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油氣分離盤,包括同軸心的外輪輞(1)和內輪輞(3),外輪輞(1)和內輪輞(3)之間通過徑向支撐筋(2)相連,在內輪輞(3)和外輪輞(1)之間的環形區域設置至少一層的切線輻射狀濾網(4),切線輻射狀濾網(4)上的每條網線均為內輪輞(3)的切線。在油煙機中安裝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油氣分離盤,能有效攔截油霧,從而大大減少隨氣流排放到大氣中的油霧。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油氣分離盤。
技術介紹
抽油煙機的作用是將油氣油霧抽排到室外,這會造成嚴重污染環境,形成污染源。因此,需要在抽油煙機上使用安裝油氣分離裝置,從而實現攔截油霧的目的。200910062096.3的專利技術《徑向輻射式旋轉濾網盤及其制作方法》公開了一種徑向輻射式旋轉濾網盤,包括外輪輞和內輪輞,所述外輪輞和內輪輞之間通過徑向支撐筋相連,所述外輪輞和內輪輞之間的環形區域設置有由一根濾網絲纏繞編織而成的、沿圓周方向均勻分布的徑向輻射狀濾網。該結構的油氣分離裝置工作在高速旋轉狀態,油氣分離鋼絲由于采用射線狀繞制,在攔截油霧過程中,與油霧約呈90度角碰撞,攔截效果較差,盡管采用兩層甚至4層結構(例如201110426680X),被碰撞后的部分油霧仍然難以吸附,未被吸附的油霧仍會隨氣流排放到大氣中。具體原因是:上述射線狀鋼絲吸附的油霧,在攔截到一定程度后,通過離心力作用甩出。但由于鋼絲是射線狀繞制,攔截油霧時不能形成足夠的附著力,在高速狀態下極易脫落,不能順利將油霧順鋼絲甩至末端的接油盒,脫落的油霧仍會隨氣流排放到大氣中。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有效攔截油霧的油氣分離盤。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提供一種油氣分離盤,包括同軸心的外輪輞和內輪輞,所述外輪輞和內輪輞之間通過徑向支撐筋相連,在內輪輞和外輪輞設置至少一層的切線輻射狀濾網,該切線輻射狀濾網的網線為內輪輞的切線。備注說明:一直線若與一圓有交點,且連接交點與圓心的直線與該直線垂直,那么這條直線就是圓的切線。作為本技術的油氣分離盤的改進:所述切線輻射狀濾網的層數為2層。具體為上下兩層。作為本技術的油氣分離盤的進一步改進:沿著內輪輞的外周均勻設置固定部件,在外輪輞上設置與固定部件相對應的定位部件,切線輻射狀濾網上的每條網線依靠上述固定部件和定位部件定位后形成內輪輞的切線。備注說明:上述設置在內輪輞外周的固定部件例如為圓柱型凸臺;上述設置在外輪輞上的定位部件例如為凹槽。作為本技術的油氣分離盤的進一步改進:每層切線輻射狀濾網上相鄰的兩條網線之間的夾角為2?4°。作為本技術的油氣分離盤的進一步改進:切線輻射狀濾網上的網線為內輪輞的順切線方向(即,順時針方向的切線)。作為本技術的油氣分離盤的進一步改進:每層的切線輻射狀濾網可由一根鋼絲來回繞制而成,也可以是若干根鋼絲繞制而成。推薦使用一根鋼絲來回繞制而成。本技術僅僅改變鋼絲繞制角度,即可達到最佳攔截效果。當本技術的切線輻射狀濾網僅為兩層結構時,油氣分離度達多93%以上。本技術的原理如下:本技術油氣攔截分離盤(油氣分離盤)采用鋼絲繞制,繞制角度以內盤(即,內輪輞)的外圓切線(即呈90°左右),此角度繞制的油氣分離盤不但能攔截更多的油霧,且油霧附著力更強。由于順切線方向運行,鋼絲相對于油霧滴形成小于45°角的斜線進行攔截吸附,能對油霧產生極強的“黏”性吸附力,攔截后的油霧極易在鋼絲上形成油膜,由于鋼絲繞圓周運行軌跡小于45°角,油膜將順鋼絲離心力方向滑行后甩出至接油盤。本技術采用以內盤外圓切線(90°左右)的方法繞制后的油氣分離盤鋼絲長度比射線狀繞制的鋼絲長度增加了 22%左右,相當于鋼絲的攔截長度增加22%左右,同樣的直徑下攔截率增加了 22%,攔截率顯著提高。曾進行過如下的對比實驗:常規油煙機中配合使用本技術的油氣分離盤或者徑向輻射式旋轉濾網盤(如201110426680X所述),在距離油煙機出風口一米距離設置具有吸油性能的白紙,在油煙機下方放置恒溫加熱至200°C的植物油;10分鐘后,使用本技術的油氣分離盤所對應的白紙的油侵潤度遠低于徑向輻射式旋轉濾網盤所對應的白紙的油侵潤度。本技術具有如下技術優勢:1、采用以內盤外圓切線的方法繞制的油氣分離盤裝置,切線吸附油霧,減少碰撞,油霧二次破碎率顯著降低。2、采用以內盤外圓切線的方法繞制的油氣分離盤裝置,形成油膜后黏附能力更強,油霧吸附能力顯著提高。3、采用以內盤外圓切線的方法繞制的油氣分離盤裝置,形成的油膜在鋼絲上順離心力方向滑行甩出,不易脫落,油霧收集度顯著提高。4、采用以內盤外圓切線的方法繞制的油氣分離盤裝置,油氣分離度顯著提高。【附圖說明】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油氣分離盤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放大后的部分示意圖;為了圖面的清晰,切線輻射狀濾網4、圓柱型凸臺5、凹槽6均只繪制了部分;圖3是圖2的側視的局部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1、一種油氣分離盤,包括一個外輪輞1和一個內輪輞3,外輪輞1和內輪輞3之間通過若干根均勻對稱布置的徑向支撐筋2相連;徑向支撐筋2的數量一般為4?8根。在外輪輞1和內輪輞3之間的環形區域內設置上下2層的切線輻射狀濾網4。每層的切線輻射狀濾網4的結構均如下:切線輻射狀濾網4上的每條網線均為內輪輞3的切線;且切線輻射狀濾網4上的網線為內輪輞3的順切線;即,切線輻射狀濾網4上的網線的組合形成了內輪輞3的順切線方向。沿著內輪輞3的外周均勻設置若干個的固定部件一圓柱型凸臺5,在外輪輞1上設置與圓柱型凸臺5相對應的定位部件一凹槽6,切線輻射狀濾網4上的每條網線依靠上述圓柱型凸臺5和凹槽6定位后形成內輪輞3的切線。每層切線輻射狀濾網4上相鄰的兩條網線之間的夾角為2?4°。具體為:位于上層的切線輻射狀濾網4的網線稱為網線41,位于下層的切線輻射狀濾網4的網線稱為網線42,其相對而言的上下位置關系如圖3所示。上下兩層的切線輻射狀濾網4相互緊貼,S卩,網線41和網線42上下平行的相互錯開;相鄰的兩條網線41之間的夾角為2?4°,同理,相鄰的兩條網線42之間的夾角也為2?4°。每層的切線輻射狀濾網4可由一根鋼絲來回繞制而成,也可以是若干根鋼絲繞制而成。推薦使用一根鋼絲繞制而成。該鋼絲優選高強度耐腐蝕合金絲,直徑一般為0.01?0.1mm ;實際使用時,可在外輪輞1、內輪輞3和切線輻射狀濾網4的表面涂覆一層高粘度耐腐蝕粘接膜,從而更加有利于本技術的油氣分離盤在高速旋轉過程中實現有效分離油氣。本技術實際使用時,在內輪輞3上設置可與驅動電機輸出軸實現相連的固定裝置(此屬于公知技術),從而實現將本技術的油氣分離盤安裝在油煙機內;當油煙機的電機高速轉動時,就能利用此油氣分離盤實現油氣分離;被分離的油液存貯在油煙機的集油槽內,定期進行清理即可。這樣,就能大大減少隨氣流排放到大氣中的油霧;從而實現凈化大氣的效果。該油氣分離盤的油氣分離度達彡93%以上。對比實驗1、將實施例1中的“切線輻射狀濾網4”改成徑向輻射式濾網,徑向輻射式濾網的層數分別為2層、4層,其余結構等同于實施例1。該徑向輻射式濾網的大小(即外輪輞、內輪輞的大小)同實施例1。在相同的檢測方式下,所得結果如下:徑向輻射式濾網的層數為2層時,其油氣分離度為85%。徑向輻射式濾網的層數為4層時,其油氣分離度為93%。最后,還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舉的僅是本技術的若干個具體實施例。顯然,本技術不限于以上實施例,還可以有許多變形。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能從本技術公開的內容直接導出或聯想到的所有變形,均應認為是本技術的保護范圍。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油氣分離盤,其特征是:包括同軸心的外輪輞(1)和內輪輞(3),所述外輪輞(1)和內輪輞(3)之間通過徑向支撐筋(2)相連,其特征是:在內輪輞(3)和外輪輞(1)之間的環形區域設置至少一層的切線輻射狀濾網(4),所述切線輻射狀濾網(4)上的每條網線均為內輪輞(3)的切線。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成偉,涂韜誨,曾建新,饒整,
申請(專利權)人:浙江高水品炭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