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扇形齒模具,包括上沖壓墊,通過上沖壓蓋與上沖壓墊相連接的上沖連接座,在上沖連接座上設有上沖頭,還包括與上沖頭相配合的陰模,在陰模的中心設有下一沖,在下一沖的中心設有穿透下一沖的下二沖,在下二沖的中心設有穿透下二沖的芯棒,還設有芯棒座和芯棒連桿,在芯棒座的內側面上設有芯棒過渡墊,芯棒通過芯棒壓蓋與芯棒過渡墊相連接,還設有下二沖壓墊,下二沖壓墊設置在芯棒的中部位置,下二沖通過下二沖壓蓋與下二沖壓墊相連接,在下二沖的中部設有下一沖壓墊。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結構簡單、使用穩定性好,可有效的提高扇形齒的加工效率與加工精度,大大提高了其適用性和實用性。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模具
,具體涉及一種扇形齒模具。
技術介紹
隨著我國模具技術的成熟,各種模具設計應用發展迅速,現有技術的扇形齒模具較為簡單,其雖然可以完成扇形齒的加工,但是其加工效率較低而且加工精度也難以滿足市場需求,適用性和實用性受到限制。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使用穩定性好且加工效率高的扇形齒模具。實現本技術目的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扇形齒模具,包括上沖壓墊,通過上沖壓蓋與所述上沖壓墊相連接的上沖連接座,在所述上沖連接座上設有上沖頭,還包括與所述上沖頭相配合的陰模,在所述陰模的中心設有下一沖,在所述下一沖的中心設有穿透下一沖的下二沖,在所述下二沖的中心設有穿透所述下二沖的芯棒,還設有芯棒座和芯棒連桿,在所述芯棒座的內側面上設有芯棒過渡墊,所述芯棒通過芯棒壓蓋與所述芯棒過渡墊相連接,所述芯棒連桿設置在所述芯棒座的外側且所述芯棒座與所述芯棒連桿相連接,還設有下二沖壓墊,所述下二沖壓墊設置在所述芯棒的中部位置,所述下二沖通過下二沖壓蓋與所述下二沖壓墊相連接,在所述下二沖的中部設有下一沖壓墊,所述下一沖通過下一沖壓蓋與所述下一沖壓墊相連接。還包括下二沖內壓圈和下二沖外壓圈,所述下二沖外壓圈與所述下二沖內壓圈相連接,所述下二沖內壓圈連接在所述下二沖壓墊的外側面上,所述芯棒座和所述芯棒過渡墊設置在所述下二沖外壓圈的內側。還包括下一沖壓圈,所述下一沖壓圈連接在所述下一沖壓墊的外側面上。所述芯棒連桿的長度為210mm。本技術具有積極的效果:本技術的結構簡單、使用穩定性好,可有效的提高扇形齒的加工效率與加工精度,大大提高了其適用性和實用性。【附圖說明】為了使本技術的內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據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其中:圖1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1)圖1顯示了本技術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其中圖1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見圖1,一種扇形齒模具,包括上沖壓墊1,通過上沖壓蓋2與所述上沖壓墊1相連接的上沖連接座3,在所述上沖連接座3上設有上沖頭4,還包括與所述上沖頭4相配合的陰模5,在所述陰模5的中心設有下一沖6,在所述下一沖6的中心設有穿透下一沖6的下二沖7,在所述下二沖7的中心設有穿透所述下二沖7的芯棒8,還設有芯棒座9和芯棒連桿10,在所述芯棒座9的內側面上設有芯棒過渡墊12,所述芯棒8通過芯棒壓蓋13與所述芯棒過渡墊12相連接,所述芯棒連桿10設置在所述芯棒座9的外側且所述芯棒座9與所述芯棒連桿10相連接,還設有下二沖壓墊14,所述下二沖壓墊14設置在所述芯棒8的中部位置,所述下二沖7通過下二沖壓蓋15與所述下二沖壓墊14相連接,在所述下二沖7的中部設有下一沖壓墊16,所述下一沖6通過下一沖壓蓋17與所述下一沖壓墊16相連接。還包括下二沖內壓圈18和下二沖外壓圈19,所述下二沖外壓圈19與所述下二沖內壓圈18相連接,所述下二沖內壓圈18連接在所述下二沖壓墊14的外側面上,所述芯棒座9和所述芯棒過渡墊12設置在所述下二沖外壓圈19的內側。還包括下一沖壓圈11,所述下一沖壓圈11連接在所述下一沖壓墊16的外側面上。所述芯棒連桿的長度為210mm。本技術的結構簡單、使用穩定性好,可有效的提高扇形齒的加工效率與加工精度,大大提高了其適用性和實用性。顯然,本技術的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本技術所作的舉例,而并非是對本技術的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里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而這些屬于本技術的實質精神所引伸出的顯而易見的變化或變動仍屬于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主權項】1.一種扇形齒模具,包括上沖壓墊,通過上沖壓蓋與所述上沖壓墊相連接的上沖連接座,在所述上沖連接座上設有上沖頭,還包括與所述上沖頭相配合的陰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陰模的中心設有下一沖,在所述下一沖的中心設有穿透下一沖的下二沖,在所述下二沖的中心設有穿透所述下二沖的芯棒,還設有芯棒座和芯棒連桿,在所述芯棒座的內側面上設有芯棒過渡墊,所述芯棒通過芯棒壓蓋與所述芯棒過渡墊相連接,所述芯棒連桿設置在所述芯棒座的外側且所述芯棒座與所述芯棒連桿相連接,還設有下二沖壓墊,所述下二沖壓墊設置在所述芯棒的中部位置,所述下二沖通過下二沖壓蓋與所述下二沖壓墊相連接,在所述下二沖的中部設有下一沖壓墊,所述下一沖通過下一沖壓蓋與所述下一沖壓墊相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扇形齒模具,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下二沖內壓圈和下二沖外壓圈,所述下二沖外壓圈與所述下二沖內壓圈相連接,所述下二沖內壓圈連接在所述下二沖壓墊的外側面上,所述芯棒座和所述芯棒過渡墊設置在所述下二沖外壓圈的內側。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扇形齒模具,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下一沖壓圈,所述下一沖壓圈連接在所述下一沖壓墊的外側面上。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扇形齒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棒連桿的長度為210mm。【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扇形齒模具,包括上沖壓墊,通過上沖壓蓋與上沖壓墊相連接的上沖連接座,在上沖連接座上設有上沖頭,還包括與上沖頭相配合的陰模,在陰模的中心設有下一沖,在下一沖的中心設有穿透下一沖的下二沖,在下二沖的中心設有穿透下二沖的芯棒,還設有芯棒座和芯棒連桿,在芯棒座的內側面上設有芯棒過渡墊,芯棒通過芯棒壓蓋與芯棒過渡墊相連接,還設有下二沖壓墊,下二沖壓墊設置在芯棒的中部位置,下二沖通過下二沖壓蓋與下二沖壓墊相連接,在下二沖的中部設有下一沖壓墊。本技術的結構簡單、使用穩定性好,可有效的提高扇形齒的加工效率與加工精度,大大提高了其適用性和實用性。【IPC分類】B21D37/10【公開號】CN204974982【申請號】CN201520541717【專利技術人】李亞軍 【申請人】重慶隆順粉末冶金有限公司【公開日】2016年1月20日【申請日】2015年7月24日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扇形齒模具,包括上沖壓墊,通過上沖壓蓋與所述上沖壓墊相連接的上沖連接座,在所述上沖連接座上設有上沖頭,還包括與所述上沖頭相配合的陰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陰模的中心設有下一沖,在所述下一沖的中心設有穿透下一沖的下二沖,在所述下二沖的中心設有穿透所述下二沖的芯棒,還設有芯棒座和芯棒連桿,在所述芯棒座的內側面上設有芯棒過渡墊,所述芯棒通過芯棒壓蓋與所述芯棒過渡墊相連接,所述芯棒連桿設置在所述芯棒座的外側且所述芯棒座與所述芯棒連桿相連接,還設有下二沖壓墊,所述下二沖壓墊設置在所述芯棒的中部位置,所述下二沖通過下二沖壓蓋與所述下二沖壓墊相連接,在所述下二沖的中部設有下一沖壓墊,所述下一沖通過下一沖壓蓋與所述下一沖壓墊相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亞軍,
申請(專利權)人:重慶隆順粉末冶金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重慶;85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