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挖掘機動臂和斗桿運輸工裝,包括置于下方的托盤架,所述托盤架的兩端設有分別固定支撐于動臂(12)兩端的支座Ⅲ(5)和支座Ⅳ(6),所述支座Ⅲ(5)和支座Ⅳ(6)于所述托盤架上交錯布置;在所述支座Ⅲ(5)和支座Ⅳ(6)之間設有分別固定支撐于斗桿(13)兩端的支座Ⅰ(3)和支座Ⅱ(4),所述支座Ⅰ(3)和支座Ⅱ(4)于所述托盤架上交錯布置;所述支座Ⅰ(3)和支座Ⅱ(4)在高度上低于所述支座Ⅲ(5)和支座Ⅳ(6),分別支撐所述斗桿(13)和動臂(12)形成空間上的兩層。此發明專利技術合理利用空間,實現方便快捷的固定動臂及斗桿的安放,方便運輸,安全可靠,適用性好,成本低,具有較強的實用性。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挖掘機動臂和斗桿運輸工裝
本專利技術涉及運輸工裝,更具體地說,涉及挖掘機的動臂和斗桿的運輸工裝。
技術介紹
目前,由于中大型挖掘機動臂、斗桿尺寸長,重量大,在工廠內的運輸方式多為行車吊運或叉車運送,在運輸過程中動臂易晃動滑脫產生危險,存在安全隱患。動臂、斗桿尺寸長形狀不規則,往往不便于長途運輸,存放占據空間大。現有大部分采用的是集裝箱運輸,集裝箱的規格都是標準的,為了把挖掘機斗桿及動臂部件快速、安全更省空間的裝入集裝箱,需要設計一種用于存放動臂及斗桿的運輸工裝,現有的運輸架不能很好的裝載該動臂及斗桿,結構復雜造成空間浪費,且在運輸過程中易晃動碰撞造成磕碰對動臂或是斗桿表面損壞及變形,影響產品外觀及質量。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而且結構簡單、成本低,利用合理布置空間,實現方便快捷的固定安放動臂斗桿,方便運輸,安全可靠,效果明顯,成本低,適用性好。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采取的技術方案為:所提供的這種挖掘機動臂和斗桿運輸工裝,包括置于下方的托盤架,所述托盤架的兩端設有分別固定支撐于動臂兩端的支座III和支座IV,所述支座III和支座IV于所述托盤架上交錯交替布置;在所述支座III和支座IV之間設有分別固定支撐于斗桿兩端的支座I和支座II,所述支座I和支座II于所述托盤架上交錯交替布置;所述支座I和支座II在高度上低于所述支座III和支座IV,分別支撐所述斗桿和動臂形成空間上的兩層。 所述支座I包括設于所述托盤架上的托板I,所述托板I上設有兩平行間隔布置的角板I,所述斗桿一端置于所述兩角板I之間,銷軸I穿過設于所述角板I上的銷孔及斗桿端部的軸孔,并通過緊固件擰緊固定。 所述支座II包括設于所述托盤架上的托板II,所述托板II上設有兩平行間隔布置的角板II,所述斗桿另一端置于所述兩角板II之間,銷軸II穿過設于所述角板II上的銷孔及斗桿端部的軸孔,并通過緊固件擰緊固定。 所述角板I及角板II為形狀是三角形或是梯形的撐板,其高度根據所要支撐斗桿的實際高度確定。 所述角板I及角板II上的銷孔為沿橫向布置的腰形孔。 所述支座III包括設于所述托盤架上兩平行間隔布置的角板III,所述動臂的一端置于所述兩角板III之間,銷軸III穿過設于所述角板III上的銷孔及動臂端部的軸孔,并通過緊固件擰緊固定。 所述支座IV包括設于所述托盤架上兩平行間隔布置的角板IV,所述動臂的另一端置于所述兩角板IV之間,銷軸IV穿過設于所述角板IV上的銷孔及動臂端部的軸孔,并通過緊固件擰緊固定。 所述兩角板III及兩角板IV之間均設有將所述動臂架起一定高度的支撐板。 所述角板III及角板IV為形狀是三角形或是梯形的撐板,其高度根據所要支撐動臂的實際高度確定。 所述角板III及角板IV上的銷孔為沿橫向布置的腰形孔。 在所述較高的角板IV上設有與所述角板III上的銷孔同高的工藝安裝孔。 所述托盤架的兩端均設有豎直的擋板。 所述支座I和支座II設有交錯布置的多組。 所述支座III和支座IV設有交錯布置的多組。 所述托盤架為框架結構,由多個平行分布的橫梁及多個垂直于所述橫梁布置的連接梁構成。 本專利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較,具有以下優點:利用動臂及斗桿的結構特點合理布置,將斗桿放置第一層,動臂架于上層,采用雙層空間放置動臂及斗桿,每層可擺放多件,交錯布置可以減少空間的占據,結構緊湊,更加合理的利用空間;動臂及斗桿兩端用銷軸單獨固定在各工裝角板上,固定牢靠,工裝結構簡單緊湊,動臂及斗桿隨運輸工裝一起裝入集裝箱內運輸,避免運輸過程中動臂及斗桿的晃動碰撞造成的表面損壞及變形,保證產品的外觀及質量。本專利技術挖掘機動臂及斗桿二合一運輸工裝,結構緊湊簡單,實現動臂、斗桿合理的安放與固定,且有效防止磕碰,成本低,具有較強的實用性。 【附圖說明】 下面對本說明書的附圖所表達的內容及圖中的標記作簡要說明: 圖1為本專利技術運輸工裝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專利技術支座I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專利技術支座II及支座IV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專利技術支座III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專利技術的使用示意圖。 圖中標記為:1、橫梁,2、連接梁,3、支座I,31、角板I,32、銷軸I,33、托板I,34、加強筋I,4、支座11,41、角板11,42、銷軸11,43、托板11,44、加強筋11,5、支座111,51、角板III,52、銷軸III,6、支座IV,61、角板IV,62、銷軸IV,63、工藝安裝孔,7、支撐板,8、擋板,10、墊片,11、螺母,12、動臂,13、斗桿,14、腰形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照附圖,通過對實施例的描述,對本專利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本專利技術挖掘機動臂和斗桿運輸工裝,如圖1所示,包括托盤架、支座I 3、支座II 4、支座III 5及支座IV 6。其中支座III 5和支座IV 6組成一組用以支撐動臂12,支座I 3和支座II 4構成一組用以支撐斗桿13。動臂12的長度大于斗桿13的長度,利用動臂12具有一定的彎曲弧度特點,將斗桿13巧妙的擺放于動臂12的下方,以實現空間的合理利用。 支座III 5和支座IV 6設于托盤架的兩端,位于同一直線位置上,分別固定支撐于動臂12兩端。在本專利技術中,托盤架上的動臂12的支座III5和支座IV 6交錯的布置在托盤架的兩端,如圖1所示,在托盤架左端支座III5和支座IV 6和支座IV 6并排交替間隔的布置,即按順序與支座III 5相鄰設置有支座IV 6。右端與左端對應相反的布置支座III 5和支座IV 6,保證支座III 5和支座IV 6位于同一直線位置上構成一組支撐動臂12的支座。這種布置方式可增大空間上布置的緊湊性,到達空間最大化的合理利用。支座I 3和支座II 4設在支座 III5和支座IV 6之間,分別固定支撐于斗桿13的兩端,在布置方式上,由于斗桿13的長度較短,可將支座I 3和支座II 4前后錯開的交錯交替布置。如圖1中所示,以靠近支座IV 6處設有支座II 4,對應的支座I 3的位置依照斗桿13的長度確定,相鄰的一組固定支座將支座I 3和支座II 4的位置調換,以另一端作為靠近支座的定位端設置支座II 4,這種空間上的交錯布置節約擺放空間,使得擺放更加緊湊。由于動臂12及斗桿13的結構特點,支座I 3和支座II 4在高度上低于支座III 5和支座IV 6的高度,分別支撐斗桿13和動臂12形成空間上的兩層。本專利技術的這種結構特點可在托盤架上根據需要設置多組支撐動臂12及斗桿13的支座,結構緊湊節省空間,節約運輸成本。 本專利技術中,如圖2所示,支座I 3包括設于托盤架上的托板I 33,角板I 31豎直設在托板I 33上,兩角板I 31平行間隔布置,間隔的距離以剛好能放入斗桿13的一端端部為宜。如圖3所示,支座II 4包括設于托盤架上的托板II 43,托板II 43上設有兩平行間隔布置的角板II 41,間隔的距離以剛好能放入斗桿13的另一端端部為宜。將斗桿13的兩端分別置于支座I 3的兩角板I 31及支座II 4的兩角板II 41之間,并使用銷軸I 32穿過設于角板I 31上的銷孔及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挖掘機動臂和斗桿運輸工裝,包括置于下方的托盤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盤架的兩端設有分別固定支撐于動臂(12)兩端的支座Ⅲ(5)和支座Ⅳ(6),所述支座Ⅲ(5)和支座Ⅳ(6)于所述托盤架上交錯交替布置;在所述支座Ⅲ(5)和支座Ⅳ(6)之間設有分別固定支撐于斗桿(13)兩端的支座Ⅰ(3)和支座Ⅱ(4),所述支座Ⅰ(3)和支座Ⅱ(4)于所述托盤架上交錯交替布置;所述支座Ⅰ(3)和支座Ⅱ(4)在高度上低于所述支座Ⅲ(5)和支座Ⅳ(6),分別支撐所述斗桿(13)和動臂(12)形成空間上的兩層。
【技術特征摘要】
1.挖掘機動臂和斗桿運輸工裝,包括置于下方的托盤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盤架的兩端設有分別固定支撐于動臂(12)兩端的支座III (5)和支座IV (6),所述支座III (5)和支座IV (6)于所述托盤架上交錯交替布置;在所述支座III (5)和支座IV (6)之間設有分別固定支撐于斗桿(13)兩端的支座I (3)和支座II (4),所述支座I (3)和支座II (4)于所述托盤架上交錯交替布置;所述支座I (3)和支座II (4)在高度上低于所述支座III (5)和支座IV (6),分別支撐所述斗桿(13)和動臂(12)形成空間上的兩層。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挖掘機動臂和斗桿運輸工裝,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I(3)包括設于所述托盤架上的托板I (33),所述托板I (33)上設有兩平行間隔布置的角板I (31),所述斗桿(13) —端置于所述兩角板I (31)之間,銷軸I (32)穿過設于所述角板I(31)上的銷孔及斗桿(13)端部的軸孔,并通過緊固件擰緊固定。3.按照權利要求2所述的挖掘機動臂和斗桿運輸工裝,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II(4)包括設于所述托盤架上的托板II (43),所述托板II (43)上設有兩平行間隔布置的角板II(41),所述斗桿(13)另一端置于所述兩角板II (41)之間,銷軸II (42)穿過設于所述角板II (41)上的銷孔及斗桿(13)端部的軸孔,并通過緊固件擰緊固定。4.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挖掘機動臂和斗桿運輸工裝,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III(5)包括設于所述托盤架上兩平行間隔布置的角板III (51),所述動臂(12)的一端置于所...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范濤濤,王喜恩,
申請(專利權)人:奇瑞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安徽;3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