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具有運動導向功能的減震器,包括內缸筒、外缸筒、活塞桿、活塞閥、底閥及油封導向組件,所述活塞桿設置于內缸筒內,所述活塞閥套設于活塞桿的底部,所述底閥固定于內缸筒底部,所述油封導向組件包括油封座和導向器,所述內缸筒內設有導向裝置,該導向裝置包括分別套設于活塞桿上的導向環塊、彈簧及彈簧座,所述彈簧的一端卡裝于彈簧座上,另一端抵接于導向環塊,所述導向環塊的外壁抵觸于內缸筒的內壁且導向環塊上設有若干通孔。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能夠使活塞桿處于反復的直線運動,同時能夠使減震器內各部件的受力更均衡,使各部件保持緊密的連接,以避免部件磨損產生漏油現象,能夠保持很好的減震效果。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汽車減震器
,具體涉及一種具有運動導向功能的減震器。
技術介紹
為了改善汽車行駛的平穩性使之更為舒適,汽車懸架中通常會安裝有減震器,其工作原理是當車架與車橋之間受震動出現相對運動時,減震器內的活塞上下活動,減震器腔內的油液便反復從一個腔內從不同的空隙流入另一個腔內,此時,孔壁和油液間的摩擦和油液分子間的內摩擦對震動形成阻尼力,使汽車震動的能量轉化為油液的熱能,再有減震器吸收轉化到空氣中去。目前的減震器通常包括外缸體、工作缸及活塞桿,活塞桿底部固定有活塞閥,工作缸底部固定有底閥,外缸體頂部與工作缸頂部之間設置有油封導向組件,外缸體頂端外側卡裝有防塵罩,由這些部件構成的減震器可以達到一定的減震效果。然而,現有減震器在長時間運行后,內部活塞桿在反復運行過程中容易產生偏位,使減震器各部件受力不均衡,導致各部件松動,出現磨損漏油現象,將大大影響減震器的減震效果。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了一種具有運動導向功能的減震器,其解決了現有減震器中活塞桿在反復運行過程中易產生偏位,使各部件受力不均衡,而導致各部件松動,出現磨損漏油的不足之處。為了解決
技術介紹
所存在的技術問題本技術采用了以下技術方案:一種具有運動導向功能的減震器,包括內缸筒、外缸筒、活塞桿、活塞閥、底閥及油封導向組件,所述活塞桿設置于內缸筒內,所述活塞閥套設于活塞桿的底部,所述底閥固定于內缸筒底部,所述油封導向組件包括油封座和導向器,所述油封座和導向器分別設于內缸筒和外缸筒頂部之間,所述內缸筒內設有導向裝置,該導向裝置包括分別套設于活塞桿上的導向環塊、彈簧及彈簧座,所述彈簧的一端卡裝于彈簧座上,另一端抵接于導向環塊,所述導向環塊的外壁抵觸于內缸筒的內壁且導向環塊上設有若干通孔。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本使用新型的減震器通過在內缸筒內設有導向裝置,從而能夠保持活塞桿處于反復的直線運動,即使減震器長時間處于工作狀態也能夠避免活塞桿產生偏位的現象,同時能夠使減震器內各部件的受力更均衡,使各部件保持緊密的連接,以避免部件磨損產生漏油現象,從而有利于保持很好的減震效果。本技術的進一步設置:所述導向環塊套設于活塞桿位于靠近導向器的一端,所述彈簧座套設于活塞桿位于遠離導向器的一端。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從而使導向環塊的安裝位置更為合理,以使導向環塊起到最優化的導向作用。本技術的進一步設置:所述活塞桿和導向器之間設置有橡膠導向套。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從而可以避免活塞桿在伸入和伸出時與導向器之間產生相互磨損的現象,以起到保護活塞桿和導向器的作用,同時能夠進一步起到對活塞桿導向的作用。本技術的進一步設置:所述外缸筒的外側壁中部套設有一彈簧托盤,所述的彈簧托盤通過焊接的方式固定于外缸筒上。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有利于增加減震器的抗拉強度,而通過焊接固定于外缸筒上可避免其在減震器工作時移位甚至脫落,使其保持性能的穩定性。本技術的進一步設置:所述外缸筒的外側壁下端設置有轉向節托架,所述的轉向節托架上設置有安裝支架。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從而能夠便于減震器更好的安裝于汽車懸架系統上,且安裝的更為牢固穩定。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術通過在內缸筒內設置導向裝置,從而能夠保持活塞桿處于反復的直線運動,同時能夠使減震器內各部件的受力更均衡,使各部件保持緊密的連接,以避免部件磨損產生漏油現象,能夠保持很好的減震效果。【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一種具有運動導向功能的減震器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所示,本技術實施例的一種具有運動導向功能的減震器,包括內缸筒1、外缸筒2、活塞桿3、活塞閥4、底閥5及油封導向組件6,其活塞桿3設置于內缸筒I內,活塞閥4套設于活塞桿3的底部,底閥5固定于內缸筒I底部,油封導向組件6包括油封座61和導向器62,其油封座61和導向器62分別設于內缸筒I和外缸筒2頂部之間,進一步,在內缸筒I內設有導向裝置7,該導向裝置7包括分別套設于活塞桿3上的導向環塊71、彈簧72及彈簧座73,彈簧72的一端卡裝于彈簧座73上,另一端抵接于導向環塊71,導向環塊71的外壁抵觸于內缸筒I的內壁且導向環塊71上設有若干通孔711,該減震器通過在內缸筒I內設有導向裝置7,從而能夠保持活塞桿3處于反復的直線運動,即使減震器長時間處于工作狀態也能夠避免活塞桿3產生偏位的現象,同時能夠使減震器內各部件的受力更均衡,使各部件保持緊密的連接,以避免部件磨損產生漏油現象,從而有利于保持很好的減震效果。本實施例中,導向環塊71套設于活塞桿3位于靠近導向器62的一端,彈簧座73套設于活塞桿3位于遠離導向器62的一端,從而使導向環塊71的安裝位置更為合理,以使導向環塊71起到最優化的導向作用。本實施例中,活塞桿3和導向器62之間設置有橡膠導向套8,從而可以避免活塞桿3在伸入和伸出時與導向器62之間產生相互磨損的現象,以起到保護活塞桿3和導向器62的作用,同時能夠進一步起到對活塞桿3導向的作用。本實施例中,外缸筒2的外側壁中部套設有一彈簧托盤9,該彈簧托盤9通過焊接的方式固定于外缸筒2上,有利于增加減震器的抗拉強度,而通過焊接固定于外缸筒2上可避免其在減震器工作時移位甚至脫落,使其保持性能的穩定性。本實施例中,外缸筒2的外側壁下端設置有轉向節托架10,該轉向節托架10上設置有安裝支架101,從而能夠便于減震器更好的安裝于汽車懸架系統上,且安裝的更為牢固穩定。【主權項】1.一種具有運動導向功能的減震器,包括內缸筒、外缸筒、活塞桿、活塞閥、底閥及油封導向組件,所述活塞桿設置于內缸筒內,所述活塞閥套設于活塞桿的底部,所述底閥固定于內缸筒底部,所述油封導向組件包括油封座和導向器,所述油封座和導向器分別設于內缸筒和外缸筒頂部之間,其特征在于:所述內缸筒內設有導向裝置,該導向裝置包括分別套設于活塞桿上的導向環塊、彈簧及彈簧座,所述彈簧的一端卡裝于彈簧座上,另一端抵接于導向環塊,所述導向環塊的外壁抵觸于內缸筒的內壁且導向環塊上設有若干通孔。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具有運動導向功能的減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環塊套設于活塞桿位于靠近導向器的一端,所述彈簧座套設于活塞桿位于遠離導向器的一端。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具有運動導向功能的減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塞桿和導向器之間設置有橡膠導向套。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具有運動導向功能的減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缸筒的外側壁中部套設有一彈簧托盤,所述的彈簧托盤通過焊接的方式固定于外缸筒上。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具有運動導向功能的減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缸筒的外側壁下端設置有轉向節托架,所述的轉向節托架上設置有安裝支架。【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一種具有運動導向功能的減震器,包括內缸筒、外缸筒、活塞桿、活塞閥、底閥及油封導向組件,所述活塞桿設置于內缸筒內,所述活塞閥套設于活塞桿的底部,所述底閥固定于內缸筒底部,所述油封導向組件包括油封座和導向器,所述內缸筒內設有導向裝置,該導向裝置包括分別套設于活塞桿上的導向環塊、彈簧及彈簧座,所述彈簧的一端卡裝于彈簧座上,另一端抵接于導向環塊,所述導向環塊的外壁抵觸于內缸筒的內壁且導向環塊上設有若干通孔。本實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具有運動導向功能的減震器,包括內缸筒、外缸筒、活塞桿、活塞閥、底閥及油封導向組件,所述活塞桿設置于內缸筒內,所述活塞閥套設于活塞桿的底部,所述底閥固定于內缸筒底部,所述油封導向組件包括油封座和導向器,所述油封座和導向器分別設于內缸筒和外缸筒頂部之間,其特征在于:所述內缸筒內設有導向裝置,該導向裝置包括分別套設于活塞桿上的導向環塊、彈簧及彈簧座,所述彈簧的一端卡裝于彈簧座上,另一端抵接于導向環塊,所述導向環塊的外壁抵觸于內缸筒的內壁且導向環塊上設有若干通孔。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趙慈愛,
申請(專利權)人:溫州龍騰汽車配件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