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模板框浮動裝置,該模板框浮動裝置包括平板、浮動組件和模板框,浮動組件連接在平板上,模板框上設有與浮動組件相對的凹槽,模板框的凹槽位于浮動組件上,且凹槽與浮動組件之間有間隙。該模板框浮動裝置具有自調節功能,能夠順利壓入內腔尺寸精密的下砂箱和上砂箱中,得以實現以模板反壓的方式對砂箱內的型砂進行壓實,其重復定位精度、可靠性極好。同時,凸凹模板框使脫箱后的砂型合型后能自動“扣緊”,防止砂型在輸送過程中發生“二次錯型”。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模板反壓緊砂工藝中的裝置,具體來說,涉及一種模板框浮動裝置。
技術介紹
水平分型脫箱造型技術,在生產中小型鑄件造型技術中得到廣泛應用。目前,國內外普遍采用的砂型成型技術主要是“射砂填充”對型砂進行預緊實,然后用“壓板壓實”的方法對砂型進行最終的壓實成型。這種緊實砂型方法的結果造成在壓板前的型砂緊實度高,而離壓板相對較遠的模板分型面及其上的模型四周形成的型腔緊實度往往不足。尤其當模樣高度差大或深凹比較大的模樣,往往會出現分型面及型腔緊實度不足,影響澆注后鑄件的形狀和尺寸精度。反過來在壓實時壓板不動,而是由模板及其上的模型向砂箱內壓實砂型。這樣在砂型的分型面及模型附近就可以獲得較高而均勻的緊實度。這對于鑄件生產工藝要求來說正是比較理想的砂型緊實度分布,能更好的抵抗澆注時鐵水的壓力,獲得尺寸精度高表面質量好的鑄件。但采用“模板反壓”緊砂新工藝方法的技術難點,在于如何使作往復運動的“模板”與也同樣作往復運動的砂箱能夠精確定位,并將模板順利地壓入內腔尺寸精密的砂箱(為防止射砂時型砂從模板與砂箱的間隙中噴出,兩者周邊的間隙極小)。這是本領域面臨的關鍵技術難題。
技術實現思路
技術問題: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模板框浮動裝置,該模板框浮動裝置具有自調節功能,能夠順利壓入內腔尺寸精密的下砂箱和上砂箱中,得以實現以模板反壓的方式對砂箱內的型砂進行壓實,其重復定位精度、可靠性極好。技術方案: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施例提供一種模板框浮動裝置,該模板框浮動裝置包括平板、浮動組件和模板框,浮動組件連接在平板上,模板框上設有與浮動組件相對的凹槽,模板框的凹槽位于浮動組件上,且凹槽與浮動組件之間有間隙。作為一種實施例,所述的浮動組件包括定位桿、限位座、墊塊、頂蓋和鋼球;定位桿固定連接在平板的配合孔中;限位座套在定位桿上,并固定連接在平板上,墊塊位于限位座的內腔中,鋼球位于墊塊上,頂蓋固定連接在限位座上,且頂蓋的內凹球面蓋住鋼球,頂蓋和鋼球之間有間隙。作為一種實施例,所述的限位座和定位桿上分別設有通孔,且限位座的通孔與定位桿的通孔相通。作為一種實施例,所述的浮動組件為四個,四個浮動組件均勻分布在模板框的兩側翼板上。作為一種實施例,所述的模板框包括帶有兩翼板的框體、固定連接在框體上方的上耐磨框、固定連接在框體下方的下耐磨框、上型板和下型板,上型板固定連接在上耐磨框內,下型板固定連接在下耐磨框內;框體的每個翼板上設有導銷、凹坑堵頭和導套。作為一種實施例,所述的框體的每個翼板上設有一個導銷和一個導套,兩個導銷位于翼板的一對角線上,兩個導套位于翼板的另一對角線上。作為一種實施例,所述的上耐磨框的上部四周向上凸起,下耐磨框的下部四周向內凹入,且上耐磨框向上凸起處和下耐磨框向內凹入處相適配。有益效果: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提供的實施例具有以下優點:1、本技術的優點在于采用結構緊湊簡單的浮動組件,使模板框可以作任意方向的平面運動,在導銷與導套的引導下,可以精確可靠地進入間隙極小的精密砂箱內腔,降低了加工制造精度要求,重復定位精準工作可靠,使采用模板反壓緊實砂型工藝得以實現。2.在模板框中,上耐磨框的四周為向上凸起的框形結構,下耐磨框的四周為向內凹入的框形結構,且上耐磨框上凸的四周邊與下耐磨框內凹的四周邊存在精密配合的間隙,這樣,當模板框分別壓實上砂型和下砂型后,在上下砂型四周自動形成上凹下凸的分型面,使脫箱后的砂型在合型時,上下砂型自動配合“扣緊”,防止“二次錯型”的發生,這免去了用戶加工制造凹凸型板的難度,降低了制造成本?!靖綀D說明】圖1是本技術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實施例中浮動組件的結構示意圖。圖中有:平板1、浮動組件2、定位桿201、限位座202、墊塊203、頂蓋204、鋼球205、模板框3、框體301、凹槽302、下耐磨框303、導銷304、凹坑堵頭305、上型板307、下型板308、上耐磨框309?!揪唧w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以使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更深入的了解
技術實現思路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一種模板框浮動裝置,包括平板1、浮動組件2和模板框3。浮動組件2連接在平板I上,模板框3上設有與浮動組件2相對的凹槽302,模板框3的凹槽302位于浮動組件2上,且凹槽302與浮動組件2之間有間隙。上述實施例中,模板框3的凹槽302位于浮動組件2上,且凹槽302與浮動組件2之間有間隙。這使得模板框3在該間隙內作任意方向的平面運動。這種結構的浮動裝置,模板框3由于可做任意方向的平面運動,使得其具有自動調節位置的功能。 上述實施例中的浮動組件2的主要作用是為了支撐模板框3,并且使模板框3在一定范圍內可做位置調節。浮動組件2的結構可以有多種,本實施例優選以下結構:如圖2所示,浮動組件2包括定位桿201、限位座202、墊塊203、頂蓋204和鋼球205。定位桿201固定連接在平板I的配合孔中。限位座202套在定位桿201上,并固定連接在平板I上。墊塊203位于限位座202的內腔中。鋼球205位于墊塊203上,頂蓋204固定連接在限位座202上,且頂蓋204的內凹球面蓋住鋼球205。頂蓋204和鋼球205之間有間隙。上述結構的浮動組件2中,頂蓋204的內凹球面蓋住鋼球205,是為了避免鋼球205脫離限位座202,使其始終位于限位座202中。頂蓋204和鋼球205之間有間隙,使鋼球205在一定范圍內自由滾動。模板框3的凹槽302與鋼球205相觸。由于鋼球205不是固定連接在限位座202中,其在一定范圍內可自由滾動,從而模板框3也具有一定的調節性。墊塊203為一高硬度材料圓柱體,其頂面與鋼球205底面接觸,鋼球205的頂面與模板框上的凹坑堵頭305的底面接觸。凹坑堵頭305也是一高硬度材料圓柱體,使鋼球205在兩個圓柱體平面之間自由滾動,并支撐模當前第1頁1 2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模板框浮動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模板框浮動裝置包括平板(1)、浮動組件(2)和模板框(3),浮動組件(2)連接在平板(1)上,模板框(3)上設有與浮動組件(2)相對的凹槽(302),模板框(3)的凹槽(302)位于浮動組件(2)上,且凹槽(302)與浮動組件(2)之間有間隙。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孟蘇,王彤,
申請(專利權)人:王孟蘇,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