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起重機的照明裝置及起重機,包括:安裝桿、照明燈裝置和旋轉驅動裝置;照明燈裝置設置在安裝桿上,安裝桿可樞轉地連接在起重機的吊臂腹部,旋轉驅動裝置可驅動地連接安裝桿,使安裝桿轉動。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起重機的照明裝置及起重機,可以實現燈光照射角度的改變,并可以實現燈光的手動控制和隨動控制,可以最大程度上實現用戶夜間作業時不同觀察位置的照明需求,降低了起重機夜間作業的危險性,提高了作業效率。(*該技術在202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起重機的照明裝置及起重機
本技術涉及工程機械
,具體涉及一種起重機的照明裝置及起重機。
技術介紹
傳統的起重機吊臂照明燈一般有兩種安裝方式,一種是直接安裝于吊臂左側,另一種是兩個照明燈對稱布置于主臂腹部上方。吊臂照明燈直接通過照明燈支架固定安裝,并通過控制板上的開關控制照明燈是否工作。照明燈燈光照射角度固定,光束只能沿著固定的起重臂軸線方向照射,不能隨著起重臂的變幅及伸縮實時跟蹤吊重物的位置。如圖1,2所示,該照明機構包括:燈頭1、支架2、配重物5、蓋板3、硅油阻尼器6和支撐裝置4。支撐裝置通過螺栓7固定在起重臂上,并且設置有用于阻止支架移動的定位孔。燈頭及配重物均固定連接支架,燈頭、配重物及支架的重心位于同一平面內,燈頭的照射方向豎直向下。支架穿過支撐裝置的定位孔,配重物可通過自身重力帶動支架在定位孔內轉動以及帶動燈頭隨著支架轉動,此機構可始終保持燈頭照射方向基本豎直向下,實現對吊重的照明。 面對工程或者工期需求,很多情況下起重機需要在夜間作業,在實際吊裝過程中,尤其夜間作業時,操作者更需要時刻關注吊鉤降落及重物起升情況,這就需要吊臂照明燈能夠實現角度調節,使其燈光照射到觀測位置。起重機照明系統的精細化控制程度直接決定了起重機吊重作業時的照明效果,而起重機夜間照明能力是影響起重機夜間作業強度及作業范圍的重要因素。由于現有技術中的吊臂照明燈照明角度與吊臂平行,光束只能沿著固定的起重臂軸線方向照射,而用帶配重物的機構調整照明燈照射角度的方法也僅限于保持燈頭照射方向基本豎直向下,并未實現照明燈角度的控制。操作人員很難判斷重物在空中的具體位置,增加了工作的危險性,同時也降低了作業效率。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出一種起重機的照明裝置及起重機,能夠實現燈光照射角度的改變。 一種起重機的照明裝置,包括:安裝桿、照明燈裝置和旋轉驅動裝置;所述照明燈裝置設置在所述安裝桿上,所述安裝桿可樞轉地連接在起重機的吊臂腹部,所述旋轉驅動裝置可驅動地連接所述安裝桿,使所述安裝桿轉動。 根據本技術的一個實施例,進一步的,所述旋轉驅動裝置包括:電機和傳動機構;所述傳動機構與所述電機一一對應設置,所述電機通過所述傳動機構帶動所述安裝桿轉動。 根據本技術的一個實施例,進一步的,所述傳動機構為蝸輪蝸桿機構;所述蝸輪蝸桿機構包括:蝸輪和蝸桿,所述蝸桿與所述電機的輸出軸固定連接,所述蝸輪與蝸桿嚙合,并且所述蝸輪的軸心與所述安裝桿固定連接。 根據本技術的一個實施例,進一步的,還包括:控制裝置、用于檢測所述電機旋轉角度的角度編碼器、用于檢測卷揚機構出繩量的長度傳感器、用于檢測起重機主臂仰角的角度傳感器、用于檢測卷揚機構出繩速度的速度傳感器;所述控制裝置分別與所述電機、角度編碼器、長度傳感器、角度傳感器、速度傳感器電連接。 根據本技術的一個實施例,進一步的,所述蝸輪蝸桿機構還包括:第一傳動齒輪、第二傳動齒輪;所述第一傳動齒輪與所述蝸輪同軸并與所述安裝桿固定連接,第二傳動齒輪與所述吊臂腹部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傳動齒輪與所述第二傳動齒輪嚙合,在所述第二傳動齒輪上安裝所述角度編碼器。 根據本技術的一個實施例,進一步的,所述照明燈裝置包括2個照明燈;所述2個照明燈分別設置在所述安裝桿的兩端。 一種起重機,包括如上所述的起重機的照明裝置。 本技術的起重機的照明裝置及起重機,可以實現燈光照射角度的改變,并可以實現燈光的手動控制和隨動控制,可以最大程度上實現用戶夜間作業時不同觀察位置的照明需求,降低了起重機夜間作業的危險性,提高了作業效率。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和2為現有技術中起重機的照明裝置的示意圖;其中,圖1為主視圖,圖2為側視圖; 圖3為本技術的起重機的照明裝置的一個實施例的結構框圖; 圖4為本技術的起重機的照明裝置的一個實施例的旋轉驅動裝置的示意圖; 圖5為本技術的起重機的照明裝置的一個實施例的旋轉驅動裝置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參照附圖對本技術進行更全面的描述,其中說明本技術的示例性實施例。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下面結合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的技術方案進行多方面的描述。 下文為了敘述方便,下文中所稱的“左”、“右”、“上”、“下”等與附圖本身的左、右、 上、下等方向一致。下文中的“第一”、“第二”等用于描述上相區別,并沒有其它特殊的含義。 如圖3所示,本技術提供一種起重機的照明裝置包括:安裝桿19、照明燈裝置和旋轉驅動裝置。照明燈裝置設置在安裝桿19上,安裝桿19可樞轉地連接在起重機的吊臂腹部,旋轉驅動裝置可驅動地連接安裝桿,使安裝桿轉動。例如,安裝桿19可以安裝在設置在起重機的吊臂腹部的套管中,能夠轉動。起重臂是伸縮臂式起重機的主要工作部件,又稱“吊臂”、“主臂”,各節臂套接在一起呈“桿”形。工作時,它伸向空中,臂的最上端通過鋼絲繩連接吊鉤,吊起重物;工作完成后,各節臂回縮到一起。 根據本技術的一個實施例,本技術提的起重機的照明燈裝置不僅可以安裝在吊臂上,也可以安裝在駕駛室上或其它的位置。 根據本技術的一個實施例,照明燈裝置可以為多種形式,例如為2個照明燈20,21.2個照明燈20,21分別設置在安裝桿19的兩端。2個照明燈20,21。兩燈通過同一安裝桿19安裝,安裝桿19可以為伸縮桿,可通過設置不同安裝孔或安裝位置實現兩燈間距調節。 根據本技術的一個實施例,旋轉驅動裝置包括:電機16和傳動機構17。傳動機構17與電機16 對應設置,電機16通過傳動機構17帶動安裝桿19轉動。 根據本技術的一個實施例,傳動機構17可以為齒輪傳動機構、帶傳動機構、鏈傳動機構等等。例如,如圖4所示,傳動機構為蝸輪蝸桿機構;蝸輪蝸桿機構包括:蝸輪25和蝸桿23,蝸桿23與電機16的輸出軸固定連接,蝸輪25與蝸桿23嚙合,并且蝸輪25的軸心與安裝桿19固定連接。 根據本技術的一個實施例,起重機的照明裝置還包括:控制裝置、用于檢測電機旋轉角度的角度編碼器18、用于檢測卷揚機構出繩量的長度傳感器11、用于檢測起重機主臂仰角的角度傳感器12、用于檢測卷揚機構出繩速度的速度傳感器13。控制裝置分別與電機16、角度編碼器18、長度傳感器11、角度傳感器12、速度傳感器13電連接。 根據本技術的一個實施例,蝸輪蝸桿機構還包括:第一傳動齒輪24、第二傳動齒輪26。第一傳動齒輪24與蝸輪25同軸并與安裝桿19固定連接,第二傳動齒輪26與吊臂腹部或其它的部件固定連接,第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起重機的照明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裝桿、照明燈裝置和旋轉驅動裝置;所述照明燈裝置設置在所述安裝桿上,所述安裝桿可樞轉地連接在起重機的吊臂腹部,所述旋轉驅動裝置可驅動地連接所述安裝桿,使所述安裝桿轉動。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起重機的照明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裝桿、照明燈裝置和旋轉驅動裝置; 所述照明燈裝置設置在所述安裝桿上,所述安裝桿可樞轉地連接在起重機的吊臂腹部,所述旋轉驅動裝置可驅動地連接所述安裝桿,使所述安裝桿轉動。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轉驅動裝置包括:電機和傳動機構; 所述傳動機構與所述電機一一對應設置,所述電機通過所述傳動機構帶動所述安裝桿轉動。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傳動機構為蝸輪蝸桿機構;所述蝸輪蝸桿機構包括:蝸輪和蝸桿,所述蝸桿與所述電機的輸出軸固定連接,所述蝸輪與蝸桿嚙合,并且所述蝸輪的軸心與所述安裝桿固定連接。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 還包括:控制裝置、用于檢測所述電機旋轉角度的...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曹立峰,金慧玲,郁中太,閆慈,
申請(專利權)人:徐州重型機械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