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屬于OLED顯示技術領域,公開了一種多色有機發光二極管照明裝置,包括基底,基底上設置有至少一個發光像素單元,發光像素單元包括一個串聯型有機發光二極管、至少一個薄膜晶體管、掃描控制線和數據控制線,串聯型有機發光二極管包括至少兩個發光顏色不同的有機發光單元,相鄰有機發光單元之間設置有共用電極,有機發光單元、共用電極垂直疊加串聯,串聯型有機發光二極管中至少一個有機發光單元與薄膜晶體管并聯。其避免了組裝多色光源面板的繁瑣,減小了面板的幾何尺寸,減少了工藝差異造成的發光不均;只要利用時序信號控制開關部件導通或截止,就可以實現顏色動態變化的照明效果。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種多色有機發光二極管照明裝置
本專利技術屬于OLED顯示
,特別涉及一種多色有機發光二極管照明裝置。
技術介紹
自從Eastman Kodak公司的C.W Tang及其合作者以透明的氧化銦錫(ITO)為陽極,芳香二胺為空穴傳輸層,8-輕基喹啉招(ALQ3)為突光發光層兼電子傳輸層,低功函數的鎂銀合金(原子比為10:1)為陰極,開創性地專利技術了三明治結構的有機發光二極管(OrganicLight Emitting Diode,簡稱0LED)以來,OLED顯示面板在移動手機、家庭電視等應用領域掀起了一場新的變革。同時,OLED照明面板技術也顛覆了人們對固態照明光源的固有印象。OLED照明面板屬于面光源,相較于傳統點光源、線光源如熒光燈或LED等,光線柔和、舒適,更接近自然光,無須二次光源學設計,使得燈具的制作效能損耗小;0LED照明面板還包括透明化,可柔性化、可調光、多光色等特征,使得燈具的設計自由度高。多色光源在城市景觀照明等方面有廣泛應用,現有技術為了獲得可調色或多色發光的OLED照明裝置,在不同的基底上制造并以堆疊結構組裝的多個OLED層,其中多個OLED層中的每一層包括與無源不發光區域交替的有源發光區域,該無源不發光區域經配置透過下面的OLED層所發射的光。這種照明裝置雖然可以實現多色顯示,但需要制作多個基板組裝,工藝較復雜,照明面板體積較大,不利于燈具輕便化設計。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旨在提供一種多色有機發光二極管照明裝置,很好的解決了上述問題,結構簡單,使用方便,避免了組裝多色光源面板的繁瑣,減小了面板的幾何尺寸,減少了工藝差異造成的發光不均;只要利用時序信號控制開關部件導通或截止,就可以實現顏色動態變化的照明效果。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多色有機發光二極管照明裝置,包括基底,基底上設置有至少一個發光像素單元,發光像素單元包括一個串聯型有機發光二極管、至少一個薄膜晶體管、掃描控制線和數據控制線,串聯型有機發光二極管一端電極與數據控制線相連,薄膜晶體管柵極與掃描控制線相連,串聯型有機發光二極管包括至少兩個發光顏色不同的有機發光單元,相鄰有機發光單元之間設置有共用電極,有機發光單元、共用電極垂直疊加串聯,串聯型有機發光二極管中至少一個有機發光單元與薄膜晶體管并聯。進一步的,所述薄膜晶體管為單晶硅薄膜晶體管、非晶硅薄膜晶體管、多晶硅薄膜晶體管或化合物薄膜晶體管。優選的,所述有機發光單元的發光顏色為白色或者單色。進一步的,所述共用電極為透明電極。優選的,所述有機發光單元至少包括發光層,還可以包括空穴傳輸層、電子傳輸層、空穴注入層和電子注入層中的一種或多種。進一步的,所述串聯型有機發光二極管包括依次垂直疊加的第一電極、第一有機發光單元、共用電極、第二有機發光單元、第二電極構成,第一電極與數據控制線相連,第一有機發光單元與一個薄膜晶體管并聯,即薄膜晶體管的源極與第一電極相連,薄膜晶體管的漏極與共用電極相連,薄膜晶體管的柵極連接到掃描控制線,掃描控制線與數據控制線電氣上相互獨立。優選的,所述第二有機發光單元并聯一個薄膜晶體管,并聯于第一有機發光單元與第二有機發光單元的薄膜晶體管溝道類型不同。進一步的,所述串聯型有機發光二極管包括三個發光顏色不同的有機發光單元,三個發光顏色不同的有機發光單元分別與一個薄膜晶體管并聯,其中兩個薄膜晶體管柵極與掃描數據線相連,另一個薄膜晶體管柵極與獨立掃描控制線相連。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專利技術的多色有機發光二極管照明裝置在同一基底上集成制備薄膜晶體管與串聯型有機發光二極管,避免了組裝多色光源面板的繁瑣,減小了面板的幾何尺寸;其次,基底上的發光像素單元采用同步制造工藝,減少了工藝差異造成的發光不均;另外,光色的組合變化控制較為方便,只要利用時序信號控制開關部件導通或截止,就可以實現顏色動態變化的照明效果。【附圖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第一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中串聯型有機發光二極管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專利技術第二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專利技術第三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基底,2.數據控制線,3.掃描控制線,4.發光像素單元,41.串聯型有機發光二極管,411.第一電極,412.第一有機發光單兀,413.共用電極,414.第二有機發光單元,415.第二電極,42.薄膜晶體管,5.獨立掃描控制線。【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第一種實施方式,如圖1和圖2所示,本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多色有機發光二極管照明裝置,包括基底1,基底I設置有至少一個發光像素單元4,每個發光像素單元4包括一個薄膜晶體管42、一個串聯型有機發光二極管41及掃描控制線3、數據控制線2。在每個發光像素單元41中,薄膜晶體管42可以根據電流需要設置任意溝道類型及溝道寬長比,也可以根據需要選擇單晶硅薄膜晶體管、非晶硅薄膜晶體管、多晶硅薄膜晶體管、化合物薄膜晶體管,多晶硅薄膜晶體管可以是低溫多晶硅,化合物薄膜晶體管可以為金屬氧化物等。串聯型有機發光二極管41依次由第一電極411、第一有機發光單兀412、共用電極413、第二有機發光單元414、第二電極415垂直重疊串聯構成,這種在同一基底I上利用共用電極413集成發出不同顏色光的0LED,減小面板的幾何體積,同時還減少了工藝步驟,不需要對現有的有源矩陣有機發光二極管面板(AMOLED)生產設備進行改變就可以兼容實現。第一有機發光412單兀至少包括發光層,還可以包括空穴傳輸層、電子傳輸層、空穴注入層和電子注入層中的一種或多種;第二有機層至少包括發光層414,還可以包括空穴傳輸層、電子傳輸層、空穴注入層和電子注入層中的一種或多種;共用電極為透明電極。第一有機發光單元412與第二有機發光單元414的發光顏色不同,可以根據需要選擇發白光,也可以選擇發單色光,例如紅色、綠色、藍色或其它顏色。相鄰兩個發光單元共用一層共用電極413,即共用電極413作為相鄰第一有機發光單兀412的陰極同時也作為第二有機發光單兀414的陽極,或者共用電極413作為相鄰第一有機發光單元412的陽極同時也作為第二有機發光單元414的陰極。薄膜晶體管42的源極連接到發光像素單元4中的串聯型有機發光二極管41的第一電極411,并共同連接于數據控制線2,薄膜晶體管42的漏極連接到發光像素單元4中的串聯型有機發光二極管41的共用電極413,薄膜晶體管42的柵極連接到發光像素單元4中的掃描控制線3,掃描控制線3與數據控制線2電氣上相互獨立。OLED照明裝置工作時,如果掃描控制線3未被選中,薄膜晶體管42處于截止狀態,串聯型有機發光二極管41的第一有機發光單兀412與第二有機發光單兀414同時發光,發光顏色為兩者的混合光。當掃描控制線3被選中時,薄膜晶體管42處于導通狀態,串聯型有機發光二極管41的第一有機發光單元412短接,串聯型有機發光二極管41的第二有機發光單元414發單色光。即只要利用時序信號控制薄膜晶體管42開關部件導通或截止,就可以實現顏色動態變化的照明效果,方法簡單方便。第二種實施方式,如圖3所示:在第一種實施例的基礎上,串聯型有機發光二極管41的第二有機發光單元414并聯一個薄膜晶體管42,并聯于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多色有機發光二極管照明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底(1),所述基底(1)上設置有至少一個發光像素單元(4),所述發光像素單元(4)包括一個串聯型有機發光二極管(41)、至少一個薄膜晶體管(42)、掃描控制線(3)和數據控制線(2),所述串聯型有機發光二極管(41)一端電極與數據控制線(2)相連,所述薄膜晶體管(42)柵極與掃描控制線(3)相連,串聯型有機發光二極管(41)包括至少兩個發光顏色不同的有機發光單元,相鄰有機發光單元之間設置有共用電極(413),所述有機發光單元、共用電極(413)垂直疊加串聯,串聯型有機發光二極管(41)中至少一個有機發光單元與薄膜晶體管(42)并聯。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多色有機發光二極管照明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底(1),所述基底(I)上設置有至少一個發光像素單元(4),所述發光像素單元(4)包括一個串聯型有機發光二極管(41)、至少一個薄膜晶體管(42)、掃描控制線(3)和數據控制線(2),所述串聯型有機發光二極管(41) 一端電極與數據控制線(2)相連,所述薄膜晶體管(42)柵極與掃描控制線(3)相連,串聯型有機發光二極管(41)包括至少兩個發光顏色不同的有機發光單元,相鄰有機發光單元之間設置有共用電極(413),所述有機發光單元、共用電極(413)垂直疊加串聯,串聯型有機發光二極管(41)中至少一個有機發光單元與薄膜晶體管(42)并聯。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色有機發光二極管照明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晶體管(42)為單晶硅薄膜晶體管、非晶硅薄膜晶體管、多晶硅薄膜晶體管或化合物薄膜晶體管。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色有機發光二極管照明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機發光單元的發光顏色為白色或者單色。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色有機發光二極管照明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共用電極(413)為透明電極。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色有機發光二極管照明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機發光單元至少包括發光層,還可以包括空穴傳輸層、電子傳輸層、空穴注入層...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朱儒暉,任海,魏鋒,
申請(專利權)人:四川虹視顯示技術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四川;5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