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電流互感器二次回路短接裝置,包括固定體、插接桿、膨脹桿、滑動半圓套、導通條、旋鈕;插接桿的外表面開設有對稱的孔,孔中設置有膨脹條,膨脹條的內表面設置有凸出部;膨脹桿滑動設置于插接桿內;插接桿的頂端固定在固定體內;滑動半圓套與插接桿的外表面滑動接觸;轉軸固定在固定體內,轉軸位于插接桿上方,壓條的中間位置固定在轉軸上,壓條的兩端分別與滑動半圓套的頂端和膨脹桿的頂端接觸;插接桿為兩個;連接軸垂直設置于固定體內,連接軸位于兩個插接桿之間,導通條的中間位置與連接軸連接,旋鈕設置于固定體的頂部并與連接軸連接。本發明專利技術能夠穩固安裝,且能夠實現短接和非短接狀態的快速轉換。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電流互感器二次回路短接裝置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電力檢修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電流互感器二次回路短接裝置。
技術介紹
在繼電保護工作中,經常需要將電流互感器二次回路短接。當前,主要利用短接接頭對電流互感器二次回路進行短接。現有的短接接頭包括一接頭體和設置于接頭體上的兩個插接桿,兩個插接桿相互導通。在使用時,將插接桿插入電流互感器二次回路的插孔內,即可實現短接。但是,現有的短接接頭存在插入后固定不穩的問題,短接接頭容易松動,造成電流互感器二次回路開路,產生高電壓燒毀設備甚至危及人身安全。而且,現有的短接接頭只能從電流互感器二次回路的插孔上取下后,才能取消短接,這造成了工作的不便。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即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能夠穩固安裝的電流互感器二次回路短接裝置,該裝置還能夠實現短接和非短接狀態的快速轉換。本專利技術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電流互感器二次回路短接裝置,包括固定體、插接桿、膨脹桿、滑動半圓套、導通條、轉軸和壓條、旋鈕和連接軸;插接桿為中空筒體,插接桿的外表面開設有對稱的孔,孔中設置有膨脹條,膨脹條的上端與孔的孔壁連接,膨脹條的其它部分不與孔的孔壁接觸,膨脹條的內表面設置有凸出部;膨脹桿滑動設置于插接桿內,膨脹桿的頂端位于插接桿外,膨脹桿的底端為錐形,膨脹桿的底端位于凸出部的上方,兩個凸出部之間的距離大于膨脹桿底端的最小直徑且小于膨脹桿底端的最大直徑;插接桿的頂端固定在固定體內;滑動半圓套與插接桿的外表面滑動接觸,滑動半圓套的頂端位于插接桿頂端上方,滑動半圓套的底端位于孔上方;轉軸固定在固定體內,轉軸位于插接桿上方,壓條的中間位置固定在轉軸上,壓條的兩端分別與滑動半圓套的頂端和膨脹桿的頂端接觸;插接桿為兩個;連接軸垂直設置于固定體內,連接軸位于兩個插接桿之間,導通條的中間位置與連接軸連接,導通條的長度大于兩個插接桿之間的距離,旋鈕設置于固定體的頂部并與連接軸連接。本專利技術在工作時,將插接桿插入電流互感器二次回路的插口內,兩個插接桿通過導通條導通,實現短接。在插接桿插入電流互感器二次回路的插口內時,滑動半圓套與插口旁的平面接觸,滑動半圓套受力并相對于插接桿向上移動,滑動半圓套的頂端與壓條的一端接觸,使壓條的一端向上運動,從而壓條的另一端向下移動并與膨脹桿的頂端接觸。壓條將膨脹桿向下壓,使膨脹桿的底端插入兩個凸出部之間并將膨脹條向外頂,使得膨脹條緊貼插口的內表面,從而使本專利技術的安裝更加穩固。要快速轉換至非短接狀態,只需要轉動旋鈕,通過連接軸帶動導通條轉動,使得導通條不與插接桿接觸。 進一步的,所述膨脹條的外表面開設有多條防滑槽。設置防滑槽,能夠進一步降低短接插頭在插口中松動的問題。進一步的,所述插接桿的底端設置有封板;還包括固定在封板上表面的彈簧。在短接插頭插入插口后,膨脹桿的底端將彈簧壓縮,在短接插頭取出后,彈簧將膨脹桿向上頂,使得膨脹桿的底端脫離凸出部,膨脹桿和膨脹條自動復位。增加封板和彈簧,使短接插頭能夠自動復位,提高了本專利技術使用時的便利性。進一步的,所述滑動半圓套的外表面設置有限位凸起;所述固定體內設置有限位凸臺;限位凸起位于限位凸臺上方。設置限位凸起和限位凸臺,防止滑動半圓套掉落出固定體外。進一步的,所述導通條的兩端開設有與所述插接桿外表面相適應的的圓弧凹槽。設置圓弧凹槽,可以使導通條與插接桿的接觸面積更大,從而實現更加穩定有效的導通。綜上所述,本專利技術的優點和有益效果在于: 1.本專利技術能夠穩固的安裝在電流互感器二次回路的插口內,避免了短接插頭松動,造成電流互感器二次回路開路,產生高電壓燒毀設備甚至危及人身安全的問題; 2.本專利技術可以實現短接和非短接狀態的快速轉換,無需取下本專利技術,提高了工作效率; 3.設置防滑槽,能夠進一步降低短接插頭在插口中松動的問題; 4.增加封板和彈簧,使短接插頭能夠自動復位,提高了本專利技術使用時的便利性; 5.設置限位凸起和限位凸臺,防止滑動半圓套掉落出固定體外; 6.設置圓弧凹槽,可以使導通條與插接桿的接觸面積更大,從而實現更加穩定有效的導通。【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下面將對描述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所需要用到的附圖作簡單的說明。顯而易見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專利技術中記載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而言,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情況下,還可以根據下面的附圖,得到其它附圖。圖1為本專利技術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專利技術的工作狀態圖; 圖3為導通條的俯視圖; 其中,附圖標記對應的零部件名稱如下: 1_固定體,2-插接桿,3-膨脹桿,4-滑動半圓套,5-導通條,6-轉軸,7-壓條,8-封板,9-彈簧,10-旋鈕,11-連接軸,12-電流互感器二次回路插口,101-限位凸臺,201-孔,202-膨脹條,203-凸出部,204-防滑槽,401-限位凸起,501-圓弧凹槽。【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專利技術,下面將結合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的描述。顯而易見的,下面所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基于本專利技術記載的實施例,本領域技術人員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情況下得到的其它所有實施例,均在本專利技術保護的范圍內。實施例1: 如圖1和圖2所示,電流互感器二次回路短接裝置,包括固定體1、插接桿2、膨脹桿3、滑動半圓套4、導通條5、轉軸6和壓條7、旋鈕10和連接軸11 ;插接桿2為中空筒體,插接桿2的外表面開設有對稱的孔201,孔201中設置有膨脹條202,膨脹條202的上端與孔201的孔壁連接,膨脹條202的其它部分不與孔201的孔壁接觸,膨脹條202的內表面設置有凸出部203 ;膨脹桿3滑動設置于插接桿2內,膨脹桿3的頂端位于插接桿2外,膨脹桿3的底端為錐形,膨脹桿3的底端位于凸出部203的上方,兩個凸出部203之間的距離大于膨脹桿3底端的最小直徑且小于膨脹桿3底端的最大直徑;插接桿2的頂端固定在固定體I內;滑動半圓套4與插接桿2的外表面滑動接觸,滑動半圓套4的頂端位于插接桿2頂端上方,滑動半圓套4的底端位于孔201上方;轉軸6固定在固定體I內,轉軸6位于插接桿2上方,壓條7的中間位置固定在轉軸6上,壓條7的兩端分別與滑動半圓套4的頂端和膨脹桿3的頂端接觸; 插接桿2為兩個;連接軸11垂直設置于固定體I內,連接軸11位于兩個插接桿2之間,導通條5的中間位置與連接軸11連接,導通條5的長度大于兩個插接桿2之間的距離,旋鈕10設置于固定體I的頂部并與連接軸11連接。在工作時,將插接桿2插入電流互感器二次回路插口 12內,兩個插接桿2通過導通條5導通,實現短接。在插接桿2插入電流互感器二次回路插口 12內時,滑動半圓套4與插口旁的平面接觸,滑動半圓套4受力并相對于插接桿2向上移動,滑動半圓套4的頂端與壓條7的一端接觸,使壓條7的一端向上運動,從而壓條7的另一端向下移動并與膨脹桿3的頂端接觸。壓條7將膨脹桿3向下壓,使膨脹桿3的底端插入兩個凸出部203之間并將膨脹條202向外頂,使得膨脹條202緊貼插口的內表面。要快速轉換至非短接狀態,只需要轉動旋鈕10,通過連接軸11帶動導通條5轉動,使得導通條5不與插接桿2接觸。實施例2: 如圖1和圖2所示,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電流互感器二次回路短接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體(1)、插接桿(2)、膨脹桿(3)、滑動半圓套(4)、導通條(5)、轉軸(6)和壓條(7)、旋鈕(10)和連接軸(11);插接桿(2)為中空筒體,插接桿(2)的外表面開設有對稱的孔(201),孔(201)中設置有膨脹條(202),膨脹條(202)的上端與孔(201)的孔壁連接,膨脹條(202)的其它部分不與孔(201)的孔壁接觸,膨脹條(202)的內表面設置有凸出部(203);膨脹桿(3)滑動設置于插接桿(2)內,膨脹桿(3)的頂端位于插接桿(2)外,膨脹桿(3)的底端為錐形,膨脹桿(3)的底端位于凸出部(203)的上方,兩個凸出部(203)之間的距離大于膨脹桿(3)底端的最小直徑且小于膨脹桿(3)底端的最大直徑;插接桿(2)的頂端固定在固定體(1)內;滑動半圓套(4)與插接桿(2)的外表面滑動接觸,滑動半圓套(4)的頂端位于插接桿(2)頂端上方,滑動半圓套(4)的底端位于孔(201)上方;轉軸(6)固定在固定體(1)內,轉軸(6)位于插接桿(2)上方,壓條(7)的中間位置固定在轉軸(6)上,壓條(7)的兩端分別與滑動半圓套(4)的頂端和膨脹桿(3)的頂端接觸;插接桿(2)為兩個;連接軸(11)垂直設置于固定體(1)內,連接軸(11)位于兩個插接桿(2)之間,導通條(5)的中間位置與連接軸(11)連接,導通條(5)的長度大于兩個插接桿(2)之間的距離,旋鈕(10)設置于固定體(1)的頂部并與連接軸(11)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1.電流互感器二次回路短接裝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固定體(I)、插接桿(2)、膨脹桿(3)、滑動半圓套(4)、導通條(5)、轉軸(6)和壓條(7)、旋鈕(10)和連接軸(11); 插接桿(2 )為中空筒體,插接桿(2 )的外表面開設有對稱的孔(201),孔(201)中設置有膨脹條(202),膨脹條(202)的上端與孔(201)的孔壁連接,膨脹條(202)的其它部分不與孔(201)的孔壁接觸,膨脹條(202)的內表面設置有凸出部(203); 膨脹桿(3 )滑動設置于插接桿(2 )內,膨脹桿(3 )的頂端位于插接桿(2 )外,膨脹桿(3 )的底端為錐形,膨脹桿(3)的底端位于凸出部(203)的上方,兩個凸出部(203)之間的距離大于膨脹桿(3)底端的最小直徑且小于膨脹桿(3)底端的最大直徑; 插接桿(2)的頂端固定在固定體(I)內;滑動半圓套(4)與插接桿(2)的外表面滑動接觸,滑動半圓套(4)的頂端位于插接桿(2)頂端上方,滑動半圓套(4)的底端位于孔(201)上方; 轉軸(6)固定在固定體(I)內,轉軸(6)位于插接桿(2)上方,壓條(7)的中間位置固定在轉軸(6...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暉,
申請(專利權)人: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成都市新都供電分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四川;5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