成有第1線圈導體圖案lla、llb、llc,在絕緣層10d、10e、10f形成有第2線圈導體圖案12a、12b、12c。各導體圖案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層疊型線圈元器件,由形成有導體圖案的多個絕緣層層疊而成,利用所述導體圖案構成多個線圈,該層疊型線圈元器件的特征在于,所述導體圖案包含第1線圈導體圖案和第2線圈導體圖案,所述第1線圈導體圖案形成使得在第1方向產生磁通的線圈開口,所述第2線圈導體圖案形成使得在所述第1方向產生磁通的第1線圈開口、以及在與所述第1方向相反方向的第2方向產生磁通的第2線圈開口,在俯視狀態下,所述第1線圈導體圖案的線圈開口與包含所述第2線圈導體圖案的第1線圈開口和第2線圈開口在內的多個線圈開口相重合。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石塚健一,
申請(專利權)人:株式會社村田制作所,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日本;JP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