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是關于一種機車鎖防盜結構,其主要是在機車鎖中兩卡梢凹槽靠近與鎖桿相互卡制之一側各凹設形成有一具有階梯狀旋轉空間之抵制塊,且該抵制塊的前緣系呈圓弧狀,可利用抵制塊所形成之階梯狀旋轉空間提供給鎖心撥塊較大的轉動角度,進而提高兩卡梢水平移動的距離,使機車鎖具有更為良好的卡制效果。(*該技術在2007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是關于一種機車鎖防盜結構,尤指一種可利用在卡梢上形成階梯狀旋轉空間來增進卡梢移動距離,達到更為良好卡制效果的機車鎖。一般的機車鎖50如圖4所示,主要是有一鎖頭52及一U字型鎖桿54,借由鎖頭52與鎖桿54形成一閉鎖空間,來達到機車防盜的目的;而有關于機車鎖50的開鎖、閉鎖控制,是以一鎖心56撥動鎖體52內部的卡梢來達成的,同時長期以來均以鎖孔垂直于鎖體52為閉鎖狀態(正位位置),在開鎖時使用者將能夠很方便地將鎖匙插入鎖孔內,然后轉動鎖匙以偏轉鎖心之帶動塊來撥動卡梢內縮,以使機車銷50呈開鎖狀態,由于卡梢一般均受彈簧抵制,當使用者的施力暫時松退時,卡梢將會自動歸復原來的正位位置,鎖匙才能拔出,在非正位位置鎖匙是拔不出來的;在較早期的設計中,前述有關鎖心及其帶動塊、卡梢、彈簧等結構,雖能夠達到鎖具開閉的目的,但是由于未融入防撥、防敲的設計要求,在盜賊日益猖獗的情況下,已逐漸被淘汰,因此后來出現了有鎖心卡梢防撥、防敲結構的鎖問世,它是利用在卡梢上設置斜面以抵卡梢心帶動塊的設計,固然可以達到防撥、防敲之目的,但是這樣的設計將使得鎖心帶動塊的偏轉范圍縮小,從而使其卡梢的位移距離相對縮短,進一步而言,卡梢能夠卡制鎖桿的深度相當的淺,使得鎖桿與鎖體間的卡制關系變得較不穩固,而易于發生松脫。現有技術的另一方案,卡梢是以一凹槽來配合鎖心帶動塊,而凹槽的一側設有一長方狀抵塊,借以作為防敲的作用,但由于該抵塊為長方體,且其與鎖心帶動塊的接觸面為平面,使得鎖心帶動塊無法朝該抵塊的方向轉動,因此,鎖心帶動塊僅能向凹槽的另一側轉動(即具有斜面的一側)?,F有的技術方案有以下缺點1、卡梢凹槽具有斜面的部份,是一個很小塊體,由于該部分的塊體無法保留得很大,使得該斜面無法設計得很長,而該斜面的長度將限制了鎖心轉動塊的旋轉幅度,相對地,卡梢的位移距離即嫌不足,并不能足以使卡梢完全縮入,而仍存在缺陷。2、由于現有技術方案中是將斜面設置在凹槽靠近彈簧之側,其結果勢必使鎖心必需偏位地裝入鎖體內,這樣,鎖孔在閉鎖時是偏斜的,而不是像一般機車鎖那樣地呈垂直狀,其結果是將使機車鎖在開鎖時,其帶動塊、鎖孔位置并非在正位位置,這樣與一般機車鎖相反的開閉鎖方式,顯然沒有考慮長久以來的使用者習慣,而易造成使用者操作鎖具上的不順暢。3、現有的技術方案中為了讓鎖的兩卡梢得以自動歸位,在兩卡梢之一端會各設一兩端分別抵靠于兩卡梢的彈簧,然而兩彈簧在設置于兩卡梢之間時,僅在卡梢之一端凹設一彈簧容孔供彈簧伸入其中,彈簧的另一端則僅是利用另一卡梢之端部抵壓彈簧而已,且由于現有技術方案的鎖的卡梢在其末端設有一倒勾部,使得其卡梢容槽比一般鎖的卡梢容槽大,這樣,兩卡梢將易因震動而偏移,偏移的結果,一方面會使卡梢凹槽脫離鎖心帶動塊,另一方面則很容易讓兩彈簧產生橫向的偏移與位移,而無法提供卡梢足夠的復位彈力,降低了機車鎖的使用效能及壽命。本技術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克服上述缺點,提供一種機車鎖防盜結構,其主要是于卡梢凹槽之一側凹設有一形成階梯狀旋轉空間之抵制塊,可借由該抵制塊提供鎖心撥塊較大的轉動空間,讓卡梢有較大的移動距離,達到提高機車鎖卡制效果的目的。本技術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機車鎖防盜結構,其主要是于卡梢抵靠彈簧的一端面上凸設有一可供彈簧套入的彈簧套柱,可借此防止彈簧產生位置偏移的現象,達到維持機車鎖良好操作狀態的目的。本技術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機車鎖防盜結構,其主要是于機車鎖鎖頭內設置有兩個借由彈簧相互抵頂的卡梢,卡梢非相互抵頂之一端則分別卡抵入鎖桿內,于兩卡梢靠近相互抵頂的一端各凹設有一可供鎖心撥塊卡入其中之凹槽,于卡梢的一端則凹設有一可供彈簧伸入其中的彈簧容孔,其構造包括在兩卡梢凹槽靠近與鎖桿相互卡制之一側各凹設形成有一具有階梯狀旋轉空間之抵制塊,且該抵制塊的前緣系呈圓弧狀。在所述卡梢相對于另一卡梢的彈簧容孔處凸設形成有一可供彈簧套入其中的彈簧套柱。本技術有以下積極有益的效果1、本技術不但可以達到防敲、防撥的功能,且使得鎖心可正位塞入鎖孔中,開閉鎖的操作方式與一般鎖無異,不違反使用者的習慣,使使用者能方便、順暢的開閉鎖。2、可利用彈簧套柱套設彈簧的一端,而對彈簧產生橫向限止的作用,讓彈簧在受卡梢壓縮或伸張時,不會產生橫向的位移,以提供良好的回復彈力,保持機車鎖良好的使用狀態。3、卡梢凹槽的一側形成有一階梯狀的抵制塊,以提供鎖心撥塊足夠的轉動空間,從而適當擴大鎖心的轉動角度,進而帶給卡梢較大的移動距離,可提高卡梢與鎖桿的卡制深度,使機車鎖能產生更良好的閉鎖卡制效果?,F以較佳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說明如下(一)、圖式部份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立體分解圖;圖2是本技術組合正視剖面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操作實施例的組合正視剖面示意圖;圖4是習用機車鎖的立體外觀圖。(二)、圖號部份(10)鎖頭(12)鎖桿 (14)鎖心(16)撥塊(20)卡梢 (22)凹槽(24)抵制塊 (26)旋轉空間 (27)彈簧容孔(28)彈簧套柱(30)彈簧 (50)機車鎖(52)鎖頭(54)鎖桿 (56)鎖心請同時參看圖1圖2,是本技術的立體分解示意圖及組合正視剖面圖,由圖中可看到,在機車鎖之鎖頭10內設置有兩個呈直線排列并且一端借由彈簧30相互抵頂的卡梢20,于兩卡梢20非相互抵頂之一端分別卡入一鎖桿12的兩端,從而對鎖桿12產生卡鎖限止的作用,另外在兩卡梢20相互抵頂之一端各呈階梯狀,使兩卡梢20的端部略有相互重疊的現象,又于兩卡梢20靠近相互抵頂的一端各凹設有一凹槽22,其中兩卡梢20的凹槽22位于兩卡梢20相互重疊處,使兩卡梢20的凹槽22得以相對并供鎖心14的撥塊16卡入其中,又于凹槽22的一側形成有一呈階梯狀旋轉空間26的抵制塊24,且該抵制塊24的前緣呈圓弧狀。這樣,當使用者將鑰匙插入鎖心14來轉動鎖心14時,請參看圖2圖3,可利用抵制塊24所形成的階梯狀旋轉空間26提供鎖心14的撥塊16足夠的轉動空間,且為使撥塊16的轉動不受到該抵制塊24的阻礙,將該抵制塊24的前緣設計成圓弧狀,以使撥塊16可以順暢地從正位位置轉動至預定位置,這樣,不但可適當縮減凹槽22的寬度,防止以敲擊鎖頭10的方式來使卡梢20脫離與鎖桿12之間的卡制關系,從而達到防盜的目的,另外亦可借由旋轉空間26的形成,讓鎖心14的撥塊16得以順利轉動不會發生與卡梢20相互卡制的現象,進而順利帶動兩卡梢20相對靠近移動以致脫離與鎖桿12間的卡制關系,來打開機車鎖;當使用者放開鑰匙時,可利用兩卡梢20抵頂端處所設置的彈簧30提供兩卡梢20一份回復彈力,推動兩卡梢20回復至原位,至原始的備位狀態,供下次使用,這樣的設計,不但可達到防敲、防撥的效能,且使得鎖心可正位地塞入于鎖孔中,而無需偏位塞入,其開閉鎖的操作方式,也與一般機車鎖無異,而不違反使用者長久以來的既有習慣,進而使使用者能方便、順暢地操作鎖具而無任何窒礙。又為讓彈簧30得以穩定固定于兩卡梢20之間,于卡梢20端頭處除可凹設有一彈簧容孔27外,如圖1圖2所示,于卡梢20上相對于另一卡梢20的彈簧容孔27位置上另凸設有一彈簧套柱28,可利用該彈簧套柱28套設彈簧30的一端,而對彈簧3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機車鎖防盜結構,其主要是于機車鎖鎖頭內設置有兩個借由彈簧相互抵頂的卡梢,卡梢非相互抵頂之一端則分別卡抵入鎖桿內,于兩卡梢靠近相互抵頂的一端各凹設有一可供鎖心撥塊卡入其中之凹槽,于卡梢的一端則凹設有一可供彈簧伸入其中的彈簧容孔,其特征在于:在兩卡梢凹槽靠近與鎖桿相互卡制之一側各凹設形成有一具有階梯狀旋轉空間之抵制塊,且該抵制塊的前緣系呈圓弧狀。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周振烈,
申請(專利權)人:周振烈,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71[中國|臺灣]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