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新型搖桿,包括:一空心支座,其頂端設有穿孔;一主動件,鉸接于空心支座內,具有呈球弧型的外壁,該外壁開有至少一條沿經線方向延伸的滑槽;至少一個從動軸,從動軸的一端與滑槽滑動配合,從動軸的另一端與空心支座的側壁可轉動地插裝配合;至少一個信號產生裝置,用于檢測從動軸另一端的旋轉運動并產生、輸出電信號,信號產生裝置固定于空心支座的側壁,并與從動軸的另一端相對;一搖柄,連接于主動件頂端,并穿過穿孔后豎直向上伸出;一復位機構,安裝于空心支座內并與主動件相連,用于驅使主動件在空心支座內轉動進而帶動搖柄往豎直向上的狀態復位。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構造簡單、可靠度高、生產成本低。(*該技術在202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應用在、但不僅限于航天、軍事、工業控制、安防、玩具等產業的新型搖桿。
技術介紹
傳統的搖桿大都采用搖臂的運動機構,以兩支成正交的搖臂軸構成二維平面的X軸和Y軸,二維平面上的任意一點的座標是由其X軸分量和Y軸分量P(X,Y)所決定。上下兩個搖臂通常以上下重迭或搖臂結構部份避讓而以共面的方式重迭,兩臂呈正交布置。X、Y軸再各自連接一可轉動之導電裝置如電刷等,此可轉動之導電裝置再與一位于搖桿本體外部的電位器上的碳膜滑動接觸,采集上下兩個搖臂的位置訊號的變化。當上下兩個搖臂轉動時,電位器位置發生變化,電位器電阻發生變化,監測電位器電阻的變化量即可得到上下兩個搖臂的X分量和Y分量,信號輸出,游標在二維平面上移動。這種傳統的搖桿結構,通常由基座、壓蓋、操縱桿、與操縱桿一端相聯接的移動裝置及與移動裝置對應接觸的電器元件所組成,移動裝置包括縱向桿及與縱向桿縱向正交配置的橫向桿,基座及壓蓋上設置有供操縱桿穿插的孔,操縱桿安裝在基座和壓蓋之間,操縱桿與壓蓋之間設置有重定裝置;基座上有與孔相對的容置空間,縱向桿和橫向桿安裝在容置空間內。可見,這種構造的搖桿生產工藝復雜,組成一支搖桿的零件數量多達二十余個,組裝工藝復雜,生產成本高、容易發生品質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構造簡單、可靠度高、生產成本低的新型搖桿。本技術的目的采用如下技術方案實現:一種新型搖桿,包括:一空心支座,其頂端設有穿孔;一主動件,鉸接于空心支座內,具有呈球弧型的外壁,該外壁開有至少一條沿經線方向延伸的滑槽;至少一個從動軸,從動軸的一端與滑槽滑動配合,從動軸的另一端與空心支座的側壁可轉動地插裝配合;至少一個信號產生裝置,用于檢測從動軸另一端的旋轉運動并產生、輸出電信號,信號產生裝置固定于空心支座的側壁,并與從動軸的另一端相對;一搖柄,連接于主動件頂端,并穿過穿孔后豎直向上伸出;一復位機構,安裝于空心支座內并與主動件相連,用于驅使主動件在空心支座內轉動進而帶動搖柄往豎直向上的狀態復位。優選地,所述從動軸的一端呈長方體狀,用于嵌入所述滑槽內,從動軸的另一端為圓柱狀的導電刷或磁鐵;所述信號產生裝置具有與導電刷接觸的電阻單元或與磁鐵磁感應配合的磁敏元件。優選地,所述滑槽為四個,對稱設于主動件的外壁,相鄰滑槽的夾角為90°;所述從動軸、信號產生裝置與滑槽的數量相等。優選地,所述復位機構包括彈簧、轉盤以及由轉盤上向上伸出的立柱,彈簧套裝于立柱,且彈簧的一端與主動件的下端連接,彈簧的另一端與轉盤連接。優選地,所述主動件的下端開設有一供彈簧上端和立柱上端伸縮運動的空腔,彈簧上端和立柱上端伸入空腔內。優選地,所述空心支座包括基座和蓋合在基座上的上蓋,上蓋中設有一球弧型內腔,所述主動件與該球弧型內腔球鉸連接;基座中開有底腔,所述復位機構位于該底腔內。優選地,所述上蓋的側壁開有上半圓槽,所述基座的側壁開有下半圓槽,上半圓槽和下半圓槽圍合組成供從動軸穿入并與從動軸轉動配合的通孔。相比現有技術,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術的搖柄搖動時將帶動主動件轉動,從動軸便被主動件帶動產生旋轉運動,從而利用信號產生裝置檢測到該旋轉運動而對外輸出電信號,用于獲得搖柄的搖動位置,可見,本技術的結構簡單,部件較少,因此其生產成本低,但由于搖柄的搖動可以可靠地傳動至信號產生裝置,所以又可以可靠地獲得搖柄的位置;而且,由于從動軸的另一端與空心支座的側壁可轉動配合又可以相對于空心支座插拔,所以主動件相對于空心支座的鉸接轉動自由度較高,利于搖柄搖動的自由、順滑。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說明。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一種新型搖桿外部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一種新型搖桿的分解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上蓋蓋合于基座的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主動件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技術上蓋下端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空心支座;101、穿孔;11、基座;111、底腔;112、下半圓槽;12、上蓋;121、球弧型內腔;122、上半圓槽;2、主動件;21、滑槽;22、空腔;3、從動軸;31、導電刷;4、信號產生裝置;5、搖柄;6、復位機構;61、彈簧;62、轉盤;63、立柱;7、通孔。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2所示的一種新型搖桿,包括:一空心支座1,其頂端設有穿孔101;一主動件2,鉸接于空心支座1內,具有呈球弧型的外壁,該外壁開有至少一條沿經線方向延伸的滑槽21;至少一個從動軸3,從動軸3的一端與滑槽21滑動配合,從動軸3的另一端與空心支座1的側壁可轉動地插裝配合;至少一個信號產生裝置4,用于檢測從動軸3另一端的旋轉運動并產生、輸出電信號,信號產生裝置4固定于空心支座1的側壁,并與從動軸3的另一端相對;一搖柄5,連接于主動件2頂端,并穿過穿孔101后豎直向上伸出;一復位機構6,安裝于空心支座1內并與主動件2相連,用于驅使主動件2在空心支座1內轉動進而帶動搖柄5往豎直向上的狀態復位。其中,空心支座1一方面用于承托主動件2,使主動件2在搖柄5的帶動下可以相對于空心支座1轉動,另一方面用于承受復位機構6的作用力。主動件2可設置為球形、半球形或其它球弧形的形狀,即,主動件2為球體的一部份,或是球體的一個水平切片,只要能夠保持住球心的中心位置并且其旋轉作用與整球的旋轉作用相同即可。信號產生裝置4可以有多種不同的方式如用螺絲等緊固件或是熱鉚合塑料柱或膠合等方式固定在空心支座1上。信號產生裝置4可以采用編碼器、角度傳感器等可以檢測轉動并輸出電信號的現有裝置。從動軸3的一端呈長方體狀,用于嵌入滑槽21內,長方體狀的從動軸3一端便于更好地嵌入滑槽21內,從動軸3的另一端為圓柱狀的導電刷31或磁鐵,該圓柱狀的導電刷31或磁鐵可形成倒扣而使從動軸3穩定限位在空心支座1的側壁;信號產生裝置4具有與導電刷31接觸的電阻單元(圖中未示出)或與磁鐵磁感應配合的磁敏元件(圖中未示出)。從動軸3的導電刷31接觸到信號產生裝置4的電阻單元,該電阻單元將隨著從動軸3的轉動而產生不同的電阻信號;或者,磁敏元件感應從動軸3的磁鐵的磁力線,隨從動軸3的轉動產生不同的電信號輸出。兩種方式均可以指示出搖柄5的物理位置。對應可在信號產生裝置4上設置與磁敏元件或電阻單元電連接的金屬插腳,用于更方便地對外輸出電信號。
...

【技術保護點】
一種新型搖桿,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空心支座,其頂端設有穿孔;一主動件,鉸接于空心支座內,具有呈球弧型的外壁,該外壁開有至少一條沿經線方向延伸的滑槽;至少一個從動軸,從動軸的一端與滑槽滑動配合,從動軸的另一端與空心支座的側壁可轉動地插裝配合;至少一個信號產生裝置,用于檢測從動軸另一端的旋轉運動并產生、輸出電信號,信號產生裝置固定于空心支座的側壁,并與從動軸的另一端相對;一搖柄,連接于主動件頂端,并穿過穿孔后豎直向上伸出;一復位機構,安裝于空心支座內并與主動件相連,用于驅使主動件在空心支座內轉動進而帶動搖柄往豎直向上的狀態復位。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新型搖桿,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空心支座,其頂端設有穿孔;
一主動件,鉸接于空心支座內,具有呈球弧型的外壁,該外壁開有至少一
條沿經線方向延伸的滑槽;
至少一個從動軸,從動軸的一端與滑槽滑動配合,從動軸的另一端與空心
支座的側壁可轉動地插裝配合;
至少一個信號產生裝置,用于檢測從動軸另一端的旋轉運動并產生、輸出
電信號,信號產生裝置固定于空心支座的側壁,并與從動軸的另一端相對;
一搖柄,連接于主動件頂端,并穿過穿孔后豎直向上伸出;
一復位機構,安裝于空心支座內并與主動件相連,用于驅使主動件在空心
支座內轉動進而帶動搖柄往豎直向上的狀態復位。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搖桿,其特征在于:所述從動軸的一端呈長
方體狀,用于嵌入所述滑槽內,從動軸的另一端為圓柱狀的導電刷或磁鐵;所
述信號產生裝置具有與導電刷接觸的電阻單元或與磁鐵磁感應配合的磁敏元
件。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搖桿,...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郭士秋,
申請(專利權)人:郭士秋,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