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預應力混凝土板樁,特點是包括水平設置的上樁體,上樁體的下方沿上樁體的中心軸線對稱設置有兩個下樁體,下樁體豎向設置在上樁體的下方,兩個下樁體的外側壁之間水平距離小于上樁體的兩個外側壁之間的水平距離,上樁體內布設有主預應力筋,下樁體內布設有預應力鋼筋,預應力鋼筋與主預應力筋連接。優點是可根據具體的使用和強度要求,在上樁體厚度不變的情況下,相應增加兩個下樁體的高度或厚度,以增加其內布設的預應力鋼筋數量,在節省鋼筋、混凝土等耗材量的同時,具有更好的抗彎、抗剪性能,有效地降低了生產制造成本。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防護粧,尤其是涉及一種預應力混凝土板粧。
技術介紹
預應力混凝土板粧是一種新型的預制混凝土擋土護坡粧型,與普通的混凝土平板粧、鋼板粧、鉆孔灌注粧、地下連續墻、土層錨桿等傳統的擋土護坡材料相比,預應力混凝土板粧具有擋土截面大、受力性能好、性價比高、成粧美觀等優點,可廣泛應用于水利、市政、港口、碼頭、工業和民用建筑、道路橋梁等領域。中國技術專利201220098276.4公開了一種預應力U型板粧,該粧體具有U型截面型式,該U型截面型式的粧體,U型折線型箍筋在折線彎折過程中與預應力主筋焊接連接。上述結構的預應力U型板粧,整體厚度均是一致的,此時如果需要增加粧體下部的承重能力,則需要增加粧體下部的箍筋數量,而在工程施工時預應力筋與粧體壁的布設間距是有嚴格規定的,因此如果需要增加粧體下部的箍筋數量,則必須增加粧體下部的粧體寬度,而根據上述U型板粧的結構,若粧體下部的寬度和布筋數增加,則勢必需要同時增加粧體上部的厚度以及布筋數,這樣使得整個預應力混凝土板粧的整體體積較大,且耗材量大,生產制造成本高。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耗材少且生產制造成本較低的預應力混凝土板粧。本技術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預應力混凝土板粧,包括水平設置的上粧體,所述的上粧體的下方沿所述的上粧體的中心軸線對稱設置有兩個下粧體,所述的下粧體豎向設置在所述的上粧體的下方,兩個所述的下粧體的外側壁之間的水平距離小于所述的上粧體的兩個外側壁之間的水平距離,所述的上粧體內布設有主預應力筋,所述的下粧體內布設有預應力鋼筋,所述的預應力鋼筋與所述的主預應力筋連接。所述的上粧體的上端面的中間位置設置有一個軸截面為梯形的凸起部。該凸起部使得整個板粧的立體感強,另外可進一步加大整個板粧的擋土截面,且有效提高了板粧的結構高度,使得板粧的截面慣性矩大大增加,進而提高整個板粧的抗彎、抗剪性能。所述的主預應力筋包括分別設置在所述的上粧體兩側的端頭部,兩個所述的端頭部之間設置有中間部,所述的端頭部和所述的中間部均水平設置,所述的中間部的兩端分別通過一彎折部與兩個所述的端頭部連接,兩個所述的彎折部與所述的中間部所組成的形狀與所述的凸起部的外輪廓相匹配,所述的端頭部與所述的上粧體的上端面之間的垂直距離和所述的中間部與所述的凸起部的上端面的垂直距離相等。上述主預應力筋的結構,不僅能平衡上粧體各部的承重能力,同時可有效加強上粧體的抗彎抗剪性能。所述的上粧體的下端面設置有向所述的凸起部方向凹陷的上凹部,所述的上凹部設置在兩個所述的下粧體之間,所述的上凹部的外輪廓與所述的凸起部的外輪廓相匹配。在上粧體的下端面設置與凸起部相匹配的上凹部,便于開模,使得模具的通用性好,使用壽命長。所述的上凹部的頂端到所述的凸起部的頂端的垂直距離與所述的上粧體的下端面到所述的上粧體的上端面的垂直距離相等。該結構使得上粧體各部的承重能力比較均衡。所述的上粧體的前端頭的下端面設置有向下延伸的加厚部,所述的加厚部設置在兩個所述的下粧體之間,所述的加厚部的底端到所述的上粧體的上端面的垂直距離大于所述的上粧體的下端面到所述的上粧體的上端面的垂直距離。上粧體的前端頭在具體打粧時用于夾設打粧機器,若該處太薄,則上粧體的前端頭容易被打粧機器夾碎,從而使得整個板粧報廢,因此需要在上粧體的前端頭的下端面設置加厚部,用來增加前端頭的承重能力,使得板粧得以完整地沉粧。所述的加厚部內設置有鋼筋網,所述的鋼筋網包括與所述的凸起部的外輪廓相配合的第一鋼筋網片,所述的第一鋼筋網片的下方設置有多片橫向設置的第二鋼筋網片,所述的第一鋼筋網片與所述的第二鋼筋網片之間通過多片豎向設置的第三鋼筋網片相連接,所述的第一鋼筋網片設置在所述的中間部之上。在加厚部內設置上述結構的鋼筋網,不僅能有效加強加厚部的承重,同時增強了上粧體前端頭的承重能力,保證板粧得以完整沉粧。所述的凸起部的斜面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為135° —150°。該夾角范圍使得板粧具有更好的抗彎抗剪性能。所述的上粧體的一個側部設置有連接凸塊,所述的上粧體的另一個側部設置有與所述的連接凸塊相配合的連接凹槽。通過連接凸塊和連接凹槽的配合,可將預應力混凝土板粧分段制造,具體使用時可根據需要的長度進行現場拼接,簡化了制造工藝,同時方便運輸。所述的上粧體上設置有吊環,所述的上粧體和所述的下粧體上均設置有吊孔。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優點在于:在上粧體的下方設置兩個豎向的下粧體,使得整個板粧的截面慣性矩得到有效提高,板粧沉粧施工后,所受張拉力在兩個下粧體上,由于兩個下粧體的外側壁之間水平距離小于上粧體的兩個外側壁之間的水平距離,下粧體內布設有預應力鋼筋,因此可根據具體的使用和強度要求,在上粧體厚度不變的情況下,相應增加兩個下粧體的厚度或高度,以增加其內布設的預應力鋼筋數量,在節省鋼筋、混凝土等耗材量的同時,具有更好的抗彎、抗剪性能,有效地降低了生產制造成本。【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的前端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的后端結構不意圖;圖4為圖1中A-A剖視圖;圖5為圖1中B-B剖視圖;圖6為本技術中鋼筋網的結構示意圖;圖7為圖3的尺寸標識示意圖;圖8為圖4的尺寸標識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描述。實施例一:如圖1至圖8所示,一種預應力混凝土板粧,包括水平設置的上粧體1,上粧體1的下方沿上粧體1的中心軸線對稱設置有兩個下粧體2,下粧體2豎向設置在上粧體1的下方,兩個下粧體1的外側壁之間的水平距離Q小于上粧體1的兩個外側壁之間的水平距離L2,上粧體1內布設有主預應力筋3,下粧體2內布設有預應力鋼筋4,預應力鋼筋4與主預應力筋3連接。在此具體實施例中,上粧體1的上端面的中間位置設置有一個軸截面為梯形的凸起部5。該凸起部5使得整個板粧的立體感強,另外可進一步加大整個板粧的擋土截面,且有效提高了板粧的結構高度,使得板粧的截面慣性矩大大增加,進而當前第1頁1 2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預應力混凝土板樁,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設置的上樁體,所述的上樁體的下方沿所述的上樁體的中心軸線對稱設置有兩個下樁體,所述的下樁體豎向設置在所述的上樁體的下方,兩個所述的下樁體的外側壁之間的水平距離小于所述的上樁體的兩個外側壁之間的水平距離,所述的上樁體內布設有主預應力筋,所述的下樁體內布設有預應力鋼筋,所述的預應力鋼筋與所述的主預應力筋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金王清,
申請(專利權)人:金王清,錢瑞江,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上海;3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