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親水潤滑抗菌淚道管及其制備方法,所述淚道管包括主管和提拉環,所述主管的上端與所述提拉環的下端相連,其中主管和提拉環均包括管體和附于管壁上的復合功能層,用于抵抗細菌感染并減少管體與淚道粘連。通過將基礎淚道管依次經等離子處理和硅烷偶聯劑表面處理后經活性反應溶液處理,引發聚合反應,在基礎淚道管管壁上形成復合功能層制得。本發明專利技術的親水潤滑抗菌淚道管,具有均勻的表面功能涂層,在濕潤狀態下具有長久的潤滑性、抗組織黏附性和良好的抗菌性。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親水潤滑抗菌淚道管及其制備方法
本專利技術屬于醫學
,具體涉及一種親水潤滑抗菌淚道管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介紹
在治療淚道阻塞方面,目前主要采用人工淚道引流管對閉塞淚道進行置管吻合探通,然而由于個體差異或拔管不當,手術后往往會引起纖維化增生、淚囊炎或淚道再堵塞等問題。人工淚道管的表面潤滑和抗組織黏附處理可以有效降低拔管操作對周圍組織的破壞,增加手術成功率。大量臨床結果表明,經親水涂層修飾的醫用導管既可以減輕病人的痛苦,同時對醫生的手術操作極為方便。關于醫療器械表面親水涂層的專利國內外已有較多報道,例如,歐洲專利EP2382999A1和EP2543400A1,美國專利US007709046B1和US20110245730A1,中國專利03121883、200810173829、201210511774和201210008850等都分別公開了用于醫用器械表面降低摩擦阻力的親水潤滑涂層,涂層制備過程中大多依靠粘附性物質將親水聚合物固定到醫療器械表面,做一次性手術操作使用。然而,這些方法制備的親水涂層或者表面粗糙,或者步驟繁瑣,或者親水涂層在水中容易脫落,直接影響醫療器械在體內使用過程中的潤滑性和功效性。淚道引流管手術分為置管、塑形和拔管三個階段,其中塑形階段一般需要三個月左右,在如此長的時間內要保持淚道管表面潤滑,不與周圍組織發生粘連,并且在后續拔管操作中仍能順利,不損傷周圍組織,親水潤滑抗黏附涂層僅僅涂覆于管體表面是不夠的。因此,為解決現有人工淚道管因表面粗糙易與淚道組織粘連并容易拔管斷裂的問題,本領域尚需提供一種具有長期潤滑作用和抗菌性的淚道管,能夠抵抗細胞和組織黏附,減少淚道管與淚道粘連,降低細菌感染風險,有效解決拔除淚道管過程中的斷管和組織纖維化增生等問題,為患者解除后顧之憂。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親水潤滑抗菌淚道管,具有均勻的表面功能涂層,在濕潤狀態下具有長久的潤滑性、抗組織黏附性和良好的抗菌性。本專利技術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該親水潤滑抗菌淚道管的制備方法。本專利技術提供的淚道管,包括主管和提拉環,所述主管的上端與所述提拉環的下端相連,其中所述主管和所述提拉環均包括管體和附于管壁上的復合功能層,用于抵抗細菌感染并減少管體與淚道粘連。在另一優選例中,所述主管和提拉環由選自下組的材料制成:硅橡膠、聚氨酯或它們的混合物。在另一優選例中,所述復合功能層包含親水聚合物和抗菌劑,所述抗菌劑分散在所述親水聚合物中。在另一優選例中,所述親水聚合物為下述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的混合物:聚乙烯基吡咯烷酮、聚乙二醇、聚乙烯醇、N-乙烯基吡咯烷酮-(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酯共聚物、N-乙烯基吡咯烷酮-甲基丙烯酸羥乙酯共聚物;N-乙烯基吡咯烷酮-(甲基)丙烯酸共聚物。在另一優選例中,所述抗菌劑為下述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的混合物:納米銀、銀胺絡合物、碘、碘化合物、甲殼素、殼聚糖。在另一優選例中,所述復合功能層通過表面化學接枝交聯的方法附于管壁。本專利技術提供的淚道管的制備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提供基礎淚道管,所述基礎淚道管包括主管管體和提拉環管體,其中,所述主管管體的上端與所述提拉環管體的下端相連;(b)將所述基礎淚道管依次經等離子處理和硅烷偶聯劑表面處理后經活性反應溶液處理,所述活性反應溶液包含:親水聚合物、親水聚合物單體、抗菌劑和引發劑;(c)引發聚合反應,在所述主管管體和提拉環管體的管壁上形成復合功能層,得到權利要求1所述的淚道管。在另一優選例中,所述硅烷偶聯劑為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γ-縮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和N-(β-氨乙基)-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792)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的混合物。在另一優選例中,所述硅烷偶聯劑表面處理是指將所述基礎淚道管浸入硅烷偶聯劑溶液,其中,所述硅烷偶聯劑溶液中硅烷偶聯劑濃度為0.2%-30%(w/w),浸入時間為30s-120min。在另一優選例中,所述制備方法還具有以下一個或多個特征:(1)所述親水聚合物為下述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的混合物:聚乙烯基吡咯烷酮、聚乙二醇、聚乙烯醇、N-乙烯基吡咯烷酮-(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酯共聚物、N-乙烯基吡咯烷酮-甲基丙烯酸羥乙酯共聚物;N-乙烯基吡咯烷酮-(甲基)丙烯酸共聚物;(2)所述親水聚合物單體為下述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的混合物:N-乙烯基吡咯烷酮、甲基丙烯酸羥乙酯、(甲基)丙烯酸;(3)所述抗菌劑為下述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的混合物:納米銀、銀胺絡合物、碘、碘化合物、甲殼素、殼聚糖;(4)所述引發劑為下述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的混合物:偶氮二異丁腈、偶氮二異庚腈、D-2959或過氧化苯甲酰。在另一優選例中,所述制備方法還具有以下一個或多個特征:(1)所述活性反應溶液的濃度為1%-30%(w/w);(2)所述活性反應溶液的溶質中,親水分子片段含量為10%-90%(w/w);(3)所述活性反應溶液的溶質中,抗菌劑含量0.1%-30%(w/w);(4)所述活性反應溶液的溶質中,引發劑含量為0.1%-3%(w/w);(5)所述活性反應溶液的溶劑為甲醇、乙醇、丙醇、異丁醇、環己醇、乙二醇、丙酮、正己烷、石油醚、乙酸乙酯、甲苯、四氫呋喃、二甲基甲酰胺、乙二醇丁基醚、乙酸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的混合物。應用本方法制作的涂層(復合功能層)處于干態時并不表現出潤滑性能,不會對常規的淚道管操作產生影響;在手術中,涂有上述涂層的淚道管在進入人體組織后,表面涂層吸水后形成水凝膠,在淚道管表面形成一層均勻水膜,水膜是最好的潤滑劑,使淚道管與鼻腔組織壁表面間摩擦系數減小(可近似視作水與水之間的相互作用),極大地改善了淚道管的推送性及扭控性。抗菌物質在涂層溶脹過程中逐漸舒展并釋放出來,可有效擬制手術操作區域的細菌活力,確保置管塑形期間和拔管之后局部組織不受細菌侵擾,促進創傷愈合和提高手術成功率。由于該親水潤滑抗菌涂層與被修飾的淚道管體表面之間的結合是以化學反應和物理吸附雙重作用,使涂層材料分子與基材分子形成互穿網絡結構(即高分子鏈與鏈之間的在空間上的纏結),大大增強了兩種材料間的結合作用,因而該親水潤滑涂層表現出了良好的耐久性。能夠解決現有人工淚道管因表面粗糙易與淚道組織粘連并容易拔管斷裂的問題。應理解,在本專利技術范圍內,本專利技術的上述各技術特征和在下文(如實施例)中具體描述的各技術特征之間都可以互相組合,從而構成新的或優選的技術方案。限于篇幅,在此不再一一贅述。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淚道管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本專利技術人首次研發出一種新型結構的親水潤滑抗菌淚道管,在管壁附有的功能層在濕潤狀態下具有長久的潤滑性、抗組織黏附性和良好的抗菌性,且該功能層是通過表面化學接枝交聯的方法附于管壁上,結合力強,不易脫落。在此基礎上,完成了本專利技術。淚道管如圖1所示,本專利技術的淚道管1包括主管2和提拉環3,所述主管2的上端與所述提拉環3的下端相連,其中所述主管2和所述提拉環3均包括管體4和附于管壁上的復合功能層5,用于抵抗細菌感染并減少管體與淚道粘連。本專利技術中,主管2為一中空直管。主管2和提拉環3可以是一體成型的。主管2和提拉環3可以由選自下組的材料制成:硅橡膠、聚氨酯或它們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淚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淚道管包括主管和提拉環,所述主管的上端與所述提拉環的下端相連,其中所述主管和所述提拉環均包括管體和附于管壁上的復合功能層,用于抵抗細菌感染并減少管體與淚道粘連。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淚道管,所述淚道管包括主管和提拉環,所述主管的上端與所述提拉環的下端相連,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主管和所述提拉環均包括管體和附于管壁上的復合功能層,用于抵抗細菌感染并減少管體與淚道粘連;所述復合功能層通過表面化學接枝交聯的方法附于管壁;所述復合功能層包含親水聚合物和抗菌劑,所述抗菌劑分散在所述親水聚合物中;所述的淚道管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提供基礎淚道管,所述基礎淚道管包括主管管體和提拉環管體,其中,所述主管管體的上端與所述提拉環管體的下端相連;(b)將所述基礎淚道管依次經等離子處理和硅烷偶聯劑表面處理后經活性反應溶液處理,所述活性反應溶液包含:親水聚合物、親水聚合物單體、抗菌劑和引發劑;(c)引發聚合反應,在所述主管管體和提拉環管體的管壁上形成復合功能層,得到所述的淚道管。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淚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和提拉環由選自下組的材料制成:硅橡膠、聚氨酯或它們的混合物。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淚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親水聚合物為下述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的混合物:聚乙烯基吡咯烷酮、聚乙二醇、聚乙烯醇、N-乙烯基吡咯烷酮-(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酯共聚物、N-乙烯基吡咯烷酮-甲基丙烯酸羥乙酯共聚物;N-乙烯基吡咯烷酮-(甲基)丙烯酸共聚物;和/或所述抗菌劑為下述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的混合物:納米銀、銀胺絡合物、碘、碘化合物、甲殼素、殼聚糖。4.一種權利要求1所述的淚道管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提供基礎淚道管,所述基礎淚道管包括主管管體和提拉環管體,其中,所述主管管體的上端與所述提拉環管體的下端相連;(b)將所述基礎淚道管依次經等離子處理和硅烷偶聯劑表面處理后經活性反應溶液處理,所述活性反應溶液包含:親水聚合物、親水聚合物單體、抗菌劑和引發劑;(c)引發聚合反應,在所述主管管體和提拉環管體的管壁上形成復合功能層,得到權利要求1所述的淚道管。...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洪佳旭,孫建國,徐建江,孫興懷,
申請(專利權)人: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上海;3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