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無縫鋼管擠壓成型內模,包括圓柱形的導向段和圓柱形的成型段,導向段的直徑小于成型段的直徑;所述導向段和成型段之間通過一個錐形段連接,錐形段的錐度為1:0.5;所述錐形段與導向段的長度比為1:2,所述錐形段與成型段的長度比為1:1.8;所述導向段的前部上涂覆有第一合金陶瓷涂層,導向段的前端邊沿處設置有第一倒角和第二倒角,第一倒角和第二倒角均為直線型倒角,第一倒角的角度為11度,第二倒角的角度為5度,第一倒角靠近導向段的前端面。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優點在于它能克服現有技術的弊端,結構設計合理新穎。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無縫鋼管擠壓成型內模,屬于無縫鋼管領域。
技術介紹
無縫鋼管具有中空截面,大量用作輸送流體的管道,如輸送石油、天然氣、煤氣、水及某些固體物料等。無縫鋼管與圓鋼等實心鋼材相比,在相同的抗彎抗扭強度下,無縫鋼管的重量較輕;同時,無縫鋼管也廣泛用于制造結構件和機械零件,如石油鉆桿、汽車傳動軸、自行車架以及建筑施工中用的鋼腳手架等,材料利用率高,制造工序簡易,加工工時縮減。正是由于無縫鋼管用途的特殊性,因此,在無縫鋼管的生產過程中需要用到各種生產設備,冷拔模具就是生產無縫鋼管設備中十分重要的一種。內模是無縫鋼管生產中的重要模具之一,其主要作用就是對鋼坯進行穿孔加工。然而,現有的大多數冷拔模具在結構設計上存在一些不足之處,無法保證無縫鋼管的生產精度,生產質量低,而且模具容易損壞。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無縫鋼管擠壓成型內模,壽命高、穿孔質量好。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無縫鋼管擠壓成型內模,包括圓柱形的導向段和圓柱形的成型段,導向段的直徑小于成型段的直徑;所述導向段和成型段之間通過一個錐形段連接,錐形段的錐度為1:0.5 ;所述錐形段與導向段的長度比為1:2,所述錐形段與成型段的長度比為1:1.8 ;所述導向段的前部上涂覆有第一合金陶瓷涂層,導向段的前端邊沿處設置有第一倒角和第二倒角,第一倒角和第二倒角均為直線型倒角,第一倒角的角度為11度,第二倒角的角度為5度,第一倒角靠近導向段的前端面;所述第一合金陶瓷涂層的厚度為0.25-0.34MM,第一合金陶瓷涂層自導向段前部向錐形段延伸的長度小于等于180MM ;所述錐形段與成型段的連接處表面上涂覆有第二合金陶瓷涂層;所述錐形段與成型段、錐形段與導向段的連接處分別設置有弧形倒角。優化的,上述無縫鋼管生產用內模,所述第一合金陶瓷涂層至少覆蓋第二倒角。本技術的優點在于它能克服現有技術的弊端,結構設計合理新穎。導向段的前端邊沿處設置的第一倒角和第二倒角可以在鋼管在生產過程中防止端部變形,出現毛刺等不良現象,提高了生產質量。無縫鋼管內模在極易損壞的工作端加工了合金涂層,該合金涂層具有以下特點:與內模基體呈冶金結合,且硬度大、光潔度高、耐高溫性能好,能夠抵抗穿孔加工過程中劇烈摩擦及高溫、高壓的影響,從而起到保護內模基體的作用。因此可以極大提高內模的使用壽命。在錐形段與成型段、錐形段與導向段的連接處分別設置弧形倒角,降低了內模的磨損程度,進一步提高了末次你的使用壽命。并且由于磨損速遞降低,提高了無縫鋼管的加工質量穩定性,降低了生產成本。【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為導向段、2為成型段、3為過渡段、4為第一倒角、5為第二倒角、6為第一合金陶瓷涂層、7為第二合金陶瓷涂層。【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專利技術的技術特點。本技術為一種無縫鋼管擠壓成型內模,包括圓柱形的導向段和圓柱形的成型段,導向段的直徑小于成型段的直徑;所述導向段和成型段之間通過一個錐形段連接,錐形段的錐度為1:0.5 ;所述錐形段與導向段的長度比為1:2,所述錐形段與成型段的長度比為1:1.8;所述導向段的前部上涂覆有第一合金陶瓷涂層,導向段的前端邊沿處設置有第一倒角和第二倒角,第一倒角和第二倒角均為直線型倒角,第一倒角的角度為11度,第二倒角的角度為5度,第一倒角靠近導向段的前端面;所述第一合金陶瓷涂層的厚度為0.25-0.34MM,第一合金陶瓷涂層自導向段前部向錐形段延伸的長度小于等于180MM ;所述錐形段與成型段的連接處表面上涂覆有第二合金陶瓷涂層;所述錐形段與成型段、錐形段與導向段的連接處分別設置有弧形倒角。所述第一合金陶瓷涂層至少覆蓋第二倒角。本技術的優點在于它能克服現有技術的弊端,結構設計合理新穎。導向段的前端邊沿處設置的第一倒角和第二倒角可以在鋼管在生產過程中防止端部變形,出現毛刺等不良現象,提高了生產質量。無縫鋼管內模在極易損壞的工作端加工了合金涂層,該合金涂層具有以下特點:與內模基體呈冶金結合,且硬度大、光潔度高、耐高溫性能好,能夠抵抗穿孔加工過程中劇烈摩擦及高溫、高壓的影響,從而起到保護內模基體的作用。因此可以極大提高內模的使用壽命。在錐形段與成型段、錐形段與導向段的連接處分別設置弧形倒角,降低了內模的磨損程度,進一步提高了末次你的使用壽命。并且由于磨損速遞降低,提高了無縫鋼管的加工質量穩定性,降低了生產成本。當然,上述說明并非是對本技術的限制,本技術也并不限于上述舉例,本
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技術的實質范圍內,作出的變化、改型、添加或替換,都應屬于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主權項】1.一種無縫鋼管擠壓成型內模,其特征在于:包括圓柱形的導向段和圓柱形的成型段,導向段的直徑小于成型段的直徑;所述導向段和成型段之間通過一個錐形段連接,錐形段的錐度為1:0.5 ;所述錐形段與導向段的長度比為1:2,所述錐形段與成型段的長度比為1:1.8;所述導向段的前部上涂覆有第一合金陶瓷涂層,導向段的前端邊沿處設置有第一倒角和第二倒角,第一倒角和第二倒角均為直線型倒角,第一倒角的角度為11度,第二倒角的角度為5度,第一倒角靠近導向段的前端面;所述第一合金陶瓷涂層的厚度為0.25-0.34MM,第一合金陶瓷涂層自導向段前部向錐形段延伸的長度小于等于180MM ;所述錐形段與成型段的連接處表面上涂覆有第二合金陶瓷涂層;所述錐形段與成型段、錐形段與導向段的連接處分別設置有弧形倒角。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縫鋼管擠壓成型內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合金陶瓷涂層至少覆蓋第二倒角。【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無縫鋼管擠壓成型內模,包括圓柱形的導向段和圓柱形的成型段,導向段的直徑小于成型段的直徑;所述導向段和成型段之間通過一個錐形段連接,錐形段的錐度為1:0.5;所述錐形段與導向段的長度比為1:2,所述錐形段與成型段的長度比為1:1.8;所述導向段的前部上涂覆有第一合金陶瓷涂層,導向段的前端邊沿處設置有第一倒角和第二倒角,第一倒角和第二倒角均為直線型倒角,第一倒角的角度為11度,第二倒角的角度為5度,第一倒角靠近導向段的前端面。本技術的優點在于它能克服現有技術的弊端,結構設計合理新穎。【IPC分類】B21C25/02【公開號】CN204974788【申請號】CN201520737022【專利技術人】陳云 【申請人】江陰市和潤精密鋼管有限公司【公開日】2016年1月20日【申請日】2015年9月23日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無縫鋼管擠壓成型內模,其特征在于:包括圓柱形的導向段和圓柱形的成型段,導向段的直徑小于成型段的直徑;所述導向段和成型段之間通過一個錐形段連接,錐形段的錐度為1:0.5;所述錐形段與導向段的長度比為1:2,所述錐形段與成型段的長度比為1:1.8;所述導向段的前部上涂覆有第一合金陶瓷涂層,導向段的前端邊沿處設置有第一倒角和第二倒角,第一倒角和第二倒角均為直線型倒角,第一倒角的角度為11度,第二倒角的角度為5度,第一倒角靠近導向段的前端面;所述第一合金陶瓷涂層的厚度為0.25?0.34MM,第一合金陶瓷涂層自導向段前部向錐形段延伸的長度小于等于180MM;所述錐形段與成型段的連接處表面上涂覆有第二合金陶瓷涂層;所述錐形段與成型段、錐形段與導向段的連接處分別設置有弧形倒角。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云,
申請(專利權)人:江陰市和潤精密鋼管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