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汽車車廂工件下件系統,包括設在行車頂部用于下件車廂邊板的高位輥床和用于下件車廂底板的低位輥床,高位輥床的頂部連接有一升降機,高位輥床的輥道上設有高位滑撬,所述車廂邊板吊裝在所述高位滑撬上,所述高位輥床正下方的地面上水平設有一電動平板車;低位輥道的輥道上設有一低位滑撬,所述車廂底板工件通過掛鉤吊裝在所述低位滑撬上,低位輥道的正下方的地面上設有一升降裝置,升降裝置的頂面與所述地面相平,其上安放有一電動移行機。本方案中,當下件重量較輕的車廂邊板時,通過升降機驅動高位輥道下移,配合電動平板車完成車廂邊板的自動下件;當下件重量較重的車廂底板工件時,通過起升裝置,完成車廂底板的下件。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汽車車廂工件下件系統
本專利技術屬于汽車車廂下件裝置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汽車車廂工件下件系統。
技術介紹
隨著汽車工業的發展,汽車車身產量也逐年提升,與汽車車身配套的車廂也隨之發展,車廂涂裝生產線也由傳統的單一工件生產線變為混合生產線。在車廂涂裝生產線中,由于車廂底板和邊板種類和尺寸有較大的差異,多種車廂工件共線生產,將給生產線特別是工件下件時帶來極大挑戰。因此,設計一款能夠滿足所有車廂工件通過性,并且平穩性得到充分保障的車廂下件裝置系統,對整條線的節拍及生產效率均有明顯的提升。現有技術中,汽車車廂邊板和底板下件時一般采用旋轉吊臂4a、葫蘆提升裝置3a、捆扎帶1a結合方式,利用捆扎帶將車廂邊板和底板工件捆扎,然后人工操作葫蘆提升裝置和旋轉吊臂,將車廂工件放置在人工推車2a上進行下件和運轉,現有技術在工件下件時,需要人工先將捆扎帶捆扎工件后,再結合人工手動控制葫蘆提升裝置和旋轉吊臂進行下件,下件工作量和難度大。并且,對于尺寸和重量較大的車廂底板,下件時需要先用葫蘆提升裝置將工件提升,由于工件在輸送鏈下方,旋轉吊臂不能將工件實現垂直提升,導致工件與掛鉤脫離困難,人工操作時難度更大,增加下件工作難度。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汽車車廂工件下件系統,以期能夠解決手動控制下件難度大,重量較大的底板工件人工操作時脫鉤困難的問題。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汽車車廂工件下件系統,包括設在行車頂部用于下件車廂邊板的高位輥床,和用于下件車廂底板的低位輥床;所述高位輥床的頂部連接有一升降機,所述高位輥床的輥道上設有高位滑撬,所述車廂邊板吊裝在所述高位滑撬上,所述高位輥床正下方的地面上水平設有一電動平板車;所述低位輥床的輥道上設有一低位滑撬,所述車廂底板工件通過掛鉤吊裝在所述低位滑撬上,所述低位輥床的正下方的地面上設有一升降裝置,所述升降裝置的頂面與所述地面相平,所述升降裝置上安放有一電動移行機。優選地,還包括設在所述高位輥床輥道及所述低位輥床輥道間的滑撬返回輥道,還包括一用于平移滑撬的電動移行軌道,所述電動移行軌道的兩端分別與低位輥床輥道、高位輥床輥道相連。優選地,所述升降裝置包括起升器以及固定在所述起升器頂部的升降臺,所述電動移行機安放在所述升降臺上。優選地,所述電動移行機上間隔預設距離的垂直固定有兩兩一組的垂直支撐板,所述底板工件安放在兩所述垂直支撐板間。優選地,所述垂直支撐板為至少兩組且間隔設置。優選地,所述升降機包括設在所述高位輥道頂部的升降桿,所述升降桿上轉動的固定有升降皮帶,所述升降皮帶底端與所述高位輥床輥道相連,所述升降桿的兩端分別連接有一驅動電機。優選地,所述行車的兩側設有多個用于運送工件的吊耳,所述工件上設有與所述吊耳相配的卡勾。本專利技術的效果在于:用車廂底板及車廂邊板兩組下件裝置,當下件重量較輕的車廂邊板時,通過升降機驅動高位輥道下移,配合電動平板車完成車廂邊板的自動下件;當下件重量較重的車廂底板工件時,通過起升裝置,驅動起升裝置頂部的電動移行機向上運動,完成較重的車廂底板完成脫鉤,然后進一步起升裝置下移,完成車廂底板的下件。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申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專利技術中記載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為現有技術中車廂底板及邊板下件裝置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施例中車廂下件系統的俯視圖;圖3為本實施例中高位輥床的主視圖;圖4為圖3的側視圖;圖5為電動平板車的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實施例中升降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7為本實施例中升降裝置安裝時的示意圖;圖8為本實施例中升降機的結構示意圖;圖9為行車示意圖;本實施例圖中:1-高位輥床2-低位輥床3-升降機4-電動平板車5-車廂邊板6-車廂底板7-低位滑撬8-電動移行機9-垂直支撐板10-升降臺11-滑撬返回輥道12-電動移行軌道13-起升器14-驅動電機15-升降皮帶16-升降桿17-行車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的詳細介紹。如圖2-9所示,為本專利技術提供的一種汽車車廂工件下件系統,包括設在行車頂部用于下件車廂邊板的高位輥床1和用于下件車廂底板的低位輥床2,其中,高位輥床1頂部連接有一升降機3,所述高位輥床1的輥道上設有高位滑撬,所述車廂邊板吊裝在所述高位滑撬上,所述高位輥床正下方的底面上水平設有一電動平板車4,在運送車廂邊板時,通過升降機上下移送從而使得高位滑撬帶動車廂邊板向下移動,直至移動至電動平板車頂部,進而電動平板車4移送至行車處,通過行車實現車廂邊板到底面的轉接;低位輥床2的輥道上設有一低位滑撬,其中,車廂底板工件通過掛鉤吊裝在所述低位輥床輥道上,在低位輥床的正下方的地面上設有一升降裝置,升降裝置的頂面與所述地面相平,所述升降裝置上安放有一電動移行機8,在運送相對較重的車廂底板工件時,低位輥床輥道將車廂底板放置在電動移行機8上,升降裝置帶動電動移行機8上升,進而使得車廂底板與低位輥道的掛鉤脫離,然后升降裝置下移使得電動移行機至地面,進而運送至行車17處,完成車廂底板件的運送。本方案中,采用車廂底板及車廂邊板兩組下件裝置,當下件重量較輕的車廂邊板時,通過升降機驅動高位輥道下移,配合電動平板車完成車廂邊板的自動下件;當下件重量較重的車廂底板工件時,通過起升裝置,驅動起升裝置頂部的電動移行機向上運動,完成較重的車廂底板完成脫鉤,然后進一步起升裝置下移,完成車廂底板的下件。具體的,如圖2所示,為了使得低位滑撬及高位滑撬用完時返回操作間,便于下一次工件的運送,本方案中,在所述高位輥床輥道及所述低位輥床輥道間設置一滑撬返回輥道11,還包括一用于平移滑撬的電動移行軌道12,其中電動移行軌道的兩端分別與低位輥床輥道、高位輥床輥道相連,采用電動移行軌道使得工件下件完成后,低位滑撬及高位滑撬通過電動移行軌道運送至滑撬返回輥道,通過滑撬返回輥道返回至操作間,進行下一次運送,其中,電動移行軌道,為常見的輥道結構。如圖6、圖7所示,本實施例中的升降裝置包括起升器以及固定在所述起升器13頂部的升降臺10,其中,電動移行機8安放在所述升降臺10上,通過起升器來驅使升降臺上下運動,進而使得車廂底板工件完成脫鉤,下件功能,其中,起升器可為常見的機械式或液壓式。為了進一步保護底板工件在移送時的安全性,如圖6所示,在電動移行機8上間隔預設距離的垂直固定有兩兩一組的垂直支撐板9,其中,底板工件安放在兩所述垂直支撐板9間,可實現定位車廂底板件和避免重量較大的車廂底板下件后水平放置可能產生擠壓和磕碰的問題。其中,本實施例中的垂直支撐板9為至少兩組且間隔設置,當然在實際使用時,垂直支撐板也可由支撐立柱代替,只要作用相同即可。本實施例中,如圖8所示,用于下件車廂邊板的升降機包括設在所述高位輥道頂部的升降桿16,升降桿上轉動的固定有升降皮帶15,所述升降皮帶底端與所述高位輥床輥道相連,所述升降桿的兩端分別連接有一驅動電機14。車廂邊板下件時,通過驅動電機驅動升降皮帶繞升降桿轉動,進而實現車廂邊板的上下移動,進而通過電動平板車完成下件,需要說明的是,電動平板車為常見的電動運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汽車車廂工件下件系統,其特征與:包括設在行車頂部用于下件車廂邊板的高位輥床,和用于下件車廂底板的低位輥床;所述高位輥床的頂部連接有一升降機,所述高位輥床的輥道上設有高位滑撬,所述車廂邊板吊裝在所述高位滑撬上,所述高位輥床正下方的地面上水平設有一電動平板車;所述低位輥道的輥道上設有一低位滑撬,所述車廂底板工件通過掛鉤吊裝在所述低位滑撬上,所述低位輥道輥道的正下方的地面上設有一升降裝置,所述升降裝置的頂面與所述地面相平,所述升降裝置上安放有一電動移行機。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汽車車廂工件下件系統,其特征與:包括設在行車頂部用于下件車廂邊板的高位輥床,和用于下件車廂底板的低位輥床;所述高位輥床的頂部連接有一升降機,所述高位輥床的輥道上設有高位滑撬,所述車廂邊板吊裝在所述高位滑撬上,所述高位輥床正下方的地面上水平設有一電動平板車;所述低位輥床的輥道上設有一低位滑撬,所述車廂底板工件通過掛鉤吊裝在所述低位滑撬上,所述低位輥床的正下方的地面上設有一升降裝置,所述升降裝置的頂面與所述地面相平,所述升降裝置上安放有一電動移行機。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下件系統,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設在所述高位輥床輥道及所述低位輥床輥道間的滑撬返回輥道,還包括一用于平移滑撬的電動移行軌道,所述電動移行軌道的兩端分別與低位輥床輥道、高位輥床輥道相連。3.如權利要求...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富家,李金,王其超,李艷霞,
申請(專利權)人:安徽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安徽;3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