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智能終端及其擴音方法,在與智能平板配對時,采用近距離小功率的方式發射配對請求信號,保證智能平板只能接收到小范圍內的信號,防止其他智能平板所發射信號的干擾。配對成功后,調大發射信號的功率,以保證遠距離的語音信號也能正確發送到智能平板以進行擴音,從而實現完整的擴音過程。可見,本發明專利技術既保證了擴音需求,又克服了配對信號之間的串擾,還因為功率的調整節省了電能消耗。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電子電路
,特別是涉及一種。
技術介紹
在教室、會議室等場合,往往需要大屏幕顯示設備用以展示演講內容。隨著智能化時代的發展,大屏幕顯示設備除了基本的顯示功能,還具備觸摸操控等功能,成為集合電視電腦的一體機,例如圖1所示的智能平板。受體積和重量的限制,上述智能平板并不能像小巧的平板電腦般隨意移動。演講者為了操作智能平板,同時兼顧與聽眾的互動,通常需要一個遙控設備。將該遙控設備與演講者的麥克風集成在一起,則可以成為一個授課輔助設備。鑒于智能手機等智能終端的流行,將授課輔助設備的功能對應寫成應用程序,并下載到智能終端,則該智能終端成為一個具有輔助授課功能的終端。上述智能終端在發揮輔助授課功能前,必須先與智能平板配對,建立連接之后,才能與智能平板進行通信。在配對過程中,智能終端先發出配對請求,智能平板檢測到請求信號后,接受請求,則配對成功。然而,在例如教學樓等包含多個教室并同時授課的情況下,隔壁教室、樓上樓下的教室都有可能先于本教室或同時發出配對請求,則其他教室的配對請求信號必將對本教室智能終端的配對請求信號造成串擾,可能致使隔壁教室的智能終端配對到本教室的智能平板,而本教室的智能終端無法與本教室的智能平板配對。
技術實現思路
基于上述情況,本專利技術提出了一種,以解決配對過程中信號串擾的問題,同時不影響擴音效果。一種智能終端的擴音方法,包括步驟:在與擴音設備的配對有效距離內,采用預定功率發射配對請求信號,所述預定功率與所述配對有效距離相適應,所述配對有效距離是為防止信號串擾而預先設定的所述智能終端與擴音設備之間的有效距離;配對成功后,增大所述預定功率,在與所述擴音設備的擴音有效距離內,按照增大后的功率發射所述智能終端收集的語音信號至所述擴音設備,增大后的功率與所述擴音有效距離相適應,所述擴音有效距離是與應用場景的空間大小及信號發射電路的功率放大倍數相適應的有效距離。一種智能終端,包括麥克風、信號發射電路和功率控制電路;所述功率控制電路將所述信號發射電路的發射功率控制在預定功率,所述信號發射電路在與擴音設備的配對有效距離內,按照所述預定功率發射配對請求信號,所述功率控制電路在配對成功后控制增大所述信號發射電路的發射功率,所述麥克風收集環境中的聲音形成語音信號,所述信號發射電路在與所述擴音設備的擴音有效距離內,按照增大后的功率將所述語音信號發送至擴音設備;所述預定功率與所述配對有效距離相適應,所述配對有效距離是為防止信號串擾而預先設定的所述智能終端與擴音設備之間的有效距離;所述信號發射電路增大后的功率與所述擴音有效距離相適應,所述擴音有效距離是與應用場景的空間大小及信號發射電路的功率放大倍數相適應的有效距離。本專利技術的,在與智能平板配對時,采用近距離小功率的方式發射配對請求信號,保證智能平板只能接收到小范圍內的信號,防止其他智能平板所發射信號的干擾。配對成功后,調大發射信號的功率,以保證遠距離的語音信號也能正確發送到智能平板以進行擴音,從而實現完整的擴音過程。可見,本專利技術既保證了擴音需求,又克服了配對信號之間的串擾,還因為功率的調整節省了電能消耗。【附圖說明】圖1為集電視電腦功能與一體的智能平板示意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智能終端的擴音方法的流程示意圖;圖3為本專利技術智能終端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基于
技術介紹
的介紹,可以通過統一調小各個智能終端發射功率的方式減少串擾,然而發射功率的降低將影響擴音效果,可能出現授課老師走到教室中間位置,智能平板無法接收麥克風聲音的情況。可見,配對與擴音是矛盾的。本專利技術為了解決這種矛盾,從調節發射功率的角度,提出了一種新的,下面結合附圖詳細解釋本專利技術。如圖2所示,本專利技術智能終端的擴音方法,包括:步驟SlOl、在與擴音設備的配對有效距離內,采用預定功率發射配對請求信號。所述預定功率與所述配對有效距離相適應,所述配對有效距離是為防止信號串擾而預先設定的所述智能終端與擴音設備之間的有效距離。智能終端屬于拾音設備,對其收集的聲音進行放大的是擴音設備,則智能終端的配對對象是擴音設備。為了減少其他智能終端信號的干擾,本專利技術將智能終端在配對時的發射功率設定為一個較小值,即所述預定功率。采用該預定功率發射配對請求信號時,只有在特定距離即所述配對有效距離內發射時,才能被擴音設備檢測到,超過配對有效距離,配對請求信號到達擴音設備時,信號強度已經降低到擴音設備無法檢測的程度。其他教室的智能終端一般在本教室擴音設備I米以外,其也采用所述預定功率發射配對請求信號,其配對請求信號無法到達本教室,或到達本教室后,信號強度已降到難以對本教室的配對請求信號造成干擾的水平。步驟s 102、配對成功后,增大所述預定功率。步驟S103、在與所述擴音設備的擴音有效距離內,按照增大后的功率發射所述智能終端收集的語音信號至所述擴音設備。增大后的功率與所述擴音有效距離相適應,所述擴音有效距離是與應用場景的空間大小及信號發射電路的功率放大倍數相適應的有效距離。擴音設備檢測到智能終端的配對請求信號后,接受請求,則配對成功,兩者相互鎖定。智能終端此時可以采集聲音并轉換為語音信號并發送至擴音設備,若發送語音信號仍然采用步驟SlOl中的預定功率,則擴音有效距離也將限定在配對有效距離內,這顯然是不合適的,演講者或授課老師是需要在會議室或教室內不斷走動的。因而,將發射功率調大,采用大功率發射語音信號,則授課老師即便走到教室后排,麥克風采集到的聲音仍能被正確傳送到擴音設備進行放大。所述擴音設備具體可以是具有擴音功能的所述智能平板,所述智能終端可以是具有錄制并處理語音功能的智能手機,所發射的配對請求信號優選地采用5.SGHz的射頻信號。考慮到本專利技術的最佳應用場景是教室,配對有效距離優選地設定為I米,擴音有效距離優選地設定為15米。授課老師在距離智能平板I米內進行配對,智能終端此時處于配對模式,發射功率為小功率,當配對成功后,轉入擴音模式,發射功率自動跳轉到大功率,授課老師此時脫離距離限制,在教室內任意走動并進行授課,其聲音都將通過智能終端傳遞到智能平板,由智能平板的功放單元放大后播放出來,則教室內每一排的學生都可以聽到老師所講的內容。當從小教室換到大教室時,可以通過設置,將智能終端的擴音發射功率進一步增大,則擴音有效距離也隨之增大,以保證大教室的每個角落都能聽清老師的講話。以上是本專利技術智能終端的擴音方法,按照該方法設計硬件電路,將所設計的電路集成到傳統的智能終端中,則形成本專利技術的智能終端,下面結合附圖詳細解釋本智能終端。本專利技術的智能終端,如圖3所示,包括麥克風、信號發射電路和功率控制電路。所述功率控制電路將所述信號發射電路的發射功率控制在預定功率,所述信號發射電路在與擴音設備的配對有效距離內,按照所述預定功率發射配對請求信號,所述功率控制電路在配對成功后控制增大所述信號發射電路的發射功率,所述麥克風收集環境中的聲音形成語音信號,所述信號發射電路在與所述擴音設備的擴音有效距離內,按照增大后的功率將所述語音信號發送至擴音設備;所述預定功率與所述配對有效距離相適應,所述配對有效距離是為防止信號串擾而預先設定的所述智能終端與擴音設備之間的有效距離;所述信號發射電路增大后的功率與所述擴音有效距離相適應,所述擴音有效距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智能終端的擴音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驟:在與擴音設備的配對有效距離內,采用預定功率發射配對請求信號,所述預定功率與所述配對有效距離相適應,所述配對有效距離是為防止信號串擾而預先設定的所述智能終端與擴音設備之間的有效距離;配對成功后,增大所述預定功率,在與所述擴音設備的擴音有效距離內,按照增大后的功率發射所述智能終端收集的語音信號至所述擴音設備,增大后的功率與所述擴音有效距離相適應,所述擴音有效距離是與應用場景的空間大小及信號發射電路的功率放大倍數相適應的有效距離。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智能終端的擴音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驟: 在與擴音設備的配對有效距離內,采用預定功率發射配對請求信號,所述預定功率與所述配對有效距離相適應,所述配對有效距離是為防止信號串擾而預先設定的所述智能終端與擴音設備之間的有效距離; 配對成功后,增大所述預定功率,在與所述擴音設備的擴音有效距離內,按照增大后的功率發射所述智能終端收集的語音信號至所述擴音設備,增大后的功率與所述擴音有效距離相適應,所述擴音有效距離是與應用場景的空間大小及信號發射電路的功率放大倍數相適應的有效距離。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終端的擴音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對有效距離為I米。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智能終端的擴音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擴音有效距離為15米。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智能終端的擴音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對請求信號為5.SGHz的射頻信號。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智能終端的擴音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智能終端為具有錄音功能的手機,所述擴音設備為具有語音放大功能的智能平板。6.一種智能終端,其特征在于, 包括麥克風、信號發射電路和功率控制電路; ...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鄧劍輝,張金成,
申請(專利權)人:廣州視睿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