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混凝土建筑構件施工用的模板以及混凝土建筑構件的施工方法,尤其是一種混凝土模板單元及其施工方法。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的混凝土模板單元包括至少五個混凝土模板,所述混凝土模板一面為光滑面,另一面上設置有快接槽,所述混凝土模板之間通過夾具相互連接成方桶狀,連接后的所述混凝土模板側面形成梁側板,其桶狀底部形成頂板,所述梁側板和所述頂板的外側面為光滑平面。本發明專利技術還提供了混凝土模板的施工方法,包括鋪底管-拼頂板-拼梁側板-現場吊裝-澆筑-拆板等步驟。通過在混凝土模板單元上拼接出梁側板,在橫梁位置處無需拼裝豎直方向上的混凝土模板,施工效率更高,同時梁側板對頂板形成支撐,改善混凝土模板單元的受力狀況。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混凝土建筑構件施工用的模板以及混凝土建筑構件的施工方法,尤其是一種。
技術介紹
在預制混凝土構件的過程中大量使用模板,由于不同形狀的建筑物使用的混凝土模板不同,因此大部分的模板不能重復使用造成了極大浪費;為此采用了標準化的模板單元,模板單元可重復使用并能拼接成各種形狀的混凝土模板。但是現有的模板單元在連接梁側板時使用的緊固件結構過于復雜,并且使用時效率低下且操作不便。中國專利技術專利ZL93103864.2公開了一種水泥混凝土模板及其灌鑄施工方法,以塑膠或金屬成型的標準模板相互連接成不同形狀的建筑構件,如柱、梁、墻壁、天花板等的模型,以供灌鑄水泥混凝土漿,其模板是正面是光滑平面、背面是縱橫交錯的加強肋的正方形或長方形箱體,標準模板可以在工廠制造,節省時間、拼裝勞動強度小、大大降低成本,模板拆卸不易損壞,使用壽命長,塑膠或金屬模板表面比木料模板精度高,建筑構件的形狀尺寸易保證。但是該混凝土模板只是一個方形或正方形模板,雖然模板可以在工廠制作,但是還需要在施工現場進行大量拼裝,施工效率較低,仍有進一步改進的空間。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使用效率更高的混凝土模板單元及其施工方法。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提供的混凝土模板單元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混凝土模板單元,包括至少五個混凝土模板,所述混凝土模板一面為光滑面,另一面上設置有快接槽,所述混凝土模板之間通過夾具相互連接成方桶狀,連接后的所述混凝土模板側面形成梁側板,其桶狀底部形成頂板,所述梁側板和所述頂板的外側面為光滑平面。作為本專利技術混凝土模板單元的一種改進,所述頂板的內側面通過管板夾具固定有鋼管。作為本專利技術混凝土模板單元的另一種改進,所述梁側板上設置有便于吊裝的吊框。作為本專利技術混凝土模板單元的再一種改進,所述混凝土模板相互連接的連接面與所述光滑面成45°夾角。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本專利技術混凝土模板單元的施工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過在混凝土模板單元上拼接出梁側板,在施工現場進行拼接時,在橫梁位置處無需拼裝豎直方向上的混凝土模板,與現有技術中午梁側板的混凝土模板單元相比,拼接更加簡單,施工效率更高,同時梁側板對頂板形成支撐,改善混凝土模板單元的受力狀況。2、通過在頂板內側面固定鋼管,對頂板形成支撐,使得頂板能夠承受較重的混凝土壓力。3、通過在梁側板上設置吊框,方便運輸和施工現場的吊裝。4、將混凝土模板相互連接的連接面與所述光滑面設置成45°傾斜,可以方便混凝土模板單元的拆卸。本專利技術提供的混凝土模板單元的施工方法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混凝土模板單元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S1:拼頂板,將混凝土模板放置在工作臺上,所述混凝土模板的光滑面朝下,然后通過模板夾具將所述混凝土模板逐一拼接成一塊預定大小的頂板;S2:拼梁側板,在所述頂板的周圈拼接所述混凝土模板,拼接時將所述混凝土模板的光滑面朝外且豎直放置,相鄰兩豎直放置的所述混凝土模板之間緊密貼合,形成四個梁側板,相鄰兩個所述梁側板之間緊密貼合,所述梁側板與所述頂板之間通過陰角模夾具緊固連接,形成混凝土模板單元;S3:現場吊裝,將所述混凝土模板單元運送到施工現場,并按照施工要求拼接成混凝土建筑構件的模型。S4:澆筑,將混凝土漿澆筑到所述模型中,凝固后獲得混凝土建筑構件。S5:拆板,待混凝土漿完全凝固后將所述混凝土模板單元拆除,完成施工過程。作為本專利技術混凝土模板單元的施工方法的一種改進,在步驟SI之間增加鋪設工作臺步驟,所述鋪設工作臺步驟包括以下步驟:在地面上按預定間距鋪一層相互平行放置的第一層圓管,接著在所述第一層圓管上再鋪一層與所述第一層圓管垂直放置的第二層圓管,然后在所述第二層圓管上再鋪設兩個豎直放置且相互垂直的靠板。作為本專利技術混凝土模板單元的施工方法的一種改進,在步驟S2和步驟S3之間增加固定鋼管步驟,通過管板夾具在所述頂板上固定鋼管。作為本專利技術混凝土模板單元的施工方法的進一步改進,在所述固定鋼管步驟中,所述鋼管的兩端還通過管塞連接在所述梁側板上。作為本專利技術混凝土模板單元的施工方法的一種改進,在步驟S3和步驟S4之間增加安裝吊框步驟,在所述梁側板的光滑面上安裝吊框,相鄰兩個所述梁側板上的所述吊框之間通過緊固部件連接,在步驟S4中,混凝土模板單元拼接成混凝土建筑構件的模型之前,先拆除所述吊框。作為本專利技術混凝土模板單元的施工方法的一種改進,在步驟S3中,同一所述梁側板上的混凝土模板通過模板夾具相互連接,相鄰兩個所述梁側板通過陰角模夾具連接。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本專利技術混凝土模板單元的施工方法處理具有上述混凝土模板單元的有益效果外,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過鋪設工作臺,防地面不平導致混凝土模板單元組裝后傾斜,同時由于混凝土模板單元是倒扣組裝的,鋪底管也便于也便于起吊反扣過來。此外,工作臺上設置的靠板也能方便拼頂板步驟的進行。2、將同一梁側板上的混凝土模板通過模板夾具相互連接,相鄰兩個梁側板通過陰角模夾具連接,使得整個混凝土模板單元更加穩固,能承受更大的壓力。【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混凝土模板單元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混凝土模板單元實施例一使用的混凝土模板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專利技術混凝土模板單元施工方法中鋪設工作臺的示意圖;圖4為本專利技術混凝土模板單元施工方法中使用的扣夾具示意圖;圖5為本專利技術混凝土模板單元施工方法中使用的模板夾具示意圖;圖6為本專利技術混凝土模板單元施工方法實施例一中使用的陰角模夾具示意圖;圖7為本專利技術混凝土模板單元拼完梁側板后的示意圖,圖中省略第一層圓管和靠板;圖8為本專利技術混凝土模板單元拼接成模型前的放置狀態示意圖;圖9為本專利技術混凝土模板拼接成混凝土建筑構件模型的示意圖;圖10為本專利技術混凝土模板單元實施例二的結構示意圖;圖11為本專利技術凝土模板單元施工方法中使用的管板夾具的結構示意圖;圖12本專利技術混凝土模板單元施工方法實施例二中使用的陰角模夾具示意圖;圖13為本專利技術混凝土模板單元施工方法實施例二中提供的另一種陰角模夾具示意圖;圖14為本專利技術混凝土模板單元施工方法實施例三中鋼管與梁側板的連接示意圖;圖15為本專利技術混凝土模板單元施工方法實施例三中使用的管塞示意圖;圖16為本專利技術混凝土模板單元實施例四的結構示意圖;圖17為本專利技術混凝土模板單元實施例五中使用的模板鎖扣裝置示意圖。圖中對應標示如下:1-混凝土模板;2-梁側板;3-頂板; 4-夾具;41-模板夾具;42-陰角模夾具;43-板管夾具;44-扣夾具;45-管塞; 46-模板鎖扣裝置;46a-頂板件;46c_ 把手;46c_頂板螺栓;5-圓管6-樓板模型;7-梁模型;8-鋼管; 9-吊框;9a-吊裝孔;9b_方鋼;9c_緊固部件;10-靠板。【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做進一步的說明。實施例一:本實施例提供的混凝土模板單元結構如圖1所示,包括至少五個混凝土模板1,混凝土模板I的數量可以根據需要設置,在本實施例中,使用了八個混凝土模板I。混凝土模板I可以是現有技術中的混凝土模板,但需要確保其一面為光滑面,用于澆筑混凝土漿時與混凝土漿接觸并形成凝結后的建筑構件的表面,另一面上需要設置有快接槽或類似結構,以便能安裝各種夾具,在本實施例中所使用的混凝土模板為中國技術專利ZL201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混凝土模板單元,包括至少五個混凝土模板,所述混凝土模板一面為光滑面,另一面上設置有快接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模板之間通過夾具相互連接成方桶狀,連接后的所述混凝土模板側面形成梁側板,其桶狀底部形成頂板,所述梁側板和所述頂板的外側面為光滑平面。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混凝土模板單元,包括至少五個混凝土模板,所述混凝土模板一面為光滑面,另一面上設置有快接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模板之間通過夾具相互連接成方桶狀,連接后的所述混凝土模板側面形成梁側板,其桶狀底部形成頂板,所述梁側板和所述頂板的外側面為光滑平面。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模板單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頂板的內側面通過管板夾具固定有鋼管。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混凝土模板單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梁側板上設置有便于吊裝的吊框。4.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混凝土模板單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模板相互連接的連接面與所述光滑面成45°夾角。5.一種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模板單元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S1:拼頂板,將混凝土模板放置在工作臺上,所述混凝土模板的光滑面朝下,然后通過模板夾具將所述混凝土模板逐一拼接成一塊預定大小的頂板; S2:拼梁側板,在所述頂板的周圈拼接所述混凝土模板,拼接時將所述混凝土模板的光滑面朝外且豎直放置,相鄰兩豎直放置的所述混凝土模板之間緊密貼合,形成四個梁側板,相鄰兩個所述梁側板之間緊密貼合,所述梁側板與所述頂板之間通過陰角模夾具緊固連接,形成混凝土模板單元; S3:現場吊裝,將所述混凝土模板單元運送到施工現場,并按照施工要求拼接成混凝土建筑構件的模型; 54:澆筑,將混凝土漿澆筑到所述模型中,凝固后獲得混凝土建筑構件; 55:拆板,待混凝土漿完全凝固后將所述混凝土模板單元拆除,完成施工過程。...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許金鋦,吳清瑤,
申請(專利權)人:富于安福建環保模板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福建;35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