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生態嵌草地坪構造,包括間隔鋪設于素土層上的硬質鋪裝層,所述硬質鋪裝層包括由上至下依次排列的地坪面層和地坪基層,所述硬質鋪裝層之間,所述素土層上相鄰的硬質鋪裝層之間鋪設內部軟質種植層,所述內部軟質種植層的上表面高于所述地坪基層的上表面且低于所述地坪面層的上表面。通過設置硬質鋪裝層可以方便行人行走,通過在所述素土層上相鄰的硬質鋪裝層之間鋪設內部軟質種植層,不但可以種植植物,給動植物提供更好的生存空間并具有美化環境的效果,而且具有透水功能,能夠保持土壤的水分,避免土壤的板結,改善局部的小環境,減少城市的熱島效應。(*該技術在202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生態嵌草地坪構造
本技術屬于土木工程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生態嵌草地坪構造。
技術介紹
目前,隨著城市化的步伐加快,許多盲目的開發建設,不僅沒有給人們帶來美好的景觀,而且還造成了對生態的嚴重破壞。大面積的硬質不透水性鋪裝,會帶來地表溫度的升高,造成土壤排水、通風不良,對花草樹木的生長也不利。因此,如何提供一種不僅美觀透水,而且方便路人行走的的生態嵌草地坪構造是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一個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生態嵌草地坪構造,不僅方便路人行走,而且具有透水性,能夠保持了土壤的水分,避免土壤的板結,改善局部的小環境,減少城市的熱島效應,美化的景觀,并且能夠給動植物提供更好的生存空間。為了達到上述的目的,本技術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生態嵌草地坪構造,包括間隔鋪設于素土層上的硬質鋪裝層,所述硬質鋪裝層包括由上至下依次排列的地坪面層和地坪基層,所述硬質鋪裝層之間,所述素土層上相鄰的硬質鋪裝層之間鋪設內部軟質種植層,所述內部軟質種植層的上表面高于所述地坪基層的上表面且低于所述地坪面層的上表面。優選的,在上述的生態嵌草地坪構造中,所述地坪面層為不透水層。優選的,在上述的生態嵌草地坪構造中,所述不透水層采用青石板或者銹石板或者花崗巖石板中的一種或者多種。優選的,在上述的生態嵌草地坪構造中,所述地坪面層的厚度為60-100毫米,所述地坪面層的表面起伏不大于5毫米。優選的,在上述的生態嵌草地坪構造中,所述地坪基層的厚度為80-120毫米,所述地坪基層為碎石層。優選的,在上述的生態嵌草地坪構造中,所述地坪面層采用不規則形狀或者規則形狀。優選的,在上述的生態嵌草地坪構造中,所述地坪面層和地坪基層的大小和形狀相對應。優選的,在上述的生態嵌草地坪構造中,相鄰的地坪面層之間的距離為8-10毫米。優選的,在上述的生態嵌草地坪構造中,所述內部軟質種植層的上表面低于所述地坪面層的上表面15-30毫米。優選的,在上述的生態嵌草地坪構造中,所述素土層上位于外側的硬質鋪裝層的外側分別鋪設外圍軟質種植層,所述外圍軟質種植層的上表面高于所述地坪基層的上表面且低于所述地坪面層的上表面。本技術提供的生態嵌草地坪構造,包括間隔鋪設于素土層上的硬質鋪裝層,所述硬質鋪裝層包括由上至下依次排列的地坪面層和地坪基層,所述硬質鋪裝層之間,所述素土層上相鄰的硬質鋪裝層之間鋪設內部軟質種植層,所述內部軟質種植層的上表面高于所述地坪基層的上表面且低于所述地坪面層的上表面,通過設置硬質鋪裝層可以方便行人行走,通過在所述素土層上相鄰的硬質鋪裝層之間鋪設內部軟質種植層,可以不但可以種植植物,從而為動植物提供更好的生存空間,而且具有透水功能,從而能夠保持土壤的水分,避免土壤的板結,改善局部的小環境,減少城市的熱島效應。【附圖說明】本技術的生態嵌草地坪構造由以下的實施例及附圖給出。圖1是本技術一實施例的生態嵌草地坪構造的剖視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一實施例的生態嵌草地坪構造的局部平面示意圖。圖中,1-素土層、21-地坪面層、22-地坪基層、3-內部軟質種植層、4_外圍軟質種植層。【具體實施方式】以下將對本技術的生態嵌草地坪構造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下面將參照附圖對本技術進行更詳細的描述,其中表示了本技術的優選實施例,應該理解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修改在此描述的本技術而仍然實現本技術的有利效果。因此,下列描述應當被理解為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的廣泛知道,而并不作為對本技術的限制。為了清楚,不描述實際實施例的全部特征。在下列描述中,不詳細描述公知的功能和結構,因為它們會使本技術由于不必要的細節而混亂。應當認為在任何實際實施例的開發中,必須作出大量實施細節以實現開發者的特定目標,例如按照有關系統或有關商業的限制,由一個實施例改變為另一個實施例。另外,應當認為這種開發工作可能是復雜和耗費時間的,但是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僅僅是常規工作。為使本技術的目的、特征更明顯易懂,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的說明。需說明的是,附圖均采用非常簡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準的比率,僅用以方便、明晰地輔助說明本技術實施例的目的。請參閱圖1和圖2,其中圖1所示為本技術一實施例的生態嵌草地坪構造的剖視結構示意圖,圖2所示為本技術一實施例的生態嵌草地坪構造的局部平面示意圖。本實施例提供的生態嵌草地坪構造,包括間隔鋪設于素土層I上的硬質鋪裝層,所述硬質鋪裝層包括由上至下依次排列的地坪面層21和地坪基層22,所述硬質鋪裝層之間,所述素土層I上相鄰的硬質鋪裝層之間鋪設內部軟質種植層3,所述內部軟質種植層3的上表面高于所述地坪基層22的上表面且低于所述地坪面層21的上表面。由于硬質鋪裝層間隔鋪設于素土層I上,因此,可以便于行人通行。由于所述素土層I上相鄰的硬質鋪裝層之間鋪設內部軟質種植層3,因此,不但可以種植植物,給動植物提供更好的生存空間并具有美化環境的效果,而且具有透水功能,能夠保持土壤的水分,避免土壤的板結,改善局部的小環境,減少城市的熱島效應。此外,由于所述內部軟質種植層3的上表面高于所述地坪基層22的上表面且低于所述地坪面層21的上表面,因此,可以避免所述內部軟質種植層3中的土壤流到所述地坪面層21上去,從而可以保持地坪面層21的美觀和整潔。優選的,在上述的生態嵌草地坪構造中,所述地坪面層21為不透水層。優選的,在上述的生態嵌草地坪構造中,所述不透水層采用青石板或者銹石板或者花崗巖石板中的一種或者多種。本實施例中,所述地坪面層21采用青石板。優選的,在上述的生態嵌草地坪構造中,所述地坪面層21的厚度為60-100毫米,上述厚度范圍的地坪面層21,具有足夠用于支撐在青石板上行走的行人的強度。所述地坪面層21的表面起伏不大于5毫米。由于所述地坪面層21的表面起伏不大于5毫米,因此,比較平整,有利于行人的通行。優選的,在上述的生態嵌草地坪構造中,所述地坪基層22的厚度為80-120毫米,所述地坪基層22為碎石層。采用上述厚度范圍的地坪基層22,在考慮經濟成本的前提下,具有足夠的用于支撐行人的強度,避免使青石板出現下陷的現象。優選的,在上述的生態嵌草地坪構造中,所述地坪面層21可以呈不規則形狀,也可以呈規則形狀。當采用規則形狀時,優先選用容易加工和安裝的矩形和圓形。本實施例中,所述地坪面層21呈不規則形狀,無需加工成規則形狀,具有自然石材的效果。優選的,在上述的生態嵌草地坪構造中,所述地坪面層21和地坪基層22的大小和形狀相對應,從而可以使得內部軟質種植層3的透水效果更加直接和順暢。優選的,在上述的生態嵌草地坪構造中,相鄰的地坪面層21之間的距離為8-10毫米。也就是說,所述內部軟質種植層3的寬度為8-10毫米。過寬的內部軟質種植層3,不利于路人行走,容易使得鞋跟嵌入內部軟質種植層3的泥土中,過窄的內部軟質種植層3,透水性較差,不利于道路的排水和植物的生長。優選的,在上述的生態嵌草地坪構造中,所述內部軟質種植層3的上表面低于所述地坪面層21的上表面15-30毫米。當所述內部軟質種植層3的上表面低于所述地坪面層21的上表面15-30毫米時,不但防止內部軟質種植層3中的土壤流入地坪面層21上,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生態嵌草地坪構造,其特征在于,包括間隔鋪設于素土層上的硬質鋪裝層,所述硬質鋪裝層包括由上至下依次排列的地坪面層和地坪基層,所述硬質鋪裝層之間,所述素土層上相鄰的硬質鋪裝層之間鋪設內部軟質種植層,所述內部軟質種植層的上表面高于所述地坪基層的上表面且低于所述地坪面層的上表面。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生態嵌草地坪構造,其特征在于,包括間隔鋪設于素土層上的硬質鋪裝層,所述硬質鋪裝層包括由上至下依次排列的地坪面層和地坪基層,所述硬質鋪裝層之間,所述素土層上相鄰的硬質鋪裝層之間鋪設內部軟質種植層,所述內部軟質種植層的上表面高于所述地坪基層的上表面且低于所述地坪面層的上表面。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態嵌草地坪構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坪面層為不透水層。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生態嵌草地坪構造,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透水層采用青石板或者銹石板或者花崗巖石板中的一種或者多種。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態嵌草地坪構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坪面層的厚度為60-100毫米,所述地坪面層的表面起伏不大于5毫米。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態嵌草地坪構造,其特征在于,...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莊偉,黃慈一,王艷春,潘鳴婷,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市園林設計院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上海;3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