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電纜防水接線盒,包括上殼體、下殼體、第一密封件及第二密封件,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鎖扣條,所述上殼體的一側設置有若干個穿孔,所述上殼體的另一側設置有第一鎖扣,所述下殼體的一側設置有若干個彎鉤,該各彎鉤與各穿孔相對應連接,并形成鉸接,所述下殼體的另一側設置有第二鎖扣,所述鎖扣條上設置有兩排倒鉤,該兩排倒鉤構成滑槽,該滑槽分別與第一鎖扣及第二鎖扣滑動連接;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在于:上殼體上的第一鎖扣與下殼體上的第二鎖扣通過鎖扣條上的兩排倒鉤進行滑動連接,構成一字形鎖緊,實現了對上殼體及下殼體的線連接,提高了連接面積,保證了上殼體與下殼體連接更加牢固可靠,提高了密封效果。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電氣領域,特別是指一種電纜防水接線盒。
技術介紹
電纜防水接線盒主要應用于電線電纜、通訊電纜及信號電纜連接處的保護,本產品屬于固化防護,不會有任何水和空氣與電纜連接點產生接觸。現有的防水接線盒包括上殼體、下殼體、第一密封件及第二密封件,在上殼體與下殼體采用單扣式連接,此結構為單點式結構連接,只有在單扣連接處比較穩固,其他部位不穩定,使密封性能較差,無法滿足惡劣環境下使用的要求。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上殼體與下殼體連接牢固、密封效果好及使用壽命長的電纜防水接線盒。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一種電纜防水接線盒,包括上殼體、下殼體、第一密封件及第二密封件,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鎖扣條,所述上殼體的一側設置有若干個穿孔,所述上殼體的另一側設置有第一鎖扣,所述下殼體的一側設置有若干個彎鉤,該各彎鉤與各穿孔相對應連接,并形成鉸接,所述下殼體的另一側設置有第二鎖扣,所述上殼體包括第一前部、第一中部及第一后部,所述第一前部設置有第一弧形凹槽,所述第一中部設置有第二弧形凹槽,所述第一后部設置有第三弧形凹槽,所述下殼體包括第二前部、第二中部及第三后部,所述第二前部設置有第四弧形凹槽,所述第二中部設置有第五弧形凹槽,所述第三后部設置有第六弧形凹槽,所述第一弧形凹槽與第四弧形凹槽對應設置構成第一容置腔,該第一密封件位于第一容置腔內,所述第二弧形凹槽與第五弧形凹槽對應設置構成接線腔,所述第三弧形凹槽與第六弧形凹槽對應設置構成第二容置腔,該第二密封件位于第二容置腔內,所述鎖扣條上設置有兩排倒鉤,該兩排倒鉤構成滑槽,該滑槽分別與第一鎖扣及第二鎖扣滑動連接。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上殼體上的第一鎖扣與下殼體上的第二鎖扣通過鎖扣條上的兩排倒鉤進行滑動連接,構成一字形鎖緊,實現了對上殼體及下殼體的線連接,提高了連接面積,保證了連接穩定性,且第一密封件及第二密封件受到擠壓后自身會有個向外的彈力,該彈力帶動上殼體上的第一鎖扣及下殼體上第二鎖扣向外張開,此時鎖扣條上的兩排倒鉤又向內施加固定力,保證了上殼體與下殼體連接更加牢固可靠,提高了密封效果。本技術進一步設置為:所述上殼體上設置有第一密封條,該第一密封條與穿孔同側設置,且第一密封條的長度長于第二弧形凹槽的長度,所述下殼體上設置有第二密封條,該第二密封條與彎鉤同側設置,且第二密封條的長度長于第五弧形凹槽的長度,且第一密封條與第二密封條對應設置。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再保證了上殼體與下殼體連接更加牢固可靠,提高了密封效果的情況下,同時在上殼體上設置的第一密封條及下殼體上設置的第二密封條,進一步的對接線腔實現四周的密封,大大的提高了密封效果。本技術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彎鉤呈U形狀,該彎鉤包括第一側壁、底部及第二側壁,該第二側壁與下殼體連接,該第一側壁的端面上設置有向底部傾斜的斜面,且第一側壁的端面高于第二側壁與下殼體的連接處。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當彎鉤穿入穿孔時,第一側壁的端面上設置的向底部傾斜的斜面,起到了導向作用,方便穿入,同時第一側壁的端面高于第二側壁與下殼體的連接處,連接更加可靠牢固,使上殼體與下殼體之間在運動過程中不易脫落。本技術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第一密封件與第二密封件的端面上分別設置有接線口,該接線口處可拆卸連接有密封塞。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當電纜防水連接盒沒有使用時,避免了灰塵及其它物質進入電纜防水連接盒內,從而保證了電纜防水接線盒內部清潔。本技術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鎖扣條上設置有與接線腔相通的注入口。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可方便把樹脂灌入接線腔內,此結構設計簡單,非常合理?!靖綀D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為本技術【具體實施方式】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具體實施方式】結構剖視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具體實施方式】中上殼體與下殼體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具體實施方式】中彎鉤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炯夹g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如圖1一圖4所示,本技術公開了一種電纜防水接線盒,包括上殼體1、下殼體2、第一密封件5及第二密封件6,在本技術具體實施中,還包括鎖扣條3,所述上殼體I的一側設置有若干個穿孔,所述上殼體I的另一側設置有第一鎖扣10,所述下殼體2的一側設置有若干個彎鉤4,該各彎鉤4與各穿孔相對應連接,并形成鉸接,所述下殼體2的另一側設置有第二鎖扣11,所述上殼體I包括第一前部101、第一中部102及第一后部103,所述第一前部101設置有第一弧形凹槽1011,所述第一中部102設置有第二弧形凹槽1021,所述第一后部103設置有第三弧形凹槽1031,所述下殼體2包括第二前部201、第二中部202及第三后部203,所述第二前部201設置有第四弧形凹槽2011,所述第二中部202設置有第五弧形凹槽2021,所述第三后部203當前第1頁1 2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電纜防水接線盒,包括上殼體、下殼體、第一密封件及第二密封件,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鎖扣條,所述上殼體的一側設置有若干個穿孔,所述上殼體的另一側設置有第一鎖扣,所述下殼體的一側設置有若干個彎鉤,該各彎鉤與各穿孔相對應連接,并形成鉸接,所述下殼體的另一側設置有第二鎖扣,所述上殼體包括第一前部、第一中部及第一后部,所述第一前部設置有第一弧形凹槽,所述第一中部設置有第二弧形凹槽,所述第一后部設置有第三弧形凹槽,所述下殼體包括第二前部、第二中部及第三后部,所述第二前部設置有第四弧形凹槽,所述第二中部設置有第五弧形凹槽,所述第三后部設置有第六弧形凹槽,所述第一弧形凹槽與第四弧形凹槽對應設置構成第一容置腔,該第一密封件位于第一容置腔內,所述第二弧形凹槽與第五弧形凹槽對應設置構成接線腔,所述第三弧形凹槽與第六弧形凹槽對應設置構成第二容置腔,該第二密封件位于第二容置腔內,所述鎖扣條上設置有兩排倒鉤,該兩排倒鉤構成滑槽,該滑槽分別與第一鎖扣及第二鎖扣滑動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朱列保,
申請(專利權)人:樂清市滬康電氣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