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大豆纖維面料低溫前處理工藝。其處理過程為,將大豆纖維面料浸漬低溫練漂液,然后進行軋液和汽蒸。該低溫練漂液包括如下重量份數的各組分:茶皂素30-50份,過硼酸鈉20-40份,2,2-聯吡啶1-3份,辣根過氧化物酶0.1-0.5份,海藻酸鈉3-6份。該大豆纖維面料低溫前處理工藝可將大豆纖維的漂白溫度從95℃降低至60-80℃,節約能源,且不損傷大豆纖維面料。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大豆纖維面料低溫前處理工藝
本專利技術涉及紡織品低溫前處理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大豆纖維面料低溫前處理工藝。
技術介紹
大豆蛋白纖維是由大豆蛋白(5%-23%)與聚乙烯醇(77%-95%)共混后,采用濕法紡絲,半成品通過含醛交聯劑交聯,再經后處理形成的改性聚乙烯醇纖維,大豆纖維改善了聚乙烯醇纖維的部分性質,比如吸濕性和染色性。纖維的雜質主要為添加的上油劑、抗靜電劑和潤滑劑,精練的任務較輕,但是,因為加入的大豆蛋白纖維含有黃色素,纖維制品具有較深的米黃色,因此漂白任務較重。但是由于大豆蛋白纖維耐堿性差和耐熱性差,因此既要達到一定白度要求,又要滿足纖維的最低服用性能,開發低溫低堿練漂工藝顯得尤為重要。傳統紡織品加工過程中,其前處理過程一般采用煮練、漂白兩步法,在煮練過程中,主要使用燒堿和表面活性劑,利用燒堿將織物表面的含氮物質、果膠、油脂、蠟質等進行膨化,水解和皂化,利用表面活性劑將雜質進行乳化、分散和洗滌。在漂白過程中主要以過氧化氫為原料,在燒堿的作用下,將棉織物上的天然色素進行脫色,達到漂白的目的。但是這兩步反應均需要在高溫下進行,煮練溫度一般要達到95℃以上,漂白時需要的工藝甚至需要在100℃下進行,此過程耗用的蒸汽量約占整個染整過程的60%左右。傳統練漂工藝中需要同時加入氧漂穩定劑,螯合劑,精練劑等助劑,操作麻煩,只要一種助劑加的不準確,就有可能影響到產品的質量。所以研發人員開始研發低溫練漂助劑。經對現有技術的檢索,中國專利技術專利200710039660(公開日2007年9月19日)披露了一種低溫前處理方法,其主要成分為四氯化碳、醋酸酯類、烷基苯類、乳化劑、精練劑以及酰類和腈類,可在40-80℃對棉織物進行低溫練漂,但是該練漂劑中含有有毒有害的有機化合物四氯化碳,且必須在使用時將助劑進行混合,操作步驟繁瑣。中國專利技術專利200510030991.9(公開日:2006年05月17日)披露了一種大豆蛋白低溫練漂組合物,該漂白組合物主要由漂白劑和活化劑組成,漂白劑為硼氫化鈉和亞硫酸氫鈉的生成物,活化劑為硫脲和雙氧水的復合物以及滲透劑等。將漂白組合物與水按照一定的比例和順序混合成漂液,用碳酸氫鈉調節漂液的pH值,在一定的溫度下漂白一定的時間后取出,水洗,晾干。使用該方法對大豆蛋白纖維或其混紡織物進行漂白處理,具有白度高、漂白時間短、對大豆蛋白無損傷、工藝簡單、成本低廉等優點,可大大提高勞動效率,節約能源,無環境污染。但是TAED價格昂貴,且水溶性很差,影響練漂劑的使用。
技術實現思路
在下文中給出關于本專利技術的簡要概述,以便提供關于本專利技術的某些方面的基本理解。應當理解,這個概述并不是關于本專利技術的窮舉性概述。它并不是意圖確定本專利技術的關鍵或重要部分,也不是意圖限定本專利技術的范圍。其目的僅僅是以簡化的形式給出某些概念,以此作為稍后論述的更詳細描述的前序。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大豆纖維面料低溫前處理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大豆纖維面料低溫前處理步驟如下:步驟一,大豆纖維面料使用凈洗劑清洗,去除纖維上的油劑;步驟二,將上述凈洗后的織物浸漬低溫練漂劑,然后軋液;步驟三,軋液后的織物在汽蒸箱中汽蒸,水洗,烘干即可。所述步驟二中低溫練漂劑包括如下重量份數的各組分:茶皂素30-50,過硼酸鈉20-40,2,2-聯吡啶1-3,辣根過氧化物酶0.1-0.5,海藻酸鈉3-6。所述步驟二中低溫練漂劑的濃度為5-15g/L。所述步驟二中軋車的軋余率為80-100%。所述步驟三中汽蒸箱的汽蒸溫度為60-80℃。所述步驟三中汽蒸箱的汽蒸時間為為40-70min。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專利技術解決了大豆纖維面料前處理過程能源消耗過多,燒堿用量大,且操作較繁瑣的問題,僅使用一種助劑便可替代傳統的四種助劑,減少工人的操作,具有節能減排的作用。具體實施方式為使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對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專利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在本專利技術的一種實施方式中描述的元素和特征可以與一個或更多個實施方式中顯示出的元素和特征相結合。應當注意,為了清楚的目的,說明中省略了與本專利技術無關的、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已知的部件和處理的表示和描述。基于本專利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專利技術保護的范圍。實施例1(1)大豆纖維面料為38s機織物。(2)低溫練漂劑包括如下重量份數的各組分:茶皂素30,過硼酸鈉20,2,2-聯吡啶1,辣根過氧化物酶0.1,海藻酸鈉3。低溫練漂劑制備方法為:按照上述重量份數將2,2-聯吡啶和辣根過氧化物酶加入水溶液中,然后使用噴霧干燥將上述水溶液霧化形成小液滴,小液滴被高溫迅速蒸發,形成組合物為芯,海藻酸鈉為殼的微膠囊粉末。控制該粉末直徑為250μm之間,然后在粉狀混合器中,加入微膠囊粉末,茶皂素,過硼酸鈉,攪拌30min,出料即可。(3)低溫練漂過程為將凈洗后的大豆纖維面料浸漬在10g/L的低溫練漂劑中,軋余率為80%,然后在汽蒸箱中70℃蒸50min,水洗,烘干。實施例2(1)大豆纖維面料為38s機織物。(2)低溫練漂劑包括如下重量份數的各組分:茶皂素50,過硼酸鈉40,2,2-聯吡啶3,辣根過氧化物酶0.5,海藻酸鈉6。低溫練漂劑的制備方法參照實施例1(3)低溫練漂過程為將大豆蛋白面料浸漬10g/L的低溫練漂劑,軋余率為80%,在汽蒸箱中70℃蒸50min,水洗,烘干。實施例3(1)大豆纖維面料為38s機織物。(2)低溫練漂劑包括如下重量份數的各組分:茶皂素40,過硼酸鈉30,2,2-聯吡啶2,辣根過氧化物酶0.25,海藻酸鈉4。低溫練漂劑的制備方法參照實施例1(3)低溫練漂過程為將大豆蛋白面料浸漬10g/L的低溫練漂劑,軋余率為70%,在汽蒸箱中70℃蒸50min,水洗,烘干。對比例1(1)大豆纖維面料為38s機織物。(2)練漂劑包括如下重量份數的各組分:30%過氧化氫20g/L,純堿4g/L,硅酸鈉2g/L,滲透劑1g/L。(3)練漂過程為室溫下配置漂白液,投人大豆纖維面料,軋液,軋余率為80%,升溫至95℃保溫50min,漂白后充分水洗,烘干。實施結果實施例和對比例的實施結果見表1表1對比例與實施例測試結果從表1中可以看出,使用低溫練漂劑對大豆纖維進行低溫漂白后,獲得的白度比常規95℃時的白度還要高,申請人意外地發現加入吡啶類活化劑后具有意想不到的漂白效果,吡啶類活化劑不僅可以有效的活化過氧化氫漂白,增加了白度,還意外地發現其與過氧化物酶同時存在下,具有協同漂白作用,可能因為吡啶類活化劑可以與微量重金屬元素反應,生成過氧化氫催化劑,其可以有效的催化過氧酸鹽分解,完成對大豆纖維面料的低溫練漂。從表1中毛效的結果來看,加入低溫練漂劑后,大豆纖維面料的毛效也有一定的提升,因為茶皂素具有較強的凈洗,分散,除雜功能,可以較好的對大豆纖維面料上的雜質進行除去。從表1中進一步的看出,使用低溫練漂劑后,織物的頂破強力比常規高溫處理的強力要高,這是因為高溫下過氧化氫溶液容易歧化生成無選擇行的自由基,對大豆纖維面料的損害較大,所以,本專利技術的低溫練漂劑在低溫下達到較好的白度外,還能夠使大豆纖維面料損害減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大豆纖維面料低溫前處理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大豆纖維面料低溫前處理工藝步驟如下:步驟一,大豆纖維面料使用凈洗劑清洗,去除纖維上的油劑;步驟二,將上述凈洗后的織物浸漬低溫練漂劑,然后軋液;步驟三,軋液后的織物在汽蒸箱中汽蒸,水洗,烘干即可。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大豆纖維面料低溫前處理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大豆纖維面料低溫前處理工藝步驟如下:步驟一,大豆纖維面料使用凈洗劑清洗,去除纖維上的油劑;步驟二,將上述凈洗后的織物浸漬低溫練漂劑,然后軋液;步驟三,軋液后的織物在汽蒸箱中汽蒸,水洗,烘干即可,所述步驟二中低溫練漂劑包括如下重量份數的各組分:茶皂素30-50,過硼酸鈉20-40,2,2-聯吡啶1-3,辣根過氧化物酶0.1-0.5,海藻酸鈉3-6。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邰衛國,杭華,
申請(專利權)人:江蘇華藝服飾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