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粉料混合的裝置,包括筒體底座、筒體、攪拌裝置、第一電機;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設有第二電機,所述第二電機上設有第二電機軸,所述第二電機軸固定連接筒體底座;所述底座上的第二電機通過第二電機軸使得筒體也可以旋轉,筒體和攪拌軸的一起旋轉使得粉料混合的效果更好,提高了粉料混合的質量。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混合裝置,特別是涉及到一種粉料混合的裝置。
技術介紹
粉料混合設備是利用機械力和重力,將兩種或者兩種以上的粉料均勻混合起來的設備。由于粉狀原料的種類較多,且各自的粒度大小并不完全一致,使用粉料混合設備攪拌混合時,顆粒大得原料下沉的概率和趨勢更大,容易產生原料分層,還會出現混合的死角。對于粉料和粉料的混合,若采用人工的方式,則耗費大量的勞動力而且效率低下。若采用常規的粉料混合設備進行粉料混合,則很難將粉料混合均勻,且粉料常會沉積在粉料混合設備的底部或粘附在粉料混合設備的側壁,因為沒有得到充分的攪拌,大大影響了混合料的純度和質量。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問題是提供一種粉料混合的裝置,其結構巧妙簡單,其底座上的轉動裝置可以使得筒體旋轉,筒體和攪拌軸的雙向旋轉可以達到更好的粉料混合效果。本專利技術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一種粉料混合的裝置,包括筒體底座、筒體、攪拌裝置、第一電機;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設有第二電機,所述第二電機上設有第二電機軸,所述第二電機軸固定連接筒體底座;所述底座上的第二電機通過第二電機軸使得筒體也可以旋轉,筒體和攪拌軸的一起旋轉使得粉料混合的效果更好,提高了粉料混合的質量。作為優選,所述底座上方設有活動板,所述筒體底座上表面與所述活動板通過柔性過渡區連接,所述柔性過渡區的外周和內周設有密封的柔性層,所述兩層柔性層之間形成空腔,所述筒體底座上表面設有電磁鐵,所述活動板下表面設有鐵塊,所述筒體底座與所述活動板之間還設有彈性復位件;所述彈性復位件包括分別設于筒體底座上表面與所述活動板下表面的限位凸起,所述上、下兩個限位凸起之間套設有彈簧。粉料進入筒體后,在混合時常會沉積在底部,導致攪拌葉片無法攪拌到底部的粉料,使得粉料混合不均勻;通過電磁鐵的吸附使得彈簧獲得儲能,然后電磁鐵斷電消磁導致彈簧立刻彈起,帶動活動板也彈起,使得粉料不會沉積在底部,粉料得以攪拌混合均勻。作為優選,所述筒體底座內壁下降形成平臺,所述活動板位于平臺上方,在活動板上方的筒體底座內壁上設有防止活動板脫出的限位塊;所訴活動板位于平臺和限位塊之間,保證活動板一直活動在平臺和限位塊之間,防止活動板脫出。作為優選,所述電磁鐵上表面設有緩沖塊,可以減少電磁鐵與鐵塊吸附時的沖擊力,增加了電磁鐵的使用壽命。作為優選,所述攪拌裝置包括第一電機、第一電機軸、聯軸器、攪拌軸、攪拌葉片,所述第一電機設于上部圓筒體上方,第一電機的第一電機軸通過聯軸器固定連接有攪拌軸,攪拌軸向下伸入到筒體內;通過聯軸器的連接可以使得第一電機與攪拌軸得以快速拆卸,其裝置結構簡單,便于裝卸方便易維修。作為優選,所述筒體由上部圓筒體和下部倒圓臺體組成,在下部倒圓臺體內,所述攪拌軸上沿其軸向間隔環設安裝有若干組攪拌葉片,且攪拌葉片的長度自上至下逐漸減小;粉料進入筒體后,通過層疊分布的多組攪拌葉片攪拌,可以將粉料充分攪拌混合均勻;下部倒圓臺體的結構,可避免粉料粘附,使得粉料滑落到底部,再有底座內的電磁鐵裝置帶動活動板彈起,防止粉料堆積;整個裝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且混合效果好。作為優選,所述的下部倒圓臺體的外筒壁的周圈間隔環設有若干個支撐腿;設置若干個支撐腿用于支撐整個筒體,保持穩定性。作為優選,所訴的上部圓筒體上方設有Y型進料口,使粉料在進入時得到預混合,使得粉料的混合效果更好。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通過電磁鐵裝置使得彈簧間歇性的彈起,帶動上方的活動板間歇性彈起,使得粉料不會沉積在底部,防止粉料堆積,通過第二電機帶動筒體和攪拌軸一起轉動,使得多種粉料混合攪拌均勻,粉料混合效果更好;整個裝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且混合效果好。【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筒體底座上的電磁鐵裝置。【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描述。見圖1至圖2,一種粉料混合的裝置,包括筒體底座2、筒體、攪拌裝置、第一電機7,還包括底座13,所述底座13上設有第二電機10,所述第二電機10上設有第二電機軸14,所述第二電機軸14固定連接筒體底座2 ;所述底座13上的第二電機10通過第二電機軸14使得筒體也可以旋轉,筒體和攪拌軸4的一起旋轉使得粉料混合的效果更好,提高了粉料混合的質量。本實施方式中,所述筒體底座2上方設有活動板22,所述筒體底座2上表面與所述活動板22通過柔性過渡區23連接,所述柔性過渡區23的外周和內周設有密封的柔性層,所述兩層柔性層之間形成空腔,所述筒體底座2上表面設有電磁鐵21,所述活動板22下表面設有鐵塊24,所述筒體底座2與所述活動板22之間還設有彈性復位件;所述彈性復位件包括分別設于筒體底座2上表面與所述活動板22下表面的限位凸起26,所述上、下兩個限位凸起26之間套設有彈簧27 ;粉料進入筒體后,在混合時常會沉積在底部,導致攪拌葉片8無法攪拌到底部的粉料,使得粉料混合不均勻;通過電磁鐵21吸附鐵塊24壓縮彈簧27使得彈簧27獲得儲能,然后電磁鐵21斷電消磁導致彈簧27立刻彈起,帶動活動板22也有彈起,使得粉料不會沉積在底部,讓粉料得到充分的攪拌,使得多種粉料混合均勻。本實施方式中,所述筒體底座2內壁下降形成平臺,所述活動板22位于平臺上方,在活動板22上方的筒體底座2內壁上設有防止活動板22脫出的限位塊12 ;所述活動板22位于平臺和限位塊12之間,保證活動板22 —直活動在平臺和限位塊12之間,防止活動板22脫出。本實施方式中,所述電磁鐵21上表面設有緩沖塊25,可以減少電磁鐵21與鐵塊24吸附時的沖擊力,增加了電磁鐵21的使用壽命。本實施方式中,所述攪拌裝置包括第一電機7、電機軸9、聯軸器5、攪拌軸4、攪拌葉片8,所述第一電機7設于上部圓筒體I上方,第一電機7的電機軸9通過聯軸器5固定連接有攪拌軸4,攪拌軸4向下伸入到筒體內;通過聯軸器5的連接可以使得第一電機7與攪拌軸4得以快速拆卸,其裝置結構簡單,便于裝卸方便易維修。本實施方式中,所述筒體由上部圓筒體I和下部倒圓臺體3組成,在下部倒圓臺體3內,所述攪拌軸4上沿其軸向間隔環設安裝有若干組攪拌葉片8,且攪拌葉片8的長度自上至下逐漸減小;粉料進入筒體后,通過層疊分布的多組攪拌葉片8攪拌,可以將粉料充分攪拌混合均勻;下部倒圓臺體3的結構,可避免粉料粘附,使得粉料滑落到底部,再有底座內的電磁鐵21裝置帶動活動板22彈起,防止粉料堆積;整個裝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且混合效果好。本實施方式中,所述的下部倒圓臺體3的外筒壁的周圈間隔環設有若干個支撐腿10 ;設置若干個支撐腿10用于支撐整個筒體,保持穩定性。本實施方式中,所訴的上部圓筒體3上方設有Y型進料口 6,使粉料在進入時得到預混合,使得粉料的混合效果更好。本專利技術使用時,粉料先通過Y型進料口 6進入,得到預混合,然后通過層疊分布的多組攪拌葉片8攪拌,底座13上的第二電機10也通過第二電機軸14使得筒體也旋轉,筒體和攪拌軸4的雙向旋轉使得攪拌更加徹底,下部倒圓臺體3的結構可以避免粉料粘附,然后通過筒體底座2上的電磁體21裝置,使得彈簧27有規律的彈起,保證粉料不會沉積在底部,使得粉料得到充分攪拌,讓粉料的混合效果更好,最終通過出料口 11卸料。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包括但不限于以上實施方式,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以權利要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粉料混合的裝置,包括筒體底座(2)、筒體、攪拌裝置、第一電機(7);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底座(13),所述底座(13)上設有第二電機(10),所述第二電機(10)上設有第二電機軸(14),所述第二電機軸(14)固定連接筒體底座(2)。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朗曉峰,
申請(專利權)人:朗曉峰,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