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安裝簡單的表殼,包括底蓋、調針旋鈕、表殼、表帶、表芯、玻璃蓋和墊圈,所述底蓋通過卡口安裝在表殼的弧形卡槽內,所述調針旋鈕穿過表殼上的調針圓孔安裝在表芯的調針表芯孔內,所述表帶通過柱銷連接在表殼的上下兩端,所述表芯通過緊固件固定安裝在表殼內,所述墊圈嵌套在表殼的墊圈溝槽內,所述玻璃蓋緊密安裝在嵌有墊圈的墊圈溝槽中。該安裝簡單的表殼采用卡口連接方式,使安裝更加簡單快捷,保證手表工藝質量的同時提高了手表的出品效率,提高了廠方的經濟效益,此外在拆卸的過程中不需要繁瑣的專用工具,避免一些復雜的拆卸方便手邊的維修。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手表
,具體涉及一種安裝簡單的表殼。
技術介紹
現如今的人都越來越多的喜歡戴手表,手表用來計量時間的同時儼然已成為一種裝飾品,漸漸的形成一種潮流。隨著人們需求量的增大,手表的產量也隨之提高。想要提高出品率,減少加工時間,而以往的手表后蓋都采用螺紋的方式與表殼連接,安裝時要十分小心,且浪費了時間。傳統的方式不但加工時間長,不利于效率的提高,同時在拆卸時需要專業的工具。因此需要一款安裝便捷,加工簡單的表殼,使產品的加工效率提高,實現利潤最大化。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安裝簡單的表殼,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的問題。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安裝簡單的表殼,包括底蓋、調針旋鈕、表殼、表帶、表芯、玻璃蓋和墊圈,所述底蓋通過卡口安裝在表殼的弧形卡槽內,所述調針旋鈕穿過表殼上的調針圓孔安裝在表芯的調針表芯孔內,所述表帶通過柱銷連接在表殼的上下兩端,所述表芯通過緊固件固定安裝在表殼內,所述墊圈嵌套在表殼的墊圈溝槽內,所述玻璃蓋緊密安裝在嵌有墊圈的墊圈溝槽中。優選的,所述卡口鑲嵌安裝在底蓋的外壁凹槽內,且底蓋的外壁上均勻分布六個凹槽,所述卡口由微型彈簧和小圓球組成,所述微型彈簧安裝底蓋外壁凹槽內,所述小圓球安裝在微型彈簧上。優選的,所述表殼由調針圓孔、墊圈溝槽、弧形卡槽和殼體組成,所述調針圓孔在殼體的左側,所述墊圈溝槽在殼體的前端邊緣處,且墊圈溝槽為帶有弧度的溝槽,所述弧形卡槽共有六個,且均勾的分布在殼體的內壁。優選的,所述調針表芯孔安裝表芯的左側,表針安裝在表芯的圓心處。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該安裝簡單的表殼采用卡口連接方式,使安裝更加簡單快捷,保證手表工藝質量的同時提高了手表的出品效率,提高了廠方的經濟效益,此外在拆卸的過程中不需要繁瑣的專用工具,避免一些復雜的拆卸方便手邊的維修。【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手表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手表成品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底蓋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表殼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技術表芯結構不意圖;圖6為本技術卡口無外力結構示意圖;圖7為本技術卡口施外力結構示意圖。圖中:1、底蓋,11、卡口,111、微型彈簧,112、小圓球,2、調針旋鈕,3、表殼,31、調針圓孔,32、墊圈溝槽,33、弧形卡槽,34、殼體,4、表帶,5、表芯,51、調針表芯孔,52、表針,6、玻璃蓋,7、墊圈。【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請參閱圖1-7,本技術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安裝簡單的表殼,包括底蓋1、調針旋鈕2、表殼3、表帶4、表芯5、玻璃蓋6和墊圈7,底蓋1通過卡口 11安裝在表殼3的弧形卡槽33內,底蓋1以卡口的方式扣在表殼3上,簡單方便,相比于傳統的螺紋旋鈕安裝要更加簡潔。調針旋鈕2穿過表殼3上的調針圓孔31安裝在表芯5的調針表芯孔51內,通過調針旋鈕2的旋扭可以調節表針,使手表在時間不對的情況下可以方便調節。表帶4通過柱銷連接在表殼3的上下兩端,表芯5通過緊固件固定安裝在表殼3內,緊固件使表芯5在表殼3不會因外部的搖晃而擺動,保證表芯5穩定而正常的工作。墊圈7嵌套在表殼3的墊圈溝槽32內,玻璃蓋6緊密安裝在嵌有墊圈7的墊圈溝槽32中,墊圈7使玻璃蓋6更加緊密的鑲嵌在表殼3內,保證玻璃蓋6的密閉性。卡口 11鑲嵌安裝在底蓋1的外壁凹槽內,且底蓋1的外壁上均勻分布六個凹槽,使底蓋1在安裝的時候能緊密的卡表殼3的底端。卡口 11由微型彈簧111和小圓球112組成,微型彈簧111安裝底蓋1外壁凹槽內,且微型彈簧111能提供強勁彈力,避免小圓球112在卡在弧形卡槽33中因彈力小而脫落。小圓球112安裝在微型彈簧111上,微型彈簧111將小圓球112彈起,使小圓球112卡在底蓋1的外壁上,底蓋1安裝在表殼3后,突出底蓋1外壁的小圓球112嚙合在弧形卡槽33內。表殼3由調針圓孔31、墊圈溝槽32、弧形卡槽33和殼體34組成,調針圓孔31在殼體34的左側,墊圈溝槽32在殼體34的前端邊緣處,且墊圈溝槽32為帶有弧度的溝槽,墊圈溝槽32使墊片7和玻璃蓋6能夠緊密的安裝在表殼3內。弧形卡槽33共有六個,且均勻的分布在殼體34的內壁,弧形卡槽33均勻分布使嚙合在里面的小圓球112均勻受力,使底蓋1安裝快捷且密閉。調針表芯孔51安裝表芯5的左側,表針52安裝在表芯5的圓心處。工作原理:底蓋1安裝進表殼3的過程中,卡口 11處于施外力的狀態,小圓球112被壓進底蓋1的外壁凹槽內;當底蓋1安裝進表殼3之后,此時卡口 11處于無外力的狀態,卡口 11中的小圓球112完全嚙合在表殼3的弧形卡槽33中,小圓球112被微型彈簧111彈出,因彈簧的彈力而緊緊的嚙合在弧形卡槽33中。同時微型彈簧111的彈力可以保證底蓋1不會脫落。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技術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技術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技術。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術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技術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 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主權項】1.一種安裝簡單的表殼,包括底蓋(1)、調針旋鈕(2)、表殼(3)、表帶(4)、表芯(5)、玻璃蓋(6)和墊圈(7),其特征在于:所述底蓋(1)通過卡口(11)安裝在表殼(3)的弧形卡槽(33)內,所述調針旋鈕⑵穿過表殼(3)上的調針圓孔(31)安裝在表芯(5)的調針表芯孔(51)內,所述表帶(4)通過柱銷連接在表殼(3)的上下兩端,所述表芯(5)通過緊固件固定安裝在表殼(3)內,所述墊圈(7)嵌套在表殼(3)的墊圈溝槽(32)內,所述玻璃蓋(6)緊密安裝在嵌有墊圈(7)的墊圈溝槽(32)中。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安裝簡單的表殼,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口(11)鑲嵌安裝在底蓋⑴的外壁凹槽內,且底蓋⑴的外壁上均勻分布六個凹槽,所述卡口(11)由微型彈簧(111)和小圓球(112)組成,所述微型彈簧(111)安裝底蓋⑴外壁凹槽內,所述小圓球(112)安裝在微型彈簧(111)上。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安裝簡單的表殼,其特征在于:所述表殼(3)由調針圓孔(31)、墊圈溝槽(32)、弧形卡槽(33)和殼體(34)組成,所述調針圓孔(31)在殼體(34)的左側,所述墊圈溝槽(32)在殼體(34)的前端邊緣處,且墊圈溝槽(32)為帶有弧度的溝槽,所述弧形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安裝簡單的表殼,包括底蓋(1)、調針旋鈕(2)、表殼(3)、表帶(4)、表芯(5)、玻璃蓋(6)和墊圈(7),其特征在于:所述底蓋(1)通過卡口(11)安裝在表殼(3)的弧形卡槽(33)內,所述調針旋鈕(2)穿過表殼(3)上的調針圓孔(31)安裝在表芯(5)的調針表芯孔(51)內,所述表帶(4)通過柱銷連接在表殼(3)的上下兩端,所述表芯(5)通過緊固件固定安裝在表殼(3)內,所述墊圈(7)嵌套在表殼(3)的墊圈溝槽(32)內,所述玻璃蓋(6)緊密安裝在嵌有墊圈(7)的墊圈溝槽(32)中。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黃盛平,黃盛敏,施祖德,
申請(專利權)人:福州珂麥表業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福建;35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