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一種適宜在北方種植辣木的方法,其目的是為解決在我國北方地區種植辣木存在氣候不適應,種植發芽率低,種植生長較慢,鮮葉產量不高問題,通過本發明專利技術所述的方法種植辣木,可使辣木在北方地區出芽率高,生長快速,且豐產高效。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植物的栽培方法,特別是涉及一種在北方種植辣木的方法。
技術介紹
辣木屬于白花菜目辣木科,原產于印度,又稱為鼓槌樹,是多年生熱帶落葉喬木, 全世界約有14個品種。成年辣木株高3~12米,樹皮軟木質;枝有明顯的皮孔及葉痕,小 枝有短柔毛;辣木具有高鈣、高蛋白質、高纖維、低脂等優秀特征,具有增強體力、治療貧血、 緩解糖尿病并發癥、抑制病菌、驅除寄生蟲等功效。辣木含有約20種氨基酸,46種抗氧化 劑,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辣木所含蛋白質是牛奶的二倍,辣木所含鉀是香蕉的三倍,辣木 所含鐵是菠菜的三倍,辣木所含維生素C是柑橘的七倍,辣木所含維生素A是(B胡蘿卜)的 四倍。其鮮嫩枝葉可直接作為蔬菜食用,被稱為世界上最有營養的樹。辣木喜光照,對降雨 量有很強的適應性,較適宜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種植,而對土壤條件和溫度比較敏感,尤其 在我國北方地區種植辣木存在氣候不適應,種植發芽率低,種植生長較慢,鮮葉產量不高。
技術實現思路
為解決在我國北方地區種植辣木存在氣候不適應,種植發芽率低,種植生長較慢, 鮮葉產量不高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適宜在北方種植辣木的方法,其栽培方法便捷有效,可 使辣木在北方地區穩定生長,且豐產高效。 本專利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1)選種與催芽處理:選擇品種純正、優質,無病蟲害,果實成熟度好,籽粒飽滿,無霉 變,種子存放不超過1年的種子。播種前在恒溫水浴鍋45°c浸泡15-20小時,浸泡加0. 1% 的水溶性腐植酸,確保種子充分吸水。撈起涼干后,轉移至恒溫恒濕箱催芽,恒溫恒濕箱的 調節溫度在25°C~30°C,濕度為80%~90%。催芽前,先用500倍的"多菌靈"溶液進行種 子消毒。 (2)苗床育苗:選用透氣性強的泥炭作為育苗床,并采用600倍的"多菌靈"溶液 對育苗床進行消毒,然后穴床育苗,每穴一顆種子。出芽長度為3~5cm時,催芽階段結束。 通常苗床催芽時間為10~15天。苗床遮陰,保濕,溫度控制在25~30°C。 (3)營養袋育苗:幼苗呈3~5片葉片時,將其移植至營養袋。選用營養袋高度為 8~12cm,直徑為6~10cm,營養袋基質為泥炭土、珍珠巖、媽鎂磷混合物(各組分比例為8 : 1. 6 :0. 4),移植前采用采用600倍的"多菌靈"溶液對營養袋基質進行消毒。裝有辣木籽的 營養袋整齊擺列,置于大棚里,每隔2~3天淋水一次。肥分管理:在育苗10天后每15天 噴1次1000倍含腐殖質酸水溶性肥。 (4)園區種植:待辣木苗長至10~20cm時,將辣木苗移植至冬暖立式大棚園區 種植,下足基肥,開溝種植,并加入行距為1. 5m,株距為1. 2m。為提高辣木更適應北方氣溫 (10°C左右),對辣木采取抗寒鍛煉:第一階段將溫度調節在30~25°C,維持10天;在第二 階段時,逐步將溫度調節在18~20°C,維持20天左右;在第三階段,逐步將溫度逐漸降至 10 - 15°C,維持30天左右。在氣溫低于15°C時,對大棚里氣溫進行升溫調節,避免10°C以 下的低溫。經過三個階段的抗寒鍛煉,辣木可大大提高適應低溫的能力。 (5)整枝矮化:為增加大棚種植辣木嫩葉的產量,對辣木進行矮化分支處理:當辣 木苗長高至20cm時,對辣木采取第一次摘心處理,并噴施高效水溶性含腐植酸肥,促進辣 木生長更多分支。第一次保留分支4~6枝,當分支從杈口處生長至20cm時,采取第二次 摘心;第二次摘心后,每枝保留分支3~4枝,當分支從杈口處生長至20cm時,采取第三次 摘心;每次摘心后,施足氮磷鉀復合肥,使得辣木主干粗壯,根系發達。經過三次摘心后,整 株辣木樹高度為60cm~80cm。在摘心分支后,每經過10~20天,當分支上的嫩牙生長至 30~40cm時,便可采摘10~15cm長的嫩枝葉作為辣木鮮菜,每次采摘后,噴灑高效葉面 肥。每次采摘,摘心處保持同一水平位置。經過多次采摘,辣木樹數拳平整,新枝高度一致, 便于機械化收割。【具體實施方式】 試驗于2013年11月在山東省平度市明村鎮的塑料大棚內進行。于11月3日育 苗。育苗試驗設5個處理:處理1,用45°C的溫水浸種5h(對照);處理2,用45°C的溫水 浸種15h;處理3,0. 1%的水溶性腐植酸浸種5h;處理4,用0. 1%的水溶性腐植酸浸種10h; 處理5,0. 1%的水溶性腐植酸浸種15h;處理6,0. 1%的水溶性腐植酸浸種20h。在苗床用 "地蟲殺凈"和"多菌靈"進行土壤殺蟲消毒后,于2008年3月6日將處理好的種子按3~ 5cm的種距均勻擺放于播種溝內,覆蓋1~2cm的細河沙再澆水,保持土壤濕度以促進辣木 種子發芽。其實驗結果如下表1。 表1不同的浸種時間對辣木籽發芽率的影響〇 結果表明:在育苗試驗中,0. 1%的水溶性腐植酸浸種15h出苗率最高為88%,比 對照高33% ;其次是0. 1%的水溶性腐植酸浸種20h出苗率為85%。 實施例2 試驗于2013年11月-2014年1月在山東省平度市明村鎮的塑料大棚內進行。選取生 長一致的辣木苗長(株高17~20cm)移植至冬暖立式大棚園區種植,下足基肥,開溝種植, 種植密度為行距為1. 5m,株距為1. 2m。處理1,對照處理,不對大棚里的氣溫進行調節;處 理2,在大棚氣溫低于15度時,對大棚里氣溫進行升溫調節,第一階段將溫度調節在20~ 25度,維持10天;在第二階段時,逐步將溫度調節在18~20度,維持20天,在第三階段, 逐步將溫度逐漸降至15度,維持30天。表2抗寒鍛煉對辣木生長的影響結果表明:與對照處理相比,處理2辣木的株高明顯高于對照組,經過三個階段的抗寒 鍛煉,可大大提高適應低溫的能力。【主權項】1. 一種適宜在北方種植辣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 選種與催芽處理:選擇品種純正、優質,無病蟲害,果實成熟度好,籽粒飽滿,無霉 變,種子存放不超過1年的種子;播種前在恒溫水浴鍋45°C浸泡15-20小時,浸泡加0. 1%的 水溶性腐植酸,確保種子充分吸水;撈起涼干后,轉移至恒溫恒濕箱催芽,恒溫恒濕箱的調 節溫度在25°C~30°C,濕度為80%~90% ;催芽前,先用500倍的"多菌靈"溶液進行種子消 毒; (2) 苗床育苗:選用透氣性強的泥炭作為育苗床,并采用600倍的"多菌靈"溶液對育苗 床進行消毒,然后穴床育苗,每穴一顆種子;出芽長度為3~5cm時,催芽階段結束;通常苗 床催芽時間為10~15天;苗床遮陰,保濕,溫度控制在25~30°C ; (3) 營養袋育苗:幼苗呈3~5片葉片時,將其移植至營養袋;選用營養袋高度為8~ 12cm,直徑為6~10cm,營養袋基質為泥炭土、珍珠巖、鈣鎂磷混合物(各組分比例為8 :1. 6 : 0.4),移植前采用采用600倍的"多菌靈"溶液對營養袋基質進行消毒;裝有辣木籽的營養 袋整齊擺列,置于大棚里,每隔2~3天淋水一次;肥分管理:在育苗10天后每15天噴1 次1000倍含腐殖質酸水溶性肥; (4) 園區種植:待辣木苗長至10~20cm時,將辣木苗移植至冬暖立式大棚園區種植, 下足基肥,開溝種植,并加入行距為I. 5m,株距為I. 2m ;為提高辣木更適應北方氣溫(KTC 左右),對辣木采取抗寒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適宜在北方種植辣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1)選種與催芽處理:選擇品種純正、優質,無病蟲害,果實成熟度好,籽粒飽滿,無霉變,種子存放不超過1年的種子;播種前在恒溫水浴鍋45℃浸泡15?20小時,浸泡加0.1%的水溶性腐植酸,確保種子充分吸水;撈起涼干后,轉移至恒溫恒濕箱催芽,恒溫恒濕箱的調節溫度在25℃~30℃,濕度為80%~90%;催芽前,先用500倍的“多菌靈”溶液進行種子消毒;(2)苗床育苗:選用透氣性強的泥炭作為育苗床,并采用600倍的“多菌靈”溶液對育苗床進行消毒,然后穴床育苗,每穴一顆種子;出芽長度為3~5cm時,催芽階段結束;通常苗床催芽時間為10~15天;苗床遮陰,保濕,溫度控制在25~30℃;(3)營養袋育苗:幼苗呈3~5片葉片時,將其移植至營養袋;選用營養袋高度為8~12cm,直徑為6~10cm,營養袋基質為泥炭土、珍珠巖、鈣鎂磷混合物(各組分比例為8:1.6:0.4),移植前采用采用600倍的“多菌靈”溶液對營養袋基質進行消毒;裝有辣木籽的營養袋整齊擺列,置于大棚里,每隔2~3天淋水一次;肥分管理:在育苗?10?天后每?15天噴1次1000倍含腐殖質酸水溶性肥;(4)園區種植:待辣木苗長至10~20cm時,將辣木苗移植至冬暖立式大棚園區種植,下足基肥,開溝種植,并加入行距為1.5m,株距為1.2m;為提高辣木更適應北方氣溫(10℃左右),對辣木采取抗寒鍛煉:第一階段將溫度調節在30~25℃,維持10天;在第二階段時,逐步將溫度調節在18~20℃,維持20天左右;在第三階段,逐步將溫度逐漸降至10—15℃,維持30天左右;在氣溫低于15℃時,對大棚里氣溫進行升溫調節,避免10℃以下的低溫;經過三個階段的抗寒鍛煉,辣木可大大提高適應低溫的能力;(5)整枝矮化:為增加大棚種植辣木嫩葉的產量,對辣木進行矮化分支處理:當辣木苗長高至20cm時,對辣木采取第一次摘心處理,并噴施高效水溶性含腐植酸肥,促進辣木生長更多分支;第一次保留分支4~6枝,當分支從杈口處生長至20cm時,采取第二次摘心;第二次摘心后,每枝保留分支3~4枝,當分支從杈口處生長至20cm時,采取第三次摘心;每次摘心后,施足氮磷鉀復合肥,使得辣木主干粗壯,根系發達;經過三次摘心后,整株辣木樹高度為60cm~80cm;在摘心分支后,每經過10~20天,當分支上的嫩牙生長至30~40cm時,便可采摘10~15cm長的嫩枝葉作為辣木鮮菜,每次采摘后,噴灑高效葉面肥;每次采摘,摘心處保持同一水平位置;經過多次采摘,辣木樹數拳平整,新枝高度一致,便于機械化收割。...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郭燕鋒,姜峰,
申請(專利權)人:青島漾花湖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廣州市漾花湖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山東;37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