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干式雙螺桿真空泵冷卻裝置,主要解決現有技術中干式雙螺桿真空泵運行安全系數較低的問題。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采用一種干式雙螺桿真空泵冷卻裝置,包括冷卻液罐(4)、真空泵(18)、換熱器(21),其中冷卻液罐(4)的冷卻液出口管線經冷卻液泵(8)后分為至少兩路,一路與真空泵(18)上的夾套冷卻液注入口N1相連,另一路與真空泵(18)上的軸心冷卻液注入口N4相連,真空泵(18)上的夾套冷卻液出口N3和軸心冷卻液出口N6通過管線與換熱器(20)的管程入口相連,管程出口與冷卻液罐(4)相連的技術方案較好地解決了上述問題,可用于干式雙螺桿真空泵冷卻中。(*該技術在202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干式雙螺桿真空泵冷卻裝置。
技術介紹
干式雙螺桿真空泵是不需要液體密封的一種變容積泵,具有環境友好、真空度高,相對于水環機組功率較小等特點,因此被廣泛用于石油石化行業、半導體行業以及食品行業等需要清潔真空環境的工藝場合。但是干式真空泵在抽真空時會散發大量的熱,有很大一部分熱量會傳導到泵體上,因此需要在工作的過程中對真空泵進行冷卻,以保護真空泵及操作人員的人身安全。CN 201407147Y公開了一種真空泵的冷卻裝置,僅針對真空泵殼體冷卻提出的技術方案,沒有涉及到軸心冷卻的技術方案。CN 102220980A公開了一種干式真空泵設備及冷卻干式真空泵設備的方法,可用于連續冷卻真空泵、電機等,不與真空泵直接接觸,不適合大功率的真空機組冷卻。CN101660532A公開了一種多級干式真空泵的水冷系統,針對電機進行冷卻,未對泵體內部直接冷卻。目前已申請的專利中尚無一種對干式雙螺桿真空泵同時進行夾套冷卻和軸心冷卻的裝置。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現有技術中干式雙螺桿真空泵運行安全系數較低的問題,提供一種新的干式雙螺桿真空泵冷卻裝置。該裝置具有保證干式雙螺桿真空泵運行安全系數較高的優點。為解決上述問題,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干式雙螺桿真空泵冷卻裝置,包括冷卻液罐(4)、真空泵(18)、換熱器(21),其特征在于冷卻液罐(4)的冷卻液出口管線經冷卻液泵(8)后分為至少兩路,一路與真空泵(18)上的夾套冷卻液注入口 NI相連,另一路與真空泵(18)上的軸心冷卻液注入口 N4相連,真空泵(18)上的夾套冷卻液出口 N3和軸心冷卻液出口 N6通過管線與換熱器(20)的管程入口相連,管程出口與冷卻液罐(4)相連。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真空泵(18)與電機(19)相連。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換熱器(20)上設有風扇(23),風扇(23)與驅動電機(22)相連。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冷卻液罐(4)上設有液位計(2)、儲罐示鏡(6)、溫度計(3),頂部設有冷卻液加注口(I),底部設有導淋管(5)。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冷卻液罐(4)的冷卻液出口管線上設有壓力表(9)、流量計(11)和單向閥(10),與真空泵(18)上的夾套冷卻液注入口NI相連的管線上設有管道示鏡(13)、電磁閥(14),與真空泵(18)上的軸心冷卻液注入口 N4相連的管線上設有管道示鏡(16)、電磁閥(17) ο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真空泵(18)上的夾套冷卻液出口 N3和軸心冷卻液出口 N6與換熱器(20)的管程入口之間的管線上設有溫度計(20)。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換熱器(20)為翅片式換熱器。本專利提供一種干式雙螺桿真空泵冷卻裝置,可以同時對真空泵進行夾套冷卻和軸心冷卻,解決了真空泵運行時的溫升問題,具有干式雙螺桿真空泵運行安全系數較高的優點,取得了較好的技術效果。【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所述裝置的流程示意圖。圖1中,1-冷卻液加注口 ;2_液位計;3_溫度計;4_冷卻液罐;5_導淋管;6_儲罐示鏡;7_電動閥門;8_冷卻液泵;9_壓力表;10_單向閥;11_流量計;12_球閥;13_管道示鏡;14_電磁閥;15_球閥;16-管道示鏡;17_電磁閥;18-真空泵;19_電機;20_溫度計;21-換熱器;22_驅動電機;23_風扇。下面通過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的闡述,但不僅限于本實施例。【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1】在如圖1所示的裝置上,包括冷卻液罐4、真空泵18、換熱器21,其特征在于冷卻液罐4的冷卻液出口管線經冷卻液泵8后分為至少兩路,一路與真空泵18上的夾套冷卻液注入口 NI相連,另一路與真空泵18上的軸心冷卻液注入口 N4相連,真空泵18上的夾套冷卻液出口 N3和軸心冷卻液出口 N6通過管線與換熱器20的管程入口相連,管程出口與冷卻液罐4相連,所述換熱器20。當真空泵運行時,冷卻裝置同時啟動,系統內的電動閥門、電磁閥、冷卻液泵8以及風扇23同時啟動。冷卻液經電動閥門7、冷卻液泵8,單向閥10進入真空泵18的冷卻管道,通過遠傳溫度計20的溫度值,判斷真空泵排氣溫度是否達到設定值。(I)若溫度未達到設定值,則只開啟夾套冷卻的電磁閥14,冷卻液經真空機組的夾套,從前端蓋的冷卻液注入口 NI注入,通過泵體,經泵體上的冷卻液排出口 N3排出,帶走機組產生的熱量,進入換熱器20,冷卻液走換熱器的管程,升溫后的冷卻液熱量由風扇23帶走,風扇23由電機22驅動,降溫后的冷卻液回到冷卻液罐,繼續參與冷卻循環。(2)若溫度達到設定值,則同時開啟夾套冷卻的電磁閥14和軸心冷卻的電磁閥17,冷卻液同時從夾套冷卻的注入口 NI和軸心冷卻的注入口 N4注入,經泵體及螺桿后,分別從夾套冷卻的排出口 N3和軸心冷卻的排出口 N6排出,之后匯成一路,回到換熱器20進行換熱。當冷卻液有損耗時,可以通過冷卻液罐4上的冷卻液加注口 I加注冷卻液。罐上的液位計2能夠實時的反應出罐內冷卻液的量,當液位計有故障時,還可以通過儲罐示鏡6觀察罐內液體的情況。罐上的溫度計3能夠時刻監測罐內液體的溫度。若冷卻液罐4內液體受污染或者裝置檢維修時,可以通過冷卻液罐上的導淋口 5放凈。管道上的壓力表9測量冷卻液泵8的出口壓力,能夠判斷泵的運行是否正常,是否出現氣蝕或者堵塞。管道上的單向閥10能夠保證冷卻液不倒流。管道上的流量計11能夠實時測量冷卻液的循環流量。通過管道示鏡13和管道示鏡16可以觀察冷卻液的流動情況,判斷管道是否堵塞。當真空泵18需要檢修時,手動關閉球閥12和球閥15,放凈管道及機組內的冷卻液,將真空泵從系統內脫出,進行維修。【主權項】1.一種干式雙螺桿真空泵冷卻裝置,包括冷卻液罐(4)、真空泵(18)、換熱器(21),其特征在于冷卻液罐(4)的冷卻液出口管線經冷卻液泵(8)后分為至少兩路,一路與真空泵(18)上的夾套冷卻液注入口 NI相連,另一路與真空泵(18)上的軸心冷卻液注入口 N4相連,真空泵(18)上的夾套冷卻液出口 N3和軸心冷卻液出口 N6通過管線與換熱器(20)的管程入口相連,管程出口與冷卻液罐⑷相連。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干式雙螺桿真空泵冷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泵(18)與電機(19)相連。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干式雙螺桿真空泵冷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換熱器(20)上設有風扇(23),風扇(23)與驅動電機(22)相連。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干式雙螺桿真空泵冷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卻液罐(4)上設有液位計(2)、儲罐示鏡¢)、溫度計(3),頂部設有冷卻液加注口(I),底部設有導淋管(5)。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干式雙螺桿真空泵冷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卻液罐(4)的冷卻液出口管線上設有壓力表(9)、流量計(11)和單向閥(10),與真空泵(18)上的夾套冷卻液注入口 NI相連的管線上設有管道示鏡(13)、電磁閥(14),與真空泵(18)上的軸心冷卻液注入口 N4相連的管線上設有管道示鏡(16)、電磁閥(17)。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干式雙螺桿真空泵冷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泵(18)上的夾套冷卻液出口 N3和軸心冷卻液出口 N6與換熱器(20)的管程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干式雙螺桿真空泵冷卻裝置,包括冷卻液罐(4)、真空泵(18)、換熱器(21),其特征在于冷卻液罐(4)的冷卻液出口管線經冷卻液泵(8)后分為至少兩路,一路與真空泵(18)上的夾套冷卻液注入口N1相連,另一路與真空泵(18)上的軸心冷卻液注入口N4相連,真空泵(18)上的夾套冷卻液出口N3和軸心冷卻液出口N6通過管線與換熱器(20)的管程入口相連,管程出口與冷卻液罐(4)相連。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單曉雯,張健中,佟曉慧,李俊杰,周金廣,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島安全工程研究院,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北京;1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