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電能表數據遠程采集系統,包括位于有移動通信網絡覆蓋區域內的主站和負荷管理終端、位于無移動通信網絡覆蓋區域內或者移動通信網絡信號不穩定區域內的電能表、與所述負荷管理終端連接的中壓載波主機、與所述電能表連接的中壓載波從機以及連接所述中壓載波主機與所述中壓載波從機的中壓電力線路。通過中壓載波主機、中壓電力線路和中壓載波從機為負荷管理終端和電能表提供透明通信通道,可以實現遠程收集無移動網絡覆蓋區域內電力用戶的電能表數據。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電能表數據采集,尤其涉及一種適合于無移動信號覆蓋區域的電能表數據遠程采集系統。
技術介紹
電力資源是支持用電用戶正常生活和生產的重要資源,對于用電用戶電力統計及收費是實現用電管理的關鍵環節。隨著電能表數據采集技術的發展,電網公司不斷提高1kV中壓電力用戶的電能表數據自動采集率,大幅降低傳統人工抄表作業強度。電能表數據自動采集一般是依靠電信運營商的移動通信網絡實現遠程數據的抄讀。然而,在偏遠山區,受地形條件影響,區域內無移動信號覆蓋或者移動信號不穩定,現有技術中無法通過移動通信網絡直接采集電能表數據,因此只能采用人工抄讀電能表數據的方式。然而采用人工抄讀電能表數據,不僅費時費力,而且難以保證數據的實時性,其次容易出現漏抄重抄的現象,導致抄表效率低,結果不準。
技術實現思路
基于此,本技術在于提供一種適合無移動信號覆蓋區域或者移動網絡信號不穩定區域的電能表數據遠程采集系統。—種電能表數據遠程采集系統,包括位于有移動通信網絡覆蓋區域內的主站和負荷管理終端、位于無移動通信網絡覆蓋區域內或者移動通信網絡信號不穩定區域內的電能表、與所述負荷管理終端連接的中壓載波主機、與所述電能表連接的中壓載波從機以及連接所述中壓載波主機與所述中壓載波從機的中壓電力線路。上述電能表數據遠程采集系統通過中壓載波主機、中壓電力線路和中壓載波從機為負荷管理終端和電能表提供透明通信通道,使得負荷管理終端能夠與電能表之間可進行雙向通信,從而對于無移動通信網絡覆蓋區域或者移動通信網絡信號不穩定區域的電力用戶可實現遠程收集電力用戶的電能表數據,有效減少人工現場抄表,并能夠保證主站及時獲取電能表數據。【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第一實施例所提供的電能表數據遠程采集系統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第二實施例所提供的電能表數據遠程采集系統的結構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10移動網絡信號覆蓋區域20無移動網絡信號覆蓋區域、移動網絡信號不穩定區域30 主站40負荷管理終端50中壓載波主機60中壓電力線路70、70’中壓載波從機80、80’ 電能表100、200電能表數據遠程采集系統【具體實施方式】為使本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技術進行進一步的詳細說明。應當理解的是,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僅用以解釋本技術,并不限定本技術的保護范圍。請參閱圖1,為本技術第一實施例所提供的一種電能表數據遠程采集系統100,包括主站30、負荷管理終端40、中壓載波主機50、電能表80及與電能表80對應的中壓載波從機70。其中,主站30與負荷管理終端40位于有移動通信網絡覆蓋區域10,二者之間通過GPRS移動通信網絡連接,兩者之間的通信協議可以為現有移動通信網絡中信號傳輸采用的協議。本實施例中,優先的,主站30與負荷管理終端40之間的通信協議為Q/CSG 11109004-2013計量自動化終端上行通信規約。該負荷管理終端符合Q/CSG11109002-2013負荷管理終端技術規范。電能表80設置于無移動通信網絡覆蓋區域20或者移動通信網絡信號不穩定區域20,如設置于偏遠地區的用電用戶居住區域,電能表80用于實時記錄用戶所用電量。電能表80的數量可以為一個或者多個。中壓載波從機70的數量與電能表80的數量對應,且與電能表80分別一一對應地通過總線連接。假設中壓載波從機70的數量為η個,則電能表80的數量相應也為η個。其中,為了便于描述,對中壓載波從機70依次進行編號為l、2r..n,對電能表80依次進行編號為1、2、…n,中壓載波從機I與電能表I之間通過總線連接,中壓載波從機2與電能表2之間通過總線連接,依次類推,中壓載波從機η與電能表η之間通過總線連接。中壓載波從機70與中壓載波主機50之間通過中壓電力線路60連接。中壓電力線路60連接在中壓載波主機50和中壓載波從機70之間,能夠在中壓載波主機50和中壓載波從機70之間雙向傳輸載波信號。中壓載波主機50可與一臺或者多臺中壓載波從機70建立通信連接,為負荷管理終端40和電能表80提供數據透明傳輸服務。中壓載波主機50與負荷管理終端40之間通過總線連接。本實施例中,總線連接的方式均指RS485總線連接,通過總線連接的二者之間的通信協議為DL/T645-2007多功能電能表通信協議。該電能表數據遠程采集系統100通過遠程方式采集電能表數據的工作方式有兩種,第一種為負荷管理終端40定時上報電能表數據,第二種為主站30主動召集讀取電能表數據。以下將對兩種工作方式分別進行具體說明。在第一種工作方式中,負荷管理終端40定時向中壓載波主機50發送電能表數據采集報文,中壓載波主機50將采集報文通過中壓電力線路60傳送給各中壓載波從機70,中壓載波從機70將采集報文對應發送給電能表80。電能表80接收到采集報文,則相應地將響應報文發送給中壓載波從機70,中壓載波從機70將響應報文通過中壓電力線路60傳送給中壓載波主機50,中壓載波主機50將響應報文傳送給負荷管理終端40,負荷管理終端40從響應報文中獲取電能表數據并傳送給主站30。在第二種工作方式中,主站30向負荷管理終端40下發召讀電能表數據的命令,負荷管理終端40接收到召讀命令向中壓載波主機50發送電能表數據采集報文,中壓載波主機50將采集報文通過中壓電力線路60發送給中壓載波從機70。中壓載波從機70將采集報文發送給對應的電能表80。電能表80接收到采集報文后,則相應地將響應報文發送給對應的中壓載波從機70,中壓當前第1頁1 2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電能表數據遠程采集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有移動通信網絡覆蓋區域內的主站和負荷管理終端、位于無移動通信網絡覆蓋區域內或者移動通信網絡信號不穩定區域內的電能表、與所述負荷管理終端連接的中壓載波主機、與所述電能表連接的中壓載波從機以及連接所述中壓載波主機與所述中壓載波從機的中壓電力線路。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林鑫,鄭樂江,宋羲麟,蔡聯溪,林兆淘,
申請(專利權)人:廣州粵能電力科技開發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