筒狀的端子用間隔物(50)裝載在與充電端子(20A)連接的電線(W)的外周。端子用間隔物(50)具有沿著端子用間隔物(50)的軸向SD遍及端子用間隔物(50)的全長地設置的狹縫部(51)。狹縫部(51)具有:電線(W)能插入的電線插入用狹縫部(52);及與電線插入用狹縫部(52)連續且開口寬度比電線插入用狹縫部(52)的開口寬度狹窄的狹窄狹縫部(53)。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端子用間隔物
本專利技術涉及裝載在與端子連接的電線的外周的端子用間隔物。
技術介紹
以往,為了對搭載在電動汽車(EV)、混合電動汽車(HEV)等車輛上的電池充電,使用充電連接器、充電插口裝置(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在各個這些充電連接器、充電插口裝置中,在將端子定位并固定在殼體上的情況下,有的情況下使用端子用間隔物。參照圖1說明端子用間隔物的一個例子。如圖1所示,端子用間隔物100被形成為圓筒狀。在端子用間隔物100上,遍及全長地設置有沿著筒狀的軸向的狹縫部110(間隙)。狹縫部110遍及全長形成為均一的開口寬度。在端子的電線連接部連接了電線(未圖示)的末端后,從狹縫部110將電線的末端插入到端子用間隔物100的內部,從而將端子用間隔物100以覆蓋端子的電線連接部的一部分的狀態裝載在電線的末端。根據端子用間隔物100,由于能夠在進行了向端子的電線連接作業之后進行端子用間隔物的100的裝載作業,因此作業性良好。現有技術文獻專利文獻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1-244590號公報(圖2~圖4)
技術實現思路
專利技術欲解決的問題然而,在端子用間隔物100中,由于即使在不使端子用間隔物100彈性變形的狀態下,狹縫部110也開口,因此端子用間隔物100有可能容易經由狹縫部110從電線的末端和端子的電線連接部脫落。此處,為了使端子用間隔物100不容易從電線的末端和端子的電線連接部脫落,而減小狹縫部110的開口寬度、或者做成為幾乎不開口那樣的狹縫形狀時,向電線的末端的裝載作業性會變差。本專利技術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端子用間隔物,該端子用間隔物向端子的裝載作業性良好,且在裝載至端子后不容易從端子脫落。用于解決問題的方案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第1形態,提供一種端子用間隔物,該端子用間隔物是筒狀,裝載在與端子連接的電線的外周,所述端子用間隔物的特征在于,包括狹縫部,所述狹縫部沿著所述端子用間隔物的軸向遍及所述端子用間隔物的全長地設置,所述狹縫部具有:電線插入用狹縫部,所述電線能插入到所述電線插入用狹縫部中;及狹窄狹縫部,所述狹窄狹縫部與所述電線插入用狹縫部連續,開口寬度比所述電線插入用狹縫部的開口寬度狹窄。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第2形態,所述電線插入用狹縫部在所述端子用間隔物的軸向的一個端面上開口。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第3形態,所述電線插入用狹縫部具有錐面,所述錐面是與所述狹窄狹縫部連續的部位緩緩將開口寬度變窄的錐面。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第4形態,在所述端子用間隔物的軸向的端面上設置有向內周方向突出的支承壁部。專利技術的效果根據本專利技術,從開口寬度比狹窄狹縫部的開口寬度寬的電線插入用狹縫部插入電線,在插入的電線部位一邊壓開狹窄狹縫部一邊使電線進入端子用間隔物內,從而能夠在電線上裝載端子用間隔物。因此,作業者不會使不適度的外力作用在端子用間隔物上,就能夠將端子用間隔物裝載在端子上。另外,由于裝載在電線上的端子用間隔物的狹縫部具有狹窄狹縫部,因此,與遍及端子用間隔物的全長地形成電線插入用狹縫部的以往的端子用間隔物相比,不容易從電線脫落。由于以上原因,端子用間隔物向端子的裝載作業性良好,且在裝載到端子上后,不容易從端子脫落。附圖說明圖1是示出
技術介紹
所涉及的端子用間隔物的立體圖。圖2是示出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充電連接器的立體圖。圖3是示出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充電連接器的分解立體圖(外殼體的單側分解圖)。圖4是示出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充電連接器的分解立體圖(外殼體的兩側分解圖)。圖5是示出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充電連接器1的內部的剖視圖(圖3的A向視圖)。圖6是示出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充電端子20A的剖視圖(圖3的B-B剖視圖)。圖7A是示出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端子用間隔物的立體圖。圖7B是示出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端子用間隔物的立體圖。圖8是將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端子用間隔物裝載在電線上時的說明圖。圖9是示出本實施方式的變形例所涉及的端子用間隔物的立體圖。附圖標記的說明1…充電連接器10…連接器外殼20…連接器主體20A…充電端子20B…連接器殼體30…鎖定機構50…端子用間隔物50A、50B…端面51…狹縫部52…電線插入用狹縫部52A、52B、52C…錐面53、54…狹窄狹縫部55…支承壁部60…防水橡膠70…橡膠支承板W…電線SD…軸向具體實施方式參照附圖說明使用了本專利技術所涉及的端子用間隔物的充電連接器的實施方式。此外,在以下的附圖的記載中,在相同或者類似的部分標注相同或者類似的附圖標記。但是,應該留意附圖是示意性的,各尺寸的比率等與實際不同。所以,具體的尺寸等應該參考以下的說明來判斷。另外,在附圖相互之間包含相互的尺寸的關系、比率不同的部分。(充電連接器的構成)首先,參照附圖說明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充電連接器1的構成。圖2是示出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充電連接器1的立體圖。圖3和圖4是示出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充電連接器1的分解立體圖。圖5是示出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充電連接器1的內部的剖視圖(圖3的A向視圖)。如圖2~圖5所示,充電連接器1被構成為能與設置有對方側端子的對方側連接器(充電插口裝置)嵌合。充電連接器1包括:連接器外殼10,其是通過將一對殼體分割體10A、10B互相組裝而形成的連接器外殼10;連接器主體20,其被容納在連接器外殼10中,將連接有電線W的多個充電端子20A容納在連接器殼體20B內;及鎖定機構30,其能阻止對方側連接器(未圖示)與連接器主體20在嵌合時相互脫離。連接器外殼10如圖4和圖5所示,具有:殼體容納部11,其容納連接器殼體20B;電線容納部12,其容納與充電端子20A連接的電線W;及鎖定件容納部13,其在殼體容納部11和電線容納部12的上方容納鎖定機構30的。在殼體容納部11,如圖4和圖5所示,在前端的開口遍及全周地設置有兩條軸向限制肋14A、14B。在1個軸向限制肋14A上形成有與連接器殼體20B的后述旋轉方向限制突起27卡合的旋轉方向限制孔15。在殼體容納部11與電線容納部12之間設置有側視曲柄狀的端子支承壁16。在端子支承壁16上形成有與連接器殼體20B內的充電端子20A連接的電線W能插通的電線插通孔16A。電線容納部12的一部分是作業者把持的手柄。在電線容納部12與鎖定件容納部13之間設置有保持微型開關M(參照圖5)的開關保持臺18。與連接器主體20的充電端子20A連接的電線W從開關保持臺18的下側通過電線容納部12被拉出到外部。連接器主體20如上所述包括:多個充電端子20A,其與對方側連接器的對方側端子(未圖示)連接;及圓筒狀的連接器殼體20B,其容納多個充電端子20A。充電端子20A被構成為能與對方側連接器的對方側端子(未圖示)連接。此外,關于充電端子20A的構成進行后述。連接器殼體20B如圖3~圖5所示,具有:外部罩24,其設置在連接器外殼10的外部并與對方側連接器(未圖示)嵌合;兩條嵌合肋25A、25B,其設置在外部罩24的后端并與軸向限制肋14A、14B嵌合;及圓筒狀的多個端子容納殼體部26,其從外部罩24內設置到連接器外殼10的內部容納殼體部。在兩條嵌合肋25A、25B之間設置有旋轉方向限制突起27,該旋轉方向限制突起27插入到設置在殼體容納部11的旋轉方向限制孔15中并卡合。多個端子容納殼體部26在內部分別容納多個充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端子用間隔物,該端子用間隔物是筒狀,裝載在與端子連接的電線的外周,所述端子用間隔物的特征在于,包括狹縫部,所述狹縫部沿著所述端子用間隔物的軸向遍及所述端子用間隔物的全長地設置,所述狹縫部具有:電線插入用狹縫部,所述電線能插入到所述電線插入用狹縫部中;及狹窄狹縫部,所述狹窄狹縫部與所述電線插入用狹縫部連續,開口寬度比所述電線插入用狹縫部的開口寬度狹窄。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2012.10.05 JP 2012-2229341.一種端子用間隔物,該端子用間隔物是筒狀,裝載在與端子連接的電線的外周,所述端子用間隔物的特征在于,包括狹縫部,所述狹縫部沿著所述端子用間隔物的軸向遍及所述端子用間隔物的全長地設置,所述狹縫部具有:電線插入用狹縫部,所述電線能插入到所述電線插入用狹縫部中;及狹窄狹縫部,所述狹窄狹縫部與...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杉山大介,塚本節,渡邊潤一,
申請(專利權)人:矢崎總業株式會社,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日本;JP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