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軸承套圈的熱處理生產線,包括預清洗設備、加熱爐、淬火油槽、兩臺清洗機和兩臺回火爐,兩臺清洗機為熱清洗機和冷清洗機,兩臺回火爐為前回火爐和后回火爐,預清洗設備、加熱爐、淬火油槽、熱清洗機、前回火爐、冷清洗機和后回火爐依次由輸送鏈相連接在一起,所述預清洗設備的進口端設置有自動上料裝置,淬火油槽內設置有緩沖裝置,淬火油槽和后回火爐之間設置有節能裝置,后回火爐的后端通過輸送鏈連接有涂油機;它完善了軸承套圈的熱處理生產線,增設了自動上料機構和涂油機,從而能實現自動上料和自動涂油,實現軸承套圈熱處理生產線的自動化,減輕生產基層人員的勞動強度,提高生產效率。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軸承熱處理設備
,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軸承套圈的熱處理生產線。
技術介紹
:軸承是在機械傳動過程中起固定和減小載荷摩擦系數的部件,是當代機械設備中一種舉足輕重的零部件。現有的軸承一般有由外圈、內圈、鋼珠以及保持架組成,而外圈、內圈等套圈是軸承連接中的主要連接部位和受力承受部位,從而要求軸承的套圈具有加強的力學性能,而通過淬火處理是一種增強外圈硬度以及綜合力學性能的一種有效手段。而現有軸承套圈淬火處理的工序一般為上料、清洗、加熱至淬火溫度、油浴淬火、熱清洗、第一次回火、冷清洗和第二次回火。現有的熱處理生產線一般采用人工上料,效率低而勞動強度高,并且通過熱處理生產線出來后的軸承套圈還需要人員手工涂油防銹,而且現有的軸承熱處理生產線存在能耗較大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就是針對現有技術之不足,而提供一種軸承套圈的熱處理生產線,其完善了熱處理生產線,實現全自動化,同時相比現有的熱處理生產線其能耗較小。本技術的技術解決措施如下:一種軸承套圈的熱處理生產線,包括預清洗設備、加熱爐、淬火油槽、兩臺清洗機和兩臺回火爐,兩臺清洗機為熱清洗機和冷清洗機,兩臺回火爐為前回火爐和后回火爐,預清洗設備、加熱爐、淬火油槽、熱清洗機、前回火爐、冷清洗機和后回火爐依次由輸送鏈相連接在一起,所述預清洗設備的進口端設置有自動上料裝置,淬火油槽內設置有緩沖裝置,淬火油槽和后回火爐之間設置有節能裝置,后回火爐的后端通過輸送鏈連接有涂油機;所述的自動上料機構包括上料支座,上料支座內成型有盛料槽,盛料槽一側的上料支座上成型有槽口,上料支座槽口的兩側壁上固定有兩個向上傾斜并相對側的輸送支架,輸送支架的內側面上成型有環形的槽道,兩輸送支架的兩端分別鉸接有轉軸,轉軸上固定有鏈輪,輸送支架兩端的鏈輪通過鏈條相連接在一起,鏈條安置在輸送支架的槽道內;所述鏈條的每個鏈節上通過連軸固定有鏈板,鏈條上間隔5?6個鏈節的鏈板的上端面上固定有擋板;所述輸送支架上端的轉軸穿過一側的輸送支架與電機的軸相連接,電機固定在輸送支架的外側壁上;所述的涂油機包括矩形的機架,機架的前側成型有槽口,機架槽口的兩側壁上成型有向外延伸的凸緣,凸緣和機架左右兩側的內壁上鉸接有轉輥,轉輥上插套有輸送帶,輸送帶上方的機架內設有斜置的滾筒,滾筒上成型有若干個漏油孔,滾筒的高端插接在機架的后側壁上,機架后側的外壁上固定有進料斗,進料斗的進料槽道與滾筒相連通;所述的滾筒外側壁上固定連接有渦輪,機架左右兩側的內壁上成型有插槽,渦輪插接在機架的插槽內,渦輪的下端嚙合有蝸桿,蝸桿兩端鉸接在機架左右兩側的內壁上;所述機架的上端固定有機蓋,機蓋上固定有若干噴嘴,噴嘴上端穿過機蓋固定連接在連通管上;凸緣外側面固定有導向輪,蝸桿的一端和凸緣上轉輥的一端伸出機架外壁并通過帶輪、皮帶與驅動電機的轉軸相連接在一起;所述的節能裝置包括固定連接在淬火油槽上的出油管和進油管,出油管上連接有栗浦,出油管和進油管的末端連接在散熱器上,散熱器的一側設置有風機,散熱器的另一側設置有集風筒,集風筒固定連接在送風管道上,送風管道的末端固定連接若干通風管,通風管與集風管固定連接在一起,集風管固定在后回火爐上,集風管上固定有若干出風管,出風管的末端穿過后回火爐外殼分布在后回火爐的入口端;所述緩沖裝置包括設置在淬火油槽內水平的緩沖輸送帶,緩沖輸送帶位于加熱爐出口的下方、淬火油槽內的輸送鏈的上方,緩沖輸送帶兩端傳動輥的兩端鉸接在滑座,滑座插接在豎直的槽軌內,槽軌固定在安裝板上,安裝板上成型有若干連接塊,連接塊上固定連接有直線軸承,直線軸承上螺接有豎直的滾珠絲杠,滾珠絲杠的上下端鉸接在安裝塊上,安裝塊上固定有升降電機,升降電機的轉軸與滾珠絲杠固定連接在一起;槽軌上側的安裝板上鉸接有凸輪,連桿的一端鉸接在凸輪上、另一端鉸接在滑座上,緩沖輸送帶兩端的安裝板之間固定連接有橫桿,橫桿位于緩沖輸送帶的上方,橫桿上抵靠有防護罩,防護罩由若干節柱形的套件組成,套件的下端成型有向內翻折的第一擋邊,套件的上端成型有向外翻折的第二擋邊,套件相互插套連接在一起,防護罩頂端的套件固定在加熱爐出口上,下層的套件的第二擋邊抵靠在上層的套件的第一擋邊上。所述自動上料機構的鏈板一側成型有成型有凸臺,鏈板的另一側成型有與凸臺相對的凹槽,鏈板的凸臺插接在相鄰鏈板的凹槽內,所述鏈板的凸臺和凹槽上均成型有槽孔,連軸的兩端穿過鏈板凸臺上的槽孔或鏈板凹槽上的槽孔固定在鏈條鏈節的鉸接點,所述的鏈板的兩端成型有固定有Z字形的擋塊,擋塊靠在輸送支架的內側壁上。所述自動上料機構的輸送支架的下端成型有圓弧形的過渡部位;輸送支架中部的下端面上固定有支撐支架,支撐支架的下端安置地面上;輸送支架的兩側固定有防護板,防護板的下邊固定在上料支座上,防護板的外邊成型有折邊。所述緩沖輸送帶的一傳動輥伸出滑座與輸送帶驅動電機的轉軸固定連接在一起,輸送帶驅動電機固定在滑座上,所述的凸輪與驅動電機的轉軸相固定連接在一起,驅動電機固定連接在安裝板上。所述防護罩內插接有若干導向塊,導向塊內成型有圓錐形的導向孔。所述涂油機上的滾筒采用直筒形的筒體或圓錐形的筒體,圓錐形的滾筒小口端位于涂油機機架的前端,所述滾筒上的漏油孔均勻分布在滾筒上;滾筒上方的連通管通過軟管連接在油罐上。所述涂油機機架上的插槽所在的平面與滾筒相垂直,插槽的寬度不小于渦輪的厚度。所述涂油機上連接轉輥和蝸桿的皮帶上設有張緊輪,張緊輪固定在涂油機的機架上。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1、它完善了軸承套圈的熱處理生產線,增設了自動上料機構和涂油機,從而能實現自動上料和自動涂油,實現軸承套圈熱處理生產線的自動化,減輕生產基層人員的勞動強度,提高生產效率。2、它在淬火工序部位增設緩沖的輸送帶,并且輸送帶高度可調,從而能適用于多種壁厚的軸承套圈,避免軸承套圈落入淬火油槽內發生變形。3、它還在熱處理生產線的淬火油槽和第二次回火的回火爐之間增設熱量傳遞設施,從而既能對淬火油槽內的油降溫,又能對進入第二次回火的套圈進行預熱,能減少回火爐的電能,從而相比現有的熱處理生產線其能耗較小。【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熱處理生產線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自動上料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自動上料機構輸送支架處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自動上料機構鏈板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技術緩沖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技術節能裝置淬火油槽處的局部結構示意圖;圖7為本技術節能裝置后回火爐處的局部結構示意圖;圖8為本技術涂油機的剖視結構示意圖。圖中:10、自動上料機構;20、預清洗設備;30、加熱爐;40、淬火油槽;51、熱清洗機;52、冷清洗機;61、前回火爐;62、后回火爐;70、涂油機;80、節能裝置;90、緩沖裝置;11、上料支座;12、輸送支架;13、轉軸;14、鏈輪;15、鏈條;16、擋塊;17、鏈板;18、擋板;19、支撐支架;111、盛料槽;112、槽口 ;113、防護板;121、槽道;122、過渡部位;171、凸臺;172、凹槽;71、機架;72、機蓋;73、轉輥;74、輸送帶;75、滾筒;751、漏油孔;76、噴嘴;761、連通管;77、蝸輪;78、蝸桿;79、皮帶;710、張緊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軸承套圈的熱處理生產線,包括預清洗設備(20)、加熱爐(30)、淬火油槽(40)、兩臺清洗機和兩臺回火爐,兩臺清洗機為熱清洗機(51)和冷清洗機(52),兩臺回火爐為前回火爐(61)和后回火爐(62),預清洗設備(20)、加熱爐(30)、淬火油槽(40)、熱清洗機(51)、前回火爐(61)、冷清洗機(52)和后回火爐(62)依次由輸送鏈相連接在一起,其特征在于:所述預清洗設備(20)的進口端設置有自動上料裝置(10),淬火油槽(40)內設置有緩沖裝置(90),淬火油槽(40)和后回火爐(62)之間設置有節能裝置(80),后回火爐(62)的后端通過輸送鏈連接有涂油機(70);所述的自動上料機構(10)包括上料支座(11),上料支座(11)內成型有盛料槽(111),盛料槽(111)一側的上料支座(11)上成型有槽口(112),上料支座(11)槽口(112)的兩側壁上固定有兩個向上傾斜并相對側的輸送支架(12),輸送支架(12)的內側面上成型有環形的槽道(121),兩輸送支架(12)的兩端分別鉸接有轉軸(13),轉軸(13)上固定有鏈輪(14),輸送支架(12)兩端的鏈輪(14)通過鏈條(15)相連接在一起,鏈條(15)安置在輸送支架(12)的槽道(121)內;所述鏈條(15)的每個鏈節上通過連軸固定有鏈板(17),鏈條(15)上間隔5~6個鏈節的鏈板(17)的上端面上固定有擋板(18);所述輸送支架(12)上端的轉軸(13)穿過一側的輸送支架(12)與電機的軸相連接,電機固定在輸送支架(12)的外側壁上;所述的涂油機(70)包括矩形的機架(71),機架(71)的前側成型有槽口,機架(71)槽口的兩側壁上成型有向外延伸的凸緣(711),凸緣(711)和機架(71)左右兩側的內壁上鉸接有轉輥(73),轉輥(73)上插套有輸送帶(74),輸送帶(74)上方的機架(71)內設有斜置的滾筒(75),滾筒(75)上成型有若干個漏油孔(751),滾筒(75)的高端插接在機架(71)的后側壁上,機架(71)后側的外壁上固定有進料斗(713),進料斗(713)的進料槽道與滾筒(75)相連通;所述的滾筒(75)外側壁上固定連接有渦輪(77),機架(71)左右兩側的內壁上成型有插槽(712),渦輪(77)插接在機架(71)的插槽(712)內,渦輪(77)的下端嚙合有蝸桿(78),蝸桿(78)兩端鉸接在機架(71)左右兩側的內壁上;所述機架(71)的上端固定有機蓋(72),機蓋(72)上固定有若干噴嘴(76),噴嘴(76)上端穿過機蓋(72)固定連接在連通管(761)上;凸緣(711)外側面固定有導向輪(710),蝸桿(78)的一端和凸緣(711)上轉輥(73)的一端伸出機架(71)外壁并通過帶輪、皮帶(79)與驅動電機的轉軸相連接在一起;所述的節能裝置(80)包括固定連接在淬火油槽(2)上的出油管(81)和進油管(82),出油管(81)上連接有泵浦(83),出油管(81)和進油管(82)的末端連接在散熱器(84)上,散熱器(84)的一側設置有風機(85),散熱器(85)的另一側設置有集風筒(861),集風筒(861)固定連接在送風管道(86)上,送風管道(86)的末端固定連接若干通風管(87),通風管(87)與集風管(88)固定連接在一起,集風管(88)固定在后回火爐(62)上,集風管(13)上固定有若干出風管(89),出風管(89)的末端穿過后回火爐(62)外殼分布在后回火爐(62)的入口端;所述緩沖裝置(90)包括設置在淬火油槽(40)內水平的緩沖輸送帶(91),緩沖輸送帶(91)位于加熱爐(30)出口的下方、淬火油槽(40)內的輸送鏈的上方,緩沖輸送帶(91)兩端傳動輥的兩端鉸接在滑座(92),滑座(92)插接在豎直的槽軌(93)內,槽軌(93)固定在安裝板(94)上,安裝板(94)上成型有若干連接塊(941),連接塊(941)上固定連接有直線軸承(97),直線軸承(97)上螺接有豎直的滾珠絲杠(95),滾珠絲杠(95)的上下端鉸接在安裝塊(96)上,安裝塊(96)上固定有升降電機(98),升降電機(98)的轉軸與滾珠絲杠(95)固定連接在一起;槽軌(93)上側的安裝板(94)上鉸接有凸輪(910),連桿(911)的一端鉸接在凸輪(910)上、另一端鉸接在滑座(92)上,緩沖輸送帶(91)兩端的安裝板(94)之間固定連接有橫桿(912),橫桿(912)位于緩沖輸送帶(991)的上方,橫桿(912)上抵靠有防護罩(9),防護罩(9)由若干節柱形的套件(991)組成,套件(991)的下端成型有向內翻折的第一擋邊(992),套件(991)的上端成型有向外翻折的第二擋邊(993),套件(991)相互插套連接在一起,防護罩(99)頂端的套件(991)固...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左英,王明舟,張瀅,施偉,陳帥英,裘國興,俞偉偉,
申請(專利權)人:浙江五洲新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