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交叉葉片式管道混合加藥器,包括管體、混合元件和加藥管,管體包括進水段、水藥混合段和出水段,管體的兩端分別為進水口和出水口,加藥管固定于進水段與水藥混合段之間,水藥混合段設有至少一組混合元件,每組混合元件包括一對葉片,一對葉片中的兩個葉片交叉設置,每個葉片與管體中心軸線的夾角α為30°~60°,葉片外緣與管體內壁貼合,葉片連接于支撐板上,支撐板固連于管體上,既方便連接,也便于拆卸和更換。管體、葉片和支撐板可以采用普通碳鋼材料,降低制作成本和運行成本。具有結構簡單,加工制造容易,安裝維修方便,制造成本和運行成本低,混合效率高、效果好的優點,尤其適用于管徑較大的管路系統使用。(*該技術在202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交叉葉片式管道混合加藥器
本技術屬于水處理設備
,尤其涉及一種管道混合器。
技術介紹
管道混合器也稱管式靜態混合器,在化工、環保、水處理等領域中對投加各種混凝劑、助凝劑、臭氧、液氯及酸堿中和、氣水混合等方面都非常有效,是處理水與各種藥劑實現快速混合的理想設備,具有快速高效混合、節約能耗等特點,在不需外動力情況下,水流通過管道混合器會產生分流、交叉混合和反向旋流三個作用,使加入的藥劑迅速、均勻地擴散到整個水體中,達到瞬間快速混合的目的,混合效率高,可節省藥劑用量。 管道混合器一般由管道殼體、混合元件、加藥管組成,混合元件固定在管道殼體內。對于高濁度的水而言,傳統的機械攪拌混合與孔室混合效果較差,管式靜態混合器的使用使混合效果有了明顯的提高,滿足了快速混合的要求。使用時,利用水泵等液體灌注設備將待處理水和藥水灌注到管道混合器中形成水流,借助固定在管道殼體的混合元件對水流的擾動,使待處理水和藥水、二股或多股流體產生液體的切割、剪切、旋轉和重新混合,達到流體之間良好分散和充分混合的目的。由此可見,混合元件在管道殼體內的分布和結構對管道混合器的混合效率有直接的影響,混合元件常用的形式有螺旋片式和交錯板式兩種。 在螺旋片式的管道混合器中,混合葉片是固定的,混合葉片的形狀是由中部為矩形、兩端為折成一定角度的弧形板塊扭曲180°形成的螺旋形,若干個螺旋形混合葉片以不同的旋轉相位沿管道體軸線位置分布在管道體內,從而讓水流在不同段形成不同方向的渦流進行混合,流體通過它產生流向變化,出現紊流現象從而提高混合效率,主要是流動分害J、徑向混合、反向旋轉,兩種介質不斷激烈摻混擴散,達到混合目的,流體通過它除產生降壓外,無需外部能源。但是混合葉片中部的一段矩形直板的范圍內不起混合作用,螺旋形混合葉片擾動的范圍很有限,僅位于管道體軸線位置附近的局部水流能夠得以螺旋擾動,而管道體內壁附近的大多流體依然為順流,導致螺旋片式管道混合器的混合效率不高,且水頭損失大。 在交錯板式的管道混合器中,混合葉片是固定在管道體內壁且垂直于管道體軸向的板體,若干個混合葉片沿管道體軸向交替分布,該結構的水流擾動相對于螺旋片式管道混合器有所增強,可以達到較高混合效率。 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現有的管道混合器,無論是螺旋片式的管道混合器還是交錯板式的管道混合器,主要通過混合葉片對水流進行切割、分流,而這些混合葉片均是固定在管道體內壁上,不易拆卸,維修不方便,尤其在處理濁度較高的河水、污水時,長期運行后,管道體內特別是交叉葉片上易掛懸浮物,導致水流不暢,流速變慢,還容易造成水中泥沙沉積,堵塞管道混合器,不僅會嚴重影響混合效果,還使得系統的阻力增大,若要保證一定的出水壓力,水泵等液體灌注設備需要提供更大的入水灌注壓力,導致能耗和使用成本的增加。而且結構均比較復雜,制造成本高。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混合效率高、混合效果好、運行成本低、易拆卸、維修方便的交叉葉片式管道混合加藥器。 本技術為實現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交叉葉片式管道混合加藥器,包括管體、混合元件和加藥管,管體包括進水段、水藥混合段和出水段,管體的兩端分別為進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的加藥管固定于進水段與水藥混合段之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藥混合段設有至少一組混合元件,每組混合元件包括一對葉片,一對葉片中的兩個葉片交叉設置,每個葉片與管體中心軸線的夾角α為30°?60°,葉片外緣與管體內壁貼合,葉片連接于支撐板上,支撐板固連于管體上。葉片與管體中心軸線的夾角α由系統的流量、流速、管體3的內徑決定,當α=0°時,管體完全暢通;當α=90°時,管體完全封閉。 為了方便連接、拆卸和更換,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的支撐板上設有第一通孔,所述的葉片上設有相應的第二通孔,螺栓螺母組的螺栓穿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將支撐板與葉片連接在一起。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一種具體方案,所述的管體為圓筒形,所述的葉片為半橢圓形。 提高混合效果,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的加藥管末端連接一彎頭,彎頭的出口朝向所述的出水口。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一種改進,所述的水藥混合段設有2組混合元件,每組混合元件包括一對上葉片和下葉片,2組混合元件平行布置,2組混合元件中相對應的上葉片相互平行,2組混合元件中相對應的下葉片相互平行。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另一種改進,所述的水藥混合段設有2組混合元件,第一組混合元件包括一對上葉片和下葉片,第二組混合元件包括一對左葉片和右葉片,第二組混合元件與第一組混合元件交叉布置,所述左葉片的位置為在與上葉片相平行的位置繞管體中心軸線轉過90°、所述右葉片的位置為在與下葉片相平行的位置繞管體中心軸線同向轉過 90。ο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的水藥混合段設有3組混合元件,按順水流方向第一組混合元件包括一對上葉片和下葉片,第二組混合元件包括一對左葉片和右葉片,第三組混合元件包括一對上葉片和下葉片,第二組混合元件與第一組混合元件交叉布置,第三組混合元件與第一組混合元件平行布置,第三組與第一組混合元件中相對應的上葉片相互平行,第三組與第一組組混合元件中相對應的下葉片相互平行;所述左葉片的位置為在與上葉片相平行的位置繞管體中心軸線轉過90°、所述右葉片的位置為在與下葉片相平行的位置繞管體中心軸線同向轉過90°。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的水藥混合段設有3組混合元件,每組混合元件包括一對上葉片和下葉片,3組混合元件平行布置,3組混合元件中相對應的上葉片相互平行,3組混合元件中相對應的下葉片相互平行。 為了方便連接和安裝,上述的技術方案中,所述的進水口設置有進水口法蘭盤,出水口設置有出水口法蘭盤,加藥管管口設置有加藥口法蘭盤。 本技術的交叉葉片式管道混合加藥器,其每組混合元件的葉片連接于支撐板上,支撐板固連于管體上,既方便連接,也便于拆卸和更換。管體、葉片和支撐板可以采用普通碳鋼材料,管體的內壁涂防腐環氧樹脂層,葉片和支撐板涂防腐環氧樹脂層;只需加藥管和彎頭采用不銹鋼材料,降低制作成本和運行成本。 工作時,由進水段進入的原水和由進藥管進入的藥液預混合后,按順水流方向依次通過每組混合元件時,一部分混合液沿一對葉片之間形成的左過流通道上升,另一部分混合液沿一對葉片之間形成的右過流通道下降,上升的混合液流過左過流通道后迅速橫流,下降的混合液流過右過流通道后迅速向另一方向橫流,這些混合液體在橫流的同時繼續著剛才的上下交錯流動,從而實現了充分的混合;這種交叉葉片式混合元件可使進入水藥混合段的液體在任何位置都在作交叉的三維方向運動,水藥混合段各處水流速度和水流方向處在不斷的變化過程中,水藥混合段內設置的多組葉片,可以防止在相應的流道表面上形成穩定的層流層,因此水藥混合段內各處水流都處在不穩定的流動狀態,有利于在水藥混合段內產生高強度的湍流微渦旋,因此它的混合效率高、混合效果好,節省藥劑的投放量。通過改變每組混合元件中每個葉片與管體中心軸線的夾角α和混合元件組數及其分布,可以使其混合效果和管組損失匹配至最佳值。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具有以下特點和有益效果:結構簡單,加工制造容易,安裝維修方便,制造成本和運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交叉葉片式管道混合加藥器,包括管體、混合元件和加藥管,管體包括進水段、水藥混合段和出水段,管體的兩端分別為進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的加藥管固定于進水段與水藥混合段之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藥混合段設有至少一組混合元件,每組混合元件包括一對葉片,一對葉片中的兩個葉片交叉設置,每個葉片與管體中心軸線的夾角α為30°~60°,葉片外緣與管體內壁貼合,葉片連接于支撐板上,支撐板固連于管體上。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交叉葉片式管道混合加藥器,包括管體、混合元件和加藥管,管體包括進水段、水藥混合段和出水段,管體的兩端分別為進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的加藥管固定于進水段與水藥混合段之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藥混合段設有至少一組混合元件,每組混合元件包括一對葉片,一對葉片中的兩個葉片交叉設置,每個葉片與管體中心軸線的夾角α為30°?60°,葉片外緣與管體內壁貼合,葉片連接于支撐板上,支撐板固連于管體上。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交叉葉片式管道混合加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撐板上設有第一通孔,所述的葉片上設有相應的第二通孔,螺栓螺母組的螺栓穿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將支撐板與葉片連接在一起。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交叉葉片式管道混合加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體為圓筒形,所述的葉片為半橢圓形。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交叉葉片式管道混合加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藥管末端連接一彎頭,彎頭的出口朝向所述的出水口。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交叉葉片式管道混合加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藥混合段設有2組混合元件,每組混合元件包括一對上葉片和下葉片,2組混合元件平行布置,2組混合元件中相對應的上葉片相互平行,2組混合元件中相對應的下葉片相互平行。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交叉葉片式管道混合加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藥混合段設有2組混合元件,第一組混合元件包括一對...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武彥,金志敏,李樹峰,馬學超,
申請(專利權)人:濟南市水處理設備廠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山東;37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