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具體公開一種防塵易拉罐,包括瓶身及頂蓋,瓶身上端相對頂蓋向上凸起設有第一上凸部,第一上凸部橫截面形狀為圓形,頂蓋上設有第二上凸部、飲料口及防塵裝置;第二上凸部橫截面形狀呈半徑小于第一上凸部的圓形結構;飲料口設置在第一上凸部和第二上凸部之間;防塵裝置包括拉環部及防塵部,防塵部覆蓋設置在第一上凸部和第二上凸部之間的頂蓋上,且其縱截面形狀為平底U型;拉環部固定連接在防塵部的一端并向上翹起,且拉環部的最上端低于第一上凸部的最上端。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由于設有第一上凸部和第二上凸部,并于第一上凸部和第二上凸部之間覆蓋有防塵裝置,可防止粉塵等異物進入飲料罐內、飲料口干凈衛生。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具體涉及一種防塵易拉罐。
技術介紹
目前的可樂型易拉罐,諸如可口可樂易拉罐、百事可樂易拉罐、健力寶易拉罐等都存在瓶體頂部的灰塵無法防護,造成灰塵有可能在飲用時進入到飲料中或被飲用者通過嘴喝入的衛生安全隱患;在靠近飲料口一側的瓶體側壁有可能被手指等污染,也存在飲用時嘴部接觸瓶體側壁而造成飲用者得病的衛生安全隱患。
技術實現思路
為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技術缺陷,本技術提供一種可防止粉塵等異物進入飲料罐內、飲料口干凈衛生的防塵易拉罐。本技術采用的技術解決方案是:一種防塵易拉罐,包括瓶身及頂蓋,所述瓶身上端相對所述頂蓋向上凸起設有第一上凸部,所述第一上凸部橫截面形狀為圓形,所述頂蓋上設有第二上凸部、飲料口及防塵裝置;所述第二上凸部橫截面形狀呈半徑小于所述第一上凸部的圓形結構;所述飲料口設置在所述第一上凸部和所述第二上凸部之間;所述防塵裝置包括拉環部及防塵部,所述防塵部覆蓋設置在所述第一上凸部和所述第二上凸部之間的所述頂蓋上,且其縱截面形狀為平底U型;所述拉環部固定連接在所述防塵部的一端并向上翹起,且所述拉環部的最上端低于所述第一上凸部的最上端。優選地,所述第一上凸部的最上端和所述第二上凸部的最上端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優選地,所述第一上凸部和所述第二上凸部互為同心圓結構,二者的半徑差值為5mm ?8mm ο優選地,所述防塵部由水平部、豎向一部和豎向二部組成,所述水平部接觸覆蓋設置在所述第一上凸部和所述第二上凸部之間的所述頂蓋上,所述豎向一部接觸覆蓋設置在所述第一上凸部靠近所述第二上凸部的內側面上,所述豎向二部接觸覆蓋設置在所述第二上凸部靠近所述第一上凸部的外側面上。本技術的有益效果:由于在頂蓋上設有互為同心圓的第一上凸部和第二上凸部,飲料口設置在第一上凸部和第二上凸部之間的頂蓋上,而防塵裝置包括拉環部和防塵部,防塵部由水平部、豎向一部和豎向二部組成,水平部覆蓋在第一上凸部和第二上凸部之間的頂蓋上,起到防止飲料口及第一上凸部和第二上凸部之間的頂蓋附有粉塵等異物;豎向一部覆蓋在第一上凸部內側面,豎向二部覆蓋在第二上凸部外側面,分別可起到防止第一上凸部內側面和第二上凸部外側面附有粉塵等異物,大大提高易拉罐的飲用衛生;且由于設有第二上凸部,飲料經飲料口流出被限制在第一上凸部和第二上凸部之間,若返流至瓶內也不會帶進粉塵等異物。【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中所示A-A處的剖視圖。圖3為圖1中所示B-B處的剖視圖。附圖標記說明:10.瓶身;100.第一上凸部;20.頂蓋;21.飲料口 ;200.第二上凸部;30.防塵裝置;31.拉環部;32.防塵部;321.水平部;322.豎向一部;323.豎向二部。【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如圖1-3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一種防塵易拉罐,包括瓶身10及頂蓋20。所述瓶身10上端相對所述頂蓋20向上凸起設有第一上凸部100,所述第一上凸部100橫截面形狀為圓形。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頂蓋20上設有第二上凸部200、飲料口 21及防塵裝置30。所述第二上凸部200橫截面形狀呈半徑小于所述第一上凸部100的圓形結構,所述第一上凸部100和所述第二上凸部200互為同心圓。所述第一上凸部100的最上端和所述第二上凸部200的最上端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第一上凸部100和所述第二上凸部200之間的半徑差值為5mm?8mm。所述飲料口 21設置在所述第一上凸部100和所述第二上凸部200之間。所述防塵裝置30包括拉環部31及防塵部32,所述防塵部32覆蓋設置在所述第一上凸部100和所述第二上凸部200之間的所述頂蓋20上,且其縱截面形狀為平底U型。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防塵部32由水平部321、豎向一部322和豎向二部323組成,所述水平部321接觸覆蓋設置在所述第一上凸部100和所述第二上凸部200之間的所述頂蓋20上,即所述水平部321橫截面形狀為圓環形,首尾兩端靠合在一起。所述豎向一部322接觸覆蓋設置在所述第一上凸部100靠近所述第二上凸部200的內側面上,所述豎向二部323接觸覆蓋設置在所述第二上凸部200靠近所述第一上凸部100的外側面上。所述拉環部31固定連接在所述防塵部32的一端并向上翹起,且所述拉環部31的最上端低于所述第一上凸部100的最上端,如此在開啟易拉罐時便于操作提拉所述拉環部31,繼而沿所述第一上凸部100和所述第二上凸部200所圍成的圓環路徑逐步向上撕開,從而露出所述飲料口 21。本技術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實施方式,任何人應該得知在本技術的啟示下作出的結構變化,凡是與本技術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術方案,均落入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主權項】1.一種防塵易拉罐,包括瓶身及頂蓋,所述瓶身上端相對所述頂蓋向上凸起設有第一上凸部,所述第一上凸部橫截面形狀為圓形,其特征在于, 所述頂蓋上設有第二上凸部、飲料口及防塵裝置; 所述第二上凸部橫截面形狀呈半徑小于所述第一上凸部的圓形結構; 所述飲料口設置在所述第一上凸部和所述第二上凸部之間; 所述防塵裝置包括拉環部及防塵部,所述防塵部覆蓋設置在所述第一上凸部和所述第二上凸部之間的所述頂蓋上,且其縱截面形狀為平底U型;所述拉環部固定連接在所述防塵部的一端并向上翹起,且所述拉環部的最上端低于所述第一上凸部的最上端。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塵易拉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凸部的最上端和所述第二上凸部的最上端位于同一水平面上。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塵易拉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凸部和所述第二上凸部互為同心圓結構,二者的半徑差值為5mm?8mm。4.根據權利要求1至3任一項所述的防塵易拉罐,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塵部由水平部、豎向一部和豎向二部組成,所述水平部接觸覆蓋設置在所述第一上凸部和所述第二上凸部之間的所述頂蓋上,所述豎向一部接觸覆蓋設置在所述第一上凸部靠近所述第二上凸部的內側面上,所述豎向二部接觸覆蓋設置在所述第二上凸部靠近所述第一上凸部的外側面上。【專利摘要】本技術具體公開一種防塵易拉罐,包括瓶身及頂蓋,瓶身上端相對頂蓋向上凸起設有第一上凸部,第一上凸部橫截面形狀為圓形,頂蓋上設有第二上凸部、飲料口及防塵裝置;第二上凸部橫截面形狀呈半徑小于第一上凸部的圓形結構;飲料口設置在第一上凸部和第二上凸部之間;防塵裝置包括拉環部及防塵部,防塵部覆蓋設置在第一上凸部和第二上凸部之間的頂蓋上,且其縱截面形狀為平底U型;拉環部固定連接在防塵部的一端并向上翹起,且拉環部的最上端低于第一上凸部的最上端。本技術由于設有第一上凸部和第二上凸部,并于第一上凸部和第二上凸部之間覆蓋有防塵裝置,可防止粉塵等異物進入飲料罐內、飲料口干凈衛生。【IPC分類】B65D17-34【公開號】CN204453172【申請號】CN201520128779【專利技術人】陳連生 【申請人】陳連生【公開日】2015年7月8日【申請日】2015年3月6日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防塵易拉罐,包括瓶身及頂蓋,所述瓶身上端相對所述頂蓋向上凸起設有第一上凸部,所述第一上凸部橫截面形狀為圓形,其特征在于,所述頂蓋上設有第二上凸部、飲料口及防塵裝置;所述第二上凸部橫截面形狀呈半徑小于所述第一上凸部的圓形結構;所述飲料口設置在所述第一上凸部和所述第二上凸部之間;所述防塵裝置包括拉環部及防塵部,所述防塵部覆蓋設置在所述第一上凸部和所述第二上凸部之間的所述頂蓋上,且其縱截面形狀為平底U型;所述拉環部固定連接在所述防塵部的一端并向上翹起,且所述拉環部的最上端低于所述第一上凸部的最上端。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連生,
申請(專利權)人:陳連生,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福建;35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