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滿足ECE?R10電磁兼容性能的汽車閃光控制器,包括外罩、電路板、座板、金屬插頭;所述外罩、電路板、金屬插頭分別置于座板上,并通過金屬插頭安裝在汽車駕駛室內;所述電路板上集成有汽車專用閃光集成電路B1、振蕩電路裝置B2、電源濾波裝置B3、燈負載電流檢測裝置B4、繼電器線圈K1、繼電器觸點A1。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采用汽車專用閃光集成電路實現汽車左、右閃光以及失靈控制基本功能;在電源輸入端并聯一個電容以及一個雙向瞬態抑制管實現對干擾信號的濾波,提高閃光器電磁兼容性能。(*該技術在202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汽車電器
,特別涉及出口歐盟國家的汽車閃光控制器,ECE?R10電磁兼容標準是出口歐盟國家的汽車的強制檢驗標準。
技術介紹
隨著汽車電控技術的不斷發展,汽車電子設備數量大大增加,工作頻率逐漸提高,功率逐漸增大,使得汽車工作環境中充斥著電磁波,導致電磁干擾問題日益突出,輕則影響電子設備的正常工作,重則損壞相應的電器元件。因此,汽車電子設備的電磁兼容性能越來越受重視,目前迫切要求能廣泛應用針對汽車子設備的電磁改進技術,且出口歐盟國家的汽車閃光控制器對電磁兼容性能的要求更高。之前的汽車閃光控制器必須強制滿足GB18655—2002《用于保護車載接收機的無線電騷擾特性的限值和測量方法》,該標準的頻率要求最高到1G,而出口歐盟國家的閃光控制器必須強制滿足ECE?R10,該標準分為輻射干擾和輻射抗擾兩部分,頻率從20M~2G,目前的閃光器輻射干擾基本合格,在輻射抗擾試驗頻率為130M左右時產品性能超標,不能滿足ECE?R10要求。
技術實現思路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提供了一種滿足ECE?R10電磁兼容性能的汽車閃光控制器,該滿足ECE?R10電磁兼容性能的汽車閃光控制器能滿足歐盟標準的實用范圍更廣,電磁兼容試驗級別更高,同時滿足汽車左、右閃光以及失靈控制本技術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本技術提供的一種滿足ECE?R10電磁兼容性能的汽車閃光控制器,包括外罩、電路板、座板、金屬插頭;所述外罩、電路板、金屬插頭分別置于座板上,并通過金屬插頭安裝在汽車駕駛室內;所述電路板上集成有汽車專用閃光集成電路B1、振蕩電路裝置B2、電源濾波裝置B3、燈負載電流檢測裝置B4、繼電器線圈K1、繼電器觸點A1。所述汽車專用閃光集成電路B1的集成電路U1的1腳與電阻R4的一端連接,電阻R4的另一端與金屬插頭E連接;集成電路U1的2腳與集成電路U1的6腳、電容C1的正極、電阻R3的一端、雙向瞬態抑制管V1的一端、電容C2的一端以及金屬插頭B連接;集成電路U1的3腳與繼電器線圈的一端連接,繼電器線圈的另一端與金屬插頭E連接;集成電路U1的4腳與電容C1的負極、電阻R1的一端連接;集成電路U1的5腳與電阻R1的另一端連接;集成電路U1的6腳與集成電路U1的2腳連接;集成電路U1的7腳與電阻R2的一端連接,電阻R2的另一端與R3的一端、繼電器觸點的一端連接;集成電路U1的8腳與電阻R5的一端連接,電阻R5的另一端與金屬插頭L連接。所述振蕩電路裝置B2的電容C1的正極與金屬插頭B連接,電容C1的負極與集成電路U1的4腳、電阻R4的一端連接;振蕩電路裝置B2的電阻R1的一端與集成電路U1的4腳、電容C1的負極連接,電阻R1的另一端集成電路U1的5腳連接。所述電源濾波裝置B3的雙向瞬態抑制管V1的一端與金屬插頭B?連接,另一端與金屬插頭E連接;電源濾波裝置B3電容C2的一端與金屬插頭B連接,另一端與金屬插頭E連接。所述燈負載電流檢測裝置B4的電阻R3的一端與金屬插頭B連接連接,電阻R3的另一端與集成電路U1的7腳連接。所述繼電器線圈K1的一端與集成電路U1的3腳連接,另一端與金屬插頭E連接。所述繼電器觸點A1的一端與電阻R3的一端連接,另一端與金屬插頭L連接。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①采用汽車專用閃光集成電路實現汽車左、右閃光以及失靈控制基本功能;②在電源輸入端并聯一個電容以及一個雙向瞬態抑制管實現對干擾信號的濾波,提高閃光器電磁兼容性能。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的工作原理圖;圖3是本技術的電路原理圖;圖1中:1-外罩,2-電路板,3-座板,4-金屬插頭。具體實施方式下面進一步描述本技術的技術方案,但要求保護的范圍并不局限于所述。如圖1所示的一種滿足ECE?R10電磁兼容性能的汽車閃光控制?器,包括外罩1、電路板2、座板3、金屬插頭4;所述外罩1、電路板2、金屬插頭4分別置于座板3上,并通過金屬插頭4安裝在汽車駕駛室內;如圖2所示,所述電路板2上集成有汽車專用閃光集成電路B1、振蕩電路裝置B2、電源濾波裝置B3、燈負載電流檢測裝置B4、繼電器線圈K1、繼電器觸點A1。如圖2、圖3所示,所述汽車專用閃光集成電路B1的集成電路U1的1腳與電阻R4的一端連接,電阻R4的另一端與金屬插頭E連接;集成電路U1的2腳與集成電路U1的6腳、電容C1的正極、電阻R3的一端、雙向瞬態抑制管V1的一端、電容C2的一端以及金屬插頭B連接;集成電路U1的3腳與繼電器線圈的一端連接,繼電器線圈的另一端與金屬插頭E連接;集成電路U1的4腳與電容C1的負極、電阻R1的一端連接;集成電路U1的5腳與電阻R1的另一端連接;集成電路U1的6腳與集成電路U1的2腳連接;集成電路U1的7腳與電阻R2的一端連接,電阻R2的另一端與R3的一端、繼電器觸點的一端連接;集成電路U1的8腳與電阻R5的一端連接,電阻R5的另一端與金屬插頭L連接。所述振蕩電路裝置B2的電容C1的正極與金屬插頭B連接,電容C1的負極與集成電路U1的4腳、電阻R4的一端連接;振蕩電路裝置B2的電阻R1的一端與集成電路U1的4腳、電容C1的負極連接,電阻R1的另一端集成電路U1的5腳連接。所述電源濾波裝置B3的雙向瞬態抑制管V1的一端與金屬插頭B連接,另一端與金屬插頭E連接;電源濾波裝置B3電容C2的一端與金屬插頭B連接,另一端與金屬插頭E連接。所述燈負載電流檢測裝置B4的電阻R3的一端與金屬插頭B連接連接,電阻R3的另一端與集成電路U1的7腳連接。所述繼電器線圈K1的一端與集成電路U1的3腳連接,另一端與金屬插頭E連接。所述繼電器觸點A1的一端與電阻R3的一端連接,另一端與金屬插頭L連接。本技術采用汽車專用閃光集成電路對閃光燈信號進行判斷處理,輸出信號控制繼電器線圈的通、斷,從而實現汽車左、右閃光以及失靈控制。在電源輸入端并聯一個適當容值的電容以及一個雙向瞬態抑制管,濾掉130M左右的干擾信號并吸收干擾中的尖峰電流,改進后的閃光器通過了按ECE?R10標準的整車驗證試驗。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滿足ECE?R10電磁兼容性能的汽車閃光控制器,包括外罩(1)、電路板(2)、座板(3)、金屬插頭(4),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罩(1)、電路板(2)、金屬插頭(4)分別置于座板(3)上,并通過金屬插頭(4)安裝在汽車駕駛室內;所述電路板(2)上集成有汽車專用閃光集成電路B1、振蕩電路裝置B2、電源濾波裝置B3、燈負載電流檢測裝置B4、繼電器線圈K1、繼電器觸點A1。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滿足ECE?R10電磁兼容性能的汽車閃光控制器,包括外
罩(1)、電路板(2)、座板(3)、金屬插頭(4),其特征在于:所述
外罩(1)、電路板(2)、金屬插頭(4)分別置于座板(3)上,并通
過金屬插頭(4)安裝在汽車駕駛室內;所述電路板(2)上集成有汽
車專用閃光集成電路B1、振蕩電路裝置B2、電源濾波裝置B3、燈負
載電流檢測裝置B4、繼電器線圈K1、繼電器觸點A1。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滿足ECE?R10電磁兼容性能的汽車閃光控
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車專用閃光集成電路B1的集成電路U1的1
腳與電阻R4的一端連接,電阻R4的另一端與金屬插頭E連接;集成電
路U1的2腳與集成電路U1的6腳、電容C1的正極、電阻R3的一端、雙
向瞬態抑制管V1的一端、電容C2的一端以及金屬插頭B連接;集成電
路U1的3腳與繼電器線圈的一端連接,繼電器線圈的另一端與金屬插
頭E連接;集成電路U1的4腳與電容C1的負極、電阻R1的一端連接;
集成電路U1的5腳與電阻R1的另一端連接;集成電路U1的6腳與集成
電路U1的2腳連接;集成電路U1的7腳與電阻R2的一端連接,電阻R2
的另一端與R3的一端、繼電器觸點的一端連接;集成電路U1的8腳與
電阻R5的一端連接,電阻R5的另一端與金屬插頭L連接。...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胡茂志,劉明林,孫丹,
申請(專利權)人:貴州天義汽車電器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貴州;5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