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通過二乙基胺橋聯的雙苯并咪唑鹽作為前體的氮雜環卡賓三核銀(I)金屬配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它是在惰性氣體保護下,將二[2-(N-乙基苯并咪唑基)乙基]胺六氟磷酸鹽(1)與金屬化合物以摩爾比為0.1-1mol:0.1-1mol的比例加入到反應器皿內,用除水的高純有機溶劑溶解后,在40℃溫度下反應24小時,過濾,自然揮發,得到卡賓金屬配合物。本發明專利技術制備的通過二乙基胺橋聯的雙苯并咪唑鹽作為前體的氮雜環卡賓三核銀(I)金屬配合物主要應用于熒光識別技術領域。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專利說明】 關于資助研究或開發的聲明 本專利技術是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基金號為21172172),天津市自然科學基金(基金號為 IlJCZDJC22000),天津市高等學校創新團隊培養計劃(基金號為TD12-5038 )和天津師范大 學應用開發研究基金(基金號:52XK1202)資助下進行的。
本專利技術屬于金屬有機化學
,合成和表征了以二胺六氟磷酸鹽1作為配體制備的氮雜環卡賓三核銀(I)配合物 (PF6) 3 (2)。 另外,測定和描述了配體1和2的熒光發射光譜。
技術介紹
過渡金屬配合物的研究近二十年來已經取得長足的進展。活潑有機反應中間體與 金屬形成配合物從而被穩定下來,進一步可以研究卡賓的光譜、結構和反應機理。人們很早 就開始接觸配位化合物,當時大多用作日常生活用途,原料也基本上是由天然取得的,比如 殺菌劑膽礬和用作染料的普魯士藍。最早對配合物的研究開始于1798年。法國化學家塔 薩厄爾首次用二價鈷鹽、氯化銨與氨水制備出CoC136NH3,并發現鉻、鎳、銅、鉬等金屬以及 C1、H20、CN、C0和C2H4也都可以生成類似的化合物。1893年,瑞士化學家維爾納總結了前人 的理論,首次提出了現代的配位鍵、配位數和配位化合物結構等一系列基本概念,成功解釋 了很多配合物的電導性質、異構現象及磁性。自此,配位化學才有了本質上的發展。現代的 配位化學不再拘泥于電子對的施受關系,而是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分子軌道理論的發展,開 始研究新類型配合物如夾心配合物和簇合物。 自從1991年Arduengo第一次分離得到穩定的游離N-雜環卡賓(NHC)以后,N-雜 環卡賓金屬配合物的研究在近二十年來得到了快速的發展。由咪唑鹽和苯并咪唑鹽作為卡 賓前體,可以合成多種類型的金屬配合物。研究表明N-雜環卡賓金屬配合物對熱,水和空 氣有良好的穩定性,在許多方面優于膦配體的金屬配合物催化劑。因此,它們在催化反應中 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通過二乙基胺橋聯的雙苯并咪唑鹽作為前體的氮雜環卡 賓三核金屬配合物,特別是通過二乙基胺橋聯的雙苯并咪唑鹽作為前體的氮雜環卡賓三核 銀配合物。 本專利技術涉及此類氮雜環卡賓三核金屬銀配合物的氫譜和碳譜標定。 本專利技術同時又涉及了氮雜環卡賓三核金屬銀配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本專利技術提出的通過二乙基胺橋聯的雙苯并咪唑鹽作為前體的典型氮雜環卡賓三 核金屬銀配合物是一種在標準狀態下可以穩定存在的高級熒光材料,有望在熒光化學領域 得到應用。 為完成上述各項專利技術目的,本專利技術技術方案如下: 具有氮雜環卡賓三核銀(I)金屬配合物具有下列式子表示的結構:本專利技術所述氮雜環卡賓三核銀(I)配合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惰性氣體保護下,將二胺六氟磷酸鹽1與金屬化合 物以摩爾比為0. 1-lmol :0.1 -Imol的比例加入到反應器皿內,用除水的高純有機溶劑溶解 后,在40°C溫度下反應24小時,過濾,自然揮發,得到卡賓金屬配合物。 本專利技術所述的制備方法,其中所述的取代苯并咪唑優選1-乙基苯并咪唑。 本專利技術所述的制備方法,其中所述的取代苯并咪唑為乙基苯并咪唑、正丙基苯并 咪唑;所述的金屬化合物選自氧化銀、醋酸銀、碳酸銀、無水醋酸汞、鹵化汞的一種或幾種的 混合物。更加優選氧化銀。 本專利技術所述的制備方法,其中所述的有機溶劑選自二乙醇胺、二氯亞砜四氫呋喃、 二氯甲烷、三氯甲烷、1,2_二氯乙烷、丙酮、乙醚、乙腈、硝基乙烷、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 基亞砜中的一種或幾種的混合物,更加優選1,2_二氯乙烷和乙腈的混合溶液。 特別加以說明的是通過二乙基胺橋聯的雙苯并咪唑鹽作為前體的氮雜環卡賓三 核金屬銀配合物的單晶數據如下:本專利技術所述氮雜環卡賓三核金屬銀配合物的晶體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將0. 5 mmol 氧化銀加入到0.3 mmol配體1的25 mL 1,2-二氯乙燒和乙腈(v:v = 2:1)溶液中,在 40°C的條件下攪拌24小時,反應完全后將溶液進行抽濾,然后濃縮到5ml然后加入乙醚出 現白色粉末沉淀,通過抽濾得到氮雜環卡賓三核金屬銀配合物2。 本專利技術一個優選的實施例為實例1 本專利技術進一步公開了二乙基胺橋聯的雙苯并咪唑鹽作為前體的氮雜環卡賓三核金屬 銀配合物在熒光方向的性質。 實驗證明:氮雜環卡賓三核金屬銀配合物,在25°C下,乙腈溶液中分別配制1 X KT5 mol/L濃度的1以及2溶液后測定其熒光光譜,溶液的激發波長為316nm,發射光譜 在397-448nm有發射峰。見附圖2。 本專利技術提出的通過二乙基胺橋聯的雙苯并咪唑鹽作為前體的氮雜環卡賓三核金 屬銀配合物是一種在標準狀態下可以穩定存在的高級熒光材料,具有結構可調整、制備簡 潔、熒光感光效果明顯的優點,有望在熒光化學領域得到應用。 圖1為含銀配合物(實施例1)的晶體結構圖; 圖2為濃度為I X KT5 mol/L 1以及2在25°C下,乙腈溶液中的熒光光譜圖。【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較佳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做進一步的描述,特別加以說明的是,制備本專利技術 化合物的起始物質二乙醇胺、二氯亞砜、鹵代烷烴、碳酸鉀、無水硫酸鎂、六氟磷酸銨等均可 以從市場上買到或容易地通過已知的方法制得。制備本專利技術化合物所用到的試劑全部來源 于天津市科威化工有限公司,級別為分析純。 另外需要加以說明的是:所有的實驗操作運用Schlenk技術,溶劑經過標準流 程純化。所有用于合成和分析的試劑都是分析純,并沒有經過進一步的處理。熔點通過 Boetius區截機測定。1H和13C(1HmRM譜通過汞變量Vx400分光光度計記錄,測量區間:400 MHz and 100 MHz。化學位移,δ,參考國際標準的TMS測定。熒光光譜通過Cary Eclipse 熒光分光光度計測定。 實施例1 二胺六氟磷酸鹽的制備(1): 在100 mL的氯仿溶液中加入二乙醇胺(5.000 g, 48. I mmol),室溫下緩慢滴加到二 氯亞砜(34.334 g,288. 6 mmol),半小時左右滴完,在60°C下反應6小時。將所得混合物倒 入100mL的NaOH (水溶液)并攪拌1小時。將氯仿層分離并用無水MgSO 4干燥。除去氯仿 后,得到的二氯乙基胺為黃色油狀物。產率:4.092 g(60%)。1HNMR (400當前第1頁1 2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氮雜環卡賓三核銀(I)金屬配合物具有如下結構:2。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柳清湘,丁悅,蔡康晴,魏慶,
申請(專利權)人:天津師范大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天津;1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