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用于腳力車的助力裝置,它包括偏心套,偏心套外裝有偏心輪,偏心輪與偏心套之間為滾動配合,腳踏代軸固裝在偏心輪上,有一滑桿與腳踏代軸相連,滑桿上套裝有滑套,滑桿與滑套之間為滑動配合。這種用于腳力車的助力裝置,在安裝使用時,偏心套的中心不與中軸的軸心重合,這樣通過滑桿與中軸之間的變徑作用,使有效力臂增加,無效力臂縮短,當保持一定的騎行速度時,也就是在扭矩一定時,就可起到很好的省力效果。(*該技術在2015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乘騎者驅動的輪式車輛,尤其涉及一種用于腳力車的助力裝置。
技術介紹
普通的腳力車象自行車、三輪車等,都是由腳踏帶動踏拐,再由大鏈輪帶動飛輪轉動,使車輛前行。按照物理學的理論,力矩等于作用力與力臂的乘積,對腳力車來說,其驅動力矩是腳的踏力與踏拐長度的乘積,由于每輛車的踏拐長度是固定的,因此要想改變驅動力矩,只有改變人的踏力。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可改變有效力臂的用于腳力車的助力裝置。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用于腳力車的助力裝置,它包括偏心套,偏心套外裝有偏心輪,偏心輪與偏心套之間為滾動配合,腳踏代軸固裝在偏心輪上,有一滑桿與腳踏代軸相連,滑桿上套裝有滑套,滑桿與滑套之間為滑動配合。在偏心輪上裝有配重塊,配重塊的重心、腳踏代軸的軸心與偏心輪的中心處于同一條直線上。這種用于腳力車的助力裝置,在安裝使用時,偏心套的中心不與中軸的軸心重合,這樣通過滑桿與中軸之間的變徑作用,使有效力臂增加,無效力臂縮短,當保持一定的騎行速度時,也就是在扭矩一定時,就可起到很好的省力效果。經測試,增力效果可達到40~60%。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的安裝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在自行車上的使用狀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所示的用于腳力車的助力裝置,包括偏心套4,偏心套4外裝有偏心輪2,偏心輪2與偏心套4之間為滾動配合,腳踏代軸1固裝在偏心輪2上,有一滑桿5與腳踏代軸1相連,滑桿5上套裝有滑套3,滑桿5與滑套3之間為滑動配合。在偏心輪2上裝有配重塊6,配重塊6的重心、腳踏代軸1的軸心與偏心輪2的中心處于同一條直線上。如圖2、圖3所示,本技術在使用時,應將滑套3裝在腳力車的中軸7上,偏心套4固裝在車架上,偏心套的中心不與腳力車中軸的軸心重合。兩個相同的助力裝置分別裝在腳力車中軸的兩端,兩個偏心套的中心與中軸的軸心應在一條水平線上。圖2中的標號8為腳力車的大、小鏈輪。當腳踏代軸著力后,偏心輪就在偏心套外轉動,由于偏心輪與中軸不同心,偏心輪轉動時與中軸形成了變徑,滑桿作為力臂在滑套內往復移位,當腳踏處于靠近前車輪的水平位置時,腳踏與中軸之間的距離最大,在同樣的力度下,扭矩也最大。當一個腳踏轉動到偏心套最下方時,配重塊開始起平衡調節作用,隨著轉動到與中軸垂直方向時,開始進入180度無效轉動,而另一個腳踏開始工作。通過滑桿與中軸之間的變徑作用,使有效力臂增加,無效力臂縮短,當保持一定的騎行速度時,也就是在扭矩一定時,就可起到很好的省力效果。權利要求1.一種用于腳力車的助力裝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偏心套,偏心套外裝有偏心輪,偏心輪與偏心套之間為滾動配合,腳踏代軸固裝在偏心輪上,有一滑桿與腳踏代軸相連,滑桿上套裝有滑套,滑桿與滑套之間為滑動配合。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助力裝置,其特征在于在偏心輪上裝有配重塊,配重塊的重心、腳踏代軸的軸心與偏心輪的中心處于同一條直線上。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用于腳力車的助力裝置,它包括偏心套,偏心套外裝有偏心輪,偏心輪與偏心套之間為滾動配合,腳踏代軸固裝在偏心輪上,有一滑桿與腳踏代軸相連,滑桿上套裝有滑套,滑桿與滑套之間為滑動配合。這種用于腳力車的助力裝置,在安裝使用時,偏心套的中心不與中軸的軸心重合,這樣通過滑桿與中軸之間的變徑作用,使有效力臂增加,無效力臂縮短,當保持一定的騎行速度時,也就是在扭矩一定時,就可起到很好的省力效果。文檔編號B62M3/00GK2815859SQ200520031608公開日2006年9月13日 申請日期2005年8月23日 優先權日2005年8月23日專利技術者馬永明 申請人:馬永明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腳力車的助力裝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偏心套,偏心套外裝有偏心輪,偏心輪與偏心套之間為滾動配合,腳踏代軸固裝在偏心輪上,有一滑桿與腳踏代軸相連,滑桿上套裝有滑套,滑桿與滑套之間為滑動配合。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馬永明,
申請(專利權)人:馬永明,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41[中國|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