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臥式換熱器
本專利技術涉及熱交換設備,具體是一種臥式換熱器。
技術介紹
當前,在化工生產中,經常需要利用換熱器對一些流體進行降溫處理,使這些流體進一步的適應生產需求,但現有的一些螺旋板式換熱器,智能化程度低,無法實現流體溫度的自動調控,同時單個螺旋板式換熱器的處理量不是太大,同時螺旋板式換熱器大都缺少除垢裝置,影響使用效果。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熱交換量大且能夠除垢的臥式換熱器,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臥式換熱器,包括冷流管道進口、螺旋換熱器體和基座;所述基座上方橫向間隔設有五個螺旋換熱器體,每個螺旋換熱器體與基座之間設有支撐板,五個螺旋換熱器體之間通過雙層管連接,雙層管內設有冷流出口道與熱流出口道,每個螺旋換熱器體的上端均通過支管連接冷流管道,冷流管道的左端設有冷流管道進口,冷流管道進口的右側設有電磁控制閥,電磁控制閥的右側設有溫控器,此外,每個螺旋換熱器體的下端均連接熱流管道,熱流管道的右側設有熱流管道進口,熱流管道進口的左側設有電磁控制閥,電磁控制閥的左側設有溫控器;所述螺旋換熱器體內由傳熱隔板分割為熱流流道和冷流流道,熱流流道和冷流流道為螺旋狀盤繞,熱流流道的兩端設有相通的熱流管道和熱流出口道,冷流流道的兩端設有相通的冷流管道和冷流出口道;在所述的冷流管道與冷流流道的連接處豎直設有冷媒除垢電磁極,熱流管道與熱流流道的連接處豎直設有熱媒除垢電磁極。 作為本專利技術進一步的方案:所述熱流管道與冷流管道中的電磁控制閥分 ...
【技術保護點】
一種臥式換熱器,包括冷流管道進口(1)、螺旋換熱器體(3)和基座(10);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0)上方橫向間隔設有五個螺旋換熱器體(3),每個螺旋換熱器體(3)與基座(10)之間設有支撐板(7),五個螺旋換熱器體(3)之間通過雙層管(4)連接,雙層管(4)內設有冷流出口道(5)與熱流出口道(9),螺旋換熱器體(3)內的冷流出口道(5)與熱流出口道(9)上均布設有若干個連通孔(12),每個螺旋換熱器體(3)的上端均通過支管(11)連接冷流管道(2),冷流管道(2)的左端設有冷流管道進口(1),冷流管道進口(1)的右側設有電磁控制閥(17),電磁控制閥(17)的右側設有溫控器(19),此外,每個螺旋換熱器體(3)的下端均連接熱流管道(8),熱流管道(8)的右側設有熱流管道進口(6),熱流管道進口(6)的左側設有電磁控制閥(17),電磁控制閥(17)的左側設有溫控器(19);所述螺旋換熱器體(3)內由傳熱隔板(13)分割為熱流流道(15)和冷流流道(14),熱流流道(15)和冷流流道(14)為螺旋狀盤繞,熱流流道(15)的兩端設有相通的熱流管道(8)和熱流出口道(9),冷流流道(14)的 ...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臥式換熱器,包括冷流管道進口(I)、螺旋換熱器體(3)和基座(10);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0)上方橫向間隔設有五個螺旋換熱器體(3),每個螺旋換熱器體(3)與基座(10)之間設有支撐板(7),五個螺旋換熱器體(3)之間通過雙層管(4)連接,雙層管(4)內設有冷流出口道(5)與熱流出口道(9),螺旋換熱器體(3)內的冷流出口道(5)與熱流出口道(9)上均布設有若干個連通孔(12),每個螺旋換熱器體(3)的上端均通過支管(11)連接冷流管道(2),冷流管道(2)的左端設有冷流管道進口(I),冷流管道進口(I)的右側設有電磁控制閥(17),電磁控制閥(17)的右側設有溫控器(19),此外,每個螺旋換熱器體(3)的下端均連接熱流管道(8),熱流管道(8)的右側設有熱流管道進口 ¢),熱流管道進口(6)的左側設有電磁控制閥(1...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管介善,
申請(專利權)人:無錫博利達換熱器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