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液態化學混合物蒸餾分離裝置,包括底座,底座上垂直連接多個加熱腔支撐柱,加熱腔支撐柱頂端設置有加熱腔;加熱腔上方設置有儲液腔,儲液腔左端連接有攪拌腔;儲液腔上部設置有集氣漏斗,集氣漏斗頂部連接有蒸汽回流腔,蒸汽回流腔右側壁從上到下依次連接有第一冷氣管、第二冷氣管和第三冷氣管。該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裝置便于針對液態化學混合物進行混合攪拌后,利用加熱裝置進行加熱蒸發后采用不同高度的冷凝管收集不同密度的氣體,在冷卻后收集到不同的液體,從而實現化學混合物的蒸餾分離,改善了分離的效果,適合批量化作業,提高了試驗的效率。(*該技術在202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液態化學混合物蒸餾分離裝置
本技術涉及一種液體化學混合物蒸餾分離裝置,屬于化學
。
技術介紹
目前,在實驗過程中,經常會將混合的液態化學混合物除雜、分離。一般的除雜分離都是采用沉淀過濾,或者加入其他試劑沉淀結晶的方法。這種方法所需的時間長,過程繁瑣,除雜效果也不明顯而且投入的成本高。而一般所采用的用于對混合物蒸餾的方法大多運用酒精燈,酒精燈由于火焰小,加熱速度慢,效率低,而且沒有對溫度的控制能力,不適合用于較多的混合物蒸餾分離。對此,需要予以改進,以便更好地解決這些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液體化學混合物蒸餾分離裝置,以便更好地針對液態化學混合區進行蒸餾分離,改善化學試驗過程中的液態混合物蒸餾分離的效果。 本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液態化學混合物蒸餾分離裝置,包括底座,底座上垂直連接多個加熱腔支撐柱,加熱腔支撐柱頂端設置有加熱腔;力口熱腔上方設置有儲液腔,儲液腔左端連接有攪拌腔;儲液腔上部設置有集氣漏斗,集氣漏斗頂部連接有蒸汽回流腔,蒸汽回流腔右側壁從上到下依次連接有第一冷氣管、第二冷氣管和第三冷氣管;底座右側設置有集液管支架,集液管支架上從上至下依次設置有第一出液管、第二出液管和第三出液管,第一出液管、第二出液管和第三出液管左端分別與第一冷氣管、第二冷氣管和第三冷氣管相連接。 進一步地,攪拌腔上方設置有攪拌電機,攪拌電機下部垂直連接有攪拌軸,攪拌軸設置在攪拌腔,攪拌軸下端垂直設置有攪拌葉片。 進一步地,攪拌腔與儲液腔的連接處設置有弧形過濾網。 進一步地,攪拌腔上方左側壁上垂直連接有入料腔支架,入料腔支架上設置有入料腔。 進一步地,集液管支架頂端設置有冷卻風機,冷卻風機左端下方垂直連接有冷卻風管;冷卻風管設置在第一出液管、第二出液管和第三出液管側面位置。 進一步地,集液管支架右側設置有儲物臺。 進一步地,第一冷氣管、第二冷氣管和第三冷氣管上均設置有控制開關。 進一步地,加熱腔中設置有加熱電阻絲板,加熱電阻絲板上連接有電源線,電源線穿過加熱腔支撐柱與設置在底座上的電源接口相連接。 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術裝置便于針對液態化學混合物進行混合攪拌后,利用加熱裝置進行加熱蒸發后采用不同高度的冷凝管收集不同密度的氣體,在冷卻后收集到不同的液體,從而實現化學混合物的蒸餾分離,改善了分離的效果,適合批量化作業,提高了試驗的效率。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技術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技術實施例中所使用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中標記說明:1、底座;2、電源線;3、加熱腔支撐柱;4、加熱電阻絲板;5、加熱腔;6、儲液腔;7、集氣漏斗;8、集液管支架;9、儲物臺;10、第三出液管;11、第二出液管;12、第一出液管;13、第三冷卻管;14、第二冷卻管;15、冷卻風管;16、冷卻風機;17、第一冷卻管;18、蒸汽回流腔;19、攪拌葉片;20、攪拌腔;21、攪拌軸;22、攪拌電機;23、入料腔支架;24、入料腔;25、弧形過濾網;26、電源接口。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的液態化學混合物蒸餾分離裝置,包括底座1,底座I上垂直連接多個加熱腔支撐柱3,加熱腔支撐柱3頂端設置有加熱腔5 ;加熱腔5上方設置有儲液腔6,儲液腔6左端連接有攪拌腔20 ;儲液腔6上部設置有集氣漏斗7,集氣漏斗7頂部連接有蒸汽回流腔18,蒸汽回流腔18右側壁從上到下依次連接有第一冷氣管17、第二冷氣管14和第三冷氣管13 ;底座I右側設置有集液管支架8,集液管支架8上從上至下依次設置有第一出液管12、第二出液管11和第三出液管10,第一出液管12、第二出液管11和第三出液管10左端分別與第一冷氣管17、第二冷氣管14和第三冷氣管13相連接。 攪拌腔20上方設置有攪拌電機22,攪拌電機22下部垂直連接有攪拌軸21,攪拌軸21設置在攪拌腔20,攪拌軸21下端垂直設置有攪拌葉片19。攪拌腔20與儲液腔6的連接處設置有弧形過濾網25。攪拌腔20上方左側壁上垂直連接有入料腔支架23,入料腔支架23上設置有入料腔24。 集液管支架8頂端設置有冷卻風機16,冷卻風機16左端下方垂直連接有冷卻風管15 ;冷卻風管15設置在第一出液管12、第二出液管11和第三出液管10側面位置。集液管支架8右側設置有儲物臺9。 第一冷氣管17、第二冷氣管14和第三冷氣管13上均設置有控制開關。 加熱腔5中設置有加熱電阻絲板4,加熱電阻絲板4上連接有電源線2,電源線2穿過加熱腔支撐柱3與設置在底座I上的電源接口 26相連接。 本技術裝置具體實施過程為:把要蒸餾分離的液體化學混合物倒入到攪拌腔24中,在重力的作用下,液體化學混合物流入到攪拌腔20。攪拌電機22工作,帶動攪拌軸21旋轉,使得攪拌軸上21的攪拌葉片19旋轉攪拌,液體化學混合物被充分攪拌溶解。液體化學混合物通過弧形過濾網25后,進入到儲液腔6。攪拌葉片19的旋轉可以加快過濾速度,試劑中的雜質則留在過濾網25上。電源接口 26外接電源,使得加熱電阻絲板4發熱,進一步地加熱儲液腔6中的液體化學混合物。當儲液腔6中的液體加熱到一定的溫度便會汽化,氣體往上升。質量較輕的氣體便會到達蒸汽回流腔18的頂部,而質量最重的氣體則在蒸汽回流腔18的底部。質量最輕、質量中等、質量最重的氣體分別進入到第一冷卻管17、第二冷卻管14和第三冷卻管13當中。冷卻風機16工作,將冷風吹入到冷卻風管15當中,從而加速第一冷卻管17、第二冷卻管14和第三冷卻管13中的物質降溫,使得氣體更容易變成液體,并通過第一出液管12、第二出液管11和第一出液管10流出,儲物臺9上可以安放不同的試劑瓶放置在第一出液管12、第二出液管11和第一出液管10出口的下部,從而予以收集蒸餾分離后的化學物質。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液態化學混合物蒸餾分離裝置,包括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垂直連接多個加熱腔支撐柱,所述加熱腔支撐柱頂端設置有加熱腔;所述加熱腔上方設置有儲液腔,所述儲液腔左端連接有攪拌腔;所述儲液腔上部設置有集氣漏斗,所述集氣漏斗頂部連接有蒸汽回流腔,所述蒸汽回流腔右側壁從上到下依次連接有第一冷氣管、第二冷氣管和第三冷氣管;所述底座右側設置有集液管支架,所述集液管支架上從上至下依次設置有第一出液管、第二出液管和第三出液管,所述第一出液管、第二出液管和第三出液管左端分別與第一冷氣管、第二冷氣管和第三冷氣管相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液態化學混合物蒸餾分離裝置,包括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垂直連接多個加熱腔支撐柱,所述加熱腔支撐柱頂端設置有加熱腔;所述加熱腔上方設置有儲液腔,所述儲液腔左端連接有攪拌腔;所述儲液腔上部設置有集氣漏斗,所述集氣漏斗頂部連接有蒸汽回流腔,所述蒸汽回流腔右側壁從上到下依次連接有第一冷氣管、第二冷氣管和第三冷氣管;所述底座右側設置有集液管支架,所述集液管支架上從上至下依次設置有第一出液管、第二出液管和第三出液管,所述第一出液管、第二出液管和第三出液管左端分別與第一冷氣管、第二冷氣管和第三冷氣管相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態化學混合物蒸餾分離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腔上方設置有攪拌電機,所述攪拌電機下部垂直連接有攪拌軸,所述攪拌軸設置在攪拌腔,所述攪拌軸下端垂直設置有攪拌葉片。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態化學混合物蒸餾分離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腔與...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柏清,
申請(專利權)人:哈爾濱師范大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黑龍江;2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