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混凝土柱模板的柔性加固系統,包括在所述混凝土柱模板的外側壁上平行間隔設置的多道模板柔性加固構件,每道模板柔性加固構件包括兩對模板柔性加固構件,每對模板柔性加固構件包括兩個模板柔性加固構件,分別等高設在相對的兩塊混凝土柱模板的外側壁上,每對模板柔性加固構件之間通過兩端的兩個對拉螺栓收緊后夾住所述混凝土柱模板。本發明專利技術還公開了一種混凝土柱的施工方法,通過支設混凝土柱模板、用混凝土柱模板的柔性加固系統對柱模板加固、澆筑混凝土和拆除混凝土柱模板柔性加固系統及柱模板等步驟完成混凝土柱的施工。本發明專利技術設備簡單,便于施工,提高混凝土澆注觀感,使混凝土澆注更加密實,節約木材。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
技術介紹
目前,混凝土柱模板多采用木面板、木方背楞、龍骨架和對拉螺栓,屬于剛性加固。此種加固操作繁瑣,拼裝困難,受力分布不合理,容易造成混凝土澆注出現漏漿、脹模等質量問題。由于對拉螺栓穿過澆筑完成的混凝土柱,嚴重影響混凝土柱觀感。并且采用木方背楞等浪費木材,不利于材料循環利用。常規剛性加固,由于模板加固系統剛度大,容易形成氣泡等,不利于混凝土密實,影響混凝土澆注質量。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為解決目前混凝土柱模板采用剛性加固方式操作繁瑣,易漏漿脹模并形成氣泡,影響混凝土澆注質量的技術問題。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混凝土柱模板的柔性加固系統,所述混凝土柱的水平截面為正方形,包括在所述混凝土柱模板的外側壁上平行間隔設置的多道模板柔性加固構件,每道模板柔性加固構件包括兩對模板柔性加固構件,每對模板柔性加固構件包括兩個模板柔性加固構件,分別等高設在相對的兩塊混凝土柱模板的外側壁上;每道模板柔性加固構件中,其中一對模板柔性加固構件與另一對模板柔性加固構件上、下錯開并緊鄰設置,每對模板柔性加固構件之間通過兩端的兩個對拉螺栓收緊后夾住所述混凝土柱模板; 每個所述模板柔性加固構件包括基板、加固構件龍骨、柱中部頂模鋼板、柱邊頂模鋼板和高強彈簧,柱中部頂模鋼板位于模板柔性加固構件的中部,兩塊加固構件龍骨分別位于柱中部頂模鋼板的兩側,兩塊基板位于模板柔性加固構件端部并與加固構件龍骨相連,兩塊柱邊頂模鋼板分別通過高強彈簧連接到基板,柱中部頂模鋼板所在平面突出基板所在平面一定距離; 隨著所述對拉螺栓的收緊,所述柱中部頂模鋼板緊頂在柱模板外側壁中部,且高強彈簧被壓縮后將兩塊柱邊頂模鋼板緊頂在柱模板外側壁邊緣。進一步地,所述對拉螺栓兩端通過墊塊和墊片與所述模板柔性加固構件連接。進一步地,最下方的一道所述模板柔性加固構件距所述混凝土柱模板底部小于或等于200mm。進一步地,每塊所述基板上的高強彈簧為一個或并排設置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還提供一種混凝土柱的施工方法,所述混凝土柱的水平截面為正方形,包括如下步驟: (1)在已經綁扎好鋼筋的柱四周,距鋼筋柱外側一定距離處支設混凝土柱模板,此距離為澆筑混凝土的鋼筋保護層厚度; (2)采用上述混凝土柱模板的柔性加固系統對柱模板進行加固,直至柱模板頂部; (3)采用常規方法向鋼筋柱澆注混凝土,并用震動器振搗; (4 )混凝土達到一定強度時拆除所述混凝土柱模板柔性加固系統和柱模板。本專利技術相對于現有混凝土柱模板剛性加固方式具有以下優點: (I)設備簡單,便于施工,提高混凝土澆注觀感:本專利技術提供的加固系統,僅設備兩端有對拉螺栓,省去中間對拉螺桿和背楞木方,受力合理,方便操作,提高混凝土澆注觀。(2)利用高強彈簧,形成柔性加固體系: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由高強彈簧組成的加固系統,當混凝土澆注時,彈簧起到柔性讓壓作用,同震動器相互作用,使混凝土澆注更加密實。(3)利用鋼板墊層,省去背楞木方,節約木材:本專利技術提供鋼板墊層,即柱中部頂模鋼板和柱邊頂模鋼板,可多次重復利用,省去背楞木方,節約木材。【附圖說明】圖1為模板柔性加固系統加固柱模板的立體結構圖; 圖2為圖1的俯視圖; 圖3為模板柔性加固構件結構示意圖。圖中:I混凝土柱模板;2模板柔性加固構件;201加固構件龍骨;202柱中部頂模鋼板;203柱邊頂模鋼板;204高強彈簧;205基板;3對拉螺栓;301對拉螺栓墊塊;302對拉螺栓墊片;4混凝土柱?!揪唧w實施方式】現在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這些附圖均為簡化的示意圖,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專利技術的基本結構,因此其僅顯示與本專利技術有關的構成,且其不應理解為對本專利技術的限制。如圖1-3所示,本專利技術的混凝土柱模板的柔性加固系統用于水平截面為正方形的混凝土柱的澆筑施工,包括在混凝土柱模板I的外側壁上平行間隔設置的多道模板柔性加固構件2,其中最下方的一道模板柔性加固構件2距混凝土柱模板I底部200mm。每道模板柔性加固構件2包括兩對模板柔性加固構件2,每對模板柔性加固構件2包括兩個模板柔性加固構件2,分別等高設在相對的兩塊混凝土柱模板I的外側壁上;每道模板柔性加固構件2中,其中一對模板柔性加固構件2與另一對模板柔性加固構件2上、下錯開并緊鄰設置,每對模板柔性加固構件2之間通過兩端的兩個對拉螺栓3收緊后夾住混凝土柱模板I,對拉螺栓3兩端通過墊塊301和墊片302與模板柔性加固構件2連接;每個模板柔性加固構件2包括基板205、加固構件龍骨201、柱中部頂模鋼板202、柱邊頂模鋼板203和高強彈簧204,柱中部頂模鋼板202位于模板柔性加固構件2的中部,兩塊加固構件龍骨201分別位于柱中部頂模鋼板202的兩側,兩塊基板205位于模板柔性加固構件2端部并與加固構件龍骨201相連,兩塊柱邊頂模鋼板203分別通過高強彈簧204連接到基板205,每塊基板205上的高強彈簧204為一個或并排設置的兩個或兩個以上,柱中部頂模鋼板202所在平面突出基板205所在平面一定距離,即柱中部頂模鋼板202最靠近混凝土柱模板1,便于柱中部頂模鋼板202頂住混凝土柱模板I ;隨著對拉螺栓3的收緊,柱中部頂模鋼板202緊頂在柱模板I外側壁中部,且高強彈簧204被壓縮后將兩塊柱邊頂模鋼板203緊頂在柱模板I外側壁邊緣。本專利技術的混凝土柱的施工方法用于水平截面為正方形的混凝土柱的澆筑施工,包括如下步驟: (1)在已經綁扎好鋼筋的柱四周,距鋼筋柱外側一定距離處支設混凝土柱模板1,此距離為澆筑混凝土的鋼筋保護層厚度; (2)采用上述混凝土柱模板的柔性加固系統對柱模板I進行加固,直至柱模板I頂部; (3)采用常規方法向鋼筋柱澆注混凝土,并用震動器振搗; (4)混凝土達到一定強度時拆除混凝土柱模板柔性加固系統和柱模板I。以上述依據本專利技術的理想實施例為啟示,通過上述的說明內容,相關工作人員完全可以在不偏離本項專利技術技術思想的范圍內,進行多樣的變更以及修改。本項專利技術的技術性范圍并不局限于說明書上的內容,必須要根據權利要求范圍來確定其技術性范圍?!局鳈囗棥?.混凝土柱模板的柔性加固系統,所述混凝土柱的水平截面為正方形,其特征在于,包括在所述混凝土柱模板的外側壁上平行間隔設置的多道模板柔性加固構件,每道模板柔性加固構件包括兩對模板柔性加固構件,每對模板柔性加固構件包括兩個模板柔性加固構件,分別等高設在相對的兩塊混凝土柱模板的外側壁上;每道模板柔性加固構件中,其中一對模板柔性加固構件與另一對模板柔性加固構件上、下錯開并緊鄰設置,每對模板柔性加固構件之間通過兩端的兩個對拉螺栓收緊后夾住所述混凝土柱模板; 每個所述模板柔性加固構件包括基板、加固構件龍骨、柱中部頂模鋼板、柱邊頂模鋼板和高強彈簧,柱中部頂模鋼板位于模板柔性加固構件的中部,兩塊加固構件龍骨分別位于柱中部頂模鋼板的兩側,兩塊基板位于模板柔性加固構件端部并與加固構件龍骨相連,兩塊柱邊頂模鋼板分別通過高強彈簧連接到基板,柱中部頂模鋼板所在平面突出基板所在平面一定距離; 隨著所述對拉螺栓的收緊,所述柱中部頂模鋼板緊頂在柱模板外側壁中部,且高強彈簧被壓縮后將兩塊柱邊頂模鋼板緊頂在柱模板外側壁邊緣。2.根據權利要求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混凝土柱模板的柔性加固系統,所述混凝土柱的水平截面為正方形,其特征在于,包括在所述混凝土柱模板的外側壁上平行間隔設置的多道模板柔性加固構件,每道模板柔性加固構件包括兩對模板柔性加固構件,每對模板柔性加固構件包括兩個模板柔性加固構件,分別等高設在相對的兩塊混凝土柱模板的外側壁上;每道模板柔性加固構件中,其中一對模板柔性加固構件與另一對模板柔性加固構件上、下錯開并緊鄰設置,每對模板柔性加固構件之間通過兩端的兩個對拉螺栓收緊后夾住所述混凝土柱模板;每個所述模板柔性加固構件包括基板、加固構件龍骨、柱中部頂模鋼板、柱邊頂模鋼板和高強彈簧,柱中部頂模鋼板位于模板柔性加固構件的中部,兩塊加固構件龍骨分別位于柱中部頂模鋼板的兩側,兩塊基板位于模板柔性加固構件端部并與加固構件龍骨相連,兩塊柱邊頂模鋼板分別通過高強彈簧連接到基板,柱中部頂模鋼板所在平面突出基板所在平面一定距離;隨著所述對拉螺栓的收緊,所述柱中部頂模鋼板緊頂在柱模板外側壁中部,且高強彈簧被壓縮后將兩塊柱邊頂模鋼板緊頂在柱模板外側壁邊緣。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孫靖亞,張沖,張滿江紅,江仁堂,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北京;1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