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甘蔗脫毒原種苗免除草移栽法
本專利技術涉及生物
,特別是指一種甘蔗脫毒原種苗免除草移栽法。
技術介紹
甘蔗(SaccharumofficinarumL.)是最為重要的糖料作物和能源作物。是我國熱帶、亞熱帶地區第一大經濟作物,是這些地區(蔗區多數屬老、少、邊、窮地區)農民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地方財政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是世界主要產糖國之一,甘蔗則是中國制糖的主要原料,甘蔗食糖在我國食糖的總量占到大約94%左右。糖是人類所必需的食用品之一,也是糖果、食品及飲料等食品工業的重要原料之一。因此,發展甘蔗生產,對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促進農業及相關產業的發展,乃至對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我國甘蔗主要分布在北緯24°以南的熱帶及亞熱帶地區,以廣西、云南、廣東和海南等省區為主要產區。“十二五”規劃指出,糖料蔗的栽培面積要穩定在2900萬畝,總產量達1.4億噸以上,以保障國內食糖消費基本自給。在甘蔗生產中,均多采用無性繁殖,經多年宿根栽培后,容易受到多種病原物的反復侵染,使種性退化,造成甘蔗含糖量和產量下降。其中以花葉病和宿根矮化病的影響最為嚴重,且普通物理化學方法難以根除,成為制約我國甘蔗單產及含糖量提高的主要因素。由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熱帶生物技術研究所提出的采用熱處理結合腋芽分生組織培養技術,從甘蔗莖段綜合脫毒、無突變快繁、病原快速檢測、田間擴繁與配套栽培技術等5個方面進行研究,試驗表明通過以上步驟獲得的甘蔗脫毒健康種苗不含病原菌,可使甘蔗單產提高20%以上,含糖量提高0.5個百分點以上,節約用種量60%。成功解決了我國甘蔗種性退化及良種繁 ...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甘蔗脫毒原種苗免除草移栽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1)露天苗床準備:將所選取的苗圃地進行備耕、起畦,將畦面耙平;(2)畦面的處理:將有機肥、無機肥和殺蟲劑混合均勻后,施入畦面土壤中;再在畦面覆蓋一層保濕材料;(3)苗床的制備:先在覆蓋有保濕材料的畦面上安裝噴水設施,后在畦面鋪設地膜;地膜四周用土壓實;在移栽前1?2天,打開噴水設施將苗床淋透水;(4)原種苗移栽的過程:將單株已生根的袋裝或瓶裝的甘蔗脫毒原種苗經過煉苗、清洗殺菌處理后,按單株分別移栽入苗床的保濕材料中;移栽后及時淋透定根水;(5)短期保溫保濕:移栽后,在苗床上方覆蓋遮陽網進行遮陽、保濕;溫度低于15℃時,再加蓋1層塑料薄膜進行保溫;(6)水肥藥管理過程:包括水分管理、營養管理和害蟲管理;水分管理:通過所述噴水設施為甘蔗脫毒原種苗淋水;營養管理:移栽后一周即開始淋施水肥;害蟲管理:在撤掉外層塑料膜和遮陽網后,噴施殺蟲劑防治病蟲害;(7)出圃的過程:甘蔗脫毒原種苗生長40?75天,原種苗長至20?30厘米高,原種苗開始出現分蘗,即可出圃。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甘蔗脫毒原種苗免除草移栽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1)露天苗床準備:將所選取的苗圃地進行備耕、起畦,將畦面耙平;(2)畦面的處理:將有機肥、無機肥和殺蟲劑混合均勻后,施入畦面土壤中;再在畦面覆蓋一層保濕材料;所述有機肥是指人或畜禽糞便,或者由上述糞便制成的餅肥,使用前將所選取的糞便進行堆漚、發酵,使用時,按每10平方米畦面施用堆漚腐熟的有機肥15-20千克;所述無機肥是指尿素、氯化鉀和過磷酸鈣,施用量為每10平方米畦面施用含量為尿素0.2-0.4千克、氯化鉀0.2-0.4千克、過磷酸鈣0.1-0.2千克;所述殺蟲劑選用殺除地下害蟲與地上害蟲兩種農藥一起施用,所述保濕材料指椰糠、蔗渣或木糠,所述的木糠即鋸木后的細渣;上述保濕材料需堆漚至充分發酵后使用;保濕材料在畦面覆蓋厚度為3-5厘米;所述的殺除地下害蟲的農藥選取5%辛硫磷顆粒劑或8%毒辛顆粒劑,殺除地上害蟲的農藥選取3.6%殺蟲雙顆粒劑;施用量按每10平方米畦面撒施上述農藥各0.1-0.15千克;有機肥、無機肥和殺蟲劑混勻后,與畦面8-12厘米深土壤拌勻施用;(3)苗床的制備:先在覆蓋有保濕材料的畦面上安裝噴水設施,后在畦面鋪設地膜;地膜四周用土壓實;在移栽前1-2天,打開噴水設施將苗床淋透水;所述的噴水設施為2-3條噴帶或滴管;(4)原種苗移栽的過程:將單株已生根的袋裝或瓶裝的甘蔗脫毒原種苗經過煉苗、清洗殺菌處理后,按單株分別移栽入苗床的保濕材料中;移栽后及時淋透定根水;其中,甘蔗脫毒原種苗的煉苗操作為:將單株生根的甘蔗脫毒原種苗從培養室取出,放置在移苗地附近陰涼通風處煉苗2-3天,避免淋雨及太陽光照射,然后剪開培養袋的袋口或打開培養瓶的瓶蓋,再放置煉苗2-3天;所述甘蔗脫毒原種苗清洗殺菌操作為:將經過煉苗后的甘蔗脫毒原種苗取出,減去幼苗2-3厘米的葉片,放在容器內,用流動的清水將培養基清洗干凈,然后用50%多菌靈、75%百菌清或65%代森鋅殺菌劑800倍液浸泡根系3-5分鐘,取出在陰涼處晾干水分;所述甘蔗脫毒原種苗移栽操作為:移栽時將地膜戳孔,將已...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武媛麗,楊本鵬,蔡文偉,楊學,張樹珍,曾軍,伍蘇然,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熱帶生物技術研究所,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海南;66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