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能夠大大節省人力和時間的四輪軌道式手動雙向投料車,它包括車架、料倉、下料斗、行走輪、導向輪、輪軸、支撐桿、方向盤、撥料輪、手柄。撥料輪通過軸連接到位于料倉前部設置的手柄,兩撥料輪之間通過傳動桿和兩組錐形齒輪相連接。本結構大大節省了人力的輸出,同時也能有效的提高作業效率,節省了喂料時間;手柄轉動撥料輪控制下料的方式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下料的多少,使用過程靈活方便;軌道輪和行走輪相結合的結構可使本投料車在普通地面和軌道上均可使用,增加了適用面。(*該技術在202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專利摘要】本技術提供了一種能夠大大節省人力和時間的四輪軌道式手動雙向投料車,它包括車架、料倉、下料斗、行走輪、導向輪、輪軸、支撐桿、方向盤、撥料輪、手柄。撥料輪通過軸連接到位于料倉前部設置的手柄,兩撥料輪之間通過傳動桿和兩組錐形齒輪相連接。本結構大大節省了人力的輸出,同時也能有效的提高作業效率,節省了喂料時間;手柄轉動撥料輪控制下料的方式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下料的多少,使用過程靈活方便;軌道輪和行走輪相結合的結構可使本投料車在普通地面和軌道上均可使用,增加了適用面。【專利說明】四輪軌道式手動雙向投料車
本技術涉及到禽畜的飼養設備,具體來說是能夠節省人力和時間的四輪軌道 式手動雙向投料車。
技術介紹
現行的禽畜的飼養設備多為立體安置的籠子,其喂養裝置是在籠子的外部設置條 狀的料槽,喂養的過程中需要采用人工將飼料放置在料槽內,這種喂養方式需要投入較大 的人力和較多的時間,對于一些中型養殖場來說,該種喂養方式尤為不便;而較大型的養殖 下料設備對于中型養殖場來說造價又過于昂貴,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中小型養殖場的發 展。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能夠大大節省人力和時間的 四輪軌道式手動雙向投料車,解決人工飼養存在的種種不足。 本技術解決上述技術問題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四輪軌道式手動雙向投料車包括車架、料倉、下料斗、行走輪、導向輪、輪軸、支撐 桿、方向盤、撥料輪、手柄。 所述的車架上部后方設有料倉,在料倉的兩側分別鉸接有下料斗,在糧倉內部與 下料斗相對應的位置分別設有撥料輪,上述的一個撥料輪通過軸連接到位于料倉前部設置 的手柄,兩撥料輪之間通過傳動桿和兩組錐形齒輪相連接。 在車架的底部后方設有四根堅直的支撐桿,支撐桿的底部分別連接有兩個行走輪 和兩個錐形齒輪;在車架底部前方設有堅直的支撐桿,支撐桿的底部連接有輪軸,輪軸的兩 端分別連接有導向輪,所述車架前部的支撐桿和輪軸之間通過固定桿固定,兩導向輪之間 的寬度小于軌道輪之間的距離;車架前方設置的支撐桿的上端連接有方向盤。 所述的車架后部的支撐桿包括套筒和設在套筒內部的連桿,所述的套筒側壁堅直 方向上設有均勻的螺紋孔,螺紋孔內連接螺栓用于固定連桿。 優選的,所述的料倉底部設有一道突起的條形脊。 本技術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采用移動車體和手搖式下料的整體結構大大節省了人力的輸出,同時也能有效 的提高作業效率,節省了喂料時間; 2、下料斗鉸接在料倉的側面,在不需喂料的時候可將下料斗收起固定在料倉側 面,節省了整車的空間; 3、采用手柄轉動撥料輪控制下料的方式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下料的多少,使用 過程靈活方便; 4、采用軌道輪和行走輪相結合的結構可使本投料車在普通地面和軌道上均可使 用,增加了適用面; 5、采用兩個導向輪共同完成導向的方式能夠增加車體轉向的穩定性,同時也增加 了車體在行進過程中的穩定性; 6、整體結構簡單,造價較低,便于普及。 【專利附圖】【附圖說明】 圖1為本技術的示意圖。 圖2為本技術的后視圖。 圖3為兩撥料輪之間連接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進行進一步說明。 如圖1和圖2所示的四輪軌道式手動雙向投料車包括車架1、料倉2、下料斗3、行 走輪4、軌道輪5、導向輪6、輪軸7、前支撐桿81、后支撐桿82、第一撥料輪91、第二撥料輪 92、方向盤10、手柄11、傳動桿12。 在車架1上部后方設有料倉2,料倉2的兩側分別鉸接有兩個下料斗3,下料斗3在 可以收起靠攏在糧倉2的側面;料倉2的底部傾斜設置,傾斜方向偏向裝有下料斗3 -側, 能夠方便下料。 在糧倉2內部與下料斗3相對應的位置分別通過軸連接有第一撥料輪91和第二 撥料輪92,第一撥料輪91通過軸連接到位于料倉2前部設置的手柄11 ;如圖3所示的在第 一撥料輪91和第二撥料輪92所對應的軸上分別設有錐形齒輪,兩錐形齒輪之間通過端部 連接有錐形齒輪的傳動桿12相連接。 在車架1的底部后方設有四根堅直的后支撐桿82,四根后支撐桿兩兩位于一條線 上,四根后支撐桿82的底部分別連接有連個行走輪4和兩個軌道輪5 ;在車架1底部前方 設有一根堅直的前支撐桿81,前支撐桿81的底部連接有輪軸7,輪軸7的兩端分別安裝有 導向輪6,前支撐桿81和輪軸7之間通過固定桿13固定;前支撐桿81的上端部連接有方 向盤10。 后支撐桿82包括套筒83和設在套筒83內部的連桿84,套筒83側壁堅直方向上 設有均勻的螺紋孔85,螺紋孔85內連接螺栓用于固定連桿84。 在使用本投料車之前可使用導向輪6和行走輪4推動車體在平地上行走,需要投 料時將飼料加入到料倉2內,移動投料車到需要加料的場所,通過套筒83和連桿84的結構 將行走輪4升起、將軌道輪5放下放置在軌道上,將下料斗3放下對準兩側的料槽,一邊推 動投料車一邊搖動手柄11使飼料在撥料輪的作用下通過下料斗3流入料槽內即可。【權利要求】1. 四輪軌道式手動雙向投料車包括車架(1)、料倉(2)、下料斗(3)、行走輪(4)、軌道 輪(5)、導向輪(6)、輪軸(7)、前支撐桿(81)、后支撐桿(82)、第一撥料輪(91)、第二撥料輪 (92)、方向盤(10)、手柄(11)、傳動桿(12),其特征在于:所述車架(1)上部后方設有料倉 (2),料倉(2)的兩側分別鉸接有兩個下料斗(3),下料斗(3)在可以收起靠攏在糧倉(2)的 側面;所述糧倉(2)內部與下料斗(3)相對應的位置分別通過軸連接有第一撥料輪(91)和 第二撥料輪(92),第一撥料輪(91)通過軸連接到位于料倉(2)前部設置的手柄(11);第一 撥料輪(91)和第二撥料輪(92)所對應的軸上分別設有錐形齒輪,兩錐形齒輪之間通過端 部連接有錐形齒輪的傳動桿(12)相連接;所述車架(1)的底部后方設有四根堅直的后支撐 桿(82),四根后支撐桿(82)兩兩位于一條線上,四根后支撐桿(82)的底部分別連接有連個 行走輪(4)和兩個軌道輪(5);在車架(1)底部前方設有一根堅直的前支撐桿(81),前支撐 桿(81)的底部連接有輪軸(7 ),輪軸(7 )的兩端分別安裝有導向輪(6 ),前支撐桿(81)和輪 軸(7)之間通過固定桿(13)固定;前支撐桿(81)的上端部連接有方向盤(10)。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四輪軌道式手動雙向投料車,其特征在于:所述料倉(2)的底 部傾斜設置,傾斜方向偏向裝有下料斗(3 ) -側。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四輪軌道式手動雙向投料車,其特征在于:后支撐桿(82)包 括套筒(83 )和設在套筒(83 )內部的連桿(84),套筒(83 )側壁堅直方向上設有均勻的螺紋 孔(85),螺紋孔(85)內連接螺栓用于固定連桿(84)。【文檔編號】A01K39/01GK203903505SQ201420190505【公開日】2014年10月29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19日 優先權日:2014年4月19日 【專利技術者】崔素敏 申請人:崔素敏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四輪軌道式手動雙向投料車包括車架(1)、料倉(2)、下料斗(3)、行走輪(4)、軌道輪(5)、導向輪(6)、輪軸(7)、前支撐桿(81)、后支撐桿(82)、第一撥料輪(91)、第二撥料輪(92)、方向盤(10)、手柄(11)、傳動桿(12),其特征在于:所述車架(1)上部后方設有料倉(2),料倉(2)的兩側分別鉸接有兩個下料斗(3),下料斗(3)在可以收起靠攏在糧倉(2)的側面;所述糧倉(2)內部與下料斗(3)相對應的位置分別通過軸連接有第一撥料輪(91)和第二撥料輪(92),第一撥料輪(91)通過軸連接到位于料倉(2)前部設置的手柄(11);第一撥料輪(91)和第二撥料輪(92)所對應的軸上分別設有錐形齒輪,兩錐形齒輪之間通過端部連接有錐形齒輪的傳動桿(12)相連接;所述車架(1)的底部后方設有四根豎直的后支撐桿(82),四根后支撐桿(82)兩兩位于一條線上,四根后支撐桿(82)的底部分別連接有連個行走輪(4)和兩個軌道輪(5);在車架(1)底部前方設有一根豎直的前支撐桿(81),前支撐桿(81)的底部連接有輪軸(7),輪軸(7)的兩端分別安裝有導向輪(6),前支撐桿(81)和輪軸(7)之間通過固定桿(13)固定;前支撐桿(81)的上端部連接有方向盤(10)。...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崔素敏,
申請(專利權)人:崔素敏,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河南;4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