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三重減震器,包括底座、橡膠簧、蓋板、隔板、上型腔、下型腔和彈簧,所述底座內部設有下型腔,下型腔內設有圓臺,圓臺上面安裝有隔板,隔板上設有若干阻尼孔,隔板上還設有圓環凹槽,所述圓環凹槽上面安裝有彈簧;所述底座上安裝有橡膠簧;所述橡膠簧上安裝有蓋板;所述蓋板與橡膠簧連接形成上型腔;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將橡膠簧外側設有鋸齒結構,橡膠簧內側設有圓弧結構,這樣有利于橡膠簧的減振;隔板上阻尼孔的直徑為5~8mm,保證減震器有良好的減振效果;結構上設有若干安裝孔和連接孔,安裝連接方便;采用彈簧、阻尼液體和橡膠簧三級減振,減振可靠、效果好;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結構簡單,方便實用,減振效果好,可廣泛推廣應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減震器的
,特別是一種三重減震器的
【
技術介紹
】發動機支架減振裝置是用于汽車發動機與汽車底盤連接的一種減振裝置。通常,發動機支架減振裝置包括金屬支架和減振橡膠,金屬支架大多數設計成園筒狀,再與連接板焊接,減振橡膠鑲嵌在金屬支架內,這種結構的減振效果往往都不是很好,橡膠是成塊的,這樣不僅壓縮量有限,同時也浪費材料,對于需要較大減振的場合就顯得不能應用了,為此針減震器這些不合理的設計和結構,有必要設計一種減振效果好的減振器。【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就是解決現有技術中的問題,提出一種三重減震器,采用液力、橡膠和彈簧減振的方式,能夠使減振效果更好,可靠性增強,同時節約橡膠材料。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出了一種三重減震器,包括底座、橡膠簧、蓋板、隔板、上型腔、下型腔和彈簧,所述底座內部設有下型腔,下型腔內設有圓臺,圓臺上面安裝有隔板,隔板上設有若干阻尼孔,隔板上還設有圓環凹槽,所述圓環凹槽上面安裝有彈簧;所述底座上安裝有橡膠簧;所述橡膠簧上安裝有蓋板;所述蓋板與橡膠簧連接形成上型腔。作為優選,所述隔板上表面與底座上表面相平,隔板上阻尼孔的直徑為5?8mm。作為優選,所述底座與橡膠簧一端用螺桿通過橡膠簧第一安裝孔和底座連接孔連接,橡膠簧外側設有鋸齒結構,橡膠簧內側設有圓弧結構。作為優選,所述蓋板與橡膠簧另一端用螺桿通過橡膠簧第二安裝孔和蓋板連接孔連接。作為優選,所述底座設有底座凸耳,底座凸耳上設有底座安裝孔;蓋板上設有蓋板凸耳,蓋板凸耳上設有蓋板安裝孔。作為優選,所述上型腔和下型腔充滿阻尼液體。作為優選,所述彈簧下端與圓環凹槽底面相連接,彈簧上端與蓋板下側相連接。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本技術通過將橡膠簧外側設有鋸齒結構,橡膠簧內側設有圓弧結構,這樣有利于橡膠簧的減振;隔板上阻尼孔的直徑為5?8mm,保證減震器有良好的減振效果;結構上設有若干安裝孔和連接孔,安裝連接方便;采用彈簧、阻尼液體和橡膠簧三級減振,減振可靠,減振效果好;本技術結構簡單,方便實用,減振效果好,可以廣泛推廣應用。本技術的特征及優點將通過實施例結合附圖進行詳細說明。【【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一種三重減震器的俯視圖;圖2是本技術一種三重減震器的俯視剖面圖;圖3是本技術一種三重減震器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技術一種三重減震器的立體結構爆炸示意圖。圖中:1_底座、11-底座連接孔、12-底座安裝孔、13-底座凸耳、14-圓臺、2-橡膠簧、21-橡膠簧第一安裝孔、22-鋸齒結構、23-圓弧結構、24-橡膠簧第二安裝孔、3-蓋板、31-蓋板連接孔、32-蓋板安裝孔、33-蓋板凸耳、4-隔板、41-阻尼孔、42-圓環凹槽、5-上型腔、6-下型腔、7-彈簧。【【具體實施方式】】參閱圖1、圖2、圖3和圖4,本技術,包括底座1、橡膠簧2、蓋板3、隔板4、上型腔5、下型腔6和彈簧7,所述底座I內部設有下型腔6,下型腔6內設有圓臺14,圓臺14上面安裝有隔板4,隔板4上設有若干阻尼孔41,隔板4上還設有圓環凹槽42,所述圓環凹槽42上面安裝有彈簧7 ;所述底座I上安裝有橡膠簧2 ;所述橡膠簧2上安裝有蓋板3 ;所述蓋板3與橡膠簧2連接形成上型腔5 ;隔板4上表面與底座I上表面相平,隔板4上阻尼孔41的直徑為5?8mm ;底座I與橡膠簧2 —端用螺桿通過橡膠簧第一安裝孔21和底座連接孔11連接,橡膠簧2外側設有鋸齒結構22,橡膠簧2內側設有圓弧結構23 ;蓋板3與橡膠簧2另一端用螺桿通過橡膠簧第二安裝孔24和蓋板連接孔31連接;底座I設有底座凸耳13,底座凸耳13上設有底座安裝孔12 ;蓋板3上設有蓋板凸耳33,蓋板凸耳33上設有蓋板安裝孔32 ;上型腔5和下型腔6充滿阻尼液體;彈簧7下端與圓環凹槽42底面相連接,彈簧7上端與蓋板3下側相連接。本技術工作過程:本技術一種三重減震器在工作過程中,先將底座1、隔板4、彈簧7和橡膠簧2安裝好,再將阻尼液體倒入上型腔5內,最后將蓋板3安裝在橡膠簧2上,蓋板安裝孔32與發動機安裝孔相連接,底座安裝孔12與車身相連接,這樣當發動機產生振動向下運動時壓縮橡膠簧2和彈簧7,使得阻尼液體通過阻尼孔41進入下型腔6,達到緩沖的目的,當發動機產生振動向上運動時橡膠簧2和彈簧7形變恢復,阻尼液體通過阻尼孔41從新回到上型腔5,這樣依次循環往復,就可以很好的吸收由于發動機產生的振動。本技術通過將橡膠簧2外側設有鋸齒結構22,橡膠簧2內側設有圓弧結構23,這樣有利于橡膠簧2的減振;隔板4上阻尼孔41的直徑為5?8mm,保證減震器有良好的減振效果;結構上設有若干安裝孔和連接孔,安裝連接方便;采用彈簧7、阻尼液體和橡膠簧2三級減振,減振可靠,減振效果好;本技術結構簡單,方便實用,減振效果好,可以廣泛推廣應用。上述實施例是對本技術的說明,不是對本技術的限定,任何對本技術簡單變換后的方案均屬于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主權項】1.一種三重減震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橡膠簧(2)、蓋板(3)、隔板(4)、上型腔(5)、下型腔(6)和彈簧(7),所述底座(I)內部設有下型腔(6),下型腔(6)內設有圓臺(14),圓臺(14)上面安裝有隔板(4),隔板(4)上設有若干阻尼孔(41),隔板(4)上還設有圓環凹槽(42),所述圓環凹槽(42)上面安裝有彈簧(7);所述底座(I)上安裝有橡膠簧(2);所述橡膠簧(2)上安裝有蓋板(3);所述蓋板(3)與橡膠簧(2)連接形成上型腔(5)。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三重減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4)上表面與底座(I)上表面相平,隔板⑷上阻尼孔(41)的直徑為5?8mm。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三重減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I)與橡膠簧(2)—端用螺桿通過橡膠簧第一安裝孔(21)和底座連接孔(11)連接,橡膠簧(2)外側設有鋸齒結構(22),橡膠簧(2)內側設有圓弧結構(23)。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三重減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蓋板(3)與橡膠簧(2)另一端用螺桿通過橡膠簧第二安裝孔(24)和蓋板連接孔(31)連接。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三重減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I)設有底座凸耳(13),底座凸耳(13)上設有底座安裝孔(12);蓋板(3)上設有蓋板凸耳(33),蓋板凸耳(33)上設有蓋板安裝孔(32)。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三重減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型腔(5)和下型腔(6)充滿阻尼液體。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三重減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彈簧(7)下端與圓環凹槽(42)底面相連接,彈簧(7)上端與蓋板(3)下側相連接。【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三重減震器,包括底座、橡膠簧、蓋板、隔板、上型腔、下型腔和彈簧,所述底座內部設有下型腔,下型腔內設有圓臺,圓臺上面安裝有隔板,隔板上設有若干阻尼孔,隔板上還設有圓環凹槽,所述圓環凹槽上面安裝有彈簧;所述底座上安裝有橡膠簧;所述橡膠簧上安裝有蓋板;所述蓋板與橡膠簧連接形成上型腔;本技術通過將橡膠簧外側設有鋸齒結構,橡膠簧內側設有圓弧結構,這樣有利于橡膠簧的減振;隔板上阻尼孔的直徑為5~8mm,保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三重減震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橡膠簧(2)、蓋板(3)、隔板(4)、上型腔(5)、下型腔(6)和彈簧(7),所述底座(1)內部設有下型腔(6),下型腔(6)內設有圓臺(14),圓臺(14)上面安裝有隔板(4),隔板(4)上設有若干阻尼孔(41),隔板(4)上還設有圓環凹槽(42),所述圓環凹槽(42)上面安裝有彈簧(7);所述底座(1)上安裝有橡膠簧(2);所述橡膠簧(2)上安裝有蓋板(3);所述蓋板(3)與橡膠簧(2)連接形成上型腔(5)。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楊海霞,周通,
申請(專利權)人:周通,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