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被監護面觸凸傳感裝置,所述被監護面觸凸傳感裝置主要由核心傳感器、變送器、保護殼體、牽引鋼纜組成,所述核心傳感器、變送器固定設置于保護殼體內,并且用信號線連接,所述牽引鋼纜一端連接所述核心傳感器,另一端在使用時安裝連接于固定支點能以力的測量反應鐵路沿線噴砼坡面凸出、拱起、塌陷的觸凸傳感器。本被監護面觸凸傳感裝置通過牽引鋼纜受力程度,反應墻體結構形變,能夠及時捕捉墻體形變開始時這種“最初”的異常,準確掌控墻體狀態的變化。(*該技術在202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監控傳感裝置,特別涉及一種被監護面觸凸傳感裝置。
技術介紹
目前在地質不穩定地段的災害險情防控的技術手段中,主要通過修建攔石墻、護墻、鋼軌柵欄、巡邏和雨季值守等措施減由于地質險情的危害。而護墻、擋墻、噴砼護坡的拱起、垮塌,還處于路基設備加固、防護整治層面,針對護墻、擋墻、噴砼護坡等地質危險地段的被監護面因內部積水、滲透侵蝕等原因引起結構形變過程的監控技術尚屬空白。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提出一種新的護墻觸凸傳感裝置,該傳感裝置布設于被防護面護墻、擋墻、噴砼護坡易發生凸出、垮塌的點段,當護墻、擋墻、噴砼護坡凸出、垮塌時,以力的測量反映其程度。本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觸凸傳感裝置,所述觸凸傳感裝置主要由核心傳感器、變送器、保護殼體、牽引鋼纜組成,所述核心傳感器、變送器固定設置于保護殼體內,并且用信號線連接,所述牽引鋼纜一端連接所述核心傳感器,另一端在使用時安裝連接于固定支點。進一步的,通過牽引鋼纜延伸保障其有效監控范圍,當被監測墻體拱起、垮塌時,牽引鋼纜通過拉伸或縮短發生力的變化,使觸凸傳感裝置以力的測量反應護墻、擋墻、噴砼護坡等結構形變的狀態。牽引鋼纜所受的力轉化為可被監測的電信號并被采集,當護墻、擋墻、噴砼護坡形變引起牽引鋼纜所受的力達到報警閾值時,系統觸發報警。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捕捉被監控墻體的形變及垮塌的形變損毀過程,通過對墻體形變過程的監控,準確記錄墻體長時間段內的持續微小形變,通過形變量累加,提前預測隱患點的損毀程度,有利于工務部門及時準確的掌握護墻及噴砼面等被監護面的工況。【附圖說明】圖1被監護面觸凸傳感裝置結構示意圖;圖2被監護面觸凸傳感裝置安裝于墻體的示意圖;圖3被監護面觸凸傳感裝置安裝于護坡的示意圖。附圖標記:I被監護面觸凸傳感裝置11核心傳感器12變送器13信號線14鎖扣15牽引鋼纜16防水膠條17保護殼體2固定支架21固定孔3固定鋼纜4固定支點5固定錨栓。【具體實施方式】附圖1是被監護面觸凸傳感裝置結構示意圖,圖2被監護面觸凸傳感裝置安裝示意圖,結合圖1、圖2、圖3對于本技術的被監護面觸凸傳感裝置進行說明。附圖1所示被監護面觸凸傳感裝置I保護殼體17連接在固定支架2上,固定支架通過固定孔21和固定鋼纜3安裝固定于墻體上。附圖1所示的被監護面觸凸傳感裝置的內部結構,其核心傳感器11 一端固定于保護殼體17和固定支架2上,并連接固定鋼纜3,核心傳感器11的另一端連接牽引鋼纜15,核心傳感器11通過連接線與變送器12相連接,所述變送器12與信號線13相連接,變送器12和核心傳感器11將牽引鋼纜15所受的力轉換成電信號并通過信號線13傳送給監控單元部分中的信號采集模塊。如附圖2、圖3所示的觸凸傳感裝置的安裝狀態的實施例中,牽引鋼纜15 —端連接在核心傳感器11上,另一端依次穿過作為固定支點4的固定環,在最后一個固定支點4上通過固定錨栓5固定。在所述觸凸傳感裝置中,所述牽引鋼纜15可設置為一根或多根,安裝使用時可依據監控區域大小靈活布設牽引鋼纜,增加其有效監控范圍,所述固定支點4根據監控區域大小實際情況合理布設,所述每根牽引鋼纜15的固定支點4設置成直線排列。根據被監控面的不同布設牽引鋼纜,兩根牽引鋼纜15間構成小的夾角,牽引鋼纜15間的角度越大,監控面積越大。一般相鄰2根鋼纜間的夾角取值范圍在3-10°,鋼纜數大于2根時,第一根與最后一根的總夾角不大于45°。在安裝使用所述觸凸傳感裝置時,根據被監控面的具體情況布設所述牽引鋼纜15的數量和長度,通常所述牽引鋼纜15的長度范圍在5m-12m,所述固定支點4的間距為lm-2.5m,在確定被監控面后,選取適當長度的牽引鋼纜15將其通過固定支點4固定于監控面上,即,所述觸凸傳感裝置中,所述牽引鋼纜15安裝固定于監控面上,在所述監控面還設置有多個固定環作為固定支點4,牽引鋼纜15的一端連接核心傳感器11,另一端依次穿過固定支點4在最后一個固定支點4上通過固定錨栓5予以固定,并且給牽引鋼纜15初始張力。如圖2、圖3中所示的實施例中,即如圖2、圖3中所示的是將牽引鋼纜15安裝固定于擋墻、護墻面上,例如所述牽引鋼纜的長度為10m,按間隔2米在護墻墻體上打安裝孔,可以選用固定環通過固定錨栓5將其固定,如可使用化學錨栓或膨脹螺栓將固定拉環固定在墻體上,在將各個拉環牢固固定于墻體后,牽引鋼纜15穿過各個拉環后一端被固定在墻體上,在發生險情時,墻體局部或整體的結構發生位置變化,固定拉環首先發生移動,并帶動牽引鋼纜15,此時核心傳感器11監測到拉力變化,并輸出模擬量信號。通過本技術的裝置監測安裝在被監控面,傳感器上的每根鋼繩在安裝時都預先賦予了一定值的拉力(例如15N),當發生地質狀況的變化而導致固定支點產生位移,使得牽引鋼纜15原有的初始張力發生改變,所述變送器12和所述核心傳感器11將所述牽引鋼纜15所受的力轉換成電信號并通過所述信號線13傳送給監控單元部分中的信號采集模塊(圖中未示出),具體而言,當墻體局部位移時,傳感器上反映為拉力加大,如果墻體整體損毀,則預先賦予的拉力消失,2種條件都可觸發報警。當信號采集模塊采集到在牽引鋼纜所受的力發生變化的電信號后,發出報警。本技術的觸凸傳感裝置的結構設計,使得該裝置用以監控護墻、擋墻、噴砼護坡因內部積水、滲透侵蝕等原因出現拱起、垮塌的狀況變得簡便、可靠,能夠及時發現險情,防患于未然,極大地降低災害帶來的不利影響。【主權項】1.一種被監護面觸凸傳感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被監護面觸凸傳感裝置主要由核心傳感器、變送器、保護殼體、牽引鋼纜組成,所述核心傳感器、變送器固定設置于保護殼體內,并且與信號線連接,所述牽引鋼纜一端連接所述核心傳感器,另一端在使用時安裝連接于固定支點。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被監護面觸凸傳感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傳感裝置的所述保護殼體連接設置有固定支架,使用時所述固定支架通過固定孔和固定鋼纜被安裝固定于被監護面上。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被監護面觸凸傳感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心傳感器一端固定于保護殼體和固定支架上并連接固定鋼纜,另一端連接牽引鋼纜,核心傳感器通過連接線與變送器相連接,所述變送器與信號線相連接,所述變送器和所述核心傳感器將所述牽引鋼纜所受的力轉換成電信號并通過所述信號線傳送給監控單元部分中的信號采集模塊。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被監護面觸凸傳感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觸凸傳感裝置中,所述牽引鋼纜安裝固定于監控面上,在所述監控面還設置有多個固定環作為固定支點,牽引鋼纜的一端連接核心傳感器,另一端依次穿過固定支點在最后一個固定支點上通過固定錨栓予以固定,并且給牽引鋼纜初始張力。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被監護面觸凸傳感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觸凸傳感裝置中,所述牽引鋼纜可設置為一根或多根,依據監控區域大小布設所述牽引鋼纜,所述固定支點根據監控區域大小布設,所述牽引鋼纜的固定支點設置成直線排列。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被監護面觸凸傳感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點采用固定環,固定環通過固定栓被固定在被監護面上,所述牽引鋼纜末端采用固定錨栓被固定于被監護面。7.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被監護面觸凸傳感裝置,其特征在于:在被監控面布設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被監護面觸凸傳感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被監護面觸凸傳感裝置主要由核心傳感器、變送器、保護殼體、牽引鋼纜組成,所述核心傳感器、變送器固定設置于保護殼體內,并且與信號線連接,所述牽引鋼纜一端連接所述核心傳感器,另一端在使用時安裝連接于固定支點。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寧,白楊,孔祥濤,潘卓有,胡殿軍,胡穎華,
申請(專利權)人:江西西菱軌道交通技術發展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江西;36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