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測試裝置,具體涉及一種注塑拉頭拉斷力測試裝置,包括結構為長方體的支撐平臺,在所述支撐平臺支撐面上的一端設有拉斷力測試主體機構,所述拉斷力測試主體機構包括底座單元、與所述底座單元相連在所述底座單元一側的汽缸單元、與所述底座單元相連且與所述汽缸單元相接的固定單元、設于所述固定單元上表面的拉頭置放模塊、設于所述底座單元另一側的立柱單元、所述立柱單元上設有定滑輪單元,所述拉頭置放模塊為用于固定注塑拉頭的拉頭且使注塑拉頭的拉繩套在所述受力件上的固定結構;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注塑拉頭拉斷力測試裝置,其能提供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測試注塑拉頭的拉頭與拉繩之間的拉斷力是否符合生產要求的測試裝置。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測試裝置,具體涉及一種注塑拉頭拉斷力測試裝置。
技術介紹
注塑拉頭為服裝、箱包等領域中應有廣泛的產品,其結構簡約、質地優良且價格相比傳統的鋼質拉頭便宜,同時,由于鋼制拉頭存在脆性問題,相比傳統的鋼質拉頭,注塑拉頭能承受更大程度的擠壓,耐用度高。注塑拉頭包括拉頭和拉繩兩部分,拉頭與拉繩通過注塑連接,消費者在使用過程中,拉頭與拉繩的連接的牢固度通常決定著產品使用的耐久度,連接越牢固,產品的使用壽命越長。因此,需要一種能夠測試注塑拉頭的拉頭與拉繩連接牢固度的裝置,用于判定產品的質量,是否符合生產廠家的產品生產要求和滿足客戶的要求。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提供注塑拉頭拉斷力測試裝置,其能提供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測試注塑拉頭的拉頭與拉繩之間的拉斷力是否符合生產要求的測試裝置。本技術采用如下技術方案:—種注塑拉頭拉斷力測試裝置,包括結構為長方體的支撐平臺,在所述支撐平臺支撐面上的一端設有拉斷力測試主體機構,所述支撐平臺支撐面的另一端設有儲物機構;所述拉斷力測試主體機構包括底座單元、與所述底座單元相連在所述底座單元一側的汽缸單元、與所述底座單元相連且與所述汽缸單元相接的固定單元、設于所述固定單元上表面的拉頭置放模塊、設于所述底座單元另一側的立柱單元、所述立柱單元上設有定滑輪單元;所述底座單元為長方形薄板結構,其三分之一的長度從所述支撐平臺上延伸出來;所述汽缸單元包括缸筒、活塞桿和豎直方向設置與所述活塞桿連接的受力件,所述受力件為圓柱結構,所述受力件長度延伸出所述固定單元上表面的水平面,所述受力件在延伸出所述固定單元水平面的位置橫向設一穿孔;所述固定單元為長方體結構,在豎直方向設有一用于容納所述活塞桿和所述受力件的條形凹槽;所述拉頭置放模塊為用于固定注塑拉頭的拉頭且使注塑拉頭的拉繩套在所述受力件上的固定結構;所述立柱單元為兩根豎直方向設置的條形立柱;所述定滑輪單元為固定設置于兩根所述條形立柱之間的定滑輪;所述穿孔設有一條細鋼繩通過所述定滑輪與一砝碼相連;所述汽缸單元通過空氣管道連接一腳踏板開關,所述腳踏板開關再與一空氣壓縮機連接,所述汽缸單元由所述空氣壓縮機驅動。進一步地,所述缸筒外部設有一減震外殼,所述減震外殼包括與所述底座單元連接的鋼制外殼,所述鋼制外殼與所述缸筒之間設有對稱分布的復數個由橡膠制成的減震塊,該減震塊為梯形體結構。進一步的,所述細鋼繩與所述砝碼活動連接。更進一步,所述拉頭置放模塊包括拉頭底座和設于所述拉頭底座上一端的拉頭固定機構,所述拉頭固定機構由左右兩個鏡像對稱的夾角為九十度回力標結構的鏡像組件組成,兩個所述鏡像組件構成一個用于置放固定注塑拉頭的拉頭的置放空間和與所述置放空間連接用于使注塑拉頭的拉繩通過套在所述受力件上的通過通道。優選地,所述儲物機構有四個不同高度的壁組成的正方體結構,形成一個靠近所述拉斷力測試主體機構的所述壁低,遠離所述拉斷力測試主體機構的所述壁高的儲物機構。由上述對本技術結構的描述可知,和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具有如下優點:1、本技術通過將注塑拉頭固定在拉頭置放模塊上,拉繩套在受力件上,在關閉汽缸時,失去驅動力的受力件在砝碼的重力下向右拉伸,注塑拉頭的拉頭和拉伸之間即受到砝碼相應重力的拉扯,根據不同產品的要求,更換砝碼的質量,檢測注塑拉頭的拉頭與拉繩之間的連接牢固度是否符合要求,操作簡便;2、在缸筒外部再增設一減震外殼,設置梯形體減震塊,降低因汽缸驅動所產生的振動,增長裝置的使用壽命;3、儲物機構用于放置待檢的注塑拉頭,為裝置操作人員提供便利,同時,采用具有不同高度壁組成的正方體結構的儲物機構,在保證儲物功能的同時,減少裝置操作人員在取待檢注塑拉頭時手臂的抬升高度,降低工作勞動強度。【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整體截面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拉斷力測試主體機構俯視圖;圖3為本技術拉頭置放模塊俯視圖;圖4為本技術拉頭置放模塊左視圖;圖5為本技術拉頭置放模塊主視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參照【附圖說明】本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種注塑拉頭拉斷力測試裝置,包括結構為長方體的支撐平臺1,在支撐平臺I支撐面上的一端設有拉斷力測試主體機構2,支撐平臺I支撐面的另一端設有儲物機構3 ;拉斷力測試主體機構2包括底座單元21、與底座單元21相連在底座單元21 —側的汽缸單元22、與底座單元21相連且與汽缸單元22相接的固定單元23、設于固定單元23上表面的拉頭置放模塊24、設于底座單元21另一側的立柱單元25、立柱單元25上設有定滑輪單元26 ;底座單元21為長方形薄板結構,其三分之一的長度從支撐平臺I上延伸出來;汽缸單元22包括缸筒221、活塞桿222和豎直方向設置與活塞桿222連接的受力件223,受力件223為圓柱結構,受力件223長度延伸出固定單元23上表面的水平面,受力件223在延伸出固定單元23水平面的位置橫向設一穿孔2231 ;固定單元23為長方體結構,在豎直方向設有一用于容納活塞桿222和受力件223的條形凹槽231 ;拉頭置放模塊24為用于固定注塑拉頭的拉頭且使注塑拉頭的拉繩套在受力件223上的固定結構;立柱單元25為兩根豎直方向設置的條形立柱251 ;定滑輪單元26為固定設置于兩根條形立柱251之間的定滑輪261 ;穿孔2231設有一條細鋼繩2232通過定滑輪261與一砝碼2233相連;汽缸單元22通過空氣管道4連接一腳踏板開關5,腳踏板開關5再與一空氣壓縮機6連接,汽缸單元22由空氣壓縮機6驅動。進一步地,缸筒221外部設有一減震外殼7,減震外殼7包括與底座單元21連接的鋼制外殼71,鋼制外殼71與缸筒221之間設有對稱分布的復數個由橡膠制成的減震塊72,該減震塊72為梯形體結構。進一步的,細鋼繩2232與砝碼2233活動連接。更進一步,拉頭置放模塊24包括拉頭底座241和設于拉頭底座241上一端的拉頭固定機構242,拉頭固定機構242由左右兩個鏡像對稱的夾角為九十度回力標結構的鏡像組件2421組成,兩個鏡像組件2421構成一個用于置放固定注塑拉頭的拉頭的置放空間2422和與置放空間連接用于使注塑拉頭的拉繩通過套在受力件223上的通過通道2423。優選地,儲物機構3有四個不同高度的壁組成的正方體結構,形成一個靠近拉斷力測試主體機構的壁低,遠離拉斷力測試主體機構的壁高的儲物機構3。上述僅為本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技術的設計構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構思對本技術進行非實質性的改動,均應屬于侵犯本技術保護范圍的行為。【主權項】1.一種注塑拉頭拉斷力測試裝置,包括結構為長方體的支撐平臺,其特征是:所述支撐平臺支撐面上的一端設有拉斷力測試主體機構,所述支撐平臺支撐面的另一端設有儲物機構;所述拉斷力測試主體機構包括底座單元、與所述底座單元相連在所述底座單元一側的汽缸單元、與所述底座單元相連且與所述汽缸單元相接的固定單元、設于所述固定單元上表面的拉頭置放模塊、設于所述底座單元另一側的立柱單元、所述立柱單元上設有定滑輪單元;所述底座單元為長方形薄板結構,其三分之一的長度從所述支撐平臺上延伸出來;所述汽缸單元包括缸筒、活塞桿和豎直方向設置與所述活塞桿連接的受力件,所述受力件為圓柱結構,所述受力件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注塑拉頭拉斷力測試裝置,包括結構為長方體的支撐平臺,其特征是:所述支撐平臺支撐面上的一端設有拉斷力測試主體機構,所述支撐平臺支撐面的另一端設有儲物機構;所述拉斷力測試主體機構包括底座單元、與所述底座單元相連在所述底座單元一側的汽缸單元、與所述底座單元相連且與所述汽缸單元相接的固定單元、設于所述固定單元上表面的拉頭置放模塊、設于所述底座單元另一側的立柱單元、所述立柱單元上設有定滑輪單元;所述底座單元為長方形薄板結構,其三分之一的長度從所述支撐平臺上延伸出來;所述汽缸單元包括缸筒、活塞桿和豎直方向設置與所述活塞桿連接的受力件,所述受力件為圓柱結構,所述受力件長度延伸出所述固定單元上表面的水平面,所述受力件在延伸出所述固定單元水平面的位置橫向設一穿孔;所述固定單元為長方體結構,在豎直方向設有一用于容納所述活塞桿和所述受力件的條形凹槽;所述拉頭置放模塊為用于固定注塑拉頭的拉頭且使注塑拉頭的拉繩套在所述受力件上的固定結構;所述立柱單元為兩根豎直方向設置的條形立柱;所述定滑輪單元為固定設置于兩根所述條形立柱之間的定滑輪;所述穿孔設有一條細鋼繩通過所述定滑輪與一砝碼相連;所述汽缸單元通過空氣管道連接一腳踏板開關,所述腳踏板開關再與一空氣壓縮機連接,所述汽缸單元由所述空氣壓縮機驅動。...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洪冬曉,
申請(專利權)人:晉江市銀鑫拉鏈織造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福建;35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